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20228期 小青龍加石膏湯的臨床運用梳理 作者:馮志恒 小青龍加石膏湯,出自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為黃仕沛教授臨床中的常用方。該方為解表散寒、化飲散熱之劑,用于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有飲邪郁熱之證,我在侍診黃教授的這段時日中,領(lǐng)會到黃教授對小青龍加石膏湯有新的運用,遂作一文梳理古今小青龍加石膏湯的臨床運用,祈望先達指正。 小青龍加石膏湯,出自《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篇》:“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薄奥辄S,芍藥,桂枝,細辛,甘草,干姜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兩。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查閱了各注家的解釋后,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注家都是因循石膏瀉熱除煩,所以小青龍加石膏湯用于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有飲邪郁熱之證這種望文生義的層面,較少對石膏的具體作用有更深一步的解釋。下面擷取幾名有較深入探討小青龍加石膏湯的注家的注釋。 《金匱要略心典》尤怡注:“此外邪內(nèi)飲相搏之證而兼煩躁,則挾有熱邪。麻、桂藥中,必用石膏,如大青龍之例也。心下寒飲,則非溫藥不能開而去之,故不用越婢加半夏,而用小青龍加石膏,溫寒并進,水熱俱蠲,于法尤為密矣?!庇肉鶑牟C的角度分析了小青龍加石膏湯與大青龍湯都有外邪內(nèi)飲相搏而兼煩躁,所以都用麻、桂、石膏。但其解釋有值得商榷之處,越婢加半夏湯與小青龍加石膏湯之別,應(yīng)在于:越婢加半夏湯用麻黃六兩,石膏半斤;小青龍加石膏湯用麻黃三兩,石膏二兩,是以越婢加半夏湯證是“其人喘,目如脫狀”,可見其喘的情況遠嚴重于小青龍加石膏湯證,所以麻黃的用量兩倍于小青龍加石膏湯。石膏的用量也四倍于小青龍加石膏湯。 《金匱要略今釋》陸淵雷注:“麻杏甘石湯、厚樸麻黃湯、越婢加半夏湯、小青龍加石膏湯,麻杏甘石最為平緩,以次遞峻,至小青龍加石膏湯,最峻矣。用麻黃為喘咳,協(xié)石膏則逐飲,協(xié)桂枝則發(fā)表,喘咳之證,水飲為主。雖有身熱,多非表候,故四方之中,協(xié)石膏者三,協(xié)桂枝者一而已。比而論之,射干麻黃湯喘咳而痰多,厚樸麻黃湯喘咳而上氣胸滿,越婢加半夏湯喘咳而睛突鼻扇,小青龍加石膏湯喘咳而表候劇,此其辨也。”陸淵雷比較了麻杏甘石湯、厚樸麻黃湯、越婢加半夏湯和小青龍加石膏湯,但似乎有些欠妥之處,越婢加半夏湯證“其人喘,目如脫狀”,應(yīng)為最峻;麻杏石甘湯證“汗出而喘”,應(yīng)次之;厚樸麻黃湯再次之;小青龍加石膏湯最為平緩。從藥量來看,四方麻黃、石膏的用量亦可窺其證輕重之別: 越婢加半夏湯:麻黃六兩、石膏半斤(三服); 麻杏石甘湯:麻黃四兩、石膏半斤(煮取二升,一服;本云:黃耳杯); 厚樸麻黃湯:麻黃四兩、石膏雞子大(三服); 小青龍加石膏湯:麻黃三兩、石膏二兩(三服)。應(yīng)能佐證上說。 而陸氏“用麻黃為喘咳,協(xié)石膏則逐飲”之說則是卓見,說明了石膏有滌痰之功。 張錫純是善用石膏的大家,他對小青龍加石膏湯又有一番論述,其《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說道:“愚用小青龍湯治外感咳喘,屢次皆效。然必加生石膏,或七八錢,或至兩余,若畏石膏不敢多用,即無效驗。”張氏舉病例說明:“曾有問治外感痰喘于愚者,語以當(dāng)用小青龍湯及如何加減之法,切囑其必多加生石膏然后有效。后其人因外感病發(fā),自治不愈,勢極危殆,倉惶迎愚。既至知其自服小青龍湯兩劑,每劑加生石膏三錢,服后其喘不止,轉(zhuǎn)加煩躁,惴惴惟恐不愈。乃仍為開小青龍湯,去麻黃,加杏仁,又加生石膏一兩。一劑喘止,煩躁亦愈十之八九。又用生龍骨、生牡蠣各一兩,蘇子、半夏、牛蒡子各三錢,生杭芍五錢(此方系后定之從龍湯),為其仍有煩躁之意又加生石膏一兩。服后霍然全愈。此證系不敢重用生石膏,幾至病危不起。彼但知用小青龍湯以治外感痰喘,而不重用生石膏以清熱者,尚其以茲為鑒哉?!北踞t(yī)案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小青龍湯加石膏的重要性。 張氏認為:“脈與證皆無熱象者,亦宜加生石膏數(shù)錢,以解麻、桂、姜、辛之熱”。張氏還說:“平均小青龍湯之藥性,當(dāng)以熱論,而外感痰喘之證又有熱者,十之八九,是以愚用小青龍湯三十余年,未嘗一次不加生石膏。即所遇之證分毫不覺熱,或脈象有熱者,則必加生石膏五六錢,使藥性之涼熱歸于平均。若遇證之覺熱,或脈象有熱者,則必加生石膏兩許或一兩強。若因其脈虛用人參于湯中者,即其脈分毫無熱,亦必加生石膏兩許以輔之,始能受人參溫補之力。至其證之或兼煩躁,或表里壯熱者,又宜加生石膏至兩半或至二兩,方能有效?!笨梢娝邮嘤兴姆N情況:①癥不熱,脈不熱或有熱,加五六錢;②癥熱,脈熱或不熱,加一兩左右;③病情需要用人參,脈虛無熱,加一兩左右;④煩躁,表里壯熱,加一兩半至二兩。張氏用小青龍必加石膏,從臨床出發(fā),可謂獨具慧眼。 茲摘黃仕沛教授臨床運用此方案例一則,以供參考。 患者L某,女,32歲,2022年2月10日就診,2022年1月因肺炎住院,2022-1-15CT提示:雙肺炎癥,較前減少,右肺上葉前段及中葉支氣管擴張。目前咳嗽,咳痰,痰多色白有泡沫,舌淡紅苔薄白。黃教授處以小青龍加石膏湯:生麻黃5g白芍15g桂枝5g法半夏25g五味子5克,細辛5g干姜5g甘草20g生石膏30g(先煎),水煎內(nèi)服,共7劑。2月17日復(fù)診,咳嗽明顯減少,干咳,痰明顯減少。改以半夏厚樸湯加味收尾:法半夏25g厚樸20g茯苓15g紫蘇葉10g桔梗20g柯子15g甘草20g生麻黃10g。 按:該患者痰多色白,伴有泡沫,筆者認為當(dāng)屬風(fēng)寒犯肺,屬于寒性的咳嗽,而黃師仍處以30g石膏,結(jié)果收效甚好,可見小青龍加石膏湯并非一定要內(nèi)有郁熱的癥狀才使用,黃師受到陸淵雷的啟發(fā),又接受了張錫純的經(jīng)驗外,還結(jié)合近代學(xué)者,認為石膏有“解凝”的作用。 “解凝”是胡希恕提出的一個觀點,《中國百年百名中醫(yī)臨床家叢書:胡希恕》載:胡老應(yīng)用生石膏時,除了借其清熱,還作“解凝”妙用。一次一個頜下淋巴腫大的患者,胡老給予了小柴胡湯加生石膏,學(xué)生不解其意問道:“該患者無口渴為什么加生石膏???”因診務(wù)忙,胡老只是說:“這里的生石膏不但起清熱作用,而且還有解凝作用?!焙螢榻饽??胡老未曾說明,但從臨床治驗病案中可窺其大概。大凡急慢性疾病,如見紅腫熱痛、淋巴腫大者胡老常用生石膏。由此可看出,其所說之解凝,當(dāng)指因熱而形成的凝結(jié),也即陽明熱結(jié)。臨證用于多種急慢性疾病見紅腫熱痛、淋巴腫大者。 而黃師則認為“解凝”有更深一步的解釋。就是能稀釋痰涎,增加氣管的通透性,而緩解癥狀。正如張錫純所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原謂其微寒,其寒涼之力遠遜于黃連、龍膽草、知母、黃柏等藥,而其退熱之功效則遠過于諸藥。醫(yī)者多誤認為石膏大寒而用之,則宣散之性變?yōu)槭諗?,以治外感有實熱者,竟將其痰火斂住,凝結(jié)不散,用至一兩即足傷人,是變金丹為鴆毒也?!?/span> 黃師曾治一心衰患者,住廣州某三甲醫(yī)院急診科,喘促痰鳴不得臥。每天要吸痰,如是者十余天,黃老往診視之,謂木防己湯證,即疏木防己湯,石膏用120克,中午服藥,傍晚喜致電黃師曰,吐出一大口稀涎,喘促頓時緩解,十多天未停的吸痰,今天不用了。可見石膏確有解凝之功。木防己湯被黃師戲曰為“不可理喻之方”,方證條文未顯示有大熱,而石膏用量卻為經(jīng)方中最重的一方?!笆叮u子大)”!如一個雞蛋大的石膏約為30~50克,十二枚則為360~600克。較白虎湯石膏一斤(漢代一今約220克)要大得多。所以,木防己湯獨任石膏以“解凝”之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span> 小青龍加石膏湯之用可了如指掌矣! 黃仕沛老師廣州門診變更為:荔灣路十三行國醫(yī)館,每周一、周四下午門診,廣州市十三行國醫(yī)館網(wǎng)約掛號。 |
|
來自: 鐵毛l > 《經(jīng)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