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思一下,確實如此。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羨慕90后,00后在外灑脫自在,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無畏模樣? 大抵是源于他們也是自己內(nèi)心的向往。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時刻周全他人,自己就會在被需要中,成為圈子的中心。 可是年歲漸長卻發(fā)現(xiàn): 善良給錯了人,就會成為別人手里傷害自己的利刃; 委曲求全的讓步之后,也不盡是海闊天空的釋然。 人生下半場,做個不好相處的人,生活往往會輕松很多。 點擊加載圖片 善良有度書里常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很多人一開始向他人伸出手的時候,就沒有想過要回報,只是單純的隨心行善。 有時候,善良遇到了溫柔,溫暖在人心之間得到了傳遞。 但有的時候,農(nóng)夫遇到了蛇,路人遇到了蝎子,善意很容易就變成了傷己的刃,傷身又傷心。 知乎上曾有一個提問:“為何一些有錢人不愿意拉窮親戚一把?” 一個博主自曝說,能不幫就不幫。因為他爸爸就是那個所謂的窮親戚。 多年來,有錢的姑父幫下崗的父親安排工作、爸爸辭職投資被騙后,姑父又幫忙養(yǎng)著把博主的哥哥供養(yǎng)到大學(xué)畢業(yè),畢業(yè)后姑父又替哥哥安排了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幫扶,到了爸爸嘴里,都成了“我是個做大事的人,要不是我,你姑父也不會……” 從始至終,博主的爸爸都沒有過半分感激之心,反覺得一切理所當(dāng)然。 看完樓主的經(jīng)歷,我想這大概就是人性吧。 人心有知恩圖報的一面,也有恩將仇報的不知好歹。 就好比你為別人做了十件好事,每一次都委屈自己。有一次沒有幫忙,別人就翻臉不認(rèn)人,還到處散播你不值得交往一樣。 人善沒有錯,但過分的善良只會消耗自己。 記得有個網(wǎng)友曾留言說,自從我變成潑婦后,婆婆就再也不刁難我了。 《夏目友人帳》里有句臺詞: “總是抱著心軟的想法,傷害最后是會回到你身上來的?!?/p> 很多時候,太在乎他人的感受,才讓別人有了得寸進(jìn)尺的機(jī)會。 善良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善良有度,才不會讓人有把你拖進(jìn)地獄的機(jī)會。 點擊加載圖片 做事有底線有人說,我們最大的善良就是:明明自己過得不盡如人意,卻依舊看不得人間疾苦。 做人做事要給人給己留后路,不能做得太絕。 但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長里短,艱難不平。 為了給別人撐傘,而把自己逼入了暴雨,是一種降智的愚蠢。 為什么《人世間》大結(jié)局里,網(wǎng)友對鄭娟一家把房子讓給于虹這一情節(jié)諸多不滿? 當(dāng)初讓于虹住進(jìn)自家房子,是源于善意??刹疬w后,于虹明知道要房子這件事過分,卻還是得寸進(jìn)尺要求把房子過戶給她。 更過分的是,她在房子完成過戶后,急匆匆地把門面房出租,用三萬塊錢和他們撇清關(guān)系。 求人的時候滿臉討好,轉(zhuǎn)身又是一副面孔。 不是所有的人都懂“良心”二字,也有人知“良心”,而利用你的良心。 曾經(jīng)聽過一個關(guān)于良心的解答,印象深刻。 他說: “良心是我心里一個三角形的東西,我沒有做壞事,它便靜靜不動。如果我干了壞事,它便轉(zhuǎn)動起來,每個角都把我刺痛。 如果我一直干壞事,每個角都磨平了,也就不覺得痛了。 鄭娟夫婦出于良心和善心,讓曾經(jīng)對自己有過幫助的于虹有了住處。 她卻利用鄭娟夫婦的良心,把房子索為己有。 他們不想對不起良心,她卻利用了良心。 生活中,不要為了誰,一再修改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線。 當(dāng)你一再修改自己的原則底線妥協(xié)退讓的時候,別人心里因貪欲生出的片刻不安,轉(zhuǎn)動起來硌人的三角形,也會在習(xí)以為常中被磨平了棱角,變成理所當(dāng)然。 人是利益驅(qū)動體。 雖然順帶幫別人多做一份文件,閑暇時頂替別人的工作都是小事,但小事多了,事就大了。 有人能投桃報李,有人卻嫌你給的桃子不甜,想要你手中的蘋果。 做事當(dāng)有良心,但良心也當(dāng)有底線。 點擊加載圖片 出言要果斷從小到大,我們似乎都在被教育說話要委婉,不要過于直白。但長大后你會發(fā)現(xiàn),恰恰就是這些看似禮貌的行為,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同事突然有急事,拜托你幫忙完成剩下的工作。你不好意思拒絕,只是默不作聲,微笑了一下。 同事以為你默許了,匆匆離開。你以為她知道你沒說話,就是拒絕了,也沒有幫忙做。 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同事因為工作沒完成被訓(xùn),她以為你是故意讓她難堪。從此兩個人關(guān)系緊張,逐漸敵對。 感情里,有人跟你表白,你怕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沒有直接拒絕。對方以為自己有機(jī)會,一直示好。 結(jié)果你不堪其擾,拖到最后還是拒絕了,別人覺得你是玩弄感情。 明明一句“不好意思,我也沒空”,同事就可以找別人幫忙;明明一句“對不起,我們不合適”,對方就能清楚地知道你的態(tài)度。 到最后,你成了惡人,別人也心生埋怨。 雖然說話不傷人是一個人該有的素養(yǎng),但很多時候,干脆拒絕才是最大的善意。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效率的社會,節(jié)省別人的時間,是對人對己的尊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亦有自己的為難之處。 比起礙于情面的委婉導(dǎo)致的誤人誤己,人們更喜歡干脆拒絕后、另尋解決辦法的體面成全。 《人間失格》一書里寫到: “我的不幸,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strong> 深以為然。 點擊加載圖片 的確一時的拒絕會讓人感到不悅,但不懂拒絕,很多時候把自己和對方都陷入了兩難的尷尬境地。 成年人的世界里,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不是拒絕,而是被浪費的時間和被耽誤的事。 說話果斷,直接拒絕,看似是駁了別人的面子,實則是對自己、對他人最大的負(fù)責(zé)。 人情世故這種事,周全了自己,才有余力去周全大家。 點個贊吧!關(guān)起門來,屋外都是別人的世界。人生下半場,活出自己最重要。 |
|
來自: 滄海一粟cnt9es >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