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30日,人類歷史上制造的最強爆炸物沙皇氫彈在新地島引爆,該氫彈的爆炸威力相當于同時引爆5000萬噸的TNT炸藥。但是,這個威力與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產(chǎn)生的威力來說顯然是不夠看的。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千米的小行星劃破了大氣層,像一顆燃燒的大火球一樣狠狠地撞擊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巨大的沖擊力直接將地面炸出了一個直徑180千米、深度30千米的大坑,而造成如此大的隕石坑,其爆炸威力相當于同時引爆100兆噸TNT炸藥,相當于沙皇氫彈威力的200萬倍。 而??颂K魯伯隕石坑形成的時間恰好與恐龍滅絕吻合,再加上同時期在英國也形成了一個直徑20千畝的銀坑隕石坑以及在之前(6517萬年前)烏克蘭形成的直徑24千米的波泰士隕石坑,科學家們認為恐龍的滅絕與隕石的撞擊有極大的關(guān)系,其中造成??颂K魯伯隕石坑的形成的隕石是主因,造成其他隕石坑形成的隕石是輔因,共同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因此,如果大規(guī)模的隕石撞擊,必然會有大量的灰塵進入到大氣層,從而遮天蔽日,同時隕石撞擊會使得海嘯、火山噴發(fā)的規(guī)模更大,這足以使得全球的植物遭受滅頂之災(zāi),從而慢慢的導致恐龍滅絕(食物鏈崩潰)。 圖片來源:CLAUS LUNAU/SCIENCE SOURCE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如此大的隕石(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形成了巨大的隕石坑,那撞擊地球的隕石哪去了呢?這還要從隕石撞擊的過程說起。 隕石撞擊 其實說隕石撞擊并不嚴謹,因為只要在天體撞擊地球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固體碎片才能稱得上是隕石,而撞擊地球的天體主要是流星體和小行星,其中直徑小于10米的統(tǒng)稱為流星體,剩下的稱之為小行星。 由于在宇宙中,有許多的小行星和流星體在漂浮,一旦它們因為種種因素改變了漂浮軌跡,靠近地球時,就會被地球的引力所影響,從而沖破大氣層,進入到地球中。 當這些星體進入到大氣層后,變化就開始了,因為大氣層中是有氧氣的,而極快的速度會產(chǎn)生極大的熱量,于是星體的“燃燒”就開始了,當然這里的燃燒并非我們點燃一根火柴所說的燃燒,而是星體進入大氣層后與地球大氣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此時星體也在逐漸的消耗。 當星體是流星體時,它進入大氣后往往還沒有來得及到達地面就已經(jīng)被摩擦消耗殆盡了,只有一些稍大一些的小行星才可能留下隕石,而且大多數(shù)的小行星在落到地面上時,只會留下直徑幾厘米到幾十厘米的隕石。 因此,從小行星撞擊的大體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小行星即使有幾公里甚至10公里的直徑,它們在落到地面之前也會在大氣層中大量的消耗,從而變小,這是我們很難找到小行星撞擊留下的隕石的原因之一。 小行星在天空中的另一種變化 小行星進入大氣層后除了會磨損消耗外,在接觸地面之前,還會發(fā)生一個變化-爆炸。2013年2月,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市遭受了一次小型的撞擊事件,該隕石在進入大氣層前直徑為15米,重量約7000噸,速度為5.4萬公里每小時,釋放的能量相當于50萬噸TNT炸藥。 不過,該隕石在離地面一段距離時就發(fā)生了爆炸,從而解體成多塊,由于許多小的隕石無法形成撞擊坑,所以當時只發(fā)現(xiàn)了3個撞擊點。 同樣的,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也是可能在空中就發(fā)生爆炸的,只不過它的主體或者說大部分都集中在了??颂K魯伯隕石坑上方,所以才形成了巨大的隕石坑。 除此之外,俄羅斯的那顆小隕石一共發(fā)生了三次爆炸,在撞擊時也會發(fā)生爆炸,所以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在經(jīng)歷了摩擦消耗、空中爆炸后,最后與地面撞擊,再發(fā)生爆炸,形成無數(shù)的碎片遍布在整個隕石坑中也是有可能的。而這個猜測也是有證據(jù)的,因為研究人員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中發(fā)現(xiàn)了無數(shù)個小的內(nèi)坑。 寫在最后 ??颂K魯伯隕石坑形成于距今約6500萬年前,而在幾千萬的時間內(nèi),地殼變動,雨水沖刷,都有可能使得一些已經(jīng)碎片化的隕石“丟失”,只留下了這個因為撞擊形成的大的隕石坑結(jié)構(gòu)。 而且在小行星撞擊地面之前,它本身也經(jīng)歷了多次的消耗,最關(guān)鍵的是撞擊發(fā)生后,大爆炸不但會使得隕石碎片化,還會使得許多隕石碎片氣化或者熔融,這樣我們自然就看不到那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了。 |
|
來自: 行云流水vmmxd6 > 《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