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孩子,你還記得在發(fā)脾氣時被送到你的房間來冷靜一下嗎?你有沒有試過在一場像足球比賽這樣的大事件之前讓自己振作起來,或者相反,在演講之前試圖讓你的神經(jīng)平靜下來?你有沒有拖延過作業(yè);如果是這樣,你從暫時逃避責任中獲得的暫時解脫,是否值得你后來遇到的壓力?這些都是您可能調節(jié)情緒的常見方式的例子,但究竟什么是情緒調節(jié),為什么它很重要? 為了討論情緒調節(jié),我們首先需要定義情緒是什么。斯坦福大學的情緒研究員 James Gross 將情緒視為影響行為和身體的短暫反應,這些反應是在可能帶來挑戰(zhàn)或機遇的事件中產(chǎn)生的 (Gross, 1998a)。最重要的是,Gross (1998a) 認為情緒是可以調節(jié)或改變的,而調節(jié)決定了最終的情緒反應,情緒調節(jié)涉及這種情緒調節(jié),以改變體驗到的情緒以及體驗的時間和方式。Gross (1998a) 首創(chuàng)的情緒調節(jié)過程模型詳述了情緒調節(jié)過程中的五個主要關注點:情境選擇、情境修正、注意力部署、認知改變和生活由無數(shù)復雜的選擇組成,我們的情緒反應部分取決于我們選擇的情況。例如,假設您剛剛被邀請參加一個聚會;唯一的問題是你的前女友會和她的新伴侶在一起。你選擇什么情況:去聚會還是不去?你可以選擇讓自己陷入潛在的尷尬境地,或者花時間做其他事情。 當您處于特定情況時,您還可以修改在此期間發(fā)生的事情, 這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尤其重要。繼續(xù)前面的示例,也許聚會是為了工作,您需要參加。在聚會期間,您可以通過選擇不與前任交談、或讓談話遠離潛在的有爭議的話題來改變情況。此外,您還可以選擇關注情況的哪些特定方面或有選擇地部署您的注意力。例如,您可以選擇專注于觀看您的同事唱卡拉 OK,而不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前任與她的新男友調情上。 你賦予事件的意義也可以通過改變認知來調節(jié)。在聚會上,你可能會得出結論,你的前任現(xiàn)在的戀人比你好,這可能會導致嫉妒、憤怒和不足的感覺?;蛘吣憧赡軙J為看到你的前任再次快樂是件好事,這可能會帶來快樂和解脫的感覺。您如何選擇考慮這些情況,尤其是如何以更積極或適應性的方式重新構建或重新評估您的想法,是許多類型行為療法的重點。 情緒反應發(fā)生后,您仍有機會調整您的反應或在事后影響您的情緒。您可以選擇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使用藥物或酒精來改變您的認知體驗和身體的生理反應。許多這些反應調制涉及回避策略,這將在后面的文章中討論。 你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這個過程模型提出的大部分情緒調節(jié)點都是以前因為中心的,或者發(fā)生在情緒反應之前。只有反應調制是以反應為中心的,發(fā)生在情緒反應之后。Gross (1998b) 專門研究了以前因為中心和以反應為中心的調節(jié)策略之間的差異,發(fā)現(xiàn)雖然這兩種方法在減少情緒表達方面都很有效,但先行策略(重新評估)更能減少情緒體驗,而反應策略(抑制)會誘發(fā) 生理變化。這表明處理前因和反應的情緒調節(jié)可能有不同的目的和機制。 關于情緒調節(jié)期間大腦中發(fā)生的情況,Kohn 及其同事 (2014) 最近發(fā)表了一項薈萃分析,研究了情緒調節(jié)所涉及的神經(jīng)通路。他們的結果表明,在情緒調節(jié)過程中,顳上回 (STG)、角回和輔助運動區(qū) (SMA) 對處理來自額葉皮層的信息很重要;背外側前額葉皮層 (DLPFC) 與注意力處理有關;腹外側前額葉皮層 (VLPFC) 參與發(fā)送顯著性信號;前中扣帶皮層 (aMCC) 在傳遞情緒信息方面具有綜合作用,對于產(chǎn)生情感也很重要。簡而言之,他們提出的神經(jīng)通路是 VLPFC、SMA、角回和 STG 從杏仁核接收有關情緒和喚醒的信息。評估從 VLPFC 開始,它檢查是否需要情緒調節(jié)。然后將信息投射到發(fā)生實際調節(jié)的 DLPFC。最后,DLPFC 通過 aMCC 將信號發(fā)送回杏仁核、SMA、角回和 STG,導致行為和生理反應(圖 2)。 情緒調節(jié)處理之前(藍色箭頭)和之后(紅色箭頭)的神經(jīng)通路 很容易看出每個潛在的情緒事件有多么復雜,研究人員剖析情緒處理過程中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是多么困難。事實上,Aldoa 和 Nolen-Hoeksema (2013) 最近的研究表明,人們使用多種情緒調節(jié)策略(有些甚至同時)來幫助控制他們的情緒反應。這項工作強調了理解格羅斯模型是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的簡化版本或框架的重要性。 References: Aldao, A., & Nolen-Hoeksema, S. (2013). One versus many: capturing the use of multipl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emotion-eliciting stimulus. Cognition and Emotion, 27(4), 753-60. Gross, J. J. (1998a).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3), 271-99. Gross, J. J. (1998b). Antecedent- 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 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 physi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1), 224-37. Kohn, N., Eickhoff, S. B., Scheller, M., Laird, A. R., Fox, P. T., & Habel, U. (2014). Neural network of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 an ALE meta-analysis and MACM analysis. NeuroImage, 87, 345-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