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國汝瓷之都”美譽的河南省汝州市,因北汝河貫穿全境而得名,是平頂山市下轄的縣級市。據記載,自公元606年隋朝設立汝州以來,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汝州作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在現有的852個旅游景點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達10處,風穴寺就是其中一處。 風穴寺,位于汝州市區(qū)東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由于地處群山環(huán)抱之中,寺院規(guī)模受到地形限制,沒有依中軸線展開,而是依山崖溪流等自然條件布局,雖然面積不大,卻布局緊湊,寺內殿宇高低錯落,周圍古柏清泉,谷深景幽,頗具“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的意境。 說起河南的古剎名寺,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洛陽白馬寺、嵩山少林寺和開封大相國寺,其實汝州風穴寺雖然名氣不如這三座名寺,但從歷史價值而言卻毫不遜色。作為中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和佛教天臺、臨濟兩大宗派的祖庭,風穴寺自古就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并稱“中原四大名剎”。 據《風穴寺志略》記載,風穴寺始建于東漢初平元年(190年),因當時滿山野花,芳香郁積,故初名香積寺。1800多年間,寺院歷經興廢,隋代改稱千峰寺。后漢乾祐三年(950年)改為白云寺。相傳北魏重建寺院時,一陣狂風將物料刮到現在的寺址,故改名“風穴寺”并沿用至今。風穴寺也因此成為全國著名寺院中名字最多的寺院。 由于風穴寺的歷代住持多為學富五車的高僧,大量的儒、釋、道教精華內容以及文物古跡也得以保留傳承下來,因此在佛教界自古有“武少林、文風穴”之說。如今寺院的天王殿、中佛殿、懸鐘閣、藏經閣、七祖塔等主要建筑,多為唐宋金元明清時期的遺存,被古建專家譽為“中國古建筑博物院”。 在風穴寺現存的文物古跡中,尤以“國寶三絕”:唐塔、宋鐘、金殿最為著名。其中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的七祖塔,高27米,為方形九層密檐式磚塔,塔身外輪廓呈拋物線,造型別具一格。該塔歷經千年風雨,至今屹立不倒,是寺中現存最古老的建筑,也是中國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六座唐塔之一。 坐落在1米高磚砌臺基上的中佛殿,飛檐翹角,精致古樸,為典型的金代建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殿堂門楣上方懸掛著清朝乾隆皇帝題寫的“千古香煙”匾額。殿內梁架結構科學嚴謹,并且運用了斗拱技術,是風穴寺三大國寶之一,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建筑。 與其他寺院不同的是,風穴寺只有鐘樓,沒有鼓樓。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的懸鐘閣上懸掛著一口重達9999斤的大鐵鐘,該鐘鑄造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造型渾厚古樸,聲音洪亮,是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風穴鐘聲”也自古就被評為汝州八景之一。 風穴寺還是河南百姓口口相傳的祈福許愿圣地,千百年來,包括劉禹錫、岑參、元結等名人都曾到此參觀祈福,并留下了大量的詩篇。如今寺內碑碣林立,上自后漢乾祐三年(950年)的《風穴千峰白云禪院記》,下至宋、元、明、清時期的碑刻,楷、草、隸、篆風格迥異,其中不少堪稱藝術珍品。 在風穴寺周邊的山坡上分布著上下兩處塔林,現存元明清三代115座古塔,其數量僅位居少林寺、濟南靈巖寺之后,是全國第三大塔林。此外,寺院周圍還有珍珠簾、大慈泉、錦屏風、吳公洞、望州亭、玩月臺、升仙橋、懸鐘閣等八大景觀,吸引了海內外諸多游客,被譽為中州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