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長假,在外省奮斗多年的一位堂叔回鄉(xiāng)探望親戚,本來應該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沒想到最后有些不歡而散的感覺。 我老家在鄉(xiāng)下農村,不是什么偏遠山區(qū),經濟發(fā)展中規(guī)中矩,風土面貌和當前大多數(shù)的農村相差無幾。 我的這位堂叔在村里很有名氣,因為他從小父母早逝,讀書全靠親戚資助,沒想到還考上了全國頂尖的名牌大學,畢業(yè)后更是事業(yè)有成,是村里走出去最成功的幾個人士之一。 堂叔在外省的省會城市從事傳媒行業(yè),自己創(chuàng)業(yè)比較繁忙,加上老家沒有直系親屬而且距離太遠,算起來已經快十年沒有回鄉(xiāng)。 不過在今年五一小長假的時候,遇到難得的五天假期,加上工作恰好騰出了空閑,堂叔便也有了回鄉(xiāng)的打算,還計劃帶上他的老婆和孩子。 堂叔小時候和我家最為親近,讀書時受我爺爺?shù)馁Y助最多,所以這次回來除了看看老家的親戚外,最主要就是探望我的爺爺。 我的爺爺是典型的農村老人,年齡越大越住不慣城里,我們只能由著他住在村里,父親和幾個姑姑輪流回村陪護。 雖然爺爺年事已高,但一直記掛著堂叔這個從小孤苦的侄子,聽到他要回來的消息后非常高興,早早地就給我們所有人打了招呼,讓大家到時候都早點回鄉(xiāng)下做準備。 5月1日當天,父母帶著我一家子,幾個姑姑姑父帶著各自孩子,一大群人早早地回到了鄉(xiāng)下,做起了各種準備工作。 許久未見的親戚回鄉(xiāng)探親,自然應該要隆重招待,我們一大群人進行了分工,然后各自忙活起來。 父親和幾個姑姑在廚房做飯,當天中午計劃了很多飯菜,而且大多都是硬菜,所以廚房的事情非常忙碌。 我和幾個姑姑家的兄弟姐妹雖然都已經成家立業(yè),但這時仍然是實打實的小輩,老老實實地負責打掃衛(wèi)生、采買物品等事情。 忙起來時間過得很快,不過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豐盛的飯菜擺了兩大桌子,到處也收拾得干干凈凈,就連露天的院壩都拿水沖洗了一遍,只等著堂叔到了之后開飯。 因為回來的路程實在遙遠,加上過節(jié)期間不可避免地堵車,堂叔雖然是4月30日出發(fā),但直到5月1日中午一點左右才回到了鄉(xiāng)下。 進門時的熱鬧不用多說,堂叔挨個和爺爺、父親以及幾個姑姑問好,并且將帶來的禮物分送給大家,雖然他已經多年沒有回鄉(xiāng),但對親戚們絕對有著真感情,言語之間十分動情。 當然,爺爺和父親姑姑也非常高興,都顧不上招吃飯呼,一個勁地拉著堂叔敘舊,我和幾個兄弟姐妹因為隔了一輩,而且沒有太多和堂叔相處的經歷,反而有些插不上話。 但也正因為此,我在空閑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場難得的親人相聚,可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真正高興。 這要從堂叔的老婆和孩子,也就是我應該稱為堂嬸和堂弟的兩位身上說起。 堂叔年輕的時候忙于事業(yè),加上各種各樣的原因,直到十年前才成家,堂嬸的年齡不大,到今年還不到四十歲,孩子也不到十歲,和我們幾個平輩的兄弟姐妹差得老遠。 這是堂嬸和堂弟第一次跟著堂叔回鄉(xiāng),按理說也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但我卻非常明顯地看了出來,這兩位眉宇間的神色十分勉強。 堂弟還是個小孩不用多說,將不情愿和不高興都寫在了臉上,堂嬸雖然有所掩飾,但神色間分明帶著疏離的感覺,打招呼都是浮于表面的客套。 當然,畢竟堂叔一家人是大老遠趕回來,有可能是路上舟車勞頓太過辛苦,讓堂嬸和堂弟有些不在狀態(tài),所以我趕緊提醒大家開飯。 這時已經到了一點半,聽到提醒大家趕緊招呼著上桌入座,父母姑姑等陪著爺爺和堂叔坐了一桌,我們幾個兄弟姐妹陪著堂弟坐了一桌,因為堂弟年紀還小,堂嬸也到了這桌。 當天雖然是家宴,但大多是從城里買來的上好食材,而且菜式安排得也很有檔次,即使味道比不了大飯店,品質卻絕不遜色半分,而且更能顯出大家的誠意。 看到這樣豐盛的飯菜,堂弟臉上的不情愿果然淡了很多,帶著些期待地正準備吃飯,沒想到堂嬸卻突然叫住了他說:兒子,等一下。 說著話,堂嬸拿出了一包濕紙巾,將堂弟和她的碗筷擦了幾遍,這才示意堂弟開動,但又不忘補充了一句說:你在車上都吃好多零食了,記得少吃一點哈,免得長胖。 這年月誰還看不懂這些,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忍不住交換了一下眼神,都看到了對方眼里的驚詫和不悅,因為堂嬸的舉動分明有著幾分嫌棄。 當然,堂嬸可能是單純有些潔癖,不一定是瞧不起農村的飯菜和衛(wèi)生,但當天的飯菜其實非常精致,衛(wèi)生也干干凈凈,甚至筷子都是新買的,所以她的舉動就顯得有些多余和刺眼。 但堂嬸好歹也是長輩,而且遠道而來,加上我們幾個兄弟姐妹最小的都上了三十歲,已經拎得清輕重,所以都沒有表露出什么,干脆悶頭吃起飯來。 相比堂叔那桌的歡聲笑語,我們這桌就顯得分外安靜,堂嬸挑選著吃了幾口就放下筷子,等堂弟又吃了幾分鐘后,就趕緊催著他也收拾下了桌子。 說實在的,這樣的感覺讓人相當不舒服,幾個兄弟姐妹又交換了一下眼神,終于有人忍不住小聲說:真當自己是城里人了,誰不是呢,有必要這樣嗎? 雖然這話說出了大家的心聲,但我們都趕緊制止他繼續(xù)說下去,不過此刻堂嬸畢竟已經下了桌,我們接下來倒也放開了吃飯,氣氛重新活躍了起來。 飯后幾個長輩繼續(xù)敘舊聊天,我們幾個年齡不小的小輩負責收拾,沒想到才過一會兒時間,碗筷還沒洗完,就又出了新的問題。 當時那位小堂弟在院里玩手機,玩到一半時突然叫了起來,跟著氣沖沖地對堂兄說:爸爸,這是什么破地方,網(wǎng)絡信號這么差,我都卡掉線了! 村里的網(wǎng)絡信號確實比不過城里,有的地方好有的地方差,但堂弟因此將村子稱為破地方,實在是顯得不太禮貌,頓時讓堂叔有些尷尬起來,壓著聲音斥責了幾句。 然而這位小堂弟明顯是在家嬌寵慣了,聽到堂叔的斥責后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大聲音地叫道:我早就說了不來,你非要我來,來了還要罵我,我不喜歡這里! 看到堂弟這樣的表現(xiàn),堂叔有些下不來臺,不由得動了真火,好在這時堂嬸將堂弟拉到了一邊,局面終于安靜下來。 不過因為這么一打岔,堂叔的興致也沒有了之前那么高昂,說話的話題也有了些變化,從敘舊變成了這些年的情況,還說了些在外奮斗的不易。 堂弟是個熊孩子啊,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又忍不住交換著眼神,但這畢竟是堂叔的家事,哪怕父母這輩也不好多說什么。 正因為此,我們幾個只能繼續(xù)默默地做著家務,同時關心著堂叔他們聊天的話題,因為我們都有種感覺,堂叔的探親不會這么順利。 果然,到了下午三點半左右的時候,我們正準備計劃晚上的飯菜,卻看見堂嬸帶著堂弟走了過來說:時間差不多了,我們該回去了吧? 一點才到,一點半吃飯,兩點半下桌,吃完到現(xiàn)在才剛剛過了一個小時,就準備打道回府?路上都花了一天一夜呢! 我們都覺得非常詫異,下意識地挽留起來,不過這顯然是堂嬸單方面的決定,堂叔皺著眉頭說:不是說好多玩幾天么,這么早回去干什么,這個點走我們也只能趕到城里住下。 聽到堂叔的話,堂嬸也不顧很多親戚在場,反駁說:來之前沒想到這里的情況,這里竟然有蚊子,都把兒子咬出疙瘩了,而且這里沒有酒店,晚上還不是只能住在城里。 農村里確實有蚊子,不過噴點防蚊噴霧可以驅趕,回城里住酒店也沒關系,吃了晚飯再走都來得及,所以堂嬸的理由其實都不算什么,只是她確實不想待在這里。 但堂嬸既然已經明確擺出了立場,堂叔也就不好多說什么,否則在親戚面前吵起架來就不太好看,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站起來和大家告辭準備離開。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家對此都能理解,雖然都有些不舍得堂叔就這么離開,卻也沒有強行挽留。 不過就在這時,爺爺叫我取了幾塊老臘肉出來,包好之后拿給堂叔說:以前你最饞我家的臘肉,可是那時候窮誰都沒有多的,現(xiàn)在富裕了你卻又隔得太遠,只能帶幾塊回去嘗嘗了。 爺爺沒有什么文化,但說的話非常質樸,這幾塊臘肉不是什么名貴的東西,卻代表著真正的家鄉(xiāng)味道。 看得出來,堂叔拿到臘肉之后也非常感動,但也不知道應該說些什么,只能點了點頭,跟著一步三回頭地帶著堂嬸和堂弟走了。 這一走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再回來,大家正有些傷感,身旁一位堂姐卻突然說:堂嬸又有些看不起那些臘肉呢,看著黑不溜秋的,可能她還以為是什么臟東西吧! 因為堂叔一家人已經走遠,堂姐說話的時候沒有壓低聲音,親戚們都聽了個清楚,不過沒有人責備她說怪話,就連爺爺都只是嘆了口氣說:算了吧,都不容易。 堂叔回鄉(xiāng)探親的事情也就到此為止,雖然有久別重逢的喜悅,更多卻是雙方磨合的生澀和不適,最后雙方都不是非常高興。 事后我曾思索其中的原因,問題多半是出在堂嬸的身上,雖然她跟著堂叔一同回鄉(xiāng),心里卻始終處處以城里人自居,心態(tài)維持著高高在上。 這樣的一種狀況,自然很難融入農村的環(huán)境,與所有的親戚格格不入,始終都是一個局外人,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感覺。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堂嬸,畢竟她從結婚以來,還從未跟著堂叔回過老家,有陌生感和疏離感在所難免,想很快融入親戚之中也有些強人所難。 寫在最后: 話題回到最初:為什么過節(jié)的時候,城里親戚到鄉(xiāng)下做客,有些農民卻高興不起來呢? 原因其實并不復雜,從我堂叔回鄉(xiāng)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明顯的幾點: 一是即使現(xiàn)在農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很多人過得并不比城里差,但有些城里親戚來到農村后,仍然免不了帶著高高在上的心態(tài),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二是也有部分農民的生活仍然比較緊張,但在城里親戚來做客時,都會想方設法辦好招待,可是這樣不但會增加很多經濟負擔,城里親戚也并不一定會感覺滿意。 三是城里親戚來做客后,走的時候難免會帶一些土特產、蔬菜等等,有的時候還可能會挑肥揀瘦,即使農民朋友們都很熱情好客,也有傷不起的感覺。 大致出于以上幾點原因,造成了有時城里親戚來做客的時候,其實是給農民朋友添堵,畢竟生活圈子和固有觀念有所不同,湊在一起有時難免會有不愉快的地方。 但說到底,不管是城里人還是農民,既然是親戚,那最重要的還是親情,這是最平等最緊密的關系,只要大家都能擺正心態(tài),自然可以融洽相處,談笑風生。 謝謝朋友們看到這里,歡迎補充指正。 |
|
來自: 白色羽翼wswizh > 《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