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想的工作是怎樣的? 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是展示才華,實現(xiàn)自我價值;還是養(yǎng)家糊口,創(chuàng)造更多財富? 對于大多數(shù)打工人來說,答案或許沒那么復雜,無非是: 有事沒事,卡點上班,摸魚劃水捎帶工作。 無驚無險,又到五點,下班之后不談公事。 理想是理想,現(xiàn)實歸現(xiàn)實。 現(xiàn)實中的打工人繞不開的是績效、考勤、996、007、開不完的會,加不完的班…… 哪怕下班也難保不帶情緒回家,背著工作壓力生活。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有一種黑科技可以切割工作和生活的記憶。 將工作和生活嚴格分離,上班全神貫注工作,下班無憂無慮生活。 打工社畜真的可以快樂似神仙了嗎? 這部蘋果出品,高口碑科幻職場驚悚劇給出了一種可能性—— 《人生切割術》 Severance 2022.2.18 美國 最早聽說這部劇,不論是現(xiàn)用名《人生切割術》,還是曾用名《離職》。 我和你一樣都難提起興趣,自行腦補一場狗血抓馬職場宮斗,差點被劇名耽誤。 幸好口碑大爆,好劇才沒被埋沒。 豆瓣8.7,IMDb 8.1,爛番茄新鮮度97%,獲新鮮認證。 2022開年黑馬,實至名歸。 主創(chuàng)陣容算不上豪華,稱得上良心。 導演是曾主演《博物館奇妙夜》《拜見岳父大人》等喜劇,轉戰(zhàn)幕后拍出勵志神作《白日夢想家》的本·斯蒂勒。 卡司陣容,匯集一幫冷面笑匠。 亞當·斯科特(《大小謊言》)+約翰·特托羅(《變形金剛》)+克里斯托弗·沃肯(《低俗小說》)。 陰差陽錯,這幫“一看就想笑”的諧星,組隊拍出的是《黑鏡》(前三季)式硬核科幻驚悚。 科幻高概念設定,簡單來說是記憶切割。 神秘的科技巨頭盧蒙,提供一種朝九晚五、福利優(yōu)渥的神秘工作。 但只要想加入,必須接受終生不可逆的“分離”手術。 所謂“分離”是對大腦做手腳,將意識切割為“內部人格”和“外部人格”,二者互不連通。 上班切換內部人格,無法想起外面記憶;下班切換外部人格,不會保留工作記憶。 粗看平平無奇地設定螺螄殼做道場,延伸出一場資本、科技與人性撕扯的黑暗寓言。 >>>>“分離”陰謀 首先介紹一下主人公,馬克。 三年前,馬克的妻子在一場意外中去世。 為了每天能有8個小時逃避亡妻之痛,馬克選擇加入盧蒙公司。 馬克 馬克隸屬于宏觀數(shù)據(jù)精檢部門。 工作輕松,環(huán)境清凈,職場和睦毫無勾心斗角,隔三差五還有團建休閑。 妥妥的理想工作。 直到最近,馬克的上司兼死黨佩蒂突然失蹤,馬克升任為部門主管。 與此同時,一個四仰八叉趴在會議桌上的女人突然被吵醒。 女人記不得自己是誰,也想不起為什么躺在這里。 正在她驚慌失措時,馬克走了進來。 他介紹女人叫做赫莉,剛剛完成分離,頂替佩蒂加入部門的新員工。 一無所知的赫莉對眼前的一切陌生、恐懼。 跟隨馬克的入職培訓,她帶領觀眾,揭開這家公司的神秘面紗: 盧蒙公司歷史悠久、神秘莫測。 公司內部,四處可見創(chuàng)始人雕像,人均會背創(chuàng)始人語錄,標準的邪教企業(yè)文化。 他們的工作是宏觀數(shù)據(jù)精檢,說人話就是將混沌無序的數(shù)字分類排列。 分類依據(jù)是什么?別問,問就是“感覺”。 “看到有些數(shù)字會讓人感覺不安、恐懼,把它們挑選出來”,你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嗎? 這份工作有什么意義?別問,問就是沒意義,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關心。 所有員工封閉在一棟沒有窗戶、迷宮般復雜的大樓里,部門之間不允許接觸。 唯獨行政部可以破例,凌駕所有部門之上。 行政部擁有特權,不需要分離,負責監(jiān)督員工在公司內外的一言一行。 赫莉不理解,也不想理解為什么,為什么會誤入一家如此瘋狂奇葩的邪教公司? 她本能地逃離這片是非之地。 可不論她怎樣掙扎,總是“鬼打墻”般又回到了大樓。 在一次次碰壁中,意識到盧蒙的真正面目遠沒有她想象的那么簡單…… 而對于培訓新人屢屢受挫的馬克來說,生活也正悄然發(fā)生著變化。 下班買醉,一個陌生大叔突然湊到馬克身邊。 他自稱佩蒂,離開公司后恢復了記憶,掌握了盧蒙不可告人的陰謀,只能向死黨求助。 面前陌生男人說得熱鬧,生活中“外部人格”的馬克只覺得眼前的瘋子吵鬧。 他把這場遭遇拋諸腦后,卻遭到盧蒙公司的介懷,卷入陰謀漩渦。 馬克、赫莉兩條故事線會如何交織?理想的技術帶來的怎么都是噩夢? 不劇透,歡迎在劇中找到答案。 >>>>技術、資本與人性的博弈 《人生切割術》沒有天花亂墜的恐怖噱頭,也別指望妖魔鬼怪大尺度特效。 整體氣質看似輕松詼諧,而又無法忽視驚悚感暗流涌動。 在司空見慣的日常與深不見底的邪惡間摩擦碰撞,捕捉那股微妙的不協(xié)調感。 《人生切割術》講究利用視聽語言做文章。 盧蒙公司主要取景于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 未來主義的建筑風格和逼死強迫癥的對稱構圖,營造出劇集整體抽離的超現(xiàn)實質感。 辦公室內部,主題色黑白灰綠,強調空曠、明亮且冷淡的復古科技感。 極端理性的塊面線條切割空間,象征工作的去人性化冷漠疏離。 對稱構圖,韋斯·安德森看了會沉默;極簡美學,庫布里克看了會哭泣。 辦公室外部,則恰好相反。 主題色黑白紅黃,強調沮喪、落寞但尚有人情的余溫。 下班后的馬克總是刻意打破對稱構圖,自然光源下朦朧模糊,象征生活的無序混沌。 在這套視聽語言的規(guī)則中,赫莉的調度總顯得格格不入。 一頭扎眼的紅發(fā),躲在畫面的邊緣。 色彩、構圖乃至工位細節(jié),都在暗示角色“闖入者”身份,體現(xiàn)細微的恐懼張力。 從她的視角出發(fā),引出劇中圍繞“分離”,對技術、資本以及人性的思考。 其一,技術的失控。 “分離”手術,乍聽夢幻,細思恐極。 分離的實質,在于創(chuàng)造雙重人格。 對于外部人格,人生再也不需要工作,記憶只剩尋歡作樂。 可對于內部人格,人生就是永不停止的工作。 困在不見天日的大樓,如同推動巨石的西西弗斯,淪為時空循環(huán)里的囚徒。 望不到頭的工作將人性扭曲、理性失控,異化為永不停轉的機器。 如果說《西部世界》詮釋的是機器如何變成人; 那么《人生切割術》演繹的就是人如何變成機器。 資本的終極剝削,不過如此。 其二,資本的陷阱。 了解“分離”本質,自然會對背后聳人聽聞的惡意倒吸一口涼氣。 代表觀眾視角的赫莉自然也察覺到這份工作的荒唐,絞盡腦汁擺脫困境。 比如說,直愣愣沖出大樓。 門外早有行政部候著,花言巧語哄騙外部人格回頭繼續(xù)工作。 “武”的不行換“文”的。 她了解到公司有一條人性化規(guī)定:只要內、外人格同時提出申請,便可以辭職。 矛盾在于,公司禁止將“工作記憶”帶出公司。 大樓進出電梯配備“編碼識別器”,能夠像金屬探測儀一樣,探測文字符號。 內、外人格無法溝通,外部人格對內部遭遇毫不知情,永遠不會主動辭職。 赫莉只能寄希望于讓外部人格了解自己的遭遇。 她試過把紙條揣口袋帶出、把紙條吞到肚子里“走私”,甚至是將文字寫在兩個胳膊上。 方法巧妙,可還是逃跑,失敗,逃跑,失敗…… 一次次碰壁,直到被行政部盯上,按照規(guī)定送到“休息室”。 她被迫重復道歉,直到行政部覺得她是“認真的”。 當然,只要離開公司,外部人格一點也不會記得遭受過的精神虐待。 表面上夢幻理想的工作,實際是滴水不漏,將人性玩弄鼓掌的資本陷阱。 正如劇中所言: “好消息是地獄只是人類變態(tài)想象力的產物。 壞消息是凡是人類能夠想象到的,他們都能創(chuàng)造出來?!?/span> 其三,人性的剝離。 看到這里,如果你已經(jīng)開始思考“工作與生活”的關系,對資本操控人性的手段提高警惕。 坦率地講這也算不上多創(chuàng)新,反烏托邦題材千篇一律,無非又陷入屌絲逆襲的俗套。 《黑客帝國》 千方百計辭職的赫莉,終于以自殘相逼換到了錄像向外部人格傳話的機會。 當她以為終于逃離魔窟,沒想到下一秒又回到了公司,收到外部人格信息: “我理解你對被迫承受的生活感到不滿,但我們最終都得接受現(xiàn)實?!?/span> “我(外部人格)是一個人,你(內部人格)不是。 做決定的是我,不是你?!?/span> 分離的實質,更像是滅霸的響指,殺死了一半的自我。 內、外部人格的關系是共享身體的同伴,也是毫無記憶關聯(lián)的陌生人。 就算外部人格知道工作時遭遇折磨,那又怎樣? 人們怎么會為從未體驗過的痛苦,輕易放棄永恒無盡的享樂? 又有多少人明知如此,依舊會把另一種人格往火坑里推? 說起來殘酷,奴役角色的并非科技、資本、謊言……而是自私的人性。 優(yōu)秀的作品給人享受,偉大的作品給人思考。 《人生切割術》圍繞“分離”這門貌似并不遙遠的技術,狂開腦洞、推演人性。 這并非是不懷好意地潑一盆冷水,悲觀地證明生活與工作的關系永遠不可調和。 正相反,它由工作與生活的關系,給人思考“工作”的意義。 盧蒙,就像人們常說的“大廠”。 人人聲討大廠加班猝死,人人削尖腦袋想進大廠。 左手是源源不斷的生活欲望,右手是不卷就會被淘汰的恐懼。 隨波逐流的普通人沒得選擇,只有在工作的“潛規(guī)則”中讓渡自我,換取立足之地。 “分離”作為讓渡自我的極限,由極端夸張的想象對觀眾發(fā)出追問: 我們究竟需要讓渡多少自我的權利,才能填滿怎樣的欲望? 捫心自問,假如現(xiàn)實中真的可以“分離”,你又會作何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