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抗日神劇已經成了一種貶義詞。 去年的《雷霆戰(zhàn)將》頂著《亮劍3》的名號,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雷劇。 不僅劇情經不起推敲,曲解丑化歷史,而且很多橋段設計非常雷人。 比如:最令人發(fā)指的「水中披衣服」段落,編劇仿佛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而在近些年,國產抗日神劇中,一直不乏各類侮辱智商的操作,諸如:彈弓打飛機,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雷等,不一而足。以至于很多人調侃: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國產抗日劇的編劇們不敢編的。但是,國產戰(zhàn)爭片并非都是抗日神劇,比如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紫日》。影片雖然沒有多少戰(zhàn)爭場面,全片大部分劇情都只有三個人物,但絲毫不影響它給予觀眾的震撼。盡管影片拍攝于20年前,但至今被譽為:本期「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20年前的國產戰(zhàn)爭片神作!電影拍攝于2000年,曾經獲得過金雞獎、華表獎等多項大獎。編劇兼導演馮小寧,是第五代著名導演,與張藝謀同為北影78級同學。馮小寧從美工師入行電影圈,并于八十年代末轉型成為導演,處女作就是一代人童年記憶里的科幻神片《大氣層消失》,并前后用十年時間籌備拍攝了著名的「戰(zhàn)爭三部曲」,分別是1990年的《戰(zhàn)爭子午線》、1998年的《黃河絕戀》和2000年的《紫日》。這三部作品都由馮小寧自編自導,且水準極高。和同時期的國產戰(zhàn)爭片相比,馮小寧的「戰(zhàn)爭三部曲」并不展現宏觀戰(zhàn)場上的正面交鋒,也不追求龐大的戰(zhàn)爭場面刻畫,反而通過個體的角度來側面折射戰(zhàn)爭的殘酷和對人性的摧殘。三部曲中以《紫日》最負盛名,至今豆瓣評分8.3,并好于82%的戰(zhàn)爭片。影片的主演是實力派演員富大龍,他和馮小寧是合作多年的老搭檔。富大龍是童星出身,8歲時就參演電影,9歲獲得中國電影童牛獎優(yōu)秀表演獎,可以說是年少成名的代表。14歲時,富大龍被導演馮小寧相中出演《戰(zhàn)爭子午線》,之后又合作了電視劇《北洋水師》。1994年,富大龍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98年以全班總成績第一畢業(yè),這一時期他出演了熱播劇《少年包青天》,飾演賣面的六子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愿不愿意去農村體驗生活,你自己去,你體驗完了回來,我們也不一定用你。富大龍演戲認真,真就跑到農村,跟農民同吃同住兩個月,期間插秧種田,黑黢黢的一農民形象天然就成了型,最終被選用男主角,將片中的那位農民糙漢子楊玉福演得入木三分。以至于電影拿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大獎,評委們都問馮小寧:影片開始于一段記者采訪,一位老人對著鏡頭展開了回憶和講述。老人名叫楊玉福,他回憶起在五十多年前,自己被抓進日軍俘虜營的苦難歲月。鏡頭跟隨著老人的講述,從老人手中的一個日式八音盒,緩緩拉遠跳轉至當年。那是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步入尾聲,日軍已經節(jié)節(jié)敗退。此時在東北地區(qū),蘇聯(lián)方面派出軍隊與盤踞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展開交戰(zhàn)。日軍窮途末路,于是開始瘋狂屠殺關押的俘虜和壯丁,犯下了無數血腥罪行。男主角楊玉福就是在日軍屠殺下的俘虜幸存者之一,他被蘇聯(lián)軍隊救下,跟著傷員一起被帶上了蘇聯(lián)裝甲車,即將去后方接受治療。哪知中途出了茬子,這輛裝甲車因為路上煙塵,意外與大部隊走散,迷失在大興安嶺當中,居然稀里糊涂地開進了岔路,把車開進了日軍的后方軍營。日軍發(fā)現了蘇聯(lián)裝甲車,雙方發(fā)生激烈交火,最終裝甲車上的蘇軍死傷慘重。一場混戰(zhàn)過后,只有一名蘇聯(lián)士兵和一名女軍醫(yī)娜佳以及農民楊玉福一起,順利逃出了日軍軍營。蘇聯(lián)士兵認為帶著楊玉福是個累贅,想要半路扔下他不管。可娜佳作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動了惻隱之心,堅持要帶著楊玉福一起上路。之后,三人來到了一座日軍修建的木橋邊,蘇聯(lián)士兵上去查看,不料橋頭木屋里居然扔出了一枚手雷。士兵嚇了一跳,卻發(fā)現手雷壓根沒響,這才注意到手雷壓根沒拉拉環(huán)。于是來到木屋檢查,發(fā)現了兩位高中生模樣的日本姑娘蜷縮在角落抽泣著,其中一名女孩剛剛吞了毒藥自盡,蘇聯(lián)士兵趕緊制服了另一名想要吞藥的日本女孩秋葉子。驚慌失措的秋葉子身上掉落了一個八音盒,被楊玉福撿了起來。蘇聯(lián)士兵一直沒有走出這片森林,于是打算讓秋葉子帶路,便將其雙手綁住,用槍威逼其走在前面給其他人帶路。于是,在秋葉子的帶領下,四人走出森林,來到了平原地帶。沒走多遠,蘇聯(lián)士兵就發(fā)現草叢中埋有一條細長的鐵絲,顯然是附近設有地雷,而秋葉子居然是要將三人引進雷區(qū)害死。蘇聯(lián)士兵雖然謹慎,拆除了腳邊的地雷,但沒想到附近還有地雷,最終被炸死。眼見同伴被炸死,娜佳情緒失控,開槍朝秋葉子的腳邊射擊,用子彈逼著她趟過雷區(qū)。走出雷區(qū)之后,娜佳將刺刀遞給楊玉福,示意讓他殺死秋葉子。楊玉福拿著刀一步一步地逼近日本女孩,他想起了母親被日本人殘殺的痛苦回憶。喪心病狂的日本軍官居然將楊的母親作為活靶子,來訓練新入伍的士兵手里的刺刀。目睹母親慘死的楊玉福恨極了日本人,現在報仇的機會終于來了!楊玉福拿著刀來到秋葉子身邊,然而看著秋葉子在絕望中發(fā)出的哭泣聲,他卻沒能下得去手。即便對日本人有著深仇大恨,可楊玉福的良知并沒有被仇恨蒙蔽,不愿濫殺無辜。雖然他們身上所帶的干糧不多,但兩人最終還是決定帶著日本女孩一起上路。就這樣,國籍不同、語言不通的三個人,踏上了穿越大興安嶺森林的長途跋涉。路上經過一座獨木橋,秋葉子沒站穩(wěn)掉進了沼澤地當中,三人本可以袖手旁觀。這時候,楊玉福卻伸手拿過了娜佳的槍,娜佳以為他要給秋葉子一個痛快,不忍看將頭轉了過去。沒想到,楊玉福居然來到橋邊將槍托遞給了陷入沼澤的秋葉子手里。此時,只要對方扣動扳機,楊玉福就會當場斃命,但自保的本能讓她沒有這樣做。最終,楊玉福伸長胳膊,握住槍頭,將秋葉子拉了上來。晚上,秋葉子出于感激,將自己的飯端給了楊玉福,深深的鞠了一躬。楊玉福將飯打翻,他不愿意殺死日本女孩,可又沒辦法接納她日本人的身份。他和眼前的小姑娘并沒有直接的仇恨,但是在這個特殊的戰(zhàn)爭年代,兩人間卻帶上了許多本來不該屬于他們的仇恨與苦難。繼續(xù)上路,來到一處山坡上,他們遇到了一架被蘇聯(lián)戰(zhàn)機擊中的日本戰(zhàn)機。秋葉子不顧一切地跑向那架墜毀的戰(zhàn)斗機,并口中高喊戀人大西君的名字。結果飛機爆炸,引發(fā)了草原的山火,楊玉福和娜佳他們迅速被大火給包圍。她用火柴在附近點燃了一片草叢,讓大家在燃盡的草叢中避難,才讓三人逃過一劫。死里逃生的三人起身后看到彼此灰頭土臉開懷大笑,這次共患難的經歷,也將三人的心真正的綁在一起,娜佳和楊玉福也開始逐漸了解眼前這個敵對國家的小姑娘。其實,秋葉子也不過是一個單純的小姑娘,她也有單純善良的一面。她一直珍視著想送給戀人的八音盒娃娃,會去摘花戴在自己頭上,偶爾也會和娜佳在一起嬉戲打鬧。但另一方面,受限于成長的環(huán)境和國籍,秋葉子從小接受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他的戀人大西君是日軍的一名飛行員,就連她自己也被征召進日軍的挺身隊,她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告訴她們要去殺掉低等人,所以她才在最初遇到娜佳他們的時候,將三人引入雷區(qū)想要害死。但面對娜佳和楊玉福的善良,她第一次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教育”產生了懷疑。三人繼續(xù)上路,中途因為一場大雨而走散,娜佳不慎滾下山坡。毫不知情的楊玉福和秋葉子,躲在大樹下瑟瑟發(fā)抖等著娜佳回來。聽到草叢里有聲響,楊玉福欣喜的以為是娜佳,跑過去卻看到一只兇猛的東北虎向他們走來。秋葉子嚇壞了,讓他快點開槍,可誰知楊玉福根本不會用槍,沒開保險就摳扳機。就在老虎撲了過來千鈞一發(fā)之時,楊玉福終于在慌亂之中開了槍,老虎被嚇跑。也是因為這一聲槍響娜佳才得以找到他們,并緊緊擁抱住了楊玉福。在看不見戰(zhàn)火硝煙的美麗林區(qū)里,三人一路上經歷磨難,患難之中居然漸漸產生了友情。雖然語言不通、立場不同,但迷失在廣袤森林里的三個年輕人,卻得以暫時忘記了戰(zhàn)爭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電影最美好的一幕,三人行走在山坡上,身后是紅得發(fā)紫的的落日余暉。這既寓意著三人旅程即將結束,也暗示了戰(zhàn)爭將要塵埃落定。在秋葉子的帶領下,三人終于走出了森林,結果卻發(fā)現,居然回到了之前誤闖進來的軍營。娜佳和楊玉福以為秋葉子是要害自己,可其實秋葉子單純地認為——只要她帶著娜佳和楊玉福一起去投降,就能得到物資和幫助。然而,此時的軍營其實早已沒有人影,從廣播里,他們得知日軍已經宣布投降并撤離。秋葉子得知這一切,她拿起了娜佳的槍,將槍口對準楊玉福,可終究還是敢開槍。面對本國戰(zhàn)敗的事實,她曾堅定不移的信念再一次被徹底推翻和打敗。軍國主義的思想荼毒讓她拿起槍對準了曾經一起穿越大興安嶺的伙伴,可終究也只能把槍扔下,泣不成聲。秋葉子和楊玉福在河邊有一番意味深長的對話,可以說是全片的主題所在。過去了?這都過去了?就這么把人活活挑了。你們憑什么殺人?你們憑什么到我們這來殺人?就這么一下就過去了?這樣的追問沒有結果,爭吵過后,兩人都陷入了茫然與痛苦當中。后來,三人駕著修好的裝甲車離開了軍營,結果在路上聽到遠處傳來的槍炮聲。原來,一群日本軍人自知戰(zhàn)敗已成定局,于是打算集體自殺,甚至連孩子都不放過。秋葉子見到他們自相殘殺,還以為是因為還不知道戰(zhàn)爭結束的消息,狂奔著沖向前去。戰(zhàn)爭結束了!不用去死!我們可以回家了!秋葉子單純地以為,只要自己告訴他們戰(zhàn)爭已經結束,就能勸他們放下屠刀。可誰也沒想到,為首的日本軍官,看到秋葉子狂奔過來對準她胸口就是一槍。秋葉子就這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死在了她相信了一輩子的軍國主義思想的屠刀下。目睹了秋葉子慘死,憤怒的楊玉福與娜佳駕駛著裝甲車,決定殺死這群沒有人性的日本軍人。既是為了慘死的同胞和戰(zhàn)友,也是為了替無辜慘死的秋葉子報仇。殺戮結束,電臺里播放著日軍在東京灣簽署投降協(xié)議的新聞廣播。楊玉福撿起了秋葉子留下來的八音盒,和娜佳一起,朝著即將落下的紫日走去……這部《紫日》作為馮小寧的戰(zhàn)爭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無論是在故事性和主題深度,還是創(chuàng)作水準和藝術探索上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整部電影兼具了戰(zhàn)爭片的殘酷寫實和對人性的深刻挖掘,且自始至終充滿著一種人文情懷和詩意化的浪漫主義美學。電影的畫面非常漂亮,每一幀色調又濃墨重彩,將大興安嶺的自然風格拍得如同人間仙境一般,而這種世外桃源的呈現,又與故事本身的殘酷背景呈現了鮮明的對比。戰(zhàn)爭雖然是作為故事背景存在,僅開場有一段短暫的戰(zhàn)爭場面,但戰(zhàn)爭所造成的影響卻彌漫在全片當中。導演馮小寧在此片中,不以故事取勝,也不以戰(zhàn)爭的慘烈取勝,而是另辟蹊徑,通過三個不同國籍立場,受著不同教育的人從最開始的猜忌、防備、仇恨,曲解到后來的融合、包容、理解、信任的過程,把觸角伸向角色內心深處,從側面審視著戰(zhàn)爭與人性。電影的沖突,既是國仇家恨下的戰(zhàn)爭沖突,也是人性之間的沖突。三個角色之間的關系轉變,是影片的核心重點,從每個人視角闡述了自己對戰(zhàn)爭和人性的看法。對于楊玉福來說,他曾目睹和經歷日軍的殘忍罪行,那個時代每一個受到傷害的中國人的縮影。對于秋葉子自然是充滿仇恨和敵視的,可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這個角色的善良與本分,這是一位地道的樸實農民形象,他雖然沒有讀過書,也不知道太多大道理,可在面對無辜秋葉子的時候,卻怎么也不愿意舉起刺刀,善良是他身上最可貴的品質。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日本女孩秋葉子,她本可以做一個天真浪漫的小姑娘自由成長,可卻成為軍國主義洗腦下的個體悲劇代表,對于這場不義戰(zhàn)爭她卻深信不疑,所以她一開始對楊玉福和娜佳也是充滿敵意的,因為蘇聯(lián)兵殺害了她的朋友,所以她一次又一次的將兩人引入死地。可當目睹了楊玉福和娜佳的善良之后,秋葉子也會在三人遇到大火時挺身而出,幫助大家逃過一劫,人性的善良在那一刻短暫戰(zhàn)勝了戰(zhàn)爭帶來的仇恨。秋葉子也從一開始的滿眼仇恨,滿腔怒火逐漸將她天真,真實善良的本性表露出來??杀氖?,秋葉子最終還是死在了同樣被洗腦至骨子里的日本軍人手中,成為了戰(zhàn)爭最殘忍的犧牲品。導演馮小寧在此展現了影片作為一部戰(zhàn)爭片的反戰(zhàn)思考——無論是戰(zhàn)敗國還是戰(zhàn)勝國,被卷入戰(zhàn)爭的普通大眾是最無辜的。很多人說,最好的戰(zhàn)爭片,永遠是反戰(zhàn)。站在這個角度,20年過去,這部《紫日》仍是最好的國產戰(zhàn)爭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