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師父說:丹只是心意的集中處。您說:丹是周身氣息凝定一處,出現一個全體動靜的核心。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太極拳練的是心,知心了,心識能聚焦變焦,此即是丹?!?/p> “只是我們對什么是心,往往糊涂,對丹的釋義,就五花八門了。因其難以描述,往往以獲得丹的功能去說明,去練,但不一定是去修……練的是體,修的是心?!?/p> 蒲谷子:“不悟明練拳修丹的真正含義,就不知方向,方向錯,則步步錯!練體也練到一身??!” “人身自有洞天福地,不修,身則只是渾濁凡體?!?/p> “欲要修行,先修丹田。為何?試問無田如何播種?無丹田如何育丹?” “要修成丹田,必須知身,人身本是法舟,無舟如何自渡?知身而后身知,身知才能知己,知己者知心,知心后能心知,心就是福田,即是丹田,身就是洞天。二者合一即為洞天福地?!?/p> “有了自己的小天地,才能通過肉身這個媒介,感知肉身本是與大天地相通相感的!能知己亦能知天地者為道心佛心?!?/p> “知己知心,知心為何物,知心具萬法,天地即我心;萬物一理,萬法即萬物;心生萬法,萬法即萬物之理法!知萬物即不被物所役而能役物,心不被物轉而能轉物,境由心生,境由心轉?!?/p> “古人說天人合一,是有深意的。人心如天,天心即人心。能天人合一的,是人之心與天合一。不是人身與天合一。心有了感知,身才產生感知,但常人常以為是身體有了感知,心才發(fā)生感知,這是顛倒的錯誤!” 蒲谷子:“許多人以為自己讀懂了字句,但要明白字義卻是非常之難的。練拳打坐,要知道前后左右上下一體,要明了身心如何運轉招勢動作,要知覺形神在空間的變化,要掌控身心重力的平衡,要順暢一身氣息的流轉,要清楚意識精神的導向。這里有非常多的字與名詞與句子,能讀出來,認得字,更要懂得字與字,句與句,段與段的形容比喻,字句之內的含義。非一日之功,非一時之聰明?!?/p> “世間凡俗之人,口稱我愿、我欲、我求,事事由'我’而起,卻不知從根本上,'我’為何物?縱使是人之肉身,從嬰兒以至成年,也有個成長的過程,更不用說心境自攝、自我養(yǎng)成非一日之功?!?nbsp; “人生于天地之間,以眼、耳、鼻、舌、身、意與天地相往來,天地萬物的一切色聲香味觸等等,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進入每個人的意識之中,人以此察知天地萬物情狀。這便是人與天地相通?!?br> “但是這樣的相通卻有著巨大的問題!比如眼睛。人用眼睛去看見天地之間的一切,但是眼中所見未必是真實,而一旦超過一定距離,又或者眼前有所阻擋,眼睛便看不見了,自然沒辦法繼續(xù)與天地相通。耳朵、鼻子、舌頭等等情形也是一樣?!?/p> “使用眼耳鼻舌身意與天地相通,最終的、最不好的一個結果就是,凡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察知天地之間的諸事諸物,最終形成意識,導致凡人所察知的是自己意識之中的天地,而不是真正的天地?!?/p> “身心之中所有的天性、脾氣、欲望等等與患身一體,就是一頭犟脾氣的黑牛,如果自己身心中的障礙不去,只要那各種機心一起,就永遠不要想馴化黑牛了。歸根結底,也是自身中,還有一絲不曾清明之處。這不是其他人可以幫助的,只有自己才能沉淀清晰?!?/p> “要知道萬物有靈,萬物有神。人身亦有神。打拳打坐,請出身神,并用自我之神來調和身心一體,然后在身心一體中清澈明了自我的意識,明了喜怒憂傷悲恐驚這七情,明了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p> “具七情之心為人心,心就是自我的內在。由自我之心,感知形神的變化。形神的變化又造成身心的反應。知道身心的變化是形神主宰,自己的精氣神才有外在表現。這是人的陰陽特性,從而漸漸明白我是怎么樣的人。” “心是獨立自主的,但念卻是受七情所動,六欲所欺。人心不清明,常常以念為心,念念相續(xù),心就丟了?!?/p> 小珠:“從呼吸到形神……我當下僅在知身控身的階段呢,才剛有一點點些微的感受……” 蒲谷子:“所謂知身,是以身為身;知心,是以心為身;知道,是以天地為身;知命,是以形神為身。心之所在即身之所在,形神之所在即身心之所在,二者具,即天地為我之自在……” 小珠:“聽您這樣說,知身和知心是互相促進的,不能割裂。這道理我也知道,但是一到打拳推手,還是不由自主地身還身,心還心了。這也是興隆對我的側目:你說得好聽,但是體行不達。” 蒲谷子:“這很正常??!一個人,身與心是不合的,形與神更不用說了。人,偶然七情發(fā)作,喜怒攻心下做出種種行為。當情緒過去,重新冷靜下來,往往會覺得那些所作所為的確是出乎自己,但是分明又跟平時的自己有所不同,甚至有一些行為與自己平時的心性所決相互違背。修行人和凡人有的不同之處是:行無迷亂,不悖于己?!?/p> “太極拳,就是不斷的修正身心形神的矛盾,無極太極,陰陽中和。有了身心才有形神,但有了形神后身心才活。身有六識,為知,只有心里信念不變,六識才不欺心。形神應變,身心才和。不改初心,才能不妄?!?/p> “那什么是身心?什么是形神?” “身心就是肉身與靈魂陰陽一體的形狀,具有七情與六欲。形神,簡單來說就是在心意的指揮下身體產生的動作姿勢、變化造型,在太極拳,則是各勢名稱的形態(tài)?!?/p> “通過套路訓練形神之變,溝通身心的融合,就象彈琴那般?!?/p> “形神就如琴譜,心就是指尖變化,身就是琴弦。能不相欺,不相離,所愿化音,人琴相和,音出玄妙,則樂成?!?/p> “呼吸亦如是。你的呼吸在心意的引導下,在身心中如清風來去,如魚在水,不相欺不相離,所愿與萬物相親相友。拳亦如是,推手亦如是,三者不可偏廢?!?/p> “打拳是你心里已經明白了每勢的動作要領與形態(tài)變化,用心變化身體形狀來形成各個連續(xù)動作,是用身心去體驗形神的變化?!?/p> “比如手揮琵琶,就有個手揮琵琶的心影,身體變化成手揮琵琶的形神,活靈活現。又比如雙盤靜坐,心里就有個象葫蘆形態(tài)的虛影在盤坐,身體也相應盤出靜坐的形態(tài)……如果連身心與形神的字義都不明白,又如何持攝自己的身心與精氣神?” “清風不會也不能為萬物增加點什么減少點什么,卻能喚醒萬物的生機活力。自我的生機活力,是由自我之愿循行而成。萬物相遇相離,萬千次相遇,千萬次相離,都只是為了所遇。所離再多,隨愿而行,隨緣而變,不變隨緣,最終是見自己之愿?!?/p> “所遇所離所愿,三個字,即人生,即命運?!?/p> “如此,方明白所謂修行不在別處,恰在所遇一切!若離于所遇而求修行,不可得也?!?/p> “天地之間,有種種不可回避之事,雖然能夠回避,趨利避害,但這并不是修行之道,而是保身成事之道。而修行之道恰恰毫無回避,需坦然而行之。如果遇見任何事,有所揀選,只做能做的那些事,不是修行;只做那些簡單的事,不算是修行。真的修行,就是破除一切,迎難而上,雖然生死亦可置之度外!” “人一輩子如果渾渾噩噩地被命運牽著,不知出于淤泥而清白,把這個世界上的混亂物質能量吸收,再混亂自己與他人,最后貢獻出混亂的肉體腐化,塵歸塵,土歸土,靈魂歸后土,混了此生?!?/p> “先賢智者留下修真言,指出在混亂的自身上重新開天辟地,重整山河秩序,再開萬物循環(huán)道路。這是人為萬物之靈的作用功能,替天行道,幫助生養(yǎng)自己的天地重歸有序?!?/p> “這個有序化就是靈魂與思想重整和統(tǒng)一。就象一個程序一樣,如果不能程序化就是一堆亂碼冗余,就會被殺毒程序清理?!?/p> “太極拳是一個程序,拳術及什么功法也是一個程序,科學技術也是一個程序,知識體系也是一個程序。能把一大堆雜亂的知識程序化,就是智慧能量?!?/p> “不能程序化就如一個書呆子,脫離萬物煙火,活不下去。不能把信息知識程序化,也會變成精神分裂自我毀滅?!?/p> “與天地萬物脫離,有些科學技術過度掠奪,消耗更多的世界物質能量,產生更多的冗余能量,變成熵增,讓世界走向滅亡。” “東方哲學是讓人類與自然和諧,就是程序化有序化,讓人類能符合天道演化,超脫生命的混亂,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東方文明對世界的貢獻?!?/p> “現在這么說,相信你也應該明白了,練拳也好,打坐也好,心意或精氣神是要用來貫注和維持在形神的穩(wěn)定的,這樣功隨日久,形神越來越穩(wěn)定,身心也越來越來健康??墒呛芏嗳艘驗椴幻靼走@身心與形神的異同,在用力折磨可憐的身體,以致越練身體越差?!?/p>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p> “人是陰陽二氣聚合五行之能量而活,每個人心中的世界皆不同而認同,你認知的社會及肉身,只不過是靈魂的投影,你的識憶即是你的人生?!?/p> “唯有鼓動靈魂之風,吹散心中的迷霾,靈性之光才能照亮心之世界,才能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心性之光頻段各有差異,物質形態(tài)因而異同,何需執(zhí)著?傾聽自己的心音吧!喜迎噓暖,呵春呼風,思恩吹霾,風撫大地是為觀,心光顯現即為照。照而后觀,觀之亦照。如此,去除陰霾,自知自明!才識真面目,見真相,才知夢中夢!” “言已至此,須知我之所見是我之所見,并不是你之所見。你不能夠因為相信我,而從我之言行處事。修行者知之在己,則行之在自己,絕不可竊他人之知,以他人為信。不知而行,正是犯了行無疑行,謹記真疑在前,不斷引領向道無止境?!?/p> 正是: 一縷清風相伴, 半生迷醉太極。 相遇相離有愿, 惜福惜緣始終。 (全文終) |
|
來自: 太極璞谷齋360 > 《太極拳岐行~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