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案1: 患者郭某,男性,58歲,2004年11月15日初診。 主訴:胸悶氣短反復(fù)發(fā)作2年,加重伴水腫1月。 現(xiàn)病史:患者2年前因胸悶、氣短就診于西安市某三甲醫(yī)院住院治療,診斷為:冠心病、心力衰竭,經(jīng)治療病情好轉(zhuǎn)。1月前因勞累過度雙下肢顏面浮腫,晨起或活動后尤甚,服用西藥及中藥治療癥狀無明顯改善;就診時自述胸悶氣短,頭重如裹,肢體沉困,食少倦怠,夜寢難安,大便不暢,小便頻數(shù);查呼吸急促、顏面及雙下肢水腫,面色晦暗無澤,唇暗發(fā)紫,舌質(zhì)暗體胖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澀。心電圖提示:ST-T段異常改變。 中醫(yī)診斷:心衰病,證屬心腎氣虛,水瘀互結(jié)。 西醫(yī)診斷:冠心病,心功能III級(心衰Ⅱ度)。 治法:益氣溫陽,化瘀利水。方用紅桂心力康方加減治療。 處方:紅 參10克 鹿壽草12克 桂 枝12克 葶藶子12克(包煎) 大腹皮15克 黃 芪15克 豬 苓10克 紅 花12克 川 芎12克 薤 白12克 云茯苓12克 炒白術(shù)15克 生 草3克。 7劑,上方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溫服,日一劑。 二診:2004年11月23日來診,訴服用上方七劑后,水腫減消,胸悶氣短減輕,但仍肢體發(fā)困、頭重如裹、食少倦怠,舌脈同前。張教授指出患者因氣虛日久,不能溫化水飲,故應(yīng)加用芳香化濕醒脾藥治療。調(diào)方如下。 紅 參10克 鹿壽草12克 黃芪15克 葶藶子12克(包煎) 大腹皮15克 云茯苓15克 炒白術(shù)15克 豬苓12克 紅 花12克 佩蘭葉15克 薤 白12克 川芎12克 山 楂12克。 7劑,上方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溫服,日一劑。 三診:上方服用后,患者肢體沉困、頭重如裹、食少倦怠較前明顯好轉(zhuǎn),胸悶氣短減輕,但偶有發(fā)作,肢體及顏面浮腫消失,舌淡苔薄白、唇稍暗,脈沉細(xì)而弱。囑繼服上方治療。 四診:連續(xù)服用后,患者已無明顯不適感,諸癥已基本消失,只覺偶有心悸發(fā)生,舌脈同前。張教授認(rèn)為,此時應(yīng)加強益氣養(yǎng)心活血之力,調(diào)方如下: 黃 芪15克 紅 參10克 鹿壽草12克 茯 神12克 龍 齒15克 太子參12克 丹 參15克 炒白術(shù)15克 桂 枝10克 白 芍12克 大腹皮12克 紅 花12克。 7劑,上方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溫服,日一劑。 五診:2005年3月8日患者來診,訴諸癥已消,且無再發(fā),囑其服用紅桂心力康沖劑治療。 按語:張素清教授指出此案例呈現(xiàn)為虛實夾雜的臨床表現(xiàn),以心之陽氣虧虛為本,血瘀水停為標(biāo),標(biāo)本同治,故應(yīng)注意顧護陽氣,取益氣溫陽之法,輔以活血化瘀利水通絡(luò)。氣虛日久易影響痰濁水濕的運化,脾氣的升消降濁,故以益氣溫陽活血為主,每診加用健脾益氣之炒白術(shù)、云茯苓之類,以共奏溫陽益氣活血利水之功。 醫(yī)案2: 夏某某,女,59歲,住址:咸陽,2010-03-01首診。 主訴:發(fā)作性心慌4月,加重伴顏面及雙下肢水腫、乏力1周。 現(xiàn)病史:2009年11月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心慌,曾在外院檢查后診為“風(fēng)心病”服“地高辛、倍他樂克、阿司匹林、雙克、螺內(nèi)酯片各1片/日”,并且穩(wěn)定。1周前因勞累出現(xiàn)發(fā)作性心慌,身困乏力,動則加重,顏面、雙下肢腫脹,咽痛、咳嗽、無痰,二便調(diào),睡眠時好時差??诖桨l(fā)紺,舌暗紅,苔白厚,脈結(jié)代。P:90次/分,BP:100/60mmHg,聽診:心律不齊,心率108次/分。雙下肢中重度凹陷性水腫。 十二導(dǎo)心電圖:房顫。 心臟彩超:二尖瓣狹窄(中度),主動脈關(guān)閉不全,二尖瓣下血流速度加快,主動脈瓣返流(少量),三尖瓣返流(少量) 中醫(yī)診斷:心衰病(水飲凌心射肺) 西醫(yī)診斷:風(fēng)心病,瓣膜損傷,房顫,心功能IV級。 處方:地高辛0.125mg,1次/日,雙克、螺內(nèi)酯片各1片/日。 棗仁寧心膠囊3粒,3次/日,口服。 中藥處方:炒桑枝12g 蜜桑白皮12g 忍冬藤12g杏 仁12g 丹 參12g 紅 花12g 澤瀉12g 車前子12g(包煎) 川 樸12g 雞內(nèi)金12g 砂仁10g 絲瓜絡(luò)12g 大腹皮15g 葶藶子12g(包煎)桔 紅12g 7付,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溫服,日一劑。 2010-03-08二診:服藥后癥狀減輕,現(xiàn)癥:咽痛、咳嗽、無痰,顏面、雙下肢水腫減輕,睡眠時好時差,二便調(diào)??诖桨l(fā)紺,急燥易怒。舌暗紅,苔白厚,脈結(jié)代。P:85次/分,BP:94/60mmHg,聽診:心律不齊,心率100次/分。胸部正位片示:兩肺紋理粗增多稍亂,主動脈型心影。 處方:3.1方去桑枝加川楝子12g,路路通12g,白芍12g。7付,水煎服。 2010-03-12三診:訴:腹脹滿,胃脹,乏力,心悸。舌暗紅,苔白厚,脈結(jié)代。聽診:心律不齊,室率110次/分。 處方: 桑 枝12g 云 苓12g 蒼白術(shù)各12g 絲瓜絡(luò)12g 生薏仁12g 佛 手12g 丹 參12g 紅 花12g 枳 殼12g 元 胡12g 車前子12g(包煎) 澤 瀉12g 大腹皮15g 枳 實12g 7付,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溫服,日一劑。 2010-04-26四診:病史同前,現(xiàn)雙下肢水腫,心慌,脘腹脹滿、疼痛,納可,眠可,二便調(diào)。聽診:心律不齊,心率82次/分,雙下肢凹陷性水腫。舌暗紅,苔薄白,脈沉細(xì),結(jié)代。 處方: 太子參15g 云 苓12g 白 術(shù)12g 桂 枝12g 全栝蔞12g 蘇 木12g 丹 參12g 紅 花12g 車前子12g(包煎) 澤 瀉12g 路路通12g 桑寄生12g 大腹皮15g 川 樸12g 枳 殼12g 合歡皮15g 7付,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溫服,日一劑。 2010-05-10五診:雙下肢水腫明顯減輕,偶有心慌,輕度顏面腫脹,納可,眠可,二便調(diào)。BP:90/60mmHg,聽診:心律不齊,心率80次/分。 處方:上方加雞血藤12g,桔紅12g,7付,水煎服。 2010.05.17復(fù)診,心慌消失,顏面及下肢水腫消失,囑口服紅桂心力康沖劑鞏固療效,隨訪1年,病情平穩(wěn)。 按語:患者以心慌,顏面及雙下肢水腫,乏力等為主訴,結(jié)合病史及心電圖、心臟超聲檢查明確診斷:中醫(yī)診斷:心衰病,證屬水飲凌心射肺。張老師給予西藥強心、利尿,中藥寧心安神,化氣行水,宣肺以朝百脈。張老師認(rèn)為臨床上風(fēng)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多為器質(zhì)性損傷,以“通”為主要治則,辨其新病與久病,新病多實,久病多虛,實則以通為補,虛則以補助通。本病歷老師雖未用苓桂術(shù)甘湯通陽利水,但方中使用炒桑枝祛風(fēng)除濕,忍冬藤清經(jīng)絡(luò)中風(fēng)濕熱邪;澤瀉、車前子、大腹皮、葶藶子淡滲利水,特別是以葶藶子瀉肺利水,除胸膈之痰飲;肺有水濕者宣降失常而見咳喘胸悶,故以桑白皮、杏仁、桔紅宣肺降氣;“血不利則水腫”,張老師認(rèn)為有水腫必兼血瘀,“血行則水行”,水腫易除,治療本病配丹參、紅花活血化瘀,配伍絲瓜絡(luò)通筋活絡(luò),疏通筋絡(luò);久病顧脾,予厚樸、雞內(nèi)金、砂仁化濕行氣,運脾消食,中氣得健,則推動血流運行,有利于水濕消散。二診時心煩急燥,口唇發(fā)紺,去炒桑枝,加川楝子、路路通配厚樸理氣疏肝,行氣活血,以白芍?jǐn)筷幦岣?;三診時腹脹滿,胃脘脹,身困乏力、心悸,方中多用云苓、蒼白術(shù)、佛手、元胡、枳殼、枳實、生薏仁芳香化濕,行氣消脹之藥;四診、五診以四君子湯加桂枝、栝蔞等補益脾氣,振奮心陽,化氣利水。經(jīng)治病情好轉(zhuǎn)。 醫(yī)案3: 賈某,女性,68歲,2000年9月6日初診. 主訴:胸悶、咳喘20余年,雙下肢浮腫1個月。 病史:患者20余年前無明顯原因而出現(xiàn)胸悶、咳喘不得臥,到當(dāng)?shù)乜h醫(yī)院診斷為冠心病、左心衰竭、心律不齊,頻發(fā)室早,高血壓病3級,高危組。住院治療后明顯改善,但常遇外感或情緒不穩(wěn)而易發(fā)作。1個月前因錯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緩釋片100mg”后,雖住院治療有所好轉(zhuǎn),但患者感胸悶、心悸、咳喘不得平臥,雙下肢水腫,氣短神怯,納差,肢冷畏寒,舌暗紅,體胖大,苔薄膩,脈沉,欲求中醫(yī)治療,遂來我科。 查體:血壓180/95mmHg,雙肺可聞及濕羅音,心率95次/分,心律不齊,期前收縮,2次/分,肺動脈瓣區(qū)第二心音亢進,雙下肢膝以下有凹陷性水腫。 輔助檢查: 心電圖示:心律不齊,頻發(fā)室早。 胸部X線片示:雙下肺紋理紊亂,有陰影。 心臟彩超示:心包有少量積液,左心室增大。 西醫(yī)診斷:冠心病,左心衰竭,心律不齊,頻發(fā)室早,心功能III級。高血壓病3級。 中醫(yī)診斷:胸痹 水腫,癥屬脾腎陽虛,水氣凌心, 中醫(yī)治法:益氣溫陽,活血利水,寬胸除痹,選用紅桂心力康湯加減治療。 中醫(yī)處方如下: 紅 參10g, 鹿壽草12g,桂 枝10g,紅 花12g, 葶藶子10g(包煎), 豬 苓10g,丹 參15g,龍 齒15g, 茯 神12g, 大腹皮15g,桑白皮15g,山 楂15g。 七劑,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溫分服。 二診:2000年9月14日,患者來診訴服用上方治療后已無畏寒肢冷感,諸癥都較前減輕,但肢困無力仍感明顯,舌質(zhì)淡,苔薄膩,舌體腫大,脈沉,查體:血壓140/90㎜Hg,雙肺底濕羅音較前明顯減輕,心率80次/分,心律不齊,期前收縮偶發(fā),雙下肢水腫明顯減輕,小便量較前明顯增多,效不換方,繼續(xù)服用上方,調(diào)方如下: 處方: 紅 參10g, 鹿壽草10g,黃 芪15g,紅 花12g, 葶藶子15g(包煎), 桂 枝12g,豬 苓10g,茯 神12g, 龍 齒15g, 蘇 木12g, 元 胡12g,山 楂12g, 大腹皮15g。 七劑,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溫分服。 三診:上方服用后,諸癥明顯減輕,且患者在家中可做家務(wù),張老師囑其繼續(xù)服用,加用冠心香丹片,每天三次,每次三片。 四診:2001年5月16日患者來診訴,長期服用最后一次中藥湯劑,配合冠心香丹片,再無發(fā)病,且已停服所有西醫(yī)藥品,查:心電圖示:偶發(fā)室早,心率78次/分,見此情形,張老師囑其服用冠心香丹片和紅桂心力康膠囊配合服用,門診隨訪2年,未再發(fā)病,此癥告愈。 按語:本案例屬脾腎陽虛,水氣凌心,選用溫陽益氣活血利水,寬胸除痹為治療大法,患者雖有心悸、胸悶、咳喘不得臥,雙下肢浮腫等一系列癥狀,看似心衰較重,但張老師藥中病機,法中病情,選用紅桂心力康湯之紅參、鹿壽草、黃芪之益氣溫陽之力,配用豬苓、葶藶子瀉肺利水,故諸癥迅速消失,心力衰竭病程纏綿,張老師又配用其冠心香丹片和紅桂心力康膠囊共同治療,使得病情治療迅速,大大縮短了病程,可見,藥癥相等之重要性。 |
|
來自: 忍思靜誠 > 《生活醫(y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