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剛接觸到斷舍離,覺得很新鮮,也非常認可老師說的。準備摩拳擦掌打算在自家大干一場,來一場說斷就斷的生活。結(jié)果在不顧一切斷舍離后,沒過多久就感覺家中物品缺失的嚴重,又不得已開始了買買買的辛酸歷程。如此反復,便陷入了“斷舍離”的惡性循環(huán)。 作為舶來品的斷舍離,為什么出現(xiàn)了嚴重的排異現(xiàn)象,導致眾人水土不服? 30年前的日本消費水平,一如我們現(xiàn)在的消費。在買買買的路上可謂是一騎絕塵。但隨著經(jīng)濟時代的遷移,日本人的三觀以及消費觀都發(fā)生了改變。他們已經(jīng)從單純迷戀時尚、奢侈品,轉(zhuǎn)變?yōu)樽⒅匚锲焚|(zhì)量與舒適度,慢慢回歸物品與人之間的平和狀態(tài)。 我們的經(jīng)濟雖然在飛速發(fā)展,趕超發(fā)達國家,但是人們觀念和習慣的進化卻需要一個過程。就像從“1”到“3”中間是需要“2”來進行過渡的。 拋開過渡階段,談結(jié)論,更像是一種“拔苗助長式”的人為干預,無論怎樣都是不可取的。 之前看電影《小森林》有一則豆瓣影評非常有深意。是從日本的地域環(huán)境,來分析日本文化與生活獨特的地方,我覺得很切合。 “日本人自古在一片島國生存,土壤貧瘠,地震和各種自然災難日?;?,使得這個民族從來都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它沒有像中國人這樣生活在“地大物博”里扎實的安全感。 在飄搖的大海和廣闊的天地中無依無靠,被孤立;一方面沮喪抱怨但又不得不依靠自己努力生活,靠自己的雙手和日夜勤奮為自己拼搏著前途,從不敢懈怠。他們懂得生活并不能永駐,腳下土壤時刻動蕩,危機感令日本人倍加珍惜和欣賞瞬間的生命和美感,崇拜盛開即凋零的“櫻花”圖騰,感激每一天的生活與平安恩賜。抱怨和感恩結(jié)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非常獨特而又微妙的文化氛圍與生活理念?!?/span> 自古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對事物亦有著不同的認知習性。把日式的斷舍離直接嫁接在我們國人日常生活中,無論怎樣都是不切實際的。 “桌上放了半杯水,當看向它時,你覺得它是半空,還是半滿的狀態(tài)?” 私以為,人的可愛,是會流動地看待事物。我十幾二十歲時,會覺得它半空,還需要再往里注水。等到了快30歲了,我又覺得它是半滿,剛剛好的狀態(tài)。 經(jīng)濟影響,地域環(huán)境的不同是造成斷舍離的外因。而年齡和心態(tài)的改變則是執(zhí)行斷舍離的內(nèi)因,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二十歲的我不一定能理解斷舍離其中的含義,卻容易跟風去做一些我并不能理解,談不上喜歡,只是那一瞬間的動心起念讓我去做的事。 所以,不要急。不要因為流行,就去做自己并不喜歡,甚至感到痛苦的事。遵從自己當下的內(nèi)心感想,不要去刻意迎合某個群體。與之當下不匹配的行為準則,都是一件足以讓自己陷入精神內(nèi)耗的痛苦事。 以上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