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順治乾隆建三海 錦上添花耀宮苑(中南海系列之六)

 北京的騎士 2022-12-17 發(fā)布于北京

       筆者在前幾篇里介紹了明代在西苑里相繼發(fā)生的故事,本篇開始將講述清代在西苑和“三?!崩锇l(fā)生的那些事兒。

  清初對西苑“三海”的建設(shè)

  明代奠定了“三?!钡幕靖窬?,清初對西苑又作了許多新的建設(shè)和改造,最重要的土木工程分別在兩個時期:一是清初順治時期。

  順治八年(1651)拆除了瓊?cè)A島山頂上元代宮廷的主體建筑廣寒殿和四周的亭子,修建了巨型喇嘛塔(白塔)和藏傳佛寺,使瓊?cè)A島成為北海的空間構(gòu)圖中心,并以此為軸心組織了山前的永安寺建筑群,建成后將“萬歲山”改名為“白塔山”。

圖片

清順治八年(1651年)修建永安寺(喇嘛寺)白塔,萬歲山亦改名白塔山。

      建于清初順治八年(1651年)的白塔,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據(jù)建塔石碑記載,當(dāng)時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順治皇帝恩準(zhǔn)后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

       白塔高35.9米,上圓下方,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shè)有寶蓋、寶頂,并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北海白塔矗立在瓊島頂峰,殿閣聳擁,綠蔭環(huán)簇,巍峨壯美,成為人們心目中整個北海的象征。白塔,不僅莊嚴(yán)肅穆,而且具有她天人合一的強大親和力。從山腳仰望白塔,迢遞山路懷著一種朝覲禮佛的虔誠,拽拉著層層殿宇直至山頂,白塔就在這層層疊疊、逐級上攀的建筑群的不斷升華中成為輝煌壯麗的頂點。而這頂點正處于南北、東西兩條軸線的正交點,成為瓊?cè)A島的中心,同時也成為圍繞瓊?cè)A島四面展開的北海的中心,那種氣指頤使,主宰全園的氣派盡在悄無聲息的高屋建瓴中,君權(quán)神授至高無上的震懾力自然也就威儀自生了。

      站在塔下仰望白塔,白塔直指藍天,白云繚繞,長天似洗,那種莊嚴(yán)肅穆,讓人感到置身于佛門的極樂凈土世界。環(huán)顧四下,南向是樓閣崢嶸的紫禁城,花團錦簇的西苑(中南海),北面則是一湖天光水影,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掩映無限生機;畫船笙歌,風(fēng)播水應(yīng),歡聲笑語,時時入耳。

       放目縱馳西山黛色,隱約可見,十里京華,盡入眼底。白塔登臨使人胸襟開闊,而撫今思古,更能感受一種來自心底的震撼。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龕,內(nèi)塑紅底黃字的藏文圖案,含“吉祥如意”之意。此龕俗稱眼光門,又叫時輪金剛門。

       1679年該塔被地震所毀,次年重建。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頂被損。在修復(fù)時,發(fā)現(xiàn)塔內(nèi)主心木中藏有一個二寸見方的金漆盒子,盒蓋繪有太極圖,盒內(nèi)藏有兩枚“舍利”,證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

圖片

始建于清順治八年(1652年)的永安寺

  現(xiàn)在北海名頭最大的是白塔,而白塔其實是永安寺的一座附屬建筑。永安寺定名于乾隆八年(1743年),前身叫白塔寺,當(dāng)時瓊?cè)A島也因此名白塔山。

  永安寺的主要建筑有法輪殿,正覺殿、普安殿以及配殿、廊廡、鐘鼓樓等,紅墻黃瓦,殿內(nèi)長供宗喀巴像。清康熙十八年(1679)清雍正九年(1731),均因地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先后兩次重修,至今規(guī)?;就暾?。

  最能花錢的皇帝乾隆大修“三?!?/span>

  清朝對“三海”大興土木的另一個時期是處于“康乾盛世”的乾隆朝。中國封建王朝兩千多年,乾隆是最后一位享受了盛世的皇帝。

  清順治之后,經(jīng)乾隆祖父康熙和父親雍正兩朝七十多年的建設(shè)積累,清朝經(jīng)濟已經(jīng)有了顯著改觀。特別是其父雍正皇帝1722年繼承帝位后,每天都從凌晨五點就開始上班,晚上也要加班到凌晨一點,一天就睡四個多小時,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地干活,將所有的精力與時間都投入到了對于國事的治理上。

  在雍正統(tǒng)治期間,他改革了官員的俸祿結(jié)構(gòu)、百姓的稅收制度等等,讓國家進入了持續(xù)發(fā)展的快車道。到雍正1735年去世的時候,清王朝的國庫已經(jīng)從他登基之初的800萬兩銀子庫存增加到了6000多萬兩。

  繼承了雍正皇帝厚實家底兒遺產(chǎn)的乾隆皇帝,終于可以大氣地花錢享受了。

  乾隆喜歡修園子,從紫禁城附近的“三海”,到京師郊區(qū)的頤和園、圓明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他無所不休。乾隆所修的園子最出名的就是圓明園了,那座著名的大水法就是乾隆朝修的。

  在修園林這方面,整個清代乾隆朝統(tǒng)治的60多年間,修園子的總花費約在5000萬兩至8000萬兩。

      對比一下明代西苑“三?!钡钠矫鎴D,和清朝乾隆時期的西苑“三?!逼矫鎴D,可以清晰地看到,乾隆一朝在西苑“三?!?/span>修建了大量的殿宇樓閣,使明朝時期以自然景觀為主,相對空曠的“三?!保淮蟠蟮刎S富豪華起來。

圖片

明代西苑平面圖

圖片

   清乾隆時期西苑“三海”平面圖

      乾隆修“三?!奔恿硕嗌贃|西?沒有明確統(tǒng)計,我們以北海為例:乾隆時期除對瓊?cè)A島(白塔山)的幾乎所有建筑物進行了重修以外,在瓊?cè)A島的后山、太液池的南岸、東岸、北岸先后增建了許多建筑:如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新修建的北海團城承光殿;乾隆十二年(1747年)修建的閱古樓,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建的倚瀾堂、道寧齋,以及沿樓游廊(北海長廊)等,使得瓊?cè)A島湖光倒影,上下天光,更增強了瓊?cè)A島海上仙山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白塔瓊閣的交相輝映。

圖片

       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新修建的北海團城承光殿

      承光殿后面東側(cè)有古籟堂和朵云亭,西側(cè)有余清齋、心香亭和鏡瀾亭。團城東西兩邊各有一門,東曰昭景門,西曰衍祥門。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制造的巨大玉石酒甕“瀆山大玉海”原置于瓊?cè)A島廣寒殿,明代廣寒殿倒塌后,玉甕流落于西華門內(nèi)真武廟內(nèi),道人用作腌菜缸,清乾隆十年(1745年)尋回置于團城。

圖片

展示于團城上的瀆山大玉海

       漪瀾堂是北海瓊?cè)A島北側(cè)的一組格局獨特的庭院古建筑群,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南巡時,在江蘇鎮(zhèn)江金山寺看到了“寺包山”的建筑特色——寺廟圍著山建,于是仿照金山寺,在北海瓊?cè)A島建成“屋包山”的漪瀾堂——整個景區(qū)用臨水長廊圍起,突出文人情懷,而減少宗教色彩。

      漪瀾堂背依瓊?cè)A島,面臨太液池,整組建筑占地面積6783平方米,建筑面積563平方米。景區(qū)內(nèi)包括漪瀾堂、碧照樓、道寧齋、遠帆閣、晴欄花韻、戲臺等主要建筑。

       其中,道寧齋為清代皇帝與御用文人吟詩詠文之地;漪瀾堂為乾隆帝讀書之處;晴欄花韻為看戲房等等。

      碧照樓在中段游廊東側(cè),遠帆閣在中段游廊西側(cè),樓為兩層,為登高賞景之所。

圖片

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漪瀾堂

圖片

  道寧齋

圖片

圍繞漪瀾堂的延樓游廊(北海長廊)

      北海南岸沿湖有一條圓弧形延樓游廊,俗稱北海長廊。這座長廊雖然沒有頤和園的長廊長,但它是兩層的,且兩層皆可通行,這是我國古建中游廊類建筑的獨例。

       延樓游廊的東西兩端都建有樓閣:東端的叫倚晴樓,西端的叫分涼閣,恰似這段長廊的兩座橋頭城堡。

圖片

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北海倚晴樓(內(nèi)接延樓游廊的東端)

圖片

北海分涼閣(內(nèi)接延樓游廊的西端)

圖片

從分涼閣進入北海沿湖的弧形長廊

乾隆六年(1741年)至十六年(1751年)重修瓊?cè)A島時,乾隆帝

御書“瓊島春蔭”碑立于島的東側(cè)。

      “瓊島春陰”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今天北京人所說的燕京八景的“八景”分別是:太液秋風(fēng)(中海水云榭);瓊島春陰(北海春蔭碑);金臺夕照(金臺路);薊門煙樹(西土城);西山晴雪(香山);玉泉跆突(玉泉山);盧溝曉月(盧溝橋);居庸疊翠(八達嶺)。

      燕京八景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親自主持更訂的,在每一景點的所在地,還豎御碑一通,正面是欽定的八景名稱,背面是七律詩一首。

圖片

乾隆御筆題寫的瓊島春蔭碑

      燕京八景的出現(xiàn),對于后來的風(fēng)景點建設(shè)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從此之后,無論“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畝之園,以及琳宮梵宇,靡不有八景詩矣”。

      沿長廊西行,出分涼閣不遠就是閱古樓。閱古樓位于北海瓊?cè)A島白塔山的西麓,左傍琳光殿,與太液池對岸的震旦香林遙遙相望,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

圖片

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閱古樓

       閱古樓平面近似橢圓形,實為兩個半圓左右圍合而成的上下兩層樓,樓形別具一格。

       樓內(nèi)沿墻壁鑲嵌著由梁詩正等奉命編次的魏晉以來歷代名墨跡的鉤摹石刻,共495方,清代帝后常來此閱賞古代翰墨。樓內(nèi)四壁嵌滿《三希堂法帖》石刻,這些是中國古代書法集成的石刻珍品。

       進入樓院,頓覺與外界隔絕,自成天地,幽靜異常,若踏上蜿蜒的樓梯,則被引入琳瑯滿目的石刻叢中。

      閱古樓所藏《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共收集了我國魏晉以來直到明末歷代書法家一百三十五人的三百四十件作品,刻于四百九十五塊石上。其中除晉代三位大書法家的杰作之外,還有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quán)的作品、北宋著名書法家蘇軾的手跡??芍^洋洋大觀,成為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一部古代法書典籍。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問世后,歷朝曾有不同的拓本,除乾隆時期的初拓本外,后又有嘉慶、道光、成豐、光緒時期的各種拓本。到了民國以后,拓本繁雜,良莠不齊,刻石也受到不少損傷。過去拓本中以乾隆初拓本為最好。拓工精細,字口嚴(yán)整,墨黑如漆,光亮可鑒。

圖片

閱古樓內(nèi)景

       乾隆皇帝曾將三件稀世珍寶——晉代三位書法家的手跡收藏于此。它們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為了給這三件稀世珍寶增添光彩,乾隆十二年(1747)特令梁詩正等人將內(nèi)府所藏《三希堂石渠寶笈法貼》三十二卷,專門在北海塔山西麓建起了環(huán)抱半圓形的閱古樓加以保存。

      乾隆十一年(1746年)又在北海北岸五龍亭以北增建了闡福寺,寺內(nèi)有大佛殿,塑有高大佛像,鑲嵌無數(shù)珠寶,可惜的是1900年義和團事件中被八國聯(lián)軍劫掠一空。

闡福寺所在原為明代太素殿舊址。清孝莊皇后死后曾在此祭奠,乾隆尊生母之愿,下令改為喇嘛廟,賜名闡福寺,其規(guī)制仿河北正定隆興寺。

圖片

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北海北岸闡福寺

       北海九龍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壁高5米,厚1.2米,長27米,是一座彩色琉璃磚影壁。底座為青白玉石臺基,上有綠琉璃瓦須彌座。座上的壁面為琉璃浮雕,全壁用七色琉璃磚砌成鑲砌而成,體魄巨大精美,南北兩面各有蟠龍9條,形態(tài)各異,飛騰戲珠于波濤云際之中。龍身體態(tài)矯健,龍爪雄勁,形象生動,柯栩如生,曾有詩云:九龍盤拿戲驪珠,云霧冥冥蜃氣孤,恍惚電光來破壁,半空飛出所翁圖。壁東面為江崖海水、旭日東升流云紋飾,西面為江崖海水、明月當(dāng)空流云圖像。壁頂為琉璃筒瓦大脊龐殿頂,大脊上飾黃琉璃流云飛龍紋。影壁用424塊預(yù)制的七色琉璃磚砌筑而成,色彩絢麗,古樸大方,是我國琉璃結(jié)構(gòu)建筑中的杰作。

       現(xiàn)在的北海九龍壁在北海北岸孤壁獨立,顯得與周圍環(huán)境不很協(xié)調(diào),其實早年這里不是這樣子。據(jù)《清宮史》記載:嘉慶年間,西天梵境之西,有琉璃墻(今九龍壁)如屏障,墻北為真諦門,門內(nèi)為大圓鏡智寶殿┄┄殿北及左右屋宇四十三楹,皆貯藏經(jīng)版之所也。

       可見,當(dāng)時的九龍壁是一組建筑群前面的一座金碧輝煌的影壁。遺憾的是,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略北京時,九龍壁北面的建筑群被侵略軍放火燒光了。因為九龍壁通體都是非燃材料,才幸存了下來。

圖片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建造的北海九龍壁

       我國現(xiàn)存的九龍壁有三座,其中兩座在北京,一座在山西大同。這三座九龍壁中最早最大的是建于明永樂年間的山西大同明王府門前的那座,最好的是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北京的另一座九龍壁位于紫禁城東部的皇極門前,亦建于乾隆年間。

       三座九龍壁中,唯有位于北海的這座九龍壁是雙面的,兩面各有九條龍飛鳳舞的蟠龍,大同和紫禁城里的那兩座九龍壁都是單面有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又在太液池東岸修建了畫舫齋、濠濮澗,并以山石堆砌了太液池“三?!毖匕丁?/span>

       畫舫齋在北海東岸中段,這是一座以方形水池為中心,回廊四匝的幽靜庭院,俗稱水殿。畫舫齋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東西為“鏡香”、“觀妙”二室。乾隆曾坐冰床來此題詞,“畫舫齋”三字便是他的手跡。晚清時,慈禧常至此游幸與傳膳。

圖片

畫舫齋

圖片

建于北海東岸的畫舫齋

  畫舫齋南側(cè)建有濠濮澗,北鄰蠶壇,隱藏于土石山林之中。西北角院落為小玲瓏,東北為古柯庭、奧曠和得性軒等。古柯庭前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唐朝古槐,相傳已千年。

  濠(háo)(pú)間位于北海東岸小土山北端,是北海的園中之園之一,幽靜別致,很有特色。

  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于此初建凝和殿。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成濠濮間,成為北海的園中之園。

  濠濮間四面古松蔥郁、遮天蔽日,來自北面先蠶壇的浴蠶河水經(jīng)畫舫齋緩緩流入,曲橋、水池、山石、回廊,回旋于咫尺之間,景色清幽深邃。

圖片

圖片

位于太液池東岸小山后的濠濮間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為賀其母八十大壽,于太液池北岸極樂界之北建萬佛樓。

圖片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在北海北岸修建的萬佛樓

      萬佛樓建筑群東西各有一浮圖,中為萬佛樓,七間,樓高三層,頂層為歇山調(diào)大脊,各層皆為黃琉璃瓦綠剪邊瓦頂。建成后王公大臣紛紛鑄佛獻壽,有一萬個大小佛洞,每個洞里都有一個金色無量壽佛,故而名為萬佛樓。

      萬佛樓前左面樹寶幡竿,右面立石幢,幢北面鐫刻乾隆御制庚寅萬佛樓瞻禮詩。詩為:六旬慶誕沐慈恩,發(fā)帑范成兩足尊。數(shù)計萬因資眾舉,層看三此建樓鶱。香花卜日瞻禮始,福德被民愿力存。設(shè)日遐齡祈壽算,肫誠還以?;蛰?。

      萬佛樓里的全部佛像和所藏珍寶,在庚子事變中全部被八國聯(lián)軍掠走。樓體至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成為危樓被拆除。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明代大慈真如殿基礎(chǔ)上擴建后改名的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

      北京現(xiàn)存的金絲楠木古建筑不足十處,而北海公園里就占了兩處。一處是快雪堂,一處是西天梵境”里的大慈真如寶殿。

圖片

金絲楠木建造的大慈真如殿,完全本色,不飾油彩。

     “西天梵境”原為明代西天禪林喇嘛廟,清乾隆年間重修并西擴?,F(xiàn)在的西天梵境內(nèi)多為清代建筑,唯獨主殿——大慈真如寶殿是一座明代建造的楠木大殿。

      氣勢雄偉的大慈真如寶殿是天王殿中院正殿,重檐廡殿頂,黑琉璃筒瓦黃剪邊。大殿的木質(zhì)構(gòu)架全部采用金絲楠木材料,通體為棕褐色且不施油彩,完全以木材本色示人。大殿面闊五間,是中國現(xiàn)存明代建筑中之精品。

      大西天建筑群坐北朝南,其前有四柱七樓琉璃牌坊一座,南臨太液池。南向額提為華藏界,北向額提為須彌春。

      從華藏界牌樓穿過,意即進入佛門;反面須彌春的言外之意即到了須彌山這個佛家最神圣的境界。

圖片

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北海北岸修筑的大西天四柱七樓琉璃牌坊

  北海北岸清幽的快雪堂,也是個有故事的地方,既有書香的故事,也有傳奇的愛情。

圖片

快雪堂

  初建時它只是闡福寺的附屬建筑,就叫作闡福寺東所,只有兩進院落,作為帝后拈香前后更衣休息之所。后來竟因為一套珍稀的書法刻板院落被加建成三進,并改變了命運。

  快雪堂三進院落,從前到后分別為澄觀堂、浴蘭軒、快雪堂。這組建筑是根據(jù)地勢南低北高隨山就勢而建,古樸幽靜,占地面積約2900平方米。庭院式建筑,有重檐垂花門、景窗;有回廊、臥角廊、抄手廊與各大殿相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庭院式格局。又根據(jù)各種樹木花期的不同進行巧妙組合,使整個院落三季有花果,四季常青綠。是個雖然不大,卻精巧別致,玲瓏剔透的園中之園。

圖片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的全楠木快雪堂

  快雪堂最幽最美的是后添建的第三進院。乾隆四十四年,浙贛總督楊景素向乾隆皇帝進獻了一批石板木板,令乾隆皇帝開心不已,大為贊賞。因為它們是<快雪堂法書>刻板,所有愛書法之人夢寐以求的寶貝。乾隆為了存放展示這套法書刻板,下旨在闡福寺東所增建第三進院落,建楠木殿一座,兩邊各接游廊十間,后檐墻上嵌快雪堂墨刻四十八塊。乾隆親為楠木殿題匾曰<快雪堂>,這也就成為了整座院落的新名字。

  說到快雪堂近代還有一些風(fēng)月軼事。1923年,為紀(jì)念討袁護國將軍蔡鍔,由梁啟超發(fā)起,大總統(tǒng)黎元洪批準(zhǔn),以蔡的表字松坡為名在快雪堂成立了<松坡圖書館>,梁啟超出任館長。作為館長兒子,梁思成常在閉館日帶林徽因到此談情說愛。癡念林徽因的徐志摩也來湊熱鬧,梁思成便在院門上貼了一張紙條,上寫Lover want to left alone,這墨香之地似乎又生出了些醋香。

  乾隆在北海東岸、北岸營造的這一系列園林及佛寺建筑,形成了四面有景的“三?!毙戮坝^。觀賞視線不僅是面向瓊島,而且可以四望,擴大了視野,使西苑三海成為內(nèi)外兼顧、互為借景、多面景觀的山水園林。

圖片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修建的北海北岸靜心齋

  靜心齋位于北海北門西北側(cè),原名鏡清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是北海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最幽美的一處行宮小園,有乾隆小花園園中之園之稱。

圖片

鏡心齋沁泉廊

  靜心齋是我國古典建筑藝術(shù)的瑰寶,值得我們細細去品那曲帶著皇室色彩古老而優(yōu)美的旋律。

  不僅北海,中海上的勤政殿、水云榭、豐澤園、靜谷、萬善殿等建筑也多是清代康乾時期所建。

  明代的南臺(清時改稱瀛臺)基本上是一座自然風(fēng)光的小島,沒有什么人文建筑。清代從康熙朝開始建設(shè)瀛臺,至乾隆朝先后在瀛臺上建造了翔鸞閣(蓬萊閣)、涵元殿、慶云殿,景星殿、藻韻樓、綺思樓、補桐書屋、隨安室、待月軒、鏡光亭、長春書屋、漱芳潤、“懷抱爽”亭等等金碧輝煌的亭臺宮殿,以及周圍連接這些宮殿樓閣的長廊、島北連接瀛臺的石橋等等。

  位于南海東北角的淑清院,也是乾隆時修建的小型園林,風(fēng)格類似北海的靜心齋。園內(nèi)有流水音亭、葆光室、蓬瀛在望殿、云繪樓、清音閣、日知閣、萬字廊、雙環(huán)萬壽亭等建筑。

      乾隆年間在“三?!苯ǖ慕ㄖ锉姸?,其中最為著名,也最為現(xiàn)代世人矚目的當(dāng)數(shù)乾隆在西苑南海南岸建的寶月樓了。

      寶月樓相傳是乾隆為香妃所建,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皇帝在《御制寶月樓記》中講述了建造寶月樓的緣起:因為南海的南岸是背靠著皇城的狹長地帶,原來沒有宮室,從瀛臺上望去過于空曠,缺乏景觀,所以要在那里建造一座樓宇。乾隆說,此樓建成后是臨水賞月的佳處,頗有月中廣寒宮的意境,所以命名為寶月樓。登上寶月樓,可以北眺三海、南觀街市、東看紫禁、西望遠山,乾隆還為寶月樓題寫了匾額“仰觀俯察”。

      香妃在宮中一直思念她的家鄉(xiāng)——新疆。乾隆為了安慰她的思鄉(xiāng)之情,又在樓對面建了回回營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今北京西城區(qū)東安福胡同一帶),使得香妃登樓就可見到家鄉(xiāng)景色。這樣可使容妃經(jīng)常登臨眺望維族生活風(fēng)情以慰鄉(xiāng)思,故寶月樓又有望鄉(xiāng)樓之稱。

圖片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建于南海南岸的寶月樓,此樓民國初年被改為新華門。

       寶月樓是座面闊七間,重檐琉璃瓦卷的棚歇山頂?shù)墓诺涫絻蓪幽窘Y(jié)構(gòu)的樓房。據(jù)《三海見聞錄》及《燕都叢考》等書記載,乾隆曾下令:“令西域回部移住長安街,并建禮拜祠與樓相對?!碑?dāng)時這里住有百余戶回民,稱為“回回營”,并建了一座“普寧清真寺”。

      經(jīng)考,這支維吾爾族人是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或因助平“大小和卓”之變有功,或作為大小和卓被俘家屬,或身為工匠藝人而陸續(xù)入京的。因邊疆新定,乾隆皇帝極為重視這支由8位維吾爾族民族首領(lǐng)和回族宗教領(lǐng)袖帶領(lǐng)的少數(shù)民族部眾,下詔賜爵封居,妥善安置,史稱“八爵進京”。

      在如今新華門對面東安福胡同里,有一座石券門,即是原來清真寺的南門遺存,院里有一座大殿,殿北正對新華門的地方,還曾有一塊乾隆御碑,現(xiàn)存于歷代帝王廟內(nèi)?,F(xiàn)在胡同里仍住著不少世居此處的回族老鄉(xiāng),他們都知道祖輩是清代從新疆奉旨遷居北京的回部(維吾爾族)人后裔,而且跟大名鼎鼎的“香妃”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接管了清室的西苑三海,并將中海和南海作為總統(tǒng)府。從那時起,中海和南海被合稱為“中南?!?,袁世凱住在中海西岸洋式樓房“海晏堂”里。

      按中國傳統(tǒng),府邸的正門要開在南面。袁世凱為了顯示總統(tǒng)府的規(guī)格氣派,將位于中南海南墻內(nèi)僅十?dāng)?shù)米處的寶月樓下層當(dāng)中三間打通,改建為總統(tǒng)府正門。又將擋在門前的皇城紅墻扒開一段缺口,加砌了兩道“八字墻”,使缺口與大門銜接。他還在門內(nèi)添建了一座黃瓦紅墻的大影壁,以遮擋外人視線。改建后的寶月樓,被命名為“新華門”,從此沿用至今。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中共中央書記處、國務(wù)院和中央辦公廳遷入中南海,新華門成為了世人矚目的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的象征。

圖片

新華門現(xiàn)在成了新中國中央政府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