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會 2023-02-06 06:30 發(fā)表于北京 三年前的一個深夜,我偶然看到央視播放的電影《地球四季》,電影中的馬群、羊群、牛群在四季更迭中,不斷適應環(huán)境變化,竟在猛獸環(huán)伺下,生生不息,萬年奔馳于草原…… 感嘆動物神奇之余,職業(yè)習慣讓我想起了學校管理。我輩雖處于最小、最基層的社會單位,可作為奠基兒童未來的教育者,如果一味“高枕無憂”或任憑風吹雨打,那么必將令世界不安。這些感悟讓我對“居安思?!庇辛烁疃鹊乃伎肌?/p> “居安思?!背鲎浴蹲髠鳌は骞は骞荒辍返摹熬影菜嘉?,思則有備,備則無患”。自古以來,居安思危和憂患意識都是中華民族很重要的人生智慧,更是一個管理者重要的內(nèi)在素養(yǎng)。在電影中有這樣的細節(jié):領頭羊會邊吃草,邊向四周張望。它既要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更要考慮它帶領團隊的安全;它既要飛奔得快,還得吃得飽……在學校里,校長就是領頭羊,我做校長,就如曾子所言“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沒有危機感就是最大的危機。學校的真正危機,往往不是來自外部環(huán)境,也不是來自強大的競爭對手,而是來自內(nèi)部管理者。我們的管理者應該如何以變應變? 管理專家彭劍鋒有個比喻—“鐵人三項”:使命、責任與能力。我把這“鐵人三項”遷移到學校來看,使命就是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有著清晰的方向感和與時代呼應的歷史定位,是學校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的不竭動力源泉;責任是源于使命驅動并充滿激情的行動擔當;能力則是使命和責任得以完成的基石。 源于使命的不竭力量 沒有使命感的人,往往局限于“鐵路警察”似的死守“一畝三分地”,還有可能會居功自傲,缺乏全局觀和未來觀。有使命感的人則著眼于未來要解決的問題、危機和新的目標。 2020年暑假,在完成中國教育電視臺抗疫“電視直播課”后,學校開展了系列“閉門反思會”,其中有一項就是動員大家要趁熱打鐵進行“專業(yè)錄播”的迭代升級,提前錄制下學期的三個單元課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部分管理者有畏難情緒,也有人想休息調(diào)養(yǎng),甚至有人希望把目標往下壓低一些。但核心管理者認為,這個時候如果降低要求,不愿持續(xù)奮斗,那么一旦下一個學期不能按時開學,或半路居家線上學習,學校就會沒有“備糧”,就會出現(xiàn)疫情前期倉促上陣的狀況。只有一貫把使命扛在肩頭,習慣了這種使命驅動的自覺責任,才能將什么難題都當作是對能力的“磨礪”。 最終,清華附小管理者們達成共識,進行了暑假的“深挖洞穴、廣積糧草、錘煉隊伍……”老師們最終超額完成任務,開學后還利用“十一”假期繼續(xù)對德智體美勞全學科進行了精品課程錄制。 我發(fā)現(xiàn),使命一旦注入,就會排除和消解“小我”或“嘰嘰歪歪”。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價值觀的井挖太淺了,就愛發(fā)牢騷,就總充滿負能量,總覺得自己委屈。委屈多了,就不能做到能屈能伸,于是就會有自己成長的天花板。當所有人都在談別人的問題,不談自己的問題時,學校組織就成了負能量場。 我們要實現(xiàn)學校使命,就要不斷涵養(yǎng)正能量場,給大家以正向心理預期,牽引大家能夠朝著共同的目標去努力,而不是與組織的目標相背而行。 履行責任的行動力 如果說使命是一種持久的激情信念,那么責任感就讓組織具有理性的力量。如果說責任是靜態(tài)的管理內(nèi)容,那么“責任感”就是對付出責任的感受。所以,清華附小強調(diào)責任擔當,更關注責任擔當“感受”的深淺高低。 某種意義上說,責任勝于能力。對于學校來講,學校由一群心懷責任感、具有責任擔當?shù)娜私M成,責任就成為這個組織的生命線;對于個人來講,一個人具有了強烈的責任感,責任就成為其個人職業(yè)生涯的通行證。如果學校的員工都有對學校的責任心,那么這個學校就不易被社會嫌棄拋棄。 在清華附小,每一個人都會說“選擇了清華,就選擇了一生的責任”。那么如何具象理解責任,并賦予個人責任體驗的“感受”?即如何將責任也落實在具體的、每日與教師或學生“朝夕相處”的言行當中? 我們進行了學校管理者、班主任、任課教師“崗位責任說明書”的優(yōu)化與迭代。有了這份說明書,就有了將道理糅在職責中、將感情融在行為中的“圖景”。管理者一方面清晰自己的責任邊界,“按圖索驥”,一方面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責任感的“風景藍圖”。對清華附小校級管理者而言,“責任感”可分為三個維度,一是定責,二是“行責”,三是“追責”。 那么,責任感隨之而來的就是賦予管理者權力感。在信任與承諾中,學校給管理者充分而有效的授權,管理者珍視并用好組織所授予的職權,不專權,不濫用組織權力。同時建立履責動力機制,管理者一旦為組織完成績效,為組織做出貢獻,組織要給予其相應的回報與激勵,讓其擁有任務完成的喜悅感。 如果管理者履責能力達到或超越崗位履責標準,那么組織就可將培養(yǎng)與選拔掛鉤,讓其擁有被提任的成就感。 只要有責任感,在任何地方都會有機會,職業(yè)生涯就會有前景。從這個角度講,責任大于能力,責任成就卓越。責任感高于一切,就重塑了現(xiàn)代責任治理體系。 當能力安放在“使命和責任”里 如果說責任是價值創(chuàng)造的前提,那么能力就是責任擔當?shù)幕?/strong>。卓越的學校是由一批志同道合,具有職業(yè)精神和專業(yè)能力的人組成。在需要不斷進取的新時代,學校管理者應具有什么樣的能力?根據(jù)這些年的管理經(jīng)驗,我分享以下幾個心得:
在數(shù)字化與智能化時代,學校要以內(nèi)在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而內(nèi)在確定性來自初心,來自使命愿景,來自對立德樹人的擔當。 在走向“十四五”過程中,清華附小要重塑愿景影響力,以共同的愿景修筑駛向未來的航標,這樣才不至于在迷茫時期迷失方向,才能在混沌時期找到發(fā)展之路。
這是把熟悉的、熟視無睹的事物,變成陌生化的、新發(fā)現(xiàn)的事物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敏銳地洞察到教育機遇、發(fā)展機會。 尤其是在轉型時期,管理者對社會機會和機遇的敏銳感知、對學生需求的洞察、對行業(yè)發(fā)展趨勢的洞見,是一個管理者尤為重要的能力,也是核心能力。
這是一個管理者責任感的體現(xiàn),管理者在關鍵時刻要敢于決斷,勇于拍板。 學校發(fā)展到一定時期,外部環(huán)境變化太快,管理者如果不能抓住機遇,提高決策能力,機會就會稍縱即逝。我在培養(yǎng)青年干部時特別看重這一點,如果一個人在年輕時就很保守,瞻前顧后,小心謹慎,是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管理者的。
小學是基礎教育,管理者必須跨越學科邊界、學校邊界去思考各部門的協(xié)同。正如清華附小教職工都爛熟于心的那句話:對己不做漏氣發(fā)動機,對人不怕被踩到腳,部門之間要擰麻花。 管理者要深知,能量是互相交換的,學校的教育鏈、價值鏈之間也是相互交叉與交融的,學校的物流、人才流、信息流,都應融為一體。 |
|
來自: 云哥7tz6c7y122 > 《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