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講:春三月,夜臥早起。傳統(tǒng)醫(yī)學來說,睡覺是性價比最高的養(yǎng)生法。
孩子盡量21點前入睡,成年人盡量不要超過22點入睡。
晚睡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腎虛、濕氣重,從而出現倦怠乏力、易怒、脫發(fā)、面色發(fā)黃等不適。
到了春天,隨著肝陽生發(fā),肝氣開始推動氣血運行而滋養(yǎng)全身,但如果此時因肝陽生發(fā)太過或肝氣郁結而生成肝火,則容易損傷肝臟。
經常敲擊肝經可以助肝疏泄、清肝瀉火。
動作要領:
肝經在大腿的正內側,也就是內褲線的位置。
每天睡覺之前把雙腿彎曲打開,先從左腿開始,雙手相疊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先左后右,反復推上50遍就可以暢通肝經、疏調肝氣,使肝膽在睡眠中能充分地排毒。
肝功能良好,對很多慢性病都有直接而明顯的改變,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
肝臟和眼睛是相通的,肝主藏血、開竅于目,所以養(yǎng)肝,首先可以養(yǎng)目,而閉目、轉眼不但能緩解眼部不適,減輕肝血不足給身體帶來的傷害。
動作要領:
閉目:閉合雙眼,用食指輕壓眼瞼,微微揉搓到眼球有發(fā)熱、發(fā)脹感為宜。
轉眼:保持頭部不動,眼球分別向左右各轉動10圈,能有效緩解眼疲勞、提高視力。
黃豆芽:不僅可補充營養(yǎng),對于發(fā)育的孩子,成倍增加的葉酸、核黃素等正是成長必需。
綠豆芽:春天里上火生了口腔潰瘍,或是小便發(fā)黃、耳后有水流出、早起眼睛發(fā)蒙有眼屎,就要多吃綠豆芽解毒。
香椿:香椿有開胃、降火的功效,還能保肝、利肺,對多種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薺菜:薺菜中含豐富的蛋白質,還可以清熱解毒、降壓明目,春天多吃點,能有效預防上火。
菠菜:菠菜能養(yǎng)血潤燥,因而可防治便秘,同時常吃菠菜對大腦有好處。
玫瑰茉莉茶:春季人體陽氣的生發(fā)需要依賴肝氣的疏泄作用,此茶有助于舒達肝氣、調和氣血。
薄荷茶:薄荷清新的氣味可趕走春困,醒腦提神,同時還能增食欲助消化。
常言道“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尤其是對老人, “春捂”很重要。
“寒從腳生”,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腎和脾胃的經脈都起源于腳,而雙腳又距離心臟最遠,護好腳很重要。
腹部有很多重要經脈,如脾胃經、肝腎經穿過,任沖督三脈起于腹腔內。腹部受涼,很容易出現腹痛、腹瀉。
背為陽,背部適度溫暖有利于體內陽氣生發(fā),可預防疾病,減少受涼、感冒和患肺炎的機會。
調養(yǎng)心肺,可以搓手心、揉按手指。在搓手心時,將兩掌合并,來回對搓,盡可能地摩擦手心。
在11∶00-13∶00時,是陽光較充足的時段,可以經常曬曬后背,能補充人體陽氣。
泡腳和按摩腳部都是春天很好的保健方式。北中醫(yī)科主任醫(yī)師米逸穎表示,春季她每天都會用中藥泡腳,既防寒,又能使血脈通暢,還強壯筋骨。她的泡腳方子一般是紅花、蘇木、牛膝等幾種活血通絡的中藥。
初春氣壓低,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加上天氣多變,也常常使人的情緒波動較快,所以應避免過度疲勞,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到戶外散步、放松身心。
哮喘病的高發(fā)時期。除了氣候變化大,易誘發(fā)哮喘外,主要與花粉、塵螨等過敏源有關。因此個人,尤其是有過敏性體質的人此時應有意識地遠離這些過敏源,謹防哮喘發(fā)作。
春天,有肝陽亢奮的人就容易出現頭昏,甚至是眩暈。如果出現頭暈腦脹、天旋地轉的情況,要注意反復測量自己的血壓,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及時降壓。平時飲食要注意盡量清淡,而且不要抽煙喝酒。
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細菌、病毒也隨之生長繁殖,常有流行性感冒發(fā)生,大家要格外注意。
在做好保暖的同時,要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順應時節(jié),保障身體健康尤為重要!
一定要做到,勤洗手、出門戴好口罩、開窗通風、遠離人群、戒煙限酒。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喝水,多吃橙子、葡萄、車厘子、柚子等這類含有類黃酮的水果和菠菜、油菜、空心菜、芥菜等這類深綠色的蔬菜,充足睡眠不熬夜,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