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jù):《仲景方藥古今應用》、《臨床仲景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記得在初學中醫(yī)理論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講,脾是后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 先天之本的好與壞,我們能干預和改變的不多。 后天之本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們自己。 一個人,能活多久,活得質量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脾。 一個人,得不得病,病得輕與重,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他的脾。 后來,隨著我們工作的深入,眼界的拓寬,我們深深感覺到,這話無比正確。 比如說,一些疑難的老年病,在萬般無奈之際,以補脾論治,常常柳暗花明。 我給你說一個真實的醫(yī)案故事。 故事里的醫(yī)家,是吳圣農。他是我國上海地界的中醫(yī)名家、前輩,在內科方面的診療頗有精湛之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他的學術生平。 有一次,吳師接待一個患者。這個人,是一個70多歲的女性。她什么毛病呢?就是胸悶心痛。遇寒或者陰雨天的時候,發(fā)病明顯。而且,她還感覺有一股冷氣,從脅肋下端向心口出上沖。 即便是不犯病、不那么疼的時候,她也時常覺得胸滿、心里發(fā)慌、頭暈,脖子發(fā)脹,氣短無力。整個人沒精神,十分困倦。 她反復到醫(yī)院就診,查不出什么毛病,各項指標達不到確診的程度。用了一些藥,西藥,以及活血化瘀中成藥,效果不好。 于是,她求治吳圣農前輩。 刻診,見患者脈象虛弦,規(guī)律性地出現(xiàn)停歇,舌質偏暗。 當時,吳圣農前輩特意詢問患者的飲食情況?;颊哒f,飲食不好,沒食欲,一頓只能吃一點,吃多了胃難受,甚至連躺都躺不下。 了解到這些以后,吳師就給寫了一張方子。 這張方子,很值得研究—— 黃芪(酒炒)10克,茯苓9克,當歸身10克,桂枝3克,白芍(酒炒)5克,丹參(酒炒)9克,酸棗仁9克,郁金5克,廣橘皮5克,炙甘草5克,淡生姜3克,大紅棗3枚,一共開5劑。 結果如何?復診時,患者表示,胸悶和心痛現(xiàn)象減輕,而且胃口見好,想吃東西了。 這時候,原方稍作加減,繼續(xù)投用。患者狀態(tài)進一步好轉,飲食漸增。到最后,患者諸證悉平,形色轉佳,看上去好像換了一個人。 這就是醫(yī)案的基本經過。 現(xiàn)在,我?guī)愫喴治鲞@里的學問。 你跟住我的思路,仔細看。到最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健脾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了。 你看啊,這個患者的問題,是胸悶心痛,遇寒和陰雨天加重。中醫(yī)講了,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在加上患者舌暗,那我們就自然想到一個問題,這就是氣滯血瘀。舌色暗,是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xiàn)。 因為氣滯血瘀,所以患者即便在平時,也會覺得胸滿和頸部發(fā)脹。因為血瘀,所以患者會心痛,時有代脈。什么叫做代脈?就是一個人的心跳,有規(guī)律地停頓一下。這是心血淤阻、心氣不暢的表現(xiàn)。 那好了,氣滯血瘀的問題,我們搞清楚了。 現(xiàn)在的關鍵是,簡單的活血化瘀、行氣行血,這個治法行不行? 我跟你說,真就不行。否則,患者的病情不會拖延很久,屢次用藥無效。 因為這里頭,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她脾胃虛弱。你看,吳圣農前輩在看診時特意詢問了她的飲食。得到的答復是,食欲差、食量小,吃得多就胃難受,甚至躺不下。 那么,這個脾胃虛弱,和氣滯血瘀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 當然有。你想讓氣順暢起來,你想讓血流通起來,前提是,你有足夠的氣,有足夠的血。氣不夠,血也不夠,它走都走動,還談何流通順暢?。窟@就好比涓涓細流,注定會生出泥沙瘀滯。而充沛奔騰的水流,則往往暢通無阻。這是一樣的。 所以說,患者氣血不足,是造成氣滯血瘀的根本因素。而氣血的生成,又完全靠脾胃這一后天之本。所以說,這脾胃虛弱的問題,是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也正因為患者脾胃不足,氣機升降失常,所以才有冷氣從脅肋上沖于心的感受。 那好了,現(xiàn)在,我們來師徒理解吳圣農前輩開的方子—— 黃芪(酒炒)10克,茯苓9克,當歸身10克,桂枝3克,白芍(酒炒)5克,丹參(酒炒)9克,酸棗仁9克,郁金5克,廣橘皮5克,炙甘草5克,淡生姜3克,大紅棗3枚。 這里頭,當歸、丹參,用于活血化瘀。郁金、橘皮,用于疏肝理氣。行氣活血的意圖,很明顯。酸棗仁,養(yǎng)肝之血而安神。桂枝,溫通心脈而行氣血。 在這個基礎上,你看吧,有黃芪、茯苓、生姜、大棗、炙甘草。這些,是不是在健脾益氣,固護后天之本?。繘]錯。醫(yī)家在重點補脾了。另外,之前提到的桂枝,這個時候還可以溫補脾陽。 所以說,這方子,分兩部分。一個是活氣血以治標,另一個是補脾,以治本。 從結構上來看,醫(yī)家用的是黃芪建中湯加減。黃芪建中湯,基本配伍就是黃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甘草。它是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黃芪而來,目的是補益脾虛,益氣建中。它由于加了黃芪,所以健脾補氣的功效強于小建中湯。所以說,吳圣農前輩的思路,就是以益氣建中的黃芪建中湯為底子,加上活血化瘀之品,來解決問題。事實證明,效果很好。 怎么樣?您看到了吧?對于一些病癥來說,固護脾胃是多么重要的治療手段。尤其是對一些頑固老年病的調養(yǎng),更是如此。 所以說,萬病出于脾啊。一個人,能活多久,活得質量好不好,他生不生病,生了病好不好治,能不能治,其實都要看脾。古人說脾為后天之本,實在是太對了。 眼下,快入深秋了。緊接著,就到了冬天。心臟不好的朋友,又要到了多事之秋。文老師建議,我們想辦法調理脾胃。脾好了,病就容易治、容易控制。醫(yī)案中吳師的配伍,可以供作參考。非專業(yè)讀者,請在中醫(y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 好了。這個事兒,就說這么多。我感謝你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