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的上品藥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藥食兩用藥材。芡實色白如蓮子,細如珍珠,是一種水生植物,被譽為水中八仙之一,一般都是生長在池塘湖泊之間,就像拔過毛的雞頭一樣,剝掉外面那一層硬殼,里面是一顆顆光溜溜的小粒。因此,芡實又叫芡實米、雞頭米。古藥書中說它有“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具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 《紅樓夢》里有一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說賈寶玉讓人給史湘云送吃的,其中有兩樣時鮮貨,一是紅菱,另一樣就是芡實。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也非常喜歡吃芡實。蘇東坡到老年仍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思維敏捷,他對養(yǎng)生很有研究,著有《東坡養(yǎng)生篇》等書。他的養(yǎng)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吃法頗為奇異:時不時取剛煮熟的芡實1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實10-30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當然,蘇東坡的用量有些多,我們平常人一次吃個七八粒,就夠了。據(jù)說蘇東坡還極喜愛吃用芡實煮成的“雞頭米粥”,并稱之“粥即快養(yǎng),粥后一覺,妙不可言”。中醫(y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jīng),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其補腎效果強于山藥,祛濕效果優(yōu)于紅小豆,鎮(zhèn)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秋季比較燥,這芡實可以潤燥但是又不寒涼,所以特別適合在秋季吃。芡實,扎根在河底的淤泥之中,所以得坤土之氣。另外,芡實的花朵是紫色的,這意味著芡實得天地間的離火之氣多,性為暖。芡實的這種生長特性決定了:芡實入脾土,可以補脾。一個是加強脾胃的消化能力,一個是調理脾虛造成的大便溏瀉。 中醫(yī)說: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我們要想氣血充沛,必須要先把脾胃調養(yǎng)好才行。現(xiàn)在有一些人吃一點東西就已經(jīng)很撐了,消化不良,積食等,就屬于脾胃不好的情況。還有人吃的東西不能很好地吸收,導致腹瀉,中醫(yī)叫完谷不化,也是因為脾不健運。 但芡實比較硬,如果煮的不爛糊,直接吃補脾胃的功效會大打折扣,甚至適得其反,所以芡實雖然健脾胃但是一次不能吃多。推薦一個小方法:取芡實適量,炒熟后研磨成粉,臨服時,取50克粉末沖開水調服。隨自己喜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本草經(jīng)百種錄》稱之為“脾腎之藥也”?!侗静輳男隆芬嗾f它能“補脾固精”。前面說了,大文豪蘇東坡喜歡用芡實來養(yǎng)生,他常年吃芡實,到老了還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思維敏捷,就是說他還是一種很年輕的狀態(tài)。中醫(yī)講人的狀態(tài)是年輕還是衰老,其實跟一個臟腑關系最密切,這個臟腑就是腎。芡實確實是補腎佳品。補腎的好東西也不少,芡實補腎它的特長是主要適用于小便頻數(shù)、虛弱、遺尿、老年人尿頻等。推薦芡實核桃紅棗糊:芡實粉30克,核桃仁15克(打碎),紅棗5~7顆(去核)。將芡實粉先加涼開水打糊,再加滾開水攪拌。然后加入核桃仁、紅棗肉、煮成糊粥,加糖食用。南北芡實不一樣,生熟芡實功效不同,明白了芡實的珍貴,還要懂得芡實的運用。南芡主要產(chǎn)于湖南、廣東、皖南以及蘇南一帶地區(qū)。北芡又稱池芡,主產(chǎn)于山東、皖北及蘇北一帶,質地略次于南芡。常吃芡實的人,體內(nèi)沒有濕氣,脾胃也會強健,腎氣也一定很足,所以說,女人要吃、男人要吃、老人要吃、小孩也可以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