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王叔和及《脈經》針灸學術思想探析

 流浪的半夏 2022-12-10 發(fā)布于陜西
?
[摘要]—王叔和,古代高平(今山東鄒城)人,魏晉時期醫(yī)家,醫(yī)書編纂家,曾任魏太醫(yī)令,其在中國醫(yī)學發(fā)展史上的主要責獻,是整理《傷寒雜病論》,二是撰寫《脈經》?!睹}經》涉及針灸學術的內容約占全書的八分之一,以第二、第七、第十卷最為集中。本文從經絡學、腧穴學、刺灸學和治療學四個方面對《脈經》中針灸學術思想進行了探析。

王叔和,名熙,是我國魏晉時期著名醫(yī)家、醫(yī)書編纂家。關于其生卒年代,朱承山、李家庚等考證認為是公元201~280年。關于其籍貫,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篇引河東衛(wèi)汛記曰:“高平王熙稱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碧拼什谥睹t(yī)傳》載:“晉王叔和,高平人,為太醫(yī)令.性度沉靜,通經史,窮研方脈,精意診切,洞識修養(yǎng)之道?!彼未苁刂摇稓v代名醫(yī)蒙求》引《高湛養(yǎng)生論》曰:“王叔和.高平人博好經方,尤精診處洞識攝養(yǎng)之道,深曉療病之源,采摭群論,撰成《脈經》十卷,篇次張仲景方論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至今行用?!泵鞔夺t(yī)林列傳》記載:“王叔和,高平人也,性度沉靜博好經方,尤精診處,洞識養(yǎng)生之道,深曉療病之源,采摭群論,撰成《脈經》十卷。敘陰陽表里.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氣口、神門 條十二經、二十四氣、奇經八脈、五藏六腑、三焦、四時之疴,纖悉備具咸可按用,凡九十七篇。又次張仲景方論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崩罱浘暤鹊摹吨袊t(yī)學通史·古代卷》載:“王叔和,名熙,漢末至西晉期間高平人,其籍貫一說山東巨野,一說山西高平,目前認為山東說較可信。”趙凱球等的《山東通史·魏晉南北朝卷》載:“王叔和,魏晉之間高平(今山東鄒城西南)人,曾任晉太醫(yī)令……王叔和除撰著《脈經》外,還輯集散佚的漢代名醫(yī)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并加以整理,使這一寶貴醫(yī)學文獻得以留傳,這是他對中國醫(yī)學史的又一重大貢獻?!睂O德明的《中國歷代名人選錄》記載:王叔和(約201~280)西晉醫(yī)學家.山西高平人曾為太醫(yī)令。窮研方脈,著成《脈經》《脈訣》脈賦》,對二十四種脈象都作了詳徹的闡述。其醫(yī)術高超,歷來被中醫(yī)學界尊為脈學大師?!睹}經》為我國醫(yī)學寶典。”朱承山、李家庚等認為古代高平為今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錢超塵認為山西“高平”之稱始于北魏,以“縣”稱之定格于北齊末,王叔和時代山西無高平縣,高平以山高且頂平而名,西漢為侯國,王莽改為高平縣,后世因之,其地在今鄒縣西南??梢钥闯?,王叔和籍貫有山東說和山西說,山東說中有濟寧鄒城說和菏澤巨野說,筆者綜合相關資料認為王叔和籍貫以山東鄒城為當關于王叔和的從醫(yī)和任職經歷。東漢末年.北方連年征戰(zhàn),瘟疫頻發(fā),王叔和家族由山東高平舉家南下襄陽,投奔族家王粲(字仲宣,為“建安七子”之·),王叔和即在此學醫(yī)。余嘉錫在《四庫提要辨證》中云:“疑叔和亦嘗至荊州依表,因得受學于仲景,故撰次其書。其后劉琮以荊州降,乃與仲宣同歸曹操,遂仕于魏為其太醫(yī)令。此雖無明文可考,然可以意想而得之者 ”公元193年王粲依附劉表.劉表之子劉琮以荊州降于曹操,王叔和乃與王粲同歸曹操,仕于魏為太醫(yī)令。晉代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中說:“近代太醫(y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甚精,皆可施用。”筆者認為序中“近代”當指漢末,聯(lián)系王叔和與王粲的關系,王粲在魏,王叔和當在魏任太醫(yī)令。王叔和晚年在湖北襄陽、麻城等地行醫(yī),深得百姓敬重,故遺跡、遺事甚多,現王叔和井、王叔和洗藥池仍存城內。
《脈經》中涉及針灸學術的內容約占全書的八分之一,以第二、第七、第十卷最為集中,現從經絡學:腧穴學、刺灸學和治療學四個方面對《脈經》中針灸學術思想略述如下。
1 經絡學
11 經絡循行《脈經》卷六、卷二對人體十二經脈、經別和奇經八脈的循行作了系統(tǒng)的論述,如卷六之“肝足厥陰經病證”描述了足厥陰肝經等十一條經脈(缺心包經)起止部位和循行路線,描述詳盡、部位明確。關于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內經》較為簡潔,《脈經》加以補充和完善,如卷二“平奇經八脈病”曰:“陽蹺者,起于跟中,循外踝而上行,入風池。陰蹺者。亦起于跟中,循內踝而上行,至咽喉.交貫沖脈。沖脈者……帶脈者,起于季肋,回身一周。此八者,皆不系于十二經,故曰奇經八脈者也。”《脈經》是繼《內經》《難經》之后,對人體經絡系統(tǒng)作出系統(tǒng)闡述的醫(yī)書。
1.2 經絡功能《脈經》闡述了經絡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和溝通上下內外的作用,如卷二“平奇經八脈病”引《難經》語曰:“圣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虞。天雨降下,溝渠溢滿,霈妄行,當此之時,圣人不能復圖也。此絡脈流溢,諸經不能復拘也。”說明了奇經八脈的作用以及與十二經脈的關系。《脈經》還重點強調了十二經脈的根本是原氣,卷四“辨三部九候脈證“曰:“諸十二經脈者,皆系于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非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名守邪之神也。故氣者,人根本也,根絕則莖枯矣。指出了五臟六腑 十二經脈都有賴于原氣(腎間動氣)才能得以正常運行,原氣對于經絡系統(tǒng)起主導作用。這一論述和《難經》相一致。

1.3經脈臟腑表里關系《脈經》以寸、關尺與五臟相配,并從會合部位(三焦) 會合腧穴對經脈、臟腑、表里的關系進行了具體闡述,此論點在《內經》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以心為例,卷一“兩手六脈所主五臟六腑陰陽逆順”曰:“心部在左手關前寸口是也,即手少陰經也。與手太陽為表里,以小腸合為府。合于上焦,名曰神庭,在龜尾下五分?!奔粗赋鲎笫执纭㈥P、尺分別候心、肝、腎,與心經、肝經、腎經相應,并與小腸、膽、膀胱相表里。心和小腸在上焦相合,穴位在神庭(劍突下五分);肝與膽在中焦相合,穴位在胞門(中脘左右各三寸):腎與膀胱在下焦相合,穴位在關元左側。右手寸、關、尺分別候肺、脾、腎,與大腸經、脾經、膀胱經相應,并與大腸、胃、膀胱相表里。肺和大腸在上焦相合,穴位在云門:脾與胃在中焦相合,穴位在章門;腎與膀胱在下焦相合,穴位在關元右側。而左側腎為腎,右側腎為子戶(即三焦)。這就將表里兩經的會合部位分上中下三焦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
1.4經絡病候王叔和根據《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中的相關記載,在《脈經》中對經絡病候的論述有所補充和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4.1 歸納臟腑、經脈、絡脈的病候王叔和根據五臟六腑分類法,以臟腑病證結合經脈證候論述,對臟腑、經脈、絡脈的病候進行全面的歸納與總結,把藏象學說與經絡、腧穴、治療結合在一起,增強臟腑、經脈病證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使經絡辨證、臟腑辨證易于掌握和應用。如通過對《脈經》卷六“肝足厥陰經病證”原文分析,可知肝的病候有虛則恐、實則怒,頭目眩,頭痛,小便不利,抽搐、痙攣,脅痛支滿,脅下滿而痛引少腹,身痛體重,少腹、腰痛,脛酸,足清,關節(jié)腫大等癥狀,取大敦、行間、曲泉、期門、足三里、耳間青脈等穴,采用針刺補瀉法、灸法、刺血法。足厥陰絡脈的病候基本同《靈樞·經脈》的內容。
1.4.2 將經脈、臟腑的證候分為虛實兩類《內經》中關于經絡、臟腑的證候描述有虛有實,但未明確分類?!睹}經》則將其分為虛實兩類,并對表里兩經同病后的不同證候加以說明,易于臨床辨證和治療。如卷二“平人迎神門氣口前后脈”對腎虛證、腎實證,以及腎、膀胱俱實和腎、膀胱俱虛證均作了明確闡述。本節(jié)還描述了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肝與膽、脾與胃的虛證、實證和臟腑俱虛、俱實證的證候表現。對于表里兩經的關系《內經》只是在部位上加以闡述,而《脈經》則將表里兩經共病的證候做了補充闡述,使之辨證明確,條理清晰,為確定治則、治法提供了理論依據。
1.43補充奇經八脈病候《難經》對奇經八脈的病證僅作了簡單描述,內容不過120余字。《脈經》在《內經》《難經》的基礎上,結合脈象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以利于辨證和治則、治法的確立,豐富了經絡學說。如督脈病候,《素問》只是提到“脊強反折”,《難經》說“脊強而厥”《脈經》卷二“平奇經八脈病”指出:“督之為病,脊強而厥(督脈在背,病即其脈急,故令脊強也)”:“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人風癇疾”;“脈來中央浮,直上下痛者,督脈也。動苦腰背膝寒,大人癲,小兒癇也,灸頂上三丸,正當頂上”。增加了癲證、癇證,這是一很重要的補充,現在癲證、癇證仍用督脈穴位水溝、百會、風府、大椎、筋縮、命門等治療。
2 腧穴學
2.1《脈經》首次明確了6個背俞穴的名稱和位置背俞穴首見于《靈樞·背俞》記載了肺、心、肝、脾、腎五臟背俞穴的名稱和位置?!端貑枴飧摗诽岬搅肆秤嵫?但未列出穴名?!峨y經》僅提“俞在陽,募在陰?!倍睹}經》卷三所述之五臟背俞穴與《靈樞·背俞》相同,并指出膽俞、胃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6個背俞穴的名稱和位置,對主治、刺灸法也作了詳盡描述,但未列三焦俞和厥陰俞。晉代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中補充了三焦俞,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補充了厥陰俞。
2.2《脈經》首次明確了10個募穴的名稱和位置募穴見于《素問·奇病論》《素問·通評虛實論》,這是關于俞募穴的最早記載?!峨y經·六十七難》指出五臟募,但《素問》與《難經》均未列出募穴的具體名稱和位置。《脈經》卷三指出:肝之“募在期門”:膽之“募在日月”:心之“募在巨闕“.小腸之“募在關元”,脾之“募在章門”胃之“募在太倉”肺之“募在中府”大腸之“募在天樞”,腎之“募在京門”,膀胱之“募在中極”?!夺樉募滓医洝费a充了三焦募穴為石門,后人又補充了心包募為“膻中”。
2.3 補充了腧穴主治病證 《脈經》共記載60多個腧穴,其中20多個是首次出現。有的保留了某些穴位的別名,如太倉、胃管、三管、丹田、胞門等。關于腧穴的主治《脈經》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補充和增加。如太沖,在卷二卷六中均有記載,可以治療自汗、寒厥、尿血和肝病。太陽穴治療胸中壅滿、吐逆.膈俞治療便血,膻中治療吐血、衄血、胸中氣逆和肺病,期門治療心悸、胸脅滿、肝病、傷寒肝乘脾、傷寒肝乘肺、熱入血室、太陽與少陽并病等病證。
3 刺灸學
31 針刺深度有所增加《靈樞·經水》記載:“足陽明刺深六分”“足太陽深五分”“足少陽深四分”;針刺足三陰的深度也僅是“足太陰深三分”“足少陰深二分”“足厥陰深一分”等。《脈經》對針刺足三陰,三陽經的深度,均突破了《靈樞經》的記述,提出刺足三陽均可“針入九分,卻至六分”;針足三陰為“針入六分.卻至三分”“后如外者,足少陽也。浮為氣澀。澀為風、血,急為轉筋,弦為勞。針入九分,卻至六分?!?/section>

3.2 灸法壯數有所增加《素問·骨空論》雖有“隨年壯”之說,但也不過數十壯。而《脈經》提出俞穴、募穴如期門、肝俞、巨闕、心俞、章門、脾俞、膻中肺俞、京門、腎俞可灸五十壯、百壯,這是個很大的突破,開創(chuàng)了多壯灸法之先河,后世多壯灸法的盛行。與王叔和的影響有密切的關系。如卷六“肝足厥陰經病證”曰:“肝病……又當灸期門百壯,背第九椎五十壯”等。
33 針刺適應證和禁忌證《脈經》卷七“病可刺證”論述了針刺的適應證,即凡是表證、實證、熱證均宜針刺。如“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當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皨D人傷寒,懷身腹?jié)M,不得小便,加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yǎng)不養(yǎng),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利則愈?!本砥摺安〔豢纱套C”則直接引用《靈樞·終始》《靈樞·逆順》《靈樞·熱病》的內容,對于大怒、大勞、大醉、大飽、大饑、大渴、大驚大熱、大汗、新內、脈亂以及病與脈相逆均不可針刺。
3.4艾灸適應證和禁忌證《脈經》卷三、卷六、卷七卷八、卷九論述了艾灸的適應證 禁忌證以及誤灸、誤用熏法誤用溫針、誤用熨法、誤用火針、誤用燒針的危害。卷七“病可灸證”指出凡是寒證里證。虛證均宜施灸法,凡表證未解、熱證、陰虛血燥證、孕婦,均須禁灸。如“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賁豚。氣從少腹上撞者,灸其核上一壯,與桂枝加桂湯?!薄爸T下利,皆可灸足大都五壯,商丘、陰陵泉皆三壯?!薄吧訇幉?下利,脈微澀者,即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贝司捎镁姆?。卷七指出微數之脈、浮脈和脈浮、熱甚均不宜艾灸,否則會出現“焦骨傷筋”“腰以下必當重而痹”“咽燥必唾血”等癥狀。卷六“腎足少陰經病證”指出腎病誤灸后出現強食、發(fā)狂、行走艱難的癥狀。卷三“腎膀胱部'指出誤用重法的危害,陽氣宜在外而反在里,若用熏法,會出現喘息、口生瘡。卷七“病不可發(fā)汗證”指出傷寒頭痛、發(fā)熱、嘔吐者,誤用熏法,則會出現皮膚黃、癃閉、咳唾。
4 治療學
4.1 俞募配穴法 《脈經》所選用的俞穴和募穴配伍非同一臟腑的俞、募穴.如卷七“病可刺證”曰:“太陽與少陽并病,頭痛,頸項強而眩,時如結胸.心下痞堅,當刺大杼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譫語,譫語則脈弦。譫語五日不止,當刺期門。太陽與少陽并病、傷寒取用肺俞、肝俞和募穴期門。卷十“手檢圖三十一部腎病”取用腎俞和募穴期門、中脘,可以針刺和艾灸。卷二“平三關病候并治宜”中應用的募穴較多有巨闕、期門、膻中 、中府 章門、天樞、京門、中極。
4.2 俞募配穴法和五輸穴四季取穴法結合《脈經》卷六“肝足厥陰經病證”曰:“肝病……春當刺大敦,夏刺行間,冬刺曲泉,皆補之。季夏刺太沖,秋刺中郄,皆瀉之。又當灸期門百壯,背第九椎五十壯?!奔粗委煾尾?取募穴期門、俞穴肝俞,并根據季節(jié)取肝經的五輸穴。其他如治療心病,取募穴巨闕、俞穴心俞,并根據季節(jié)取心包經的五輸穴。治療脾病,取募穴章門、俞穴脾俞,并根據季節(jié)取脾經的五輸穴。治療肺病,取募穴膻中、俞穴肺俞,并根據季節(jié)取肺經的五輸穴。治療腎病,取募穴章門、俞穴京門,并根據季節(jié)取腎經的五輸穴。這既體現了俞募配穴法,也體現了五輸穴四季取穴法,同時還是近部取穴與遠部取穴軀干取穴與肢末取穴相結合的配伍方法。這些對后世處方配穴和提高臨床療效,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4.3 經絡辨證 《脈經》在治療病證時,先述脈診癥狀,診斷屬何經病,然后循經選穴。如卷十“手檢圖三十一部”曰:“寸口中脈躁竟尺,關中無脈應,陽干陰也。動,苦腰背、腹痛,陰中若傷,足寒。刺足太陽、少陰,直絕骨,入九分,灸太陰五壯“尺中脈堅實竟尺,寸口無脈,應陰干陽也。動.苦兩脛、腰重,少腹痛,癲疾。刺足太陰踝上三寸,針入五分。又灸太陽、陽蹺,在足外踝上三寸,直絕骨是也'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的病變分別取相應經脈的腧穴治療。再如卷二“平三關陰陽二十四氣脈’指出足太陽膀胱經病證的臨床癥狀、脈象,針刺膀胱經的束骨治療:手陽明大腸經的病變,可針刺大腸經的陽溪治療。
4.4 取穴操作結合診脈 王氏將脈學應用于針灸臨床治療中_根據“按經取經”的原則,提出了本經利表里經的選穴方法。如卷二“平三關陰陽二十四氣脈”曰:“左手關上陰絕者,無肝脈也??囫?,遺溺,難言,脅下有邪氣,善吐。刺足少陽經.治陽。左手關上陰實者,肝實也??嗳庵型?動善轉筋。刺足厥陰經治陰。”即肝的虛證,取與肝相表里的膽經的穴位:用的實證,取本經的穴位治療。卷二“平三關病候并治宜”提出根據寸 關、尺三部的脈象,結合臨床癥狀而取穴針刺、艾灸。從卷二這兩篇的內容可以看出。一是《脈經》強調按經取經,這種觀點與《內經》相符,不指出具體的穴位,說明同一經的穴位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今天臨床上則是過分強調穴位的特異性,用“按經取穴”代替了“按經取經”的原則,有其局限性如腰椎間盤突出癥,根據癥狀表現,有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下肢循行線的癥狀,應據此而取不同經脈的穴位治療,不是簡單的“腰背委中求”所能解決的。二是表里經穴位互用時,實證均刺本經_虎證(或絕癥)均刺其表里經。說明表里的經穴在臨床上的作用有其一定的共性。三是寸關尺脈象的反常,反映了臟腑的病變,如寸脈反映上焦心肺病變故多用風池、風府、眉沖、顳颥、太陽、巨闕、膻中、中府等穴。而兼有脾胃癥狀者,取上脘、期門、章門。足三里等穴。關脈反映中焦脾胃病變,多用中院、巨闕、章門、下脘、上脘等,尺脈反映下焦肝腎病變,多取關元 氣海、橫骨、血海、太沖等穴。
4.5 靈活應用多種治療方法根據各種病脈及主證,以臟腑經絡理論進行辨證,然后靈活應用針刺、艾灸、湯液、膏摩、飲食調理等多種方法。這一特點主要體現在《脈經》卷二卷七中,如卷“平三關病候并治宜”曰:“寸口脈弱,陽氣虛,自汗出而短氣,宜服茯苓湯、內補散,適飲食消息,勿極勞,針胃管,補之?!睉玫闹委煼椒ㄓ袦帯⑸?、針刺、飲食調理、生活調理(勿過勞)五種。“寸口脈浮,中風,發(fā)熱,頭痛。宜服桂枝湯、葛根湯,針風池、風府,向火灸身,摩治風膏,覆令汗出?!睉玫闹委煼椒ㄓ袦帯⑨槾?、艾灸、膏摩四種。“寸口脈遲,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湯、生姜湯、茱萸丸,調和飲食以暖之。應用的治療方法有湯藥、丸劑、飲食調理三種“尺脈遲·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針氣海、關元,補之”。應用的治療方法有丸劑、針刺兩種。《脈經》卷七“病可刺證”曰:“傷寒,腹?jié)M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為肝乘脾,名縱,當刺期門。'應用的治療方法為針刺。卷七“病可灸證”曰:“少陰病.下利,脈微澀者,即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應用的治療方法為艾灸。5 結語
王叔和是一一位偉大的醫(yī)家,他的《脈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醫(yī)籍,該書全面繼承了晉以前的醫(yī)學成就.在脈學理論、辨證論治、針灸治療方面均有總結和發(fā)揮。在經絡方面,《脈經》闡述了經絡的循行和功能、經脈臟腑表里關系,將證候分為虛實兩類,補充了奇經八脈的病證,歸納與總結了臟腑、經脈、絡脈的病候?!睹}經》首次明確了6個背俞穴和10個募穴的名稱和位置,且對腧穴的主治病證也有所補充和完善。而在針刺深度、灸法的壯數上較前人有所增加。在臨床配穴方法上有俞募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結合五輸穴四季取穴法、循經取穴法,強調針灸治療和診脈結合,將針刺、艾灸、湯液、丸劑、散劑、膏摩、飲食調理等多種方法靈活結合應用?!睹}經》還就針刺、艾灸的適應證和禁忌證進行了論述。總之,《脈經》仍然是指導當今針灸臨床的重要著作,其中理論和方法需要我們在研究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fā)揚廣大。

?
圖片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