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不止一個人抱怨寧夏“西夏王陵”這個景點,說大老遠跑去看幾個土堆太不值得,太難看了。如果將它當成自然景觀來看待,那幾個土堆確實沒什么看頭,但它是人文景觀,需要花點時間去解讀和感受。去寧夏旅游之前我就對這個景點特別有興趣,很期待借此機會去了解那段神秘的西夏王朝歷史。 西夏王陵位于寧夏銀川市西郊30公里處,背依賀蘭山脈,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地面遺址最為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在面積達21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區(qū)內分布著9座帝王陵墓以及271座王侯陪葬墓。西夏王陵既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發(fā)現(xiàn)對業(yè)已消失的西夏文明提供了特殊的見證,是一處非常值得游覽的人文景觀。 要了解西夏王朝,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參觀博物館。抵達景區(qū)后我們先去看了一部有關西夏歷史的影片,看完后直奔西夏博物館。這是一座新館,面積達9000平米,建筑造型恢弘莊重,土黃色的外觀與大地融合在一起。博物館中展出了西夏時期的文物兩千余件,多方位展示了西夏王朝的歷史、經濟和文化狀況。 西夏王朝(公元1038-1227年)是以黨項人為主體建立的王朝。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興慶府(今銀川市)稱帝建國,西夏國前期與遼和北宋并立,后期與金并立,1227年被蒙古所滅,歷經十帝,存在了190年,因其地理位置在我國西北部,故稱為“西夏”。 唐僖宗時期,黨項人首領李思恭因平黃巢起義有功,被賜姓李,封為“夏國公”,“夏”的國號就來源于此。五代時期黨項人對中原俯首稱臣,背地里努力發(fā)展,逐漸羽翼豐滿。公元1032年李元昊繼位,他去掉了唐、宋皇帝所賜的李、趙姓氏,自稱為“嵬名氏”,全名“嵬名元昊”,并開始使用黨項紀年。宋寶元元年(1038年)嵬名元昊稱帝建國,國號“大夏”。為了迅速擺脫中原文化的烙印,李元昊頒布了“禿發(fā)令”以彰顯這個新王朝的與眾不同。他要求所有黨項男人三日內一律剃光頭頂,只留邊沿一小圈頭發(fā),不剃者格殺勿論,從此以后黨項人就有了特別奇葩的發(fā)型。(圖片源自網(wǎng)絡) 下圖為西夏文印章。 不僅如此,他們還模仿漢字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文字,一共創(chuàng)造出6000余個西夏文字,非常了不起。西夏文字乍一看非常眼熟,但仔細辨認其實一個字都不認識,有如天書。 西夏繼承了唐、宋文化的成就,又融匯了吐蕃、回鶻、契丹等民族的文化元素,并加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西夏文化。1990年在賀蘭縣出土了西夏文木雕版殘塊,當時西夏政府還設有“刻字司”,它是一種官方的出版機構,印制了大量的佛經以及各個領域的書籍。 西夏不僅是個多民族王朝,也是個多種宗教流行的國度。黨項人崇拜自然和鬼神,西夏建國后統(tǒng)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佛教成了西夏最主要的宗教,形成了以佛教為主,佛教與道教和原始宗教并存的局面。博物館內也展出了很多宗教塑像。 下圖為“榆林窟29窟”壁畫。榆林位于甘肅省瓜州縣境內,榆林窟第29窟開鑿于西夏時期。 在社會經濟方面,早期的黨項人根本不懂農業(yè),唐末五代開始學習,隨著農牧業(yè)的發(fā)展,西夏的陶瓷、紡織、釀造、制鹽業(yè)等手工業(yè)和商貿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開國皇帝嵬名元昊還主持修建了“昊王渠”,并發(fā)行西夏貨幣。 博物館中還有一個西夏時期的窯址,展出了不少陶瓷制品。另外西夏的制鹽業(yè)發(fā)達,保證了王朝的財政收入,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博物館內還展出了不少西夏王陵出土的文物,下圖為6號陵出土的“綠釉獸”。 3號陵出土的“紅砂巖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鎏金銅牛 3號陵出土的“灰陶迦陵頻伽” 下圖為西夏王陵中最主要的3號陵的示意模型,據(jù)推測3號陵為西夏開國皇帝嵬名元昊的陵墓??催^模型后再去實地看會對3號陵的整體布局比較有概念。 這是3號陵的陵塔剖面圖,原來的土堆外是建有七層陵塔的,只是外面的塔隨著時光流逝早已損毀消失,僅留下里面的夯土,如今外表看起來像一個個黃土堆。 參觀完博物館,我們步行前往遺址區(qū)。整個景區(qū)以110國道為界,分為東、西兩個區(qū)域,東邊為博物館、游客中心、3D影院, 西部為遺址區(qū)。 從東邊前往遺址區(qū)需要經過一段很長的地下通道,穿過110國道后才能到達陵墓區(qū)域。 西部陵區(qū)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5公里,非常大,抵達后還需要乘坐景交車進入。 坐在景交車上,沿途可見很多陪葬墓。 景交車在3號陵墓前停下 在九座帝王陵墓中,3號陵是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陵,據(jù)推測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陵墓。 3號陵背依賀蘭山,坐北朝南,顯得非常莊嚴。 陵園塋域面積15萬平米,由闕臺、碑亭、月城、獻殿、陵塔等組成。陵園外筑四座角臺以示兆域,南置左右對稱的兩座闕臺,闕臺背后御道兩側各有一座碑亭,內城從南到北依次為獻殿、墓道和陵塔,墓道與陵塔偏于陵園中軸線西側。重新看一下博物館內的陵墓還原模型。 這是正面實景 再看一下鳥瞰圖就可以清楚了解陵墓的布局 側面看碑亭 遺留的柱礎 出土時的四座石雕力士志文支座照片 這是現(xiàn)場的四座支座,為仿制品,真品在博物館內。 下圖是“獻殿”遺址 獻殿后方就是墓道封土,再后方就是陵塔。 墓室位于陵塔前的地下,墓道封土可見一個巨大的凹坑,是個盜洞,說明陵墓曾經被盜掘過。 這是陵塔遺址,外面的木制結構早已損毀,空留下一個巨大的土堆,有人將它譽為“東方的金字塔”。 陵塔與外面的陵城墻 從不同角度看陵塔與城墻 陵城墻外不遠處可見一座陪葬墓,后方是綿延的賀蘭山脈。 曾經稱霸西北長達190年的西夏王朝早已灰飛煙滅,如今只能從這些殘存的陵墓以及出土的文物,探尋那個神秘的王朝。 走出景區(qū),只見李花依舊笑春風。 靜云注:本文第一、二張圖片源自網(wǎng)絡,致謝拍攝者,侵權即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