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秋色圖卷 北宋,佚名,絹本設(shè)色,縱55.6厘米,橫323.2厘米,清宮舊藏。 圖繪千里江山壯闊之景,山勢陡峭變化,連綿不絕,山間有村落寺廟、車輿舟棹、行人商旅、文人墨客等。山石以細線勾勒輪廓,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輔以少量側(cè)筆皴法,設(shè)色以石青、石綠、赭黃為主,體現(xiàn)了秋山明凈兼肅殺之氣。該畫原題《趙伯駒江山圖》,《石渠寶笈》著其貯重華宮,更名《江山秋色圖》。 趙伯骕萬松金闕圖卷 宋,趙伯骕,絹本設(shè)色,縱27.7厘米,橫135.2厘米,清宮舊藏。 趙伯骕(1124-1182),字希遠,宋太祖七世孫,趙伯駒之弟。《圖繪寶鑒》稱其“善畫山水人物,尤長于花禽,傅染輕盈,頓有生意”。該圖是趙伯骕唯一的傳世作品。描繪臨安鳳凰山萬松嶺的景色,以汁綠縱橫點染漫山叢林,坡石以墨筆勾寫并以顏色、墨等暈染,寫染結(jié)合,筆墨、顏色暈染層次豐富。趙伯骕在仿李思訓(xùn)傳統(tǒng)青綠山水畫法的基礎(chǔ)上吸收了董源及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的水墨技法,青綠顏色與水墨相融合,形成富有文人趣味的青綠山水畫新風格。 王詵煙江疊嶂圖卷 宋,王詵,絹本設(shè)色,縱45.2 厘米,橫166 厘米,清宮舊藏。 此圖左起山壑林立、奇峰聳秀,云氣吞吐,溪瀑爭流,草木豐茂,顯得蓬勃而富有生氣,畫面重心集中分布于畫卷左側(cè),右側(cè)則大面積留白,湖面寬闊浩渺,空靈的江面和雄偉的山巒形成巧妙的虛實對比。畫境清曠,勾染皴擦并用,青綠設(shè)色高古絕俗,水墨清潤明潔,既有王維、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訓(xùn)之富麗。生動勾繪了“江上愁心千疊山,浮空積翠如云煙”的景致。此圖作者無款印。宋徽宗趙佶標題“王詵煙江疊嶂圖”于前隔水。 山弈候約圖軸 遼,佚名,絹本設(shè)色,縱106.5厘米,橫54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該畫系1974年遼寧省法庫縣葉茂臺七號遼墓出土,該墓為遼代早期墓,繪畫年代準確無爭議。圖中山巒聳峙,松樹茂密,山門外一老者策杖前來,身后跟隨二童子,一負葫蘆,一負琴囊,上方山巒間兩人對弈。該圖以水墨為主,兩處遠山染石青石綠色,顏色平涂,反映了遼早期民間山水畫中水墨與青綠山水相融合的形態(tài)。 宮苑圖卷 南宋,佚名,絹本,設(shè)色,縱23.9厘米,橫77.2厘米。 以青綠和金線勾勒法繪江山間宮苑樓閣之景。構(gòu)圖繁密,山石輪廓以墨筆勾斫,石青、石綠敷色,并多以泥金勾勒山水、殿堂、橋梁等,富有裝飾趣味。引首民國陶北溟題“大李將軍《御苑采蓮圖》。經(jīng)傅熹年先生考證,此卷為南宋“臨安以外地區(qū)或民間畫家所繪的裝飾畫”。 九成避暑圖頁 南宋,佚名,絹本設(shè)色,縱28.5厘米,橫31.6厘米,清宮舊藏。 該圖為紈扇面,繪群山聳峙,山間瀑布飛流而下,匯入江河。山腳下臨水處有行宮別院,富麗堂皇。圖中山巒以金線勾勒,填以石青、石綠,色彩濃麗,富民間的裝飾趣味。對幅有清乾隆御題詩:“金碧唐家法,將軍始創(chuàng)源。九成瓊殿疊,百道玉泉翻。避暑曾貞觀,傳真擅化元。魏王辭縱典,不及馬周言?!闭J為此圖寫的是九成宮。《石渠寶笈續(xù)編》著其貯養(yǎng)心殿。 仙山樓閣圖頁 南宋,佚名,絹本,設(shè)色,縱25.3厘米,橫26.8厘米,清宮舊藏。 圖繪青山白云,樓閣宮觀掩映于峭立的山峰之中,月色下有女仙乘鳳凰前來。以重彩勾染山石、樓閣,金線勾建筑輪廓,賦色濃艷而富裝飾趣味。梁清標題簽定為宋趙伯駒所作,但不似趙氏風格,應(yīng)是南宋民間畫師所作。對開乾隆御題:“漢武求仙意懇哉,瓊樓珠戶夜明開。雙成騎得青鸞降,應(yīng)報西池王母來?!?/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