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廊橋遺夢》很幸運。 許多如它這樣涉及禁忌題材的小說都會在出版之初被封禁,直到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其魅力,才親手賦予其傳奇色彩,如哈珀·李的《殺死一只知更鳥》、戴維·赫伯特·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等等,而《廊橋遺夢》卻自問世以來就廣受好評。 后來更是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zhí)導(dǎo),改編成同名電影,搬上熒屏,成為世界聞名的劇作。 但是對于只是聽聞《廊橋遺夢》故事內(nèi)容的,仍頗有微詞。 短短四天,讓一個家庭主婦出軌并深愛不已,怎么看都有失人倫道德??善独葮蜻z夢》為事實存在的婚外情披上了愛情的“婚紗”,去指責(zé)男女主的都將成為不忠于愛情的俗人。 事實上也是如此,人本就重情,尤其是愛情,弗洛姆在《愛的藝術(shù)》中就提出這樣的概念:
看重愛情,是對“人為何而活”這一問題可持續(xù)不斷探索,也是可實際操作,能夠得到的回答,所以我們總是把愛情放在很高的位置。 可為什么短短四天?就能讓一個經(jīng)歷頗多的家庭主婦弗朗西絲卡愛上一個陌生男人,到死都心心念念?愛情對于弗朗西絲卡意味著什么? 是妻子弗朗西絲卡并不是個不成熟的女人,她遇見男主羅伯特的那年已經(jīng)44歲了,是個中年家庭主婦,是個半生已過的成熟女人,最重要的是,她還是個妻子。 她嫁給丈夫理查德的時候25歲,是被催婚的年紀(jì),也是父母不準(zhǔn)再任性的年紀(jì),于是當(dāng)時沒什么選擇的她選擇了理查德,一個美國退役軍人,一個忠厚老實的農(nóng)人。 但是我想,弗朗西絲卡心里是有不甘的。 在理查德之前,弗朗西絲卡有過一段戀愛,一段無疾而終的戀愛,一段被傳統(tǒng)觀念較深的父母不贊成的戀愛。 那段戀愛是浪漫風(fēng)流的,大學(xué)藝術(shù)系教授白天作畫,夜晚帶弗朗西絲卡到那不勒斯的地下娛樂區(qū)去兜風(fēng),整整持續(xù)了一年。 后來“她在黑頭發(fā)上系著紅緞帶,戀戀不舍自己的夢。但是沒有海員上岸來找她,也沒有聲音從窗下街頭傳進(jìn)來?!?/p> 其實自始至終,弗朗西絲卡都是追求浪漫刺激的,她本身接受過高等教育,上過大學(xué),畢業(yè)后一直在一家私立女子中學(xué)教書,所接觸的最多就是書本。 弗朗西絲卡與大學(xué)藝術(shù)系教授的戀情并不是因為兩人本人有矛盾而結(jié)束的,至少在弗朗西絲卡看來,是父母的反對才讓她失去了那段美妙的愛情。 雖然在四十多歲的弗朗西絲卡的講述里,一切都是云淡風(fēng)輕的。 其實不然,弗朗西絲卡的“云淡風(fēng)輕”只是因為歲月無情,一切塵埃落定,她什么也改變不了。 或許與忠厚老實的理查德結(jié)婚,遠(yuǎn)渡重洋,漂泊他鄉(xiāng),就是最后一次浪漫的出發(fā)。 可惜,理查德只是喜歡弗朗西絲卡,并不懂弗朗西絲卡。 理查德并不會顧及弗朗西絲卡的感受,他不喜歡弗朗西絲卡拋頭露面出去工作,不喜歡弗朗西絲卡最愛的文學(xué)詩歌,不喜歡弗朗西絲卡抽煙喝酒,就嚴(yán)厲批評。 而理查德是丈夫,也是弗朗西絲卡唯一能依靠的男人,所以即使弗朗西絲卡心中沒有愛情了,也會做好妻子的角色。 是母親因為從父母相繼去世后,弗朗西絲卡再也沒回過意大利,再也沒回過故鄉(xiāng),她的家只能在理查德的麥迪遜縣。 弗朗西絲卡若不把麥迪遜縣當(dāng)家,就只是個客居他鄉(xiāng)的異鄉(xiāng)人而已,有無邊的孤寂和冷漠。 但是從弗朗西絲卡的家庭生活看來,她過的并不比異鄉(xiāng)人好到哪里去,這里指的是精神上的枯燥和生活上的乏味。 弗朗西絲卡雖然什么也不缺,但她生兒育女,操持家務(wù),全年無休,放下年少時所有的喜歡,生活如同沒有波瀾的死水,弗朗西絲卡就在其中郁郁寡歡地游著。 理查德喜歡看電視,孩子們也喜歡看電視,弗朗西絲卡卻不喜歡,她通常在做完飯后就坐在廚房看書。 麥縣的人一日三餐都要吃肉,他們養(yǎng)肥動物,送去博覽會展覽,然后再毫不留情出售給人家去屠宰,這是弗朗西絲卡一輩子都理解不了的生活習(xí)俗。 而理查德帶著孩子們?nèi)タ床┯[會,弗朗西絲卡被留在家里,沒有感到孤獨,只有輕松,就更加說明弗朗西絲卡討厭這種壓抑的生活。 封閉落后的美國鄉(xiāng)村,一點動靜都要演變成流言蜚語,固執(zhí)野蠻的生活,弗朗西絲卡作為一個文藝女人,與其格格不入的何止是丈夫,還有家庭兒女和麥縣的所有人。 但是同時弗朗西絲卡也是個家庭責(zé)任感很高的人,她一直以來的家庭重心就是自己的兩個孩子。 從后來,她愛上羅伯特,卻沒有隨之離開就可以看出來。 弗朗西絲卡是會如天底下所有母親一樣,做著犧牲式的付出和成全。 弗朗西絲卡護(hù)著孩子們長大,看他們結(jié)婚生子,就算理查德去世了,她依舊帶著羅伯特寄給她的照片和文章、帶著她的愛情秘密負(fù)重前行。 最后還是孩子們從她的遺物中翻出那段過往,那段弗朗西絲卡后半生一直默默懷念的過往。 弗朗西絲卡的犧牲和愛念也只在她的遺囑中才顯露:
是女人追求刺激和浪漫,向往羅曼蒂式的浪漫愛情,是弗朗西絲卡的愛情觀;為人父母,操持家務(wù),看重兒女,犧牲自己,是弗朗西絲卡的家庭觀,當(dāng)兩者相碰撞,誰都忘記了,每一個女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小公主,渴望呵護(hù)和被愛。 或許在羅伯特為了答謝弗朗西絲卡的引路,摘來路邊的野雛菊給弗朗西絲卡的時候,弗朗西絲卡就心動了。 哪個女人能言之鑿鑿地說自己不喜歡花?能說自己不喜歡花的,只是不愿把錢花在華而不實的浪漫上,是心疼對方的付出,但毫無疑問的是,手接到花的那刻,心情會如同花兒明媚。 弗朗西絲卡更是如此。 弗朗西絲卡像個小女生一樣把花緊緊抱在懷里,她已經(jīng)很多年沒收到花了,或者說已經(jīng)很多年沒人把她當(dāng)做少女一樣對待了。 在理查德眼里,她是盡職盡責(zé)妻子;在孩子眼里,她是愿意付出的母親;但在羅伯特眼里,她只是一個女人,一個需要理解、需要呵護(hù)的女人,這讓弗朗西絲卡很受觸動。 沒有人看見她的犧牲,所有人覺得她理所當(dāng)然,因為無數(shù)家庭主婦就如弗朗西絲卡一樣,全年無休,任勞任怨,可是憑什么弗朗西絲卡就要如這些家庭婦女一樣拘謹(jǐn)、封建、護(hù)家、沉默呢?誰規(guī)定家庭主婦就要默默付出?隱于人后?有誰真正懂她? 弗朗西絲卡不是一個思想空洞的人,與之相反,她接受過文學(xué)詩歌的熏陶,向往浪漫,追求刺激,曾經(jīng)的她,肆意快樂,喝酒抽煙,無拘無束。 而這些都是曾經(jīng)了,弗朗西絲卡聽了理查德的話,放棄了工作,做起了家庭主婦,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心里也泛不起一點波瀾,直到遇到羅伯特。 羅伯特是個自由的攝影師,經(jīng)歷浪漫而熱烈,北非沙漠、亞馬遜河、蘇必利爾湖等等,他一個人獨身去,一個人獨身走,像世間唯一的馬仔。 羅伯特的生活正是弗朗西絲卡向往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靈魂如此相似,音樂,夢,詩歌,那些普通人根本不會理解的話題,他們聊得熱烈;香煙,啤酒,跳舞,與世間快樂的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他們雙目對視間,是心動的感覺。 那份久違的快樂,幾乎讓弗朗西絲卡喜極而泣。 這才是她身為一個女人應(yīng)當(dāng)該得到的對待,不是無止境枯燥的生活,不是壓抑的精神內(nèi)耗,不是無人同歡的孤獨,是來自靈魂的惺惺相惜,是被呵護(hù)理解的交往。 所以該怎么責(zé)怪弗朗西絲卡的出軌? 是羅伯特一生的惦念縱觀整個人類世界的婚姻狀況,明明被輿論指責(zé),被道德譴責(zé),婚外情總是存在的,不說每一段婚姻,就說人們曾津津樂道的美好愛情。 沈從文為張兆和寫了無數(shù)情書,其深情誓言是這樣的懇切:
可是最后,沈從文還是出軌了高青子。而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婚外情更是越來越多,有人甚至理所當(dāng)然地認(rèn)為:
這些借口有些冠冕堂皇,但確實讓人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所有不盡美好的婚姻背后,是否就會誕生婚外情?而婚姻似乎就是愛情的盡頭? 畢竟在一些人人看來,弗朗西絲卡最后沒有跟羅伯特離開,是有些成全了他們愛情的意味。 四天的激情,給他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這種記憶在他們往后余生都不會重現(xiàn),一生也只有一次,彌足珍貴,所以弗朗西絲卡放不下羅伯特,弗朗西絲卡也成了羅伯特的執(zhí)念。 而且毫無疑問,他們兩個人都是特別有魅力的人,尤其是羅伯特,在遇見弗朗西絲卡,露水情緣幾乎是家常便飯,但是跟弗朗西絲卡在一起,不僅是美好相貌的相吸,還有浪漫靈魂的共鳴,還有一點小說中要呼之欲出的隱晦部分,就是刺激的背德感。 打破正常社會秩序,脫離原來的生活環(huán)境,在緊張的氛圍中分泌出快感,讓人恍惚以為自己自由,沒有約束感,這不刺激嗎? 這也是弗朗西絲卡和羅伯特?zé)o法忘卻彼此的一點。 但若是當(dāng)初,弗朗西絲卡隨著羅伯特離開,結(jié)婚,他們又會怎樣? 人類的好感短暫又奇妙,可能一個無意動作就讓對方心生不喜,有誰能保證弗朗西絲卡與羅伯特的婚姻在最后不會變成與理查德婚姻一樣的“波瀾不驚”? 不是對婚姻悲觀,而是張愛玲式的人間清醒。 弗朗西絲卡與羅伯特跨越幾十年的骨灰重聚,飄灑在羅斯曼橋橋下,就如同那座廊橋原本的故事一樣,那不勒斯姑娘一直守著這座橋,思念遠(yuǎn)方的戀人。 我們感動于這樣的愛情,也認(rèn)可這樣的愛情故事,證明對情人的思念,才是愛啊,既克制又熱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