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文,出生于法國北部皮卡迪的努瓦容,父 親曾任主教秘書,是一所小教堂的辯護,頗有名望。母親是一店主界的女兒,不幸早逝。繼母作風嚴厲,據(jù)說對加爾文憂郁個性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1528年,加爾文順從父意,進入奧爾良大學學習法律。在大學里,加爾文迷上了神學,受到了路德宗思想的吸引。1531年,父親去世后,他決定去巴黎專攻神學。他在巴黎研究了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圣經(jīng)》,要求按照古代基督教的面貌改造羅馬教會,逐漸向于宗教改革,1534年,加爾文成為路德宗教徒。 由于遭受巴黎當局的迫害,加爾文在1534年10月逃到了瑞士的巴塞爾,化名盧卡紐斯,繼續(xù)研究路德宗的著作和《圣經(jīng)》。1536他的《基督教要義》出版,此書初版時僅有6章,到1559年最后修訂版時達到80章,是加爾文畢生研究新教和在日內瓦從事宗教政治活動的全面總結,成為宗教改革時期一部影響最大的新教百科全書1536年,加爾文的足跡延伸到了日內瓦,這里成為他日后宗教改革大本營。 圍繞加爾文的思想,形成了加爾文教。加爾文主張信仰得救,主張簡化教會組織,規(guī)定教職人員只能從信徒中民主選舉產(chǎn)生,從而徹底改革了教會組織。在加爾文教里,長老的地位十分突出,被稱為0宗教改革的警察,因此加爾文教也稱長老會。1541年重回日內瓦后加爾文開始了自己的改革。他首先把教會從羅馬教皇的制約下解脫出來,使其不再受制于羅馬教皇,也不再受制于諸侯。由長老、市議員和市政官等組成的宗教法庭成為目內瓦的最高行政機構加爾文本人雖然不是宗教法庭的正式成員,但他經(jīng)常出席法庭例會,是法庭的實際負責人。以此為基礎,日內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成了一個政教世合一的神權共和國,國家法律和宗教紀律成為約束人們行為的兩條準界繩,加爾文也成了日內瓦城高高在上的主宰。不論是城內的教會,還五是行政當局都要拜伏在他的法杖之下。日內瓦成為了新教的羅馬,而年加爾文也成了“日內瓦的教皇”。1540年,加爾文和一位窮寡婦意勒蕾結婚,育有一子,但沒有成年就天亡了。1549年,意勒蕾也死了,此后他沒有再娶。 加爾文對自己的工作抱著一種苦修而不求安逸的精神。他一生都在不斷地修訂《基督教要義》,使其不斷完善。從初版至最后修訂版歷時20多年,篇幅擴充了15倍之多。在最后的修正版,他把這部書修剪到各部分都配合得很好,如同一棵生長勻稱的大樹,枝葉繁茂,果實累累。他的勤勉讓那些關心他的人都奇怪為什么“有如此堅強高貴心性的人會有如此脆弱的身體”。當他病癥加重時,仍然沒有人能勸他休息,即使不得不暫時放下工作,他也在家里給造訪的人解答問題,而從不顧及自己的疲勞。 晚年的加爾文體弱多病,他在1564年4月25日立下遺囑。在遺囑中,對他能榮膺上帝揀選、得享永恒光榮這一點,充滿了自信。在經(jīng)過了多天的病痛折磨和無數(shù)次的禱告后,他于5月27日逝世,享年56歲。 加爾文在成為萬人景仰的人物的過程中,也有讓后人為之遺憾的污點。塞爾維特是西班牙著名的人文主義者,血液循環(huán)論的發(fā)現(xiàn)者之因為批判《圣經(jīng)》而長期遭到羅馬教會的迫害。他同加爾文是多年的朋友,兩人常有通信往來。后來,他在日內瓦審訊,以死刑逼他承認錯誤。塞爾維特拒不屈從,最后被加爾文處以死刑。為此,恩格斯曾說:“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學研究上超過了天主教徒。塞爾維特正要發(fā)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過程的時候,加爾文便燒死了他,而且還活活地把他烤了兩個鐘頭。” |
|
來自: 貓條山 > 《歷史 傳統(tǒng) 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