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樓賦[1]山左名區(qū)[2],懷湯沃邑。胭脂瀛洲[3],試水東夷。八景交泰[4],熙熙休戚[5]。方城搖旌,邊郭和煦三省;余木構中,鈴鐺洴澼瑤池。亭榭昭然,和頤瓊澍。寶墨鐘瑛,玉璺癯書。景致侖奐,鐘鼓樓序。亦夫傳世無銘,鐵塔佛鈺。漕皋福祉,瑞渚湍彧。援涇江河,澮澤勝宇。是以山陜屯坐,秦晉豪賈。吳會宛如,碧瓦金屋。東西迤象,南北肩舁。至若器重中土,天下從容番使;國富祧廟,四海不吝錙銖[6]。休戚云湖兮,梧桐榛莽懷瑾;儀抱翰塾兮,海源齋深握瑜[7]。登極彌尚,渙然春風蠻岸柳;遺韻彌珍,曲高風雅余一樓。 [1]光岳樓亦稱余木樓、鼓樓、東昌樓,位于號稱“江北都會”的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古城中央,其主體結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由樓基和主樓兩部分組成,總高33米。主樓為木結構,4層5間,歇山十字脊頂,四面斗拱飛檐,且有回廊相通。全樓有112個臺階、192根繪金柱、200余斗拱。樓內匾、聯(lián)、題、刻琳瑯滿目,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筆'神光鐘瑛’碑,乾隆帝詩刻,清狀元傅以漸、鄧鐘岳手跡遺跡等為珍貴。據(jù)載,600多年來,光岳樓主體骨架從未改變過,特別是其結構層的三層,很多地方保留著元代的建筑風格,文物價值非常高。 [2]《鐘鼓樓序》記載,“東昌為山左名區(qū),地臨運漕,四方商賈云集者不可勝數(shù)?!?/span> [3]因聊城為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胭脂”故事發(fā)生地,東昌湖西北角有湖心島建有胭脂亭,又稱胭脂島。 [4]八景(東昌):光岳曉晴、鐵塔煙霏、仙閣云護、圣泉攜雨、古甃鋪瓊、巢父遺牧、崇武連檣、綠云春曙。 [5]《易·泰》:“天地交,泰?!?/span> 王弼注:“泰者,物大通之時也?!毖蕴斓刂畾馊谕ǎ瑒t萬物各遂其生,故謂之泰。“交泰”又指天地之氣和祥,萬物通泰。 [6]明清兩代,京杭大運河成為南北交通及漕運經濟大動脈,官府豪商,乃至外國使節(jié)進京,多借行舟。聊城因漕興盛,南來北往之船多停泊于此,絡繹不絕,軸艫相連,帆檣如林,宛如一幅運河聊城上河圖。 [7]聊城海源閣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書樓之一,清道光二十年進士楊以增所建,總計藏書22萬冊。它與江蘇常熟縣翟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吳興縣陸心源的“皕宋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合稱清代四大藏書樓。 |
|
來自: ari3z2i58gsly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