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人性心理當中,有這么一個“就近原則”。 人類都喜歡拿跟自己相近的人與事兒來比較,然后制定自己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和策略。只不過,越是相近的關系,越會鬧出矛盾。 與外人相比,人們跟親人鬧矛盾的頻次,那是最高的。 對此,很多人都特別疑惑,親人跟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而外人跟我們毫無關系,為什么我們會跟親人鬧矛盾,而跟外人保持友好的聯系呢? 人,越是靠得近,越會出現相互傷害的心理。你傷害我,我也傷害你,當你我都互相傷害的那一刻,問題就出現了。 之所以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就是因為每個家庭的矛盾,都各不相同。 有些家庭的婆媳矛盾突出,婆婆埋怨兒媳婦不好,兒媳婦也怨恨婆婆的蠻橫無理。最后,她們就會互相傷害,你討厭我,我討厭你,成為了仇人。 有些家庭的親子矛盾突出,孩子埋怨父母的不好,父母也覺得孩子不孝順。這個時候,他們都覺得外人好,關系弄得特別僵。 現實生活中,那些討厭家人,而覺得外人好的人,往往有這幾種心態(tài)。 02 心態(tài)一:沒接觸過的最好。 你覺得,白面包和牛排,到底誰的味道最好呢? 從理論上來說,我們絕對會認為牛排的味道最好。可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一切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如果你天天吃牛排,那你就會覺得牛排不好吃,反而覺得白面包最好。一樣的食物,吃多了,總會有膩的那一天。 在你覺得膩的那一刻,相信你一想起白面包,就會流口水。 同樣的道理,由于你跟家人接觸的次數太多了,覺得沒有意思了,沒有新鮮感了,而你沒有跟外人接觸過,所以你就覺得家人不好,外人比較好。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遠香近臭”的原理。 人們總認為遠處吃不到的食物是香的,而總是覺得吃得到的食物是不好的。如此,矛盾不就出現了嗎? 03 心態(tài)二:見不得“自己人”好的心態(tài)。 人類有這么一個劣根性——見不得人好。 你不喜歡他過得好,而他也不希望你過得好。到最后,你和他互相都見不得人好。結果不過是兩敗俱傷,親緣關系愈發(fā)淡薄罷了。 為什么親人之間,總存在“見不得人好”的心態(tài)呢? 沒有人會主動跟外人比較,因為外人跟他們沒有關系。人們只會跟自己人比較,因為自己人跟他們的關系是最為親密的。 就拿親戚來說,為什么親戚會對自己人特別狠,而對外人特別善良呢? 一句話就能概括,所有的刀子,其刀刃都是向內的,而不會輕易向外。 我們經常說的“胳膊往外拐”,就是這個道理。 對于這種“見不得人好”的心態(tài),我們到底該怎么做,才能克服呢?說實話,這種心態(tài),永遠都不會有被克服的那一天。因為這是人性的弱點。 04 心態(tài)三:窩里橫,外面慫的心態(tài)。 現實中,經常出現這么兩個畫面。 丈夫回到家的時候,看到妻子不干活,就躺在沙發(fā)上玩手機。對于妻子的行為,丈夫一下子脾氣就上來了,于是乎夫妻就陷入到了爭斗當中。 妻子既要帶孩子,而且還要做家務,但丈夫就整天抱著手機玩游戲,啥都不做,也不懂得體諒妻子。結果不過是妻子心懷怨恨,夫妻之間常常冷戰(zhàn)而已。 不論是丈夫也好,還是妻子也罷,他們都認為,還是別人家的愛人好,自己的愛人不好。就是這種心理,害慘了他們。 從本質上來說,人們把在外面受到的脾氣,全部撒到伴侶身上的行為,統(tǒng)統(tǒng)是“窩里橫,外面慫”的體現。 外面的認慫,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底細,怕惹出什么禍患。而家里面的爭斗,則是因為我們知道家人的底細,認為家人會原諒我們。所以,我們會肆無忌憚。 05 心態(tài)四:不熟不吃的心理。 江湖中,經常流傳著這么一句話,身邊人才是那個最可怕的人。 就像騙人這件事,外人騙我們的次數,終究是不多的。而親人騙我們的次數,那就數不勝數了??梢哉f,有些時候我們被騙了,還幫著別人數錢。 曾見到過這么一些親戚,做生意推銷,從來只割自己人的韭菜,而不敢輕易割外人的韭菜。說得難聽點,他們只會賺自己人的錢。 有本事,應該去賺外人的錢,為什么他們只會賺自己人的錢呢? 人,越是在沒有本事的情況下,越會從身邊人入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自己人只害自己人,而不會害任何的外姓人。 自己人,本該是相互團結的群體,如今竟然成為了相互傷害的敵對者,這終究是親緣關系下的大不幸。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