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平板縫隙陣與無源相控陣之爭:F14的AWG9對決米格31的“掩體”

 朝_五_晚_九 2022-07-31 發(fā)布于湖北

前言

AWG9和“掩體”是冷戰(zhàn)時期美蘇比較典型的兩款戰(zhàn)斗機火控雷達,前者用于F14艦載機,主要用于保衛(wèi)航母編隊的遠程截擊任務,后者裝備米格31截擊機,主要擔負蘇聯(lián)的國土防空重任,對低空突防的目標進行遠程攔截。AWG9和“掩體”這兩種雷達各具特色,在人類雷達研發(fā)史上都有重要地位,那它們兩個誰更優(yōu)秀呢?

文章圖片1

F14與米格31

先看F14的AWG9雷達

AWG9最初是為F111B研制的,但F111B項目后來被取消,失去裝機對象的AWG9轉而成為F14重型艦載機的核心傳感器。AWG9是一種大型機械掃描雷達,采用直徑達0.91米的圓形平板縫隙陣天線,峰值功率有8000瓦,這兩個指標在當時是非??捎^的,再加上其發(fā)射機采用了高效的756H柵控行波管,使得天線增益高達50dB,dB即分貝,反映的是天線對輻射信號的聚焦能力,50分貝指的AWG9天線的輻射功率可達全向天線的316倍。因此AWG9讓艦載戰(zhàn)斗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視距:對于大型目標277公里,對戰(zhàn)斗機目標160公里,對巡航導彈也可達112公里。不僅如此,AWG9還能跟蹤在地面或海面雜波干擾背景下飛行的低空目標。

文章圖片2

AWG9的圓形平板縫隙陣天線

但要說AWG9最大的噱頭還是其宣稱的“盯24打6”,即它能在跟蹤24個目標的同時,以不超過2秒的間隔,制導6枚AIM154遠程空空導彈幾乎在同一時間攻擊6個目標。但受制于天線的機械掃描速度,在實際測試中,6架靶機的飛行高度被限制在6705到7315米之間,間距更是只有600米,所有目標也都要集中在28公里的范圍內。因此,盡管AWG9不需要通過連續(xù)照射來為AIM154指示目標,但卻不具備在實戰(zhàn)中同時攻擊6個分散目標的能力。

再看米格31的“掩體”雷達

“掩體”又稱SBI16,是蘇聯(lián)專為米格31研制的一種大型無源相控陣雷達,它對大型目標的搜索距離為200公里,戰(zhàn)斗機目標120公里,可以同時10個目標,引導R-33遠程空空導彈攻擊其中的4個?!把隗w”雷達的顯著特征是一個字“大”,其天線直徑達1.1米,比AWG9還大了兩圈,蘇27的N001脈沖多普勒雷達以笨重著稱,其直徑也不過0.96米。如果說蘇27是圍繞N001雷達設計的,米格31很大程度上就是圍繞“掩體”來設計的,要不然也不會創(chuàng)造46噸起飛重量的紀錄了,可見為了裝備“掩體”雷達,米格31付出了很大代價。

文章圖片3

米格31的“掩體”雷達

“掩體”雷達直徑1.1米的無源相控陣天線包括兩個獨立的陣列,一個由1700個輻射單元組成的X波段天線,另一是由64個輻射單元組成的L波段轉發(fā)天線,每個輻射元都與一個鐵氧體移相器相連接。移相器是相控陣天線發(fā)射/接收(T/R)組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電的方式控制對應輻射元所發(fā)射無線電波的相位,進而改變其指向。因此,只要根據(jù)需要改變各移相器的移相相位,就會使各輻射單元疊加形成的波束指向可變?!把隗w”這種通過移相器進行的電子掃描無論是速度,還是控制精度都遠強于AWG9的機械掃描。

文章圖片4

無源相控陣雷達天線工作原理動圖

正因為如此,“掩體”的無源相控陣天線克服了蘇聯(lián)戰(zhàn)機火控雷達所用倒置卡塞格倫天線旁瓣雜波大,下視能力差的缺點,成為蘇聯(lián)第一種具備下視、下射能力的機載火控雷達。這樣一來,米格31就獲得了蘇軍急需的攔截超低空突防戰(zhàn)機和巡航導彈的能力。

AWG9與“掩體”的對比

通過以上對兩種雷達的分析,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AWG9的探測距離明顯大于“掩體”。前者對于大型目標277公里,對戰(zhàn)斗機目標160公里,后者對大型目標的搜索距離為200公里,戰(zhàn)斗機目標120公里。

雖然“掩體”采用了相控陣天線,但別的分系統(tǒng)卻并不先進,甚至落后,它同AWG9一樣,也只有一部發(fā)射機,而且所用元器件比AWG9的756H柵控行波管還要落后,結果就是功耗散熱都不理想。

另外,“掩體”的饋電損耗大于AWG9。無源相控陣雷達發(fā)射機產(chǎn)生的射頻能量要由計算機自動分配給天線陣的各個輻射器,在這其間要經(jīng)過環(huán)行器等一系列波導元件,因此無源相控陣雷達的饋電損耗要大于機械掃描雷達。

文章圖片5

無源相控陣雷達的饋電損耗較大

“掩體”雷達未能真正實現(xiàn)空間功率合成?!把隗w”的相控陣天線理論上可實現(xiàn)1700個輻射單元的波相疊加,進而實現(xiàn)總波束在某一方向的功率疊加,這便是相控陣雷達的空間功率合成技術,前提是要對各個移相器的相位進行快速精確的控制,但“掩體”的火控計算機太過落后,后來的“雪豹E”雷達具備空間功率合成能力后,探測距離達到了400公里,是“掩體”的一倍以上。

另外,火控計算機落后導致的處理水平低下還直接拉低了“掩體”的信噪比,這也是其探測距離遠遜于AWG9的重量原因。

二,“掩體”對多目標的跟蹤和打擊能力也遜于AWG9。

掩體只能盯10打4,而AWG9能盯24打6。主要原因就是前者的計算機的性能非常落后,信號處理水平低下,只能做到盯10打4。實際上,“掩體”連盯10打4的目標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達到(我國90年代進口的蘇27就只能攻擊一個目標),原因就是算法和計算機不夠出色,蘇聯(lián)本來打算通過80年代末的米格31M項目改進這個缺點,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未能實現(xiàn)。

文章圖片6

“掩體”雷達的后臺處理設備非常落后

而AWG9火控計算機的總算力達到80萬次每秒,再加上柵控行波管賦予的大帶寬,AWG9雷達可在 19個傳輸通道上發(fā)射脈沖多普勒信號,也就是說理論上它可以同時對19枚導彈進行制導,這是“掩體”雷達所望塵莫及的。

三,AWG9的整個系統(tǒng)要比“掩體”小巧玲瓏得多

AWG9應用了60年代末期電子元件和封裝技術新成果,集成度較高,其整個系統(tǒng)的體積重量由原F-111B的1.3立方米、907千克降為0.85立方米和612千克。而“掩體”雷達盡管研制時間要晚得多,卻更為龐大笨重,其天線的鐵氧體移相器尤其如此。盡管鐵氧體移相器有承受功率高、帶寬較寬的優(yōu)點,但缺點是所需激勵功率大、開關時間長,且較為笨重,這是“掩體”天線直徑達1.1米的重要原因。就整個系統(tǒng)而言,“掩體”的體積和重量相比AWG9估計都能翻倍。

文章圖片7

從左到右分別是“掩體”、N001、蘇30的“熊貓”和蘇35的“雪豹”

實際上,就算是“掩體”的無源相控陣天線也并不比AWG9的平板縫隙陣天線精密,后者以加工難度大、價格昂貴著稱,我國也是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攻克平板縫隙陣天線的量產(chǎn)難題。但平板縫隙陣天線卻可以顯著降低天線減低旁瓣,提高效率,正因為如此,AWG9才達到了50dB的天線增益。美國不是造不出“掩體”那樣的天線,而是不愿為此付出體積和重量上的巨大代價。

文章圖片8

F14的AWG9雷達非常小巧

四,“掩體”雷達具備真正的多目標攻擊能力

但“掩體”雷達相比AWG9卻也并非一無是處,盡管米格31所用R33導彈需要雷達全程提供連續(xù)制導波束,屬純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而AIM-54“不死鳥”采用的卻是慣導+半主動雷達+主動雷達組成的復合制導模式。但得益于“掩體”雷達毫秒級的無慣性電子掃描能力,米格31發(fā)射的R33反而獲得了真正的多目標攻擊能力。

文章圖片9

AIM-54與R33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AWG9與“掩體”的深入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先進的工作體制要讓雷達實現(xiàn)預期的性能大幅提升,有賴于核心元器件、火控計算機、終端顯控設備這些基礎的支撐,否則,只能像“掩體”那樣徒有先進之名,而無先進之實。對我國而言,即使未來率先裝備了量子雷達,如若沒有堅實的基礎軟硬件支撐,比“掩體”也強不了多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