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話題 #記錄平凡人的平凡生活 13.4萬篇 此時無書勝有書 一一記一場不讀書的書友會 祖榮視界 作者祖榮 昨日重慶蘭靜讀書會,在一個靜密的古舊工業(yè)社區(qū)沉淀處、一個集納與光復舊物地一一沙坪壩漢渝路旁的"重綿之光"舉行。 一群酷愛音樂作曲、演奏、指揮與演唱的資深專家和后秀、后學,帶給與會者美的感受、昂奮的情緒和對生活的激情與新感悟。 書友們激越深情的放歌與唱腔,深沉深刻的詩朗頌,以及席間的飲酒吟詩,無不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來自工業(yè),金融,文旅,文藝、醫(yī)藥、傳媒、培訓等多界的老中青書友們,自我介紹與坦誠交流,讓人感到一人一世界,每人恰似一本書,給人啟迪和感奮。 昨日的書友會與往常誦書、品書、圍繞主題談書不同,沒讀一本書,甚至沒有言及任何書事,但其撲面而來的信息、旋律、故事又讓各位感受良多,從下午兩點多鐘至晚間八點半過,大家還依依不舍,相期相約。 成立兩年多來的蘭靜讀書會,已有近九十位書友,年齡跨度和界別跨度都非常大,已在線上線下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活動與互動。 據(jù)了解,該讀書會已讀完上百本書,既有國學、心理學、心靈成長、企業(yè)經營管理的讀物,也有親子教育、婚姻家庭、禮儀等方的書籍。 有情懷的發(fā)起人雷秋蘭和唐靜女士等,秉持以書之名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團提升生命維度是讀書會的信念。在不太愛讀書的社會中倡導讀書,不太容易。他們認定小目標是獨善其身,自得其樂,遇見最好的自己,也是一種人生方式,追求內勝外王;大目標則是兼善天下,提升文明程度,為建設文化強國,進而顯著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盡綿薄之力。 昨日所擇活動之地又被稱作歡樂里, 也是工業(yè)遺址的盤活新用,那里是地處沙區(qū)土灣這個中國紡織工業(yè)重要基地重棉一廠醫(yī)院舊址,被愛好藝術的人們改造成一個藝術音樂沙龍活動地。 土灣這個地方很有故事和歷史,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很長時間曾經是中國紡織基地,土灣至今還保留有當年紡織廠的家屬區(qū)。昨天趁去得較早和中途間歇我到附近拍了一些照片。 據(jù)史志和專家介紹,重慶曾“村村織機響,家家紡織忙”,是中國西部棉貨中心?!翱箲?zhàn)時期,重慶紡織撐起后方半邊天,河南'豫豐’、湖北'裕華’、'申新’四廠、軍政部紡織廠、沙市紡織廠等13家大型棉紡廠從1938年開始遷渝,加上本埠原有的500多家手工作坊,重慶成為抗戰(zhàn)時中國主要紡織基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重慶也曾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紡織工業(yè)重地,許多實業(yè)精英都聚集于土灣,紡織工業(yè)成為了重慶的工業(yè)支柱,曾占到全國紡織業(yè)的30%,其產品暢銷西南地區(qū),擁有包括棉紡、毛紡、麻紡、絲紡、針織、色織、化纖、印染、服裝、鞋帽、紡機等。紡織行業(yè)的熱火朝天,曾聚集了大量的紡織工人。在那個時代,重慶造的紡織品在全國叫得響的不少,生產企業(yè)有數(shù)十上百家,重紡一二三廠(染廠)更是聞名全國。而當年的紡織基地主要集中在沙坪壩土灣地區(qū)。 重綿一廠前生為豫豐紗廠,原設在河南鄭州,由紡織工業(yè)家穆藕初于1918年創(chuàng)立。1938年2月,豫豐紗廠奉政府令遷移,兩個月拆清全部紗錠、布機及設備裝置共約9000噸,經漢口遷入重慶。它屬當時四大紗廠之一(另三家是漢口裕華紗廠、漢口申新第四紗廠和沙市紗廠)。抗日戰(zhàn)爭中,雖遭空襲13次,豫豐紗廠仍堅持生產。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豫豐紗廠更名為重慶棉紡一廠,為西南、重慶重要紡織企業(yè),為國家、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貢獻。 讀書會線下活動選址于此,也是在回望歷史,在翻閱一部中國紡織業(yè)的志書,頗有收獲! 重綿之光有幾列白墻灰瓦的老式平房,室內外元素較豐,涉及文學詩詞,美術畫作、書法,非遺傳統(tǒng)工藝(展陳有重慶老的知名品牌產品,如漆器、竹器、瓷器、陶瓷、玻璃制品、紡織工藝品,還可淘寶),音樂場(古典、現(xiàn)代輕音樂)。在古舊的房舍之間,生長著高大茂密的黃葛樹,有著頗為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是交流、茶敘、娛樂、互動、派對、音樂舞會的好地方,還有茶場及美食。昨天晚上的餐食擺在音樂場的巨大的茶臺上,味道很正宗,也較豐盛。沙龍場地古色古香,小型音樂舞臺上常備有架子鼓、非洲鼓、電子琴、貝司、電吉他、提琴等不少樂器,供愛好者隨時使用。 這種場景,值得回味,也值得再去。 李祖榮綜合整理(侵刪) 2021年10月21日 于重慶退思書屋 敬請拍磚指正 感謝閱評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