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城樓上掛著的毛主席畫像,是中國人心中最美的畫像,畫像中的毛主席溫柔慈祥,卻又不失莊重嚴肅,而毛主席本人也確實非常符合這一點,但是毛主席年輕的時候長相也比較突出,特別是在遵義會議召開之后,毛主席的下巴上突然就長出了一顆痣,在當時還引起了大家爭議,那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由讀書、不曾長痣 1893年,毛主席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jīng)_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而且家里人還給毛主席取了個小名叫做石三伢子,三歲那一年,毛主席被送到了外婆家生活,自此也開始自己的讀書生涯,那個年代還沒有公辦學校,孩子們都是在私塾讀書,毛主席也是如此。 毛主席的舅舅文玉欽是一個讀書人,所以自己家里就是私塾,毛主席也在舅舅的私塾里走進了知識的海洋,隨后一發(fā)不可收拾,文玉欽雖然是私塾教師,但是思想?yún)s不曾落后,因此對毛主席的教導意義很大,算是毛主席年少時期的啟蒙老師。 毛主席的第二個老師名叫毛宇居,他是韶山?jīng)_一帶有名的知識分子,曾走出過湖南,看過外面世界的光彩,而毛主席也在他的影響下逐漸對外面的大千世界產(chǎn)生好奇心,辛亥革命爆發(fā)時就選擇了加入革命隊伍,在這之前他是沒有痣的,隨后就開啟了自己的革命生涯,而這條路一走,也就是一輩子。 中年長痣、人民領(lǐng)袖 毛主席加入革命的時間很早,而且他也是黨組織早期的成立者,從黨組織起步開始,毛主席就一直是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擁戴者,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毛主席也逐漸確立了自己在黨中的領(lǐng)導地位,他的“痣”也是在這一時期發(fā)現(xiàn)的。 1936年,美國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諾記者作家來到了中國,隨后又去了陜北革命根據(jù)地,他此番前行就是要記錄真實的革命隊伍,也讓世界看清中國人民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并且斯諾到了陜北之后也非常幸運,因為他在這里住的四個月期間,接觸了不少領(lǐng)導人。 為了保證自己的筆記真實,斯諾經(jīng)常會給大家拍照,周總理、朱老總等人都曾接受過斯諾的采訪,而毛主席自然也不例外,斯諾此番來到中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想要了解毛主席,畢竟作為我黨的絕對領(lǐng)導人物,毛主席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由于平日里工作比較繁忙,所以毛主席特意挑了一個天氣較好的上午和斯諾見面,兩人交談一番之后,斯諾提出要給毛主席拍一張照片,也就是在這張照片中,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了毛主席的下巴長了痣,而且還有一段時間了。 多種說法、爭論不斷 關(guān)于毛主席的這顆痣,在當時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guān)注,而且人們也給出了許多說法,有的人認為毛主席下巴的這顆痣是上天賜予的,他的出現(xiàn)就是要帶領(lǐng)中國人民走出苦難,也有人認為只是面部發(fā)生了一些變化,總之爭論從來沒有斷過。 從科學的角度來論證,毛主席下巴的那顆痣,可能就是在長征期間受環(huán)境影響,畢竟整日面臨著風吹日曬,皮膚也會被吹破,而紅軍北上一路風沙量較大,所以毛主席的下巴才會留下一顆不明顯的痣。 其實,不管毛主席下巴的痣是從何處而來,都不能改變他是最偉大領(lǐng)導人的這一事實,而且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只有毛主席,才是帶領(lǐng)中國人民走出苦難的領(lǐng)導者。 毛主席的一生看似一帆風順,實則也遭遇過多次危險,但是為了革命勝利,他整整堅持了一生,雖然毛主席已經(jīng)離開我們46年了,但是他的精神卻從來沒有消失,作為中華兒女,一定要以毛主席為信仰,堅定不移地跟黨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