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2日,位于歐洲東北的立陶宛宣布將捐贈2萬劑疫苗給那座島。7月20日,島上宣布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立設“駐立陶宛代表處”。這是繼2003年在斯洛伐克開設代表處18年來,在歐洲第一個新開的代表處。7月31日,2萬劑疫苗抵達。 8月10日,我國撤回駐立陶宛大使,并敦促立陶宛召回大使,也就是說剛剛到我們這邊準備上任的大使必須隔離結束后就離開。立陶宛方面已經(jīng)在9月3日表示召回大使。 立陶宛人 與世界大國捐疫苗不同的是,立陶宛當?shù)氐囊咔橐彩謬谰?,卻仍把“愛心”分享出來,背后原因眾說紛紜。島上藍營人士聲稱,“其實是給美國的保護費”。 作為反復橫跳最厲害的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曾經(jīng)祖上也闊過?!傲⑻胀鸫蠊珖痹?5世紀時的領土包括了現(xiàn)今的白俄羅斯、烏克蘭、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波蘭及部分俄羅斯、摩爾多瓦的廣大區(qū)域,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大國。 祖上闊過的立陶宛在舞臺上上躥下跳的結果就是把自己玩殘了。那么,立陶宛的國土是怎樣越來越小的? 壹夾在大國之間的悲哀對于立陶宛的印象,來自于學生時代,歷史課本中對于“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的敘述,面對著超級霸權沙皇俄國、蘇聯(lián)的武力威脅。雖然地理書上稱這些國家是“三小國”,但是他們其實不如想像中那么“小”,其中任何一個的土地面積都比我國臺灣島還大,只是人口確實比少得多。 波蘭立陶宛大公國 立陶宛的人口不足300萬,首都是維爾紐斯(Vilnius),國家面積超過6萬平方公里。這個國家的前身“立陶宛大公國”,13世紀末和14世紀國土巔峰時期達到80萬到93萬平方千米,1493年總人口估計為750萬。 12世紀波羅的海各部落 只是好景不長,后來崛起的莫斯科大公國占領了立陶宛大公國許多領土,使立陶宛大公國國力日漸衰弱,到了1770年,國土面積只有32萬平方千米,人口484萬。 瑞典帝國的擴張 到了18世紀,俄羅斯、普魯士與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之時,立陶宛就被俄羅斯吞并亡國,更是多數(shù)國土都被新興的俄羅斯帝國占領。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羅斯帝國戰(zhàn)敗后,立陶宛和其他兩個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一起脫離俄羅斯統(tǒng)治獨立。1918年2月16日簽署了立陶宛獨立法案,才由此建立了新生的立陶宛共和國,這時候國土面積回到了6.53萬平方公里。 人們提到歐洲,多半會認為波蘭的歷史很悲催,位處俄羅斯以及普魯士這兩個強國中間而多次受到瓜分。但是“兩強之間難為小”的窘境也同樣出現(xiàn)在這個國家,立陶宛的歷史一樣與南北強鄰息息相關。 1635年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的疆域 貳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蘇聯(lián)治下的悲傷回憶北面的鄰居俄羅斯帝國強大后,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多被其占領,甚至在上個世紀2次被占領整個國土。 波蘭被三次瓜分示意圖 一次是二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瓜分了已經(jīng)被德國閃擊戰(zhàn)所擊敗的波蘭后,在斯大林(Joseph Stalin)和希特勒(Adolf Hitler)秘密協(xié)議下,在1940年6月順便并吞了三國,使其直接成為蘇聯(lián)的共和國,只不過很快又被德軍占領。 立陶宛大公國疆域的變遷 另一次則是1944年蘇軍在潰敗的德軍撤退后重返三國,從此這三個國家就完全淪入鐵幕中直到1991年蘇聯(lián)解體。 這段時間對于三個國家最悲傷的共同回憶,無非是蘇聯(lián)為了消滅各國的民族主義,將大量居民強迫遷徙到中亞或西伯利亞,再將俄羅斯族遷入,取代當?shù)孛褡宓耐恋嘏c財產(chǎn),過程中造成大量死亡,更拆散了無數(shù)家庭。 波羅的人處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中間 1989年8月,波羅的海三國為了紀念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50周年,并且通過這個可恥的條約吸引全世界目光,進而關注這三個仍然被蘇聯(lián)占據(jù)的國家。 波羅的海三小國人民發(fā)起大規(guī)模示威,200萬人手拉手組成一個長度675公里,并且穿越波羅的海三國的不斷人龍,連結成了“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爭取獨立,對蘇聯(lián)說不,震撼全世界。立陶宛悲慘的亡國歷史和爭取獨立的歷程,令其更加明白和珍惜主權獨立。 作為蘇聯(lián)眾共和國的一份子,每個成員國在農(nóng)業(yè)、工業(yè)、礦業(yè)都要各司其職,立陶宛因為被并吞之前的工業(yè)化程度相對高,所以立陶宛的分工,對于蘇聯(lián)整體工業(yè)品產(chǎn)出的年度目標具有顯著的貢獻。 這樣淪為附庸的歲月,終于伴隨著蘇聯(lián)的解體而出現(xiàn)了隧道盡頭的曙光──最后一任蘇聯(lián)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于1991年8月24日宣布辭去職務,同年9月6日,蘇聯(lián)宣布承認波羅的海三國成為主權獨立國家,1918年建國的立陶宛終于再次獨立。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次日最高蘇維埃就通過決議,正式宣告蘇聯(lián)至此曲終人散。 叁“波蘭——立陶宛”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相較于立陶宛受到俄羅斯壓迫的歷史,立陶宛與波蘭之間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只是很少被提及。 時間倒轉回14世紀,立陶宛大公國因為與波蘭皇室的聯(lián)姻而國力大增,成為歐洲強國。1569年兩國更進一步簽署了盧布林聯(lián)合法案,正式合并為共同國家“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雖然原則上是平等地位、不分誰大誰小,但波蘭是實際上的政治主體。 此聯(lián)邦由于多次對外戰(zhàn)爭,加上內政的動亂不止,昏庸的國王統(tǒng)治與貪腐的貴族階層使國力疲弱不堪,最終領土于17世紀遭到沙俄和普魯士及奧地利三國共同瓜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立陶宛和波蘭終于分別從戰(zhàn)敗的沙俄帝國獨立出來,新成立的兩個國家和蘇聯(lián)都有領土爭議,波蘭要求立陶宛加入以波蘭為首的反蘇共同體海間聯(lián)邦(Intermarium)。 但立陶宛部分人士擔心,加入聯(lián)盟反可能損害其獨立性,與立陶宛的國家利益背道而馳,何況立陶宛直接與蘇聯(lián)國境相接,不像波蘭與蘇聯(lián)中間還夾個立陶宛作為緩沖。 為了增加壓力,1920年波軍甚至攻入立陶宛首都,持續(xù)占地的霸道行徑直到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為止。迫于現(xiàn)實無奈,立陶宛只好遷都到另一個主要城市考納斯(Kaunas),也因此兩國關系一度非常敵對,即使互為鄰國卻無正式外交關系。 因為歐洲的戰(zhàn)云密布,1938年波蘭希望以立陶宛作為對抗蘇聯(lián)的戰(zhàn)略,以確保北方國境安全,強迫該國必須與波蘭重新建交否則馬上進攻。立陶宛自知軍力難以對抗,別無選擇下只好恢復與波蘭的邦交,不過不到一年,波蘭就在納粹的鐵蹄下亡國。 肆維爾紐斯:KGB博物館立陶宛位于北約(NATO)抗衡俄羅斯的最前線,他們認為自己時刻面臨俄羅斯再次入侵和吞并的威脅。境內也有大量俄羅斯裔,需要處理敏感的俄羅斯裔立陶宛人的認同問題。為保安全,立陶宛是少數(shù)軍費開支能達到GDP的2%標準線以上的歐洲北約國家,對美國軍事依賴也相當大。 立陶宛首都、同時也是其最大城市維爾紐斯,不過并沒有想像中的喧鬧,雖然有繁榮的街道,但沒有壅塞的交通,讓人有鬧中取靜的安適之感,漫步在市中心的蛋黃區(qū)完全感覺不到絲毫擁擠,清新的空氣是市民所擁有令人羨慕的資產(chǎn)。 市區(qū)面積并不大,約莫2個小時就可以信步走完各景點,市內有許多博物館,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KGB博物館。KGB是昔日蘇聯(lián)時代的諜報組織,功能類似美國的中央情報局CIA。KGB對內主要負責的是安全,時刻關注民眾的一舉一動,從事監(jiān)聽及布建工作是家常便飯。 立陶宛首都因“安全原因”移除蘇聯(lián)時期雕塑 許多當年塵封的檔案都是立陶宛重獲獨立之后才解密的,博物館現(xiàn)址就是往日蘇聯(lián)統(tǒng)治下的KGB總部,保留的目的就是教育后代對于當年那段悲慘歷史永志不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