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唐朝(一):一分鐘了解唐朝那些事兒

 快樂老年435 2022-10-30 發(fā)布于北京

友友們,今天是個好日子吶,讓我們一起走入盛唐吧!

唐朝:618-907年

唐朝全盛時在文化、科技、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很高的成就,成為了當時的世界帝國之一。

一、晉陽起兵:617年

晉陽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是隋朝太原郡(治所在晉陽縣,隋煬帝建有晉陽宮)留守、唐國公李淵在大業(yè)十三年(617年)起兵奪取長安,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礎的事件。

隋朝末年,農民起義遍及全國各地,615年(大業(yè)十一年)隋煬帝楊廣以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備突厥,并鎮(zhèn)壓今山西省境內的農民起義。

當時,隋政權已呈土崩瓦解之勢,統(tǒng)治階級一再發(fā)生大分裂,地主武裝和義軍星羅棋布于各地。

617年(大業(yè)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日,李淵率軍攻陷長安,立隋煬帝之孫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

隋恭帝任命李淵為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事,進封唐王 。

第二年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于李淵,李淵即皇帝位于長安,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

二、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618年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

他是唐朝開國皇帝、軍事統(tǒng)帥,西魏名將李虎之孫。

李淵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

隋末土崩瓦解,他殺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于晉陽。他建立大將軍府,帶領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攻取長安。李

淵擁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自領大丞相,加封唐王。

義寧二年(618年),隋煬帝遇弒后,他受楊侑禪位,建立唐朝,年號武德。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門之變后,李淵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不久傳位,自稱太上皇。

貞觀九年(635年),病逝,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于獻陵。

上元元年(674年),李淵尊號神堯皇帝。

天寶十三年(754年),李淵尊號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三、唐朝統(tǒng)一戰(zhàn)爭:618年

唐朝統(tǒng)一戰(zhàn)爭,是唐朝建立后,消滅隋朝末年在中國各地建立的割據(jù)政權,統(tǒng)一天下的戰(zhàn)爭。

武德元年到武德二年(618年-619年),李世民率唐軍打敗盤踞金城的薛舉、薛仁杲父子。又借助李軌集團的內亂,奪取了河西之地。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軍進攻奪取了山西的劉武周,并將其消滅,恢復了對代北的統(tǒng)治。

同年,瓦崗軍已瓦解,山東大部分郡縣已降唐,李世民打敗了中原地區(qū)的王世充和竇建德,后又鎮(zhèn)壓了劉黑闥、徐圓朗、高開道,唐朝在河南、河北、山東地區(qū)確立了自己的統(tǒng)治。

武德四年(621年)又將兩湖地區(qū)和嶺南并入唐朝版圖,武德七年滅杜伏威部將輔公祏,江南平定。

到武德七年(624年),唐朝已基本統(tǒng)一中原,貞觀二年(628年),柴紹率軍消滅依附突厥的梁師都,唐朝統(tǒng)一戰(zhàn)爭最終結束。

四、唐與東、西突厥之戰(zhàn):620年

唐與東、西突厥之戰(zhàn)(620年-657年),是7世紀唐朝初年時同突厥分裂后的兩個汗國,東突厥西突厥進行的一系列戰(zhàn)爭

戰(zhàn)爭期間,唐朝由開始的安撫和防御轉為進攻,加之突厥內部的分裂和內亂,唐朝在薛延陀的幫助下于630年擊敗東突厥,又于657年徹底擊敗西突厥,消滅了突厥汗國,唐朝在原東、西突厥汗國的領地上分別設立都督府都護府,對草原進行統(tǒng)治。

五、衛(wèi)國公李靖:620年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陜西省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名將,是唐朝文武兼?zhèn)涞闹娛录?。后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他的舅舅韓擒虎是隋朝滅陳的名將,對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李靖儀表魁偉,文才武略,熟知兵法。初仕隋朝,拜馬邑郡丞。晉陽起兵后,效力唐朝。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fā)展立下赫赫戰(zhàn)功。

李靖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冊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獲贈司徒公、并州都督,謚號“景武”,陪葬于昭陵。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武廟十哲”。

李靖的治軍作戰(zhàn)經(jīng)驗,進一步豐富了古代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

著有《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多已失傳。

后人輯有《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jīng)七書》,為古代兵學的代表作 。

六、發(fā)行統(tǒng)一貨幣開元通寶:621年

開元通寶,是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是唐高祖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guī)范,所鑄行的一種貨幣,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開元通寶是唐代流行時間最長,最重要的流通貨幣。

幣面錢文上下右左直讀為“開元通寶”,上右下左回旋讀為“開通元寶”。

“開元通寶”雖然為唐代的主流錢幣,但并非年號錢。

《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公元621)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錢文由書法家歐陽詢書寫,面文“開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

在唐朝289年時間里也鑄行過年號錢,如唐高宗的“乾封泉寶”(始鑄于公元666年)、唐肅宗的“乾元重寶”(始鑄于公元758年)、唐代宗的“大歷元寶”(始鑄于公元766年)、唐德宗的“建中通寶”(始鑄于公元780年)、唐武宗的“會昌開元”、唐懿宗的“咸通玄寶”(始鑄于公元870年),還有史思明的“順天元寶”,和非年號錢“得壹元寶”(始鑄于公元760年),以上以“寶”字命名的錢幣最為多見,其中“大歷元寶”、“建中通寶”和“咸通玄寶”為地方官鑄,這些錢幣發(fā)行量不大,而唐朝始終以“開元通寶”為主要通貨。

唐朝以后的各朝各代錢幣也以“通寶”、“元寶”或“重寶”等命名。

七、玄武門之變:626年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fā)動的一次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太子自知戰(zhàn)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lián)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聽從魏征的引導,收服被李世民重創(chuàng)的劉黑闥嘗試拿回兵權,李淵也嘗試任用裴寂,最終導致大敗,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領兵。

以李世民為首的功臣集團,為求自保,在玄武門發(fā)動兵變,李世民親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后禪讓皇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開啟了23年的“貞觀之治”。

八、貞觀之治:627年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xiàn)的清明政治,經(jīng)濟復蘇,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故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為后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政治方面,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并進一步將其發(fā)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他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人稱“房謀杜斷”,后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唐太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他采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jié)約、休養(yǎng)生息、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xiàn)了安定的局面。

文化方面,唐太宗復興文教,大力獎勵學術。在長安設國子監(jiān),鼓勵四方君長遣子弟來留學,使唐代學術文化傳播四方,東亞各國深受唐文化影響。

又命孔穎達等人修定《五經(jīng)正義》,統(tǒng)一南北經(jīng)學。

又置國史館,由宰相監(jiān)修前朝國史,開創(chuàng)官修歷史的風氣。

外交方面,唐太宗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wěn)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唐太宗時期加強了對西域等地區(qū)的管轄,還加強了與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

8.1、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一說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又說鉅鹿郡人。

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戰(zhàn)略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

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

唐朝建立后,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jù)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立下赫赫戰(zhàn)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冊立為皇太子。

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

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

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桑,實現(xiàn)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chuàng)高句麗。

設立安西四鎮(zhèn),與北方地區(qū)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后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于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謚號文皇帝(后加謚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他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8.2、初唐參政女性,長孫皇后:601-636年

長孫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祖籍洛陽,小字觀音婢,其名于史無載(民間稱其為“長孫無垢”),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唐朝第一位在位,唐高宗之母。

長孫皇后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yǎng),十三歲嫁李世民(約隋煬帝大業(yè)九年,613年 ),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后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后拜太子妃。

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長孫氏為皇后。

她在后位時,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并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長孫氏崩逝于立政殿,年僅三十六歲,謚號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

咸亨五年(674年),加謚號為文德圣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尊號為文德順圣皇后。李世民譽之為“嘉偶”、“良佐”并筑層觀望陵懷念。

長孫皇后著有《女則》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僅存《春游曲》一首。

九、玄奘西行:629年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洛州緱[gōu]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其先潁川人,俗家姓名“陳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后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于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jīng)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jīng)。

前后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jīng)論657部,并長期從事翻譯佛經(jīng)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jīng)》《心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游親身經(jīng)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游記》即以其取經(jīng)事跡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jīng),體現(xiàn)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

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

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十、桃李滿門,狄仁杰:630年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唐代政治家、武周時期的宰相。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jīng)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后貶彭澤縣令。

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后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xù)。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進拜內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朝復辟后,追贈司空、梁國公。

十一、文成公主入藏:640年

文成公主入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

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并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jié)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并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

十二、昭陵六駿:640年

昭陵六駿,是指陜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

每塊石刻寬約205厘米、高170厘米,厚30厘米、重約2.5噸。

“昭陵六駿”造型優(yōu)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

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騎過的戰(zhàn)馬,分別名為拳毛?、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

為紀念這六匹戰(zhàn)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zhàn)馬列置于陵前。

十三、諫議大夫魏徵病逝:640年

魏徵(北周靜帝大象二(580)年-唐太宗貞觀十七(643)年2月11日),玄成

巨鹿(今河北巨鹿縣人,又說晉州市或河北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文貞,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

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諫太宗十思疏》為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

十四、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643年

凌煙閣是位于唐長安城太極宮西南三清殿旁的小樓。

唐朝貞觀十七年二月廿八日戊申(643年3月23日),唐太宗“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

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勛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這二十四位功臣包括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蕭瑀[yǔ]、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jì]和秦叔寶二十四人。

但值得一提的是,事實上,太宗以后的皇帝有不少還是有陸陸續(xù)續(xù)將功臣繪入凌煙閣,以致最后共有一百多人入閣,甚至也有像程元振、魚朝恩這樣的宦官入閣。

當時李世民已經(jīng)垂垂老矣,開國功臣大多凋零,看著當年老部下的圖像,總在不知不覺間,潸然淚下。

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對于諸多大臣有些評語:“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zhàn)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jié),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gěng]規(guī)諫。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于獻替。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敦厚,文章華贍;而恃論恒據(jù)經(jīng)遠,自當不負于物。劉洎[jì]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于朋友。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薄坝诮衩麑⑽├钍绖?、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能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span>

十五、唐高宗永徽之治:650年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小名雉奴,字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xù)執(zhí)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jīng)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

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史稱“永徽之治”。

高宗還在廢立皇后問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擾。

顯慶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經(jīng)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皇后乘機開始參與國家大事。

高宗的健康狀況不佳,政權由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移的趨勢逐步形成。

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后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陽紫微宮貞觀殿,終年五十五歲,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十六、頒布《唐律疏議》:653年

唐律疏議》,又稱《律疏》,是指唐朝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編定的律文。

由長孫無忌等十九人負責編定,永徽四年(653年)頒行。

這取代了自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所編定的《武德律》及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所編定的《貞觀律》,成為唐朝法典,且為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議》繼承魏晉南北朝以來的立法成就,創(chuàng)造性的于律條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被認為是中國法制史上之立法典范。

由于禮與法在《唐律疏議》里之完美結合,使得由漢代肇始之“春秋決獄”方法至此終結。

《唐律疏議》精確名稱應為《永徽律疏》,《唐律疏議》為后世對其之通稱。

宋元時稱作《故唐律疏議》。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