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尋常的植物,其光合作用的能力與眾不同。未來喂養(yǎng)地球上龐大數(shù)量的人口可能要靠它們。 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艾爾鎮(zhèn)附近,有一片不尋常的農(nóng)田。農(nóng)田里長著一種高大的植物,長長的肉質葉子向四面八方伸展開去。這種作物叫藍色龍舌蘭,通常是制造烈性龍舌蘭酒的原料。但是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丹尼爾·譚看來,它們是即將到來的全球農(nóng)業(yè)革命的一部分。 我們確實需要這樣一場農(nóng)業(yè)革命。隨著全球變暖,許多糧食作物的產(chǎn)量在降低,可是我們對糧食的需求卻與日俱增。有人預計,30年后地球人口將達到100億;為養(yǎng)活這么多人,我們需要多生產(chǎn)大約50%的糧食。 像剛去世的中國科學家袁隆平,丹尼爾·譚也在致力于解決糧食問題。袁隆平試圖通過雜交來提高水稻的產(chǎn)量;而譚等人的解決方案更激進,他們試圖改造植物的光合作用來達到目的。 說起光合作用,大家并不陌生,但鮮為人知的一個事實是,大多數(shù)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低得驚人。而有些植物,像龍舌蘭,卻具有超強的光合作用本領。所以,了解其中的秘密,關系到我們的未來。 普通版的光合作用 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謂的奇跡,那么植物的光合作用應該就是奇跡之一。光合作用捕獲空氣中的CO2,利用太陽光的能量,將其轉化為糖類……由于CO2和太陽光取之不盡,所以植物能為我們源源不斷地提供食物。 但是,在贊嘆這一奇跡的時候,我們不要忽略這樣一個事實:在90%的植物(包括小麥、水稻和大豆)的光合作用中,太陽能的利用率最大僅有4.6%。 利用率低下要歸罪于一種叫做加氧酶(Rubisco)的蛋白。這種酶吸收CO2分子,并將其與另一種化合物結合,形成一個含有三個碳原子的分子,作為生產(chǎn)糖的第一步——因此,這叫C3版的光合作用(下面可以看到,還有另兩個版本的光合作用)。問題是,在C3版的光合作用中,40%的時間里加氧酶都在“走神”,不是去吸收CO2,而是去吸收氧氣,這就白白浪費了太陽能。當植物關閉葉子上的氣孔以防止水分流失時,問題變得更糟,因為沒有了CO2的參與,光合作用幾乎停止。 但是,當我們嗔怨大自然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些的時候,假如大自然能說話,它一定會如是回答:我哪想得到世界變化這么快!30多億年前,當植物進化出光合作用的時候,這根本不是個問題。那時地球大氣中富含CO2,幾乎不含氧氣。加氧酶根本沒有“走神”的誘惑。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后來大氣中的氧氣變得越來越豐富,如今反而成為光合作用的一個障礙。 高產(chǎn)版的光合作用 不過,在過去的1億年里,一些植物已經(jīng)找到了變通的辦法,進化出一個被稱為C4版的光合作用。C4版將C3版的光合作用場所一分為二:首先,它在葉肉的海綿狀細胞中捕獲CO2分子,產(chǎn)生一個四碳分子;然后,這種四碳分子通過特殊的渠道被輸送到葉脈周圍的細胞中,在那里被分解,再次釋放出CO2。只有到這時,加氧酶才參與進來。由于再次釋放的CO2濃度提高了,加氧酶“分心”的機會減少,所以太陽能的利用率就提高了。除此之外,C4植物的光合作用“廠房”——葉綠體——也“擴建”了,比C3植物的葉綠體要大,這也給它們帶來了更多的動力。 刺梨仙人掌也是一種CAM植物 這樣的好處是明顯的。譬如,雖然C4植物只占植物物種的4%,但它們生產(chǎn)的生物質卻占23%。常見的C4作物包括玉米、高粱和甘蔗等農(nóng)作物,以及狗尾草、白茅等雜草。 在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兩個版本之后,我們當然希望更多的農(nóng)作物從C3版升級到C4版,而基因工程使這一夢想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 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食是大米,而水稻是一種C3作物。2008年啟動的國際合作——C4水稻項目,就旨在將水稻轉變?yōu)镃4作物。 水稻的葉片由于缺乏C4植物的特殊結構,需要在其基因組中插入20~30個新基因來重新塑造。2017年,項目組宣布已經(jīng)在實驗室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C4水稻物種,它的產(chǎn)量比傳統(tǒng)水稻高50%,預計將于2030年進入田間試驗階段。 耐旱版的光合作用 盡管C4水稻項目雄心勃勃,但是這還不夠。隨著氣候的變化,我們不僅需要能更有效地生產(chǎn)糧食的作物,還需要作物在更苛刻的條件下進行生產(chǎn)糧食。在全球氣候危機的背景下,水將成為農(nóng)業(yè)的限制因素。據(jù)預測,在未來的一個世紀里,干旱將蹂躪許多半干旱地區(qū)。屆時,過分依賴灌溉的水稻將無法生長。 然而,抵抗干旱的招數(shù)也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中。約有7%的植物物種使用了第三個版本的光合作用,稱為“景天酸代謝(CAM)”。前文提到的藍色龍舌蘭就是其中一種,其他還包括菠蘿、蘆薈和香草蘭等植物。 與C4版的光合作用一樣,CAM版的光合作用也是通過預先提高CO2的濃度,來減少加氧酶“走神”的。所不同的是,C4植物將光合作用的場所分開,而CAM植物將其在時間上分開。與大多數(shù)植物不同,CAM植物只在夜晚涼爽的時候才打開氣孔捕獲CO2。它們先將CO2儲存起來,待到太陽升起,氣孔關閉以防止水分流失時,才利用儲存的CO2進行光合作用。由于這些適應性,CAM植物對水的需求只及最耐旱的C3和C4作物的20%。 兩種著名的CAM作物 作為一種CAM植物,在拉美地區(qū)龍舌蘭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作食品,但它們正越來越多地被種植在新地方,并用于不尋常的目的。譚在昆士蘭州種植龍舌蘭,是為了測試其被用來生產(chǎn)生物質燃料的可行性。在世界許多地方,生物質燃料被視為液體化石燃料的替代品。玉米、甘蔗認為是生產(chǎn)生物質燃料的較理想的作物,但由于種植它們需要土地、水和其他資源,因此也存在爭議。 譚和他的同事最近發(fā)表了一份關于用龍舌蘭生產(chǎn)乙醇的評估報告。他們發(fā)現(xiàn),與用玉米生產(chǎn)乙醇相比,用龍舌蘭生產(chǎn)乙醇對全球變暖的影響低60%,比用甘蔗生產(chǎn)乙醇低30%。此外,種植龍舌蘭不需要灌溉,不會與人類爭奪水資源;也不需要殺蟲劑,對環(huán)境無污染。 龍舌蘭并不是唯一具有潛力的CAM作物。原產(chǎn)于美洲的刺梨仙人掌,同樣可用于生產(chǎn)食品、動物飼料、乙醇和沼氣。這種仙人掌在氣溫保持在零度以上的地方都能生長。這意味著,全球不適合種植其他作物的五分之一土地都可以用來種植它。實地試驗表明,一公頃的刺梨仙人掌每年的產(chǎn)量與玉米、甘蔗相當。 呼喚抗旱版的糧食作物 即使你不使用CAM植物做任何特別的事情,它們也值得擁有。由刺梨仙人掌組成的樹籬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并提高土壤的含氮量。在南非,過去幾年出現(xiàn)了極端干旱,一些農(nóng)民正在種植另一種稱作馬齒莧樹的CAM作物,以恢復土地的肥力。 一些人在想,我們是否可以更進一步,進行類似于C4水稻的實驗,將普通糧食作物升級為CAM版的抗旱作物呢? 在過去的五年里,科學家已經(jīng)對幾種CAM植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但前面的路還很長,因為我們對CAM光合作用的一些重要細節(jié)仍不清楚。目前,科學家正在全力開發(fā)一種CAM大豆。樂觀地估計,未來五年內(nèi)我們將會擁有一個CAM版的大豆品種。 與此同時,地球上越來越多的半干旱土地將被種植上龍舌蘭等作物。我們對它們高大的身影將更加熟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