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后,1955年至1966年期間,對一些在部隊工作的有突出貢獻的指戰(zhàn)員分別授予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共計1614名,其中湖南籍的就有202人,其中上將以上高級將領(lǐng)最多,我將這些湖南籍開國將帥按照地區(qū)、縣域進行分類匯總,幫助各位閱讀。 一、岳陽(57人) 1、平江(49人)。(1)上將3人:鐘期光、蘇振華、傅秋濤;(2)中將(11人):方正平、甘渭漢、劉志堅、邱創(chuàng)成、張震、張令彬、賴毅、方強、吳信泉、鐘赤兵、歐陽文;(3)少將(35人):張正光、李桂林、楊尚高、方國安、謝福林、余非、方國南、林勝國、李元、黃勝明、李光輝、何輝、何維忠、秦化龍、鄭貴卿、余光文、謝忠良、李基、李彬山、黃連秋、裴周玉、徐德操、張書祥、吳自立、王赤軍、葉楚屏、唐明、方正、張闖初、張平凱、羅湘濤、鐘偉、何能彬、呂展、喻縵云。 2、岳陽(2人)。(1)文年生中將 ;(2)蔡愛卿少將 3、汨羅。吳詠湘少將。 4、湘陰(2人)。少將周九銀、梁金華 5、華容(2人)。少將朱紹清、張樹芝 二、長沙(41人)1、瀏陽(30人)。(1)上將5人:宋任窮、王震、唐亮、李志民、楊勇;瀏陽:(中將5人)饒子健、孔石泉、蘇鰲 、張藩、湯平、張翼翔;(2)少將20人:何志遠、戴文彬、石敬平、江文、湯池、李信、蘇魯、黎東漢、李輝高、楊世明、黃曹龍、羅若遐、邱蔚、張和、劉子奇、曾滌、黃霖、熊晃、李貞 。 2、長沙(7人)。(1)大將2人:蕭勁光、許光達;(2)中將2人:唐延杰、何德全 ;(3)少將3人:劉西堯、吳彪、杜屏。 3、望城:譚希林中將。 4、寧鄉(xiāng)(3人)。(1)上將:陶峙岳、甘泗淇;(2)少將:潘世征 三、株洲(38人)1、茶陵(25人)。(1)中將5人:段煥競、劉轉(zhuǎn)連、袁福生、劉道生、李振聲、劉培善、周仁杰、譚家述;(2)少將20人:譚天哲、鄧東哲、李改、李儉珠、顏吉連、劉月生、龍書金、顏金生、譚文邦、陳浩、陳外歐、陳志彬、譚善和、周則盛、陳志彬、段蘇權(quán)、曾敬凡。 2、醴陵(6人)。(1)上將3人:楊得志、宋時輪、陳明仁;(2)中將2人:晏福生、郭鵬;(3)少將:劉文學 3、炎陵(2人)。中將將張經(jīng)武;少將廖海光 4、攸縣(4人):少將劉克、肖友明、賀東生、顏德明 5、株洲(1):少將唐子安 四、湘潭(11人)1、湘潭(7人)。(1)元帥:彭德懷 (2)上將:彭紹輝;(3)中將:楊梅生、劉先勝;(4)少將羅華生、劉鵬、熊飛。 2、湘鄉(xiāng)(4人)。大將陳賡、譚政;中將丁秋生;少將匡斌 五、衡陽(11人)1、耒陽(6人)。中將王紫峰、譚冠三;少將資鳳、鄭效峰、熊夢飛、劉顯宜 2、衡山(1人):元帥羅榮桓; 3、常寧(1人):中將彭明治 4、衡陽(2人):少將王永浚、王云霖 5、祁東:少將肖遠久 六、郴州(9人)1、永興:大將黃克誠 2、郴州:上將鄧華 3、汝城:上將朱良才、李濤 4、安仁:中將唐天際 5、嘉禾:上將肖克 6、資興:中將曹里懷 7、宜章:中將肖新槐、歐陽毅 七、邵陽(8人)1、邵陽:姚喆中將;少將唐健如、石新安。 2、邵東:李壽軒中將;魏鎮(zhèn)少將 3、隆回:白天少將 4、新邵:羅云少將 5、武岡:少將袁也烈 八、常德(6人)1、常德:潘振武少將 2、桃源:少將王其梅、方之中 3、石門:鄭國、李元明 4、澧縣:少將夏伯勛 九、張家界(5人)1、桑植:賀龍元帥;中將廖漢生;少將朱紹田 2、慈利:袁意奮少將 3、張家界:范子瑜少將 十、懷化(5人)1、會同:粟裕元帥 2、溆浦:中將向仲華;少將曾育生 3、麻陽:少將黃忠誠 4、新晃:少將曹玉清 十一、永州(2人)祁陽:中將周玉成、劉金軒 十二、湘西(1人)永順:少將彭飛 十三、益陽(1人)益陽:少將唐鐸 十四、婁底(3人)1、漣源:李聚奎上將 2、新化:中將陳正湘 3、婁底:少將姜齊賢 從上述情況來看,湖南籍開國將帥主要集中在岳陽、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郴州等地,其中平江縣、瀏陽市、茶陵縣最多。 湖南籍將帥多的原因主要是近代湖南開風氣之先,湖南人驍勇善戰(zhàn),特別是曾國藩湘軍成名以來,帶動了一大批湖南人走上了政治舞臺,加之黃埔軍校所招收的學生之中,湖南人特別多,此外,平江起義、秋收起義、湘南暴動等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軍隊的 歷史事件也發(fā)生在湖南,所以,共和國的將帥中,湖南人位居第三。 |
|
來自: 新用戶4927206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