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寺院的建筑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普陀山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圣地,大小佛殿眾多,但其中一座寺院堪稱國內(nèi)建筑規(guī)格最高,因為有座殿堂是由明朝皇宮搬運而來的,這就是法雨寺的九龍寶殿。 法雨寺,相對于最大的普濟寺,又被稱后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白華頂左、光熙峰下,面臨千步沙,環(huán)境清幽,靈氣逼人,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 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依山勢而建,登臨而上,最先看到的是寺院牌坊,大理石材質(zhì),四柱三門,牌頭精雕細琢,臺階前有兩只威武的石獅子,雄霸一方,氣勢超凡。 穿過牌坊,沿著甬道前行,會看到一座石橋,名叫海會橋。橋下是放生池,水波粼粼,魚兒無憂無慮地游來游去,自由自在也是難道的幸福啊。 橋頭有一條青石鋪成的廊道,兩側豎立著黃墻,在參天大樹的掩映下,意境幽幽,愜意無比。 沿著長長的廊道前行,會看到前方有一座重檐方亭式的建筑,藏紅色的墻身,金黃色的琉璃瓦,拱形門,上書“天華法雨”四個大字,這就是法雨寺的山門了。 過了山門,迎面看到的不是天王殿,因為法雨寺的山門沒有在中軸線上。左側可以看到一塊雕琢精美的九龍壁,每條龍都活靈活現(xiàn),昂首舞爪,動感十足,仿佛要從壁中飛出來一般。 九龍壁的對面有一小院落,中間有一座五層的寶鼎,上刻“法雨禪寺”金色大字,兩旁還豎有石經(jīng)幢,周圍古樹姿態(tài)萬千,爐香飄渺,真是禪意濃濃,佛韻徐徐。 中軸線上的第一座殿宇是天王殿,重檐歇山式,方窗拱門,氣派莊嚴,屋檐間懸掛一匾額,上題“天王殿”三個大字。 殿內(nèi)佛龕中供奉著彌勒佛,笑口常開,福耳垂肩,慈眉善目,讓人進入殿宇就感到親切安詳。兩側供奉有四大天王的座像,威而不怖,身材偉岸(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代表著風調(diào)雨順。 天王殿的背后是護法殿,藏紅色的佛龕雕刻精美圖案,龕柱上盤著兩條金龍,內(nèi)供身著金色鎧甲的護法韋陀菩薩,這是難得一見的韋陀菩薩座像,大多寺院里都是站立塑像。 拜過護法菩薩,拾級而上,可以看到左右兩側的鐘樓和鼓樓,這也很特別。大多寺院的鐘樓和鼓樓在天王殿的前面。 中軸線上的第二座殿宇是玉佛殿,紅墻金瓦,飛檐翹角,重檐頂,雕梁畫柱,殿前有石雕欄板。殿前的寶鼎被游客撫摸得油光錚亮,寶鼎有吉祥消災之意,故而如此吧。殿內(nèi)供奉一尊潔白如雪的釋迦牟尼佛像,玉質(zhì)細膩,雕琢精美,神態(tài)安潤祥和。玉佛高1.3米,是1985年從北京永樂宮移來的。 拜過玉佛殿,就到了九龍寶殿。院落中有兩棵古樹,一棵是高大挺拔的銀杏樹,另一棵是姿態(tài)萬千的圓柏,雌雄異株,樹形優(yōu)美。1962年郭沫若題詞為“龍鳳古柏”。 迎面的殿宇就是建筑規(guī)格最高的觀音殿(又稱九龍寶殿)。金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fā)光,屋脊上雕有神獸,前面還有仙人引路,到處彰顯出皇家氣息。該殿是康熙皇帝下圣旨拆金陵舊殿以賜普陀山,并賜“天華法雨”和“法雨禪寺”匾額,寺名由此而來。 殿內(nèi)供奉有觀世音菩薩的金身法相,結跏趺坐于蓮花寶座上,手結禪定印,頭戴寶冠,神情慈悲,俯瞰蕓蕓眾生。兩側還豎立著善財童子和龍女的塑像。 觀音菩薩頭上的九龍藻井是明皇宮的原物,一條金龍盤頂,八條金龍環(huán)八柱昂首飛舞而下,栩栩如生,正中還有明珠一顆,組成九龍搶珠圖案,這是難得的國寶級文物了。大殿內(nèi)的柱礎皇家氣息濃郁,上面雕刻飛龍,也是千里運來九龍殿的物證。 觀音菩薩的左右兩側還有十八羅漢塑像。每尊佛像都做工精細,神情逼真,仿佛就是真羅漢立在面前,讓人敬為驚嘆。 后面還有海島觀音的塑像,左手托凈瓶,右手持柳枝,神態(tài)自在逍遙,祥和一片。凈瓶滴水沁禪心,俯首參拜,愿凡塵之心經(jīng)過洗滌,能身輕氣爽,心靜如水。 中軸線上的第四座殿宇是諸經(jīng)壇,在高高的臺基上有一座精美玲瓏的建筑,金黃色的琉璃瓦,配上紅色的線條,美輪美奐,雕梁畫柱,飛檐翹角,處處透出美的旋律。讓人情不自禁地走進去。 殿內(nèi)供有千手觀音的法相,頭戴五佛冠,身著寶衣,胸前雙手合十,背后每只手持有不同的法器,神通無比,法力無邊。 中軸線上的最后一座殿宇是大雄寶殿,這是法雨寺與眾不同的地方——主殿是九龍寶殿。大雄寶殿也建的魏巍壯觀,重檐頂,紅窗黛瓦,廊柱上掛滿了楹聯(lián),其中“佛應西乾八相成道令三有同登覺岸;法流東土九界咸歸攝萬類共證真?!弊屓烁械綒鈩莅蹴?,佛法無邊。 殿宇內(nèi)供奉有橫三世佛,雄偉壯觀,面目俊朗,表情慈悲,處處透出佛韻靈光,蕩滌著凡塵俗世之心。 法雨寺以其靈氣逼人的風水地貌,最高建筑規(guī)格的殿宇,吸引著無數(shù)的游人信眾前來朝拜,也期待您的到來。 |
|
來自: 衆(zhòng)妙之門 > 《旅知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