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喜歡讀書的朋友,說他經(jīng)常對感興趣的書要看好幾遍,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要查詞典后備注出來,是個典型的完美主義閱讀者。也不知是不是一絲不茍的習慣培養(yǎng)了他,整個人從頭到腳都散發(fā)出一種靠譜的氣質(zhì),對于這樣的人,我們總是很容易就能生出信任來。 自以為自己也是個愛讀書的過來人,讀書讀到這么精致的程度,卻是從來沒有過。上學的時候經(jīng)常在課堂上一邊偷看閑書,一邊兼顧著聽課,養(yǎng)成了一目十行的閱讀習慣,一副快馬加鞭的節(jié)奏,讀到酣暢處由不得著急先去翻看結(jié)尾,再返回補上前情瀏覽。這樣一來,看似讀了很多書,常常不過圖了個快意恩仇,沉淀下來的東西多是大塊狀的:諸如實在動人的情節(jié)、實在令人惆悵的調(diào)性、實在令人動容的故事、實在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實在奇異獨特的人物,等等,細節(jié)性的東西基本都篩掉了,至于遣詞造句什么的所剩無幾。 正因為這樣,私下里常有“讀了很多書也沒有過好這一生”的感嘆。也模仿過朋友那種仔細閱讀法,不懂之處絕不一帶而過,而是學懂弄通,發(fā)現(xiàn)很難堅持,習慣是大于理性的,人太容易忠于自己的習慣了。好在博閱也有博閱的好處,讀過一些書雖比不上行萬里路的見識,但對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還是會有一定的提點,遇上某個關(guān)鍵的時候,疑似在哪本書上見過的那么一句話就會跳出來提醒自己,遇上現(xiàn)實中的事與疑似在哪本書上出現(xiàn)過的一個情節(jié)類同,會給自己傳遞一種安心的信息,仿佛早已了然于胸,于是做人做事不那么容易執(zhí)拗,好歹多了一份從容。一個雜食動物吃的時候經(jīng)常嚼不爛,其實也無妨的,那味道吃過了總是會留有些微的記憶。 年初旅行的時候,每晚睡前我還是習慣性地拿一本書翻看,閨蜜看了大為震驚,她說無法想象我怎么出門還會帶著書,而且還真的是在看紙書。我們這些年見面少,所有往來都是電話里的問候,或者微信里的照片,鮮有近距離的了解,旅行期間居于一室,她才發(fā)現(xiàn)我依然這么古董,我也同時被她的震驚震驚到了,原來讀書早已是個不那么日常的事情了。手機橫行信息爆炸的年代,讀書這件事,真的是越來越像古早的愛情,縱然人們相信它的美好,但卻不大愿意投入全身心的精力了。 畢竟比起短視頻的開懷、網(wǎng)絡(luò)爽文的痛快,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讀一本長書,是一件很沒有效率的事,深入閱讀甚至是傷神的。所以,愛讀書的人圖個什么?。窟@個問題,我有一次問過一個很愛寫詩的同學,那是一個長年累月愛讀書的人,他說:心靜??!因為讀書而心靜,也因為心靜而讀書,這大概是喜歡讀書的定律,有點兒“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意思。 讀書是有用的還是無用?說無用是從來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說有用是天長日久的閱讀,真的會改變一個人很多,是滲透式的改變,不知不覺的,不知道哪一天能收獲頓悟、覺醒、啟發(fā)、清醒一類的靈感;也可能終究不實用,仿佛薛定諤的貓,有用或者無用就那么漸次疊加著,只有打開盒子的一瞬間,才知道那些讀過的書究竟有沒有變成靈力,注入到一個人的思想和做派中。 好書者自從在書本上開了竅,閱讀便成為其自行構(gòu)建的一條行走世界的副通道,在其中自得其樂、自圓其說、自我成長。反正吧,久讀會成習慣,習慣能成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