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洲位于汨羅江河泊潭東北、茨塘湖灣河境內(nèi),與曬尸墩相連,長約兩公里,寬約一公里,總面積約兩平方公里(近一半在汨羅江濕地公園內(nèi))。古時,中間有一個由汨羅江水和湘江水兩面沖擊而成的大沙堆,因為汨羅江的沙子含金量高,所以太陽下會有金光閃閃,所以名為金沙堆。 金沙堆正好落在空闊的洞庭湖東汊的中間,西南邊就是一望無際的湘江洞庭湖,成為中秋觀月的最佳之地。 傳說這是屈原觀月之地。屈原在汨羅江居住的日子中,每逢中秋時節(jié),他都帶著小妹屈姑(一說女媭)和女兒女媭到金沙洲觀月,思念故鄉(xiāng);后來女媭就嫁到附近的鳳凰臺一戶人家為妻。屈原沉江后,女媭尋父也自殺于河泊潭剪刀池,屈姑也變成了子歸鳥,有人在此地的劉溪港口曾經(jīng)看到屈姑和繡英在江面上飄動,在河上尋找屈原。為感念屈原和屈姑、女媭,楚人把屈原稱為大水神,把屈姑和繡英稱為小水神,因此劉溪港后人也叫小神港。 另有傳說此地是洞庭八仙中秋觀月的地方。 有一年中秋,呂洞賓和幾個神仙在此飲酒、下棋、對詩,搞得很是熱鬧, 擾了正在磊石龍洞觀月的龍王不爽,他掀起洞庭驚濤駭浪,猛擊金沙洲。讓金沙洲南邊沙石翻滾,最后卷出了一個大堆,后人名金沙堆,被卷空沙石的地方就成了狄湖和茨塘湖,八仙斗不過龍王,只好飛過洞庭而去。 那一年,八仙在金沙洲上建了個洞庭君龍王廟,以示對龍王道歉,也求龍王不再發(fā)怒。 第二年中秋,八仙又至金沙堆觀月,他們在這兒看到的洞庭秋月,比往年更加皎潔明亮,而狄湖和茨塘湖就像兩面玻璃盆鏡子,把明月倒映在湖面,在荷塘(河夾塘)的襯托下,銀光四射,美麗異常。 宋詩人張孝祥聽說這個故事后,就前來體會秋月之美景,來到磊石后,先在汨羅寺廟祭祀屈原,到中午時就把船停泊在洞庭君廟前,傍晚獨自一人從金沙洲步行到金沙堆上,整整看了一個晚上的月亮,讓他感受出了“臨水勝;宜獨往;去人遠;空曠地”的觀月四美之境。 張孝祥《金沙堆》詩云:“玻璃盆中金作堆,藥房桂棟中天開?!源仫L四十日,我行昨夜到磊石?!巷L轉(zhuǎn)旗腳,打鼓開船曉星落。秋光凈洗八百里,亭午投君廟前泊。……” 張孝祥《觀月記》云:“……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huán)之水,近者猶數(shù)百里。余系船其下,盡卻童隸而登焉。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彩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span> 從此金沙堆成為湘陰八景之“大陂秋月”景觀,也有洞庭秋月、磊石秋月、玉笥秋月之稱。 明詩人李冕《大陂秋月》云:“良夜月嬋娟。又值秋圓。波光蕩漾水如天。分得洞庭秋半色,風物堪憐。乘醉便逃禪。萬慮俱捐。平生對月幾多年。只恐月華人易老,欲見無緣?!?/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