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年,匈奴南侵馬邑,進(jìn)逼晉陽。劉邦率領(lǐng)32萬大軍迎敵,卻生生被匈奴40萬大軍困于白登山整整七天七夜。 后來,劉邦聽從大臣的建議,把大漢公主嫁給匈奴單于,還贈送豐厚的財物,以謀求邊境和平。 自此,西漢王朝開啟了“和親”先例,從漢高祖起,經(jīng)呂后、惠孝、文、景、武帝等歷代均派公主與匈奴和親,先后10余位公主或宗室女子遠(yuǎn)嫁匈奴單于。 和親雖然讓西漢王朝倍感屈辱,但也給西漢王朝休養(yǎng)生息,厲兵秣馬的時機(jī)。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調(diào)集30萬大軍在馬邑伏擊匈奴,卻被匈奴識破計謀被迫無功而返。這次事件被稱為“馬邑之謀”。 但此后,征討匈奴是漢武帝畢生的心愿,他再也不愿意“委曲求全”的和親,寧可刀兵相見! 此后10多年,漢武帝派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等大將多次征討匈奴,以摧枯拉朽之勢奪回了河南地、朔方城等地。 漢武帝設(shè)立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河西走廊至鹽澤(今新疆羅布泊一帶)再無匈奴身影。 漢武帝9次征討匈奴,擊退匈奴2000余里,自此“漠南無王庭”,匈奴再不敢進(jìn)犯西漢疆域,“和親”自然就無需再提。 公元前60年,匈奴內(nèi)亂,群雄角逐,五單于并立。一番內(nèi)斗之后,形成呼韓邪單于與郅支單于南北對峙的局面。 呼韓邪單于為了自保,向漢朝歸順,自稱藩臣,漢宣帝對他禮遇有加,給予豐厚的賞賜,順勢在烏磊城(今新疆輪臺縣境內(nèi))設(shè)西域都護(hù)府。 而郅支單于退居漠北、控制西域,與漢朝敵對。郅支單于在西域的勢力日益增大,不容小覷,甚至殺害了漢使。 漢將甘延壽、陳湯為搶占制敵先機(jī),不惜以矯制的方式帶兵攻入單于城,直接將箭射中郅支單于的鼻孔,后又于城內(nèi)將其刺死。至此,郅支單于一支全軍覆沒。 公元前35年,呼韓邪單于上書漢朝請求入朝覲見。2年后,呼韓邪單于再度朝漢,“自言愿婿漢氏以自親”。 這次和親和之前不同,此時是漢朝勢強(qiáng),匈奴勢弱,匈奴想通過和親謀求自保與和平。 至此,我們的“昭君公主”應(yīng)運(yùn)而出,自告奮勇愿意遠(yuǎn)嫁匈奴,完成和親。 從這一點看,“昭君出塞”的和親性質(zhì)與以往不同,體現(xiàn)著漢朝的天威和強(qiáng)大。 另外,還有王昭君毛遂自薦,勇?lián)陀H大任,用自己的“犧牲”換取邊境和平,這當(dāng)然值得稱頌贊揚(yáng),名留史冊,流芳千古。 對于王昭君的美貌,能列入“四大美女”之一,史籍其實記錄不多。但人們愿意相信有此“大德與擔(dān)當(dāng)”的女人,美貌值得“落雁”之稱。 公元前33年,王昭君頭戴紅暖兜、身著紅斗篷,遠(yuǎn)嫁匈奴。漢元帝把這一年改為“竟寧元年”,以示國境安寧。 呼韓邪單于也將昭君命為“寧胡閼氏”,成為匈奴單于的正妻。王昭君溫婉知禮,知大局識大體。 這次和親,使?jié)h匈邊境60年和平,史籍記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沒了敵對和殺戮,一切都欣欣向榮。 所以,王昭君的和親,能夠名留青史,既得益于西漢王朝武力強(qiáng)大,國家昌盛。 也得益于王昭君人美心善,勇于擔(dān)當(dāng),還有她和親的貢獻(xiàn),人們愿意把贊美和頌揚(yáng)毫不吝嗇地用在她身上。#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微頭條打卡# #我要上微頭條##我在頭條搞創(chuàng)作第二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