徐羨之,字宗文,今山東省郯城縣人,東晉時山東叫東海郡。徐羨之是劉宋王朝的開國功臣,官至司空。徐羨之的爺爺是東晉的左將軍,父親是上虞縣令。算起來也是官宦之后了,史書上說他出身微寒,應該是和劉裕一樣有共同的童年。劉裕的爺爺還是太守,到他父親時就只做了郡功曹。 徐羨之沒有什么學識,最后能混到大司空的位置,可見有一定的過人之處。他的成功,一個是吹牛逼厲害,另一個就是裝逼很成功?!傲w之為人沉默寡言,且喜怒不形于色?!敝劣跒槭裁凑f他吹牛厲害,傅亮、蔡廓曾說過:“徐公曉萬事,安異同?!?/p> 荊州恒氏叛亂的時候,徐羨之一直是恒修的中兵參軍。北府軍將領劉牢之被恒氏所殺,北府軍也被恒氏所掌控。投身北府軍的劉裕,在隨劉牢之平定孫恩叛亂時漸漸有了名聲。恒修賞識劉裕,就把劉裕安排在了自己麾下也做了參軍。就這樣劉裕和徐羨之做了同僚,也許是兩人都有共同點,父輩都還是做官,到自己這輩了連溫飽都不能解決。 有了這些以后,兩人也建立了良好的友誼關系。謝家成立的北府兵,可以說是南朝的最強戰(zhàn)力了。北府兵的成名之戰(zhàn)就是和前秦天王苻堅的淝水之戰(zhàn),以八萬北府兵大敗號稱百萬的前秦。恒氏雖接管了北府兵,卻不能駕馭,于是恒氏只好分化北府兵。 由于恒氏對北府兵用的手段殘酷,有壓迫就會有反抗,一些北府兵的老資歷就找了劉裕。大家商量準備起事,討伐荊州恒氏。公元404年,劉裕帶領舊北府兵開始討伐恒氏,并成功攻取了首都建康。徐羨之早期做恒修的中軍參軍,劉裕打仗的能力,他也是很清楚的。 劉裕起兵討伐恒氏,徐羨之也毫不猶豫的跟著劉裕一同起兵。劉裕這樣的雄才霸主,早就看出來了徐羨之其實并沒什么真才實學。作為好友的劉裕,給徐羨之安排了很多種工位,目的也是為了磨煉他。將來好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跟了劉裕的徐羨之,從劉裕攻取建康時任職鎮(zhèn)軍參軍,一直到劉裕北伐時做太尉咨議參軍。從職位上來看,徐羨之他都不是正主。從時間上來看,劉裕起兵是公元404年,劉裕北伐是公元415年,也就是說徐羨之跟了劉裕以后就干了十幾年的副手。 可能是劉裕覺得磨煉的也差不多了,在公元416年,劉裕北伐后秦的時候。才讓他轉正做了太尉左司馬,留守建康,但還是擔任尚書左仆射劉穆之的副手。此時的劉穆之可是總攬整個朝廷大局的人。徐羨之能做到這個位置,可見劉裕對他還是有很高的期望,不然不可能讓他來做劉穆之的幫手。 劉裕攻破后秦,正準備繼續(xù)北伐的時候,劉穆之病死了。后勤沒有了劉穆之鎮(zhèn)守,劉裕那還有心繼續(xù)北伐,無奈只能快速返回建康。劉穆之死后,他的這個位置總要有個人來頂替,當時呼聲最高的就是副手徐羨之。畢竟是在劉穆之身邊打了那么久的下手了,很多事情辦起來也順手。 按正常的推理,也應該是這樣,但劉裕想的卻是要王弘來擔任劉穆之的位置。王弘出身瑯琊王氏,年少好學,很有學識。會稽王司馬道子掌權的時候,知道王弘有才能,聘請王弘為自己的主簿。但是在謝晦的極力反駁下,說王弘雖有才,為人輕率張狂,穩(wěn)重不如徐羨之。古時候有名氣文人脾氣都比較怪,劉裕也是考慮到徐羨之從他起兵就追隨著自己了。而且也磨煉了十幾年,也是該給個機會讓他表現(xiàn)表現(xiàn)了。 干了十幾年的副手,徐羨之終于算是翻身了,劉裕任命他為吏部尚書、建威將軍、丹楊尹。以前很多由劉穆之決斷的大事,現(xiàn)在必須由劉裕決定,劉裕雖說把徐羨之扶正了,但還是不放心把所有的事交給他處理。 公元420年,劉裕篡晉稱帝,建立了劉宋。從劉裕起兵就開始追隨的徐羨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混了個開國元勛的稱號。劉宋朝廷分封他為南昌縣公,進位尚書令、揚州刺史。 公元422年,徐羨之進位司空,也正是這一年。劉宋開國皇帝劉裕病重,眼看就要一命嗚呼的時候,劉裕找來了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鎮(zhèn)北將軍檀道濟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作為托孤大臣的四人,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在劉裕面前發(fā)誓一定會好好的輔佐新皇帝。 劉裕病逝以后,年僅16歲的太子劉義符登基為帝。劉裕算是老來得子了,40幾歲才有了長子劉義符。那時候的人雖說都早熟,十六七歲也正是叛逆期。況且年紀輕輕的劉義符頗有武力,而且精通騎射。年少貪玩也屬正常,但作為托孤大臣的徐羨之卻不喜歡劉義符的作風。 手握重權的徐羨之也惹得宋少帝劉義符的反感,沒有一個皇帝愿意當兒皇帝。所以皇帝和托孤大臣的矛盾就來了,無非就是權利的爭奪。說劉義符殘暴,動不動就殺人,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這應該是他四個托孤大臣想廢黜皇帝而找的借口。 其實手握大權的徐羨之也想自立,可惜能力不夠,他沒那個能力去擺平劉姓諸王。在幾人準備廢黜劉義符的皇位時,那下一個問題就來了,誰來繼承皇位呢?最有能力和資格的就是劉裕的次子劉義真。 劉義真比哥哥劉義符小一歲,也就是十六七歲的樣子,可劉義真和徐羨之不合。兩人經常吵的不可開交,徐羨之擔心劉義真登基后會找他算賬。帶著自己的私心,徐羨之和其他三位托孤大臣說劉義真比劉義符還殘暴。幾人最后的商量是讓劉裕的第三子劉義隆來繼承皇位。 事情雖然是商量好了,徐羨之也害怕朝中其他大臣反對劉義隆即位。要擁立次子劉義真,一不做二不休的徐羨之給劉義真編織了罪名外放到梁州府做參軍。沒多久又派人把劉義真給殺了,劉義真一死,廢黜劉義符后,三子劉義隆就可以順利登基了。 徐羨之隨即召江州刺史王弘,南兗州刺史檀道濟入京。幾人一起進宮逼迫太后寫下詔書,廢黜劉義符,貶為營陽王,擁立劉義隆為帝,是為宋文帝。因為劉義符有武力,徐羨之擔心劉義符會被其他皇室王爺?shù)慕趟粝掳l(fā)動叛亂,暗中派人去殺了少帝劉義符。 即位后的宋文帝劉義隆始終沒有忘記兩個哥哥是怎么死的。上位之初就開始裝傻,朝政大權都交由幾人去處理。劉義隆以這樣的方式成功的麻痹了徐羨之。正當徐羨之得意忘形的時候,劉義隆已經在暗中進行分化他們幾個托孤大臣的權力和關系。 經過兩年的布局和隱忍,宋文帝劉義隆認為報仇的時機到了。以廢君弒主的罪名下詔逮捕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大勢已去的徐羨之選擇了在一個燒陶的土窯中自殺。另一個托孤大臣檀道濟并沒有躲過弒主的這一劫,當時沒有殺他,是朝廷還有用得著他的地方。另一個原因是檀道濟領兵在外,劉義隆不敢過分的逼迫他。十年以后,檀道濟一家還是被劉義隆斬盡殺絕。 徐羨之在劉宋王朝一路上升,也是宋武帝劉裕看在他多年來對自己忠心的份上。即是朋友,也是君臣,磨煉了他十幾年,只是想讓他幫助自己的子孫干點事。這家伙是相當不地道,劉裕才死了兩年,就直接殺了劉裕兩個兒子。 這也是劉裕給自己埋下的禍根,知道徐羨之無大才,還讓他身居高位。這就是所謂的德不配位,他的能力也就打打下手還行。好在宋文帝劉義隆有能力,不然,劉宋江山在他那一輩就完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