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大全套: 31 項生化指標最新解讀!

 江海博覽 2023-03-22 發(fā)布于浙江
生化全套應該是除血常規(guī)以外最常見的實驗室檢查了。不同的醫(yī)院,生化組套檢查的項目會略有差別,但相差不會太大。生化全套的檢查范圍比較廣泛,以下面這張生化報告單為例,主要涉及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心肌酶譜、電解質等相關的 31 項檢測。

圖片
某三甲醫(yī)院報告單示例

01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ALT 存在于人體心臟、肝臟、腎臟等多個組織器官中,尤其以肝臟含量最為豐富。

增高:提示肝細胞損傷,常見于各種急慢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膽道疾病等。

02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AST 廣泛存在于心臟,肝臟,骨骼肌和腎臟等多種器官和組織中。

增高:常見于心肌梗塞發(fā)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03
堿性磷酸酶(ALP)


ALP 主要存在于肝臟、骨骼、腸道、妊娠晚期胎盤、腎臟等器官,其顯著升高可發(fā)生于許多與肝外或肝內(nèi)阻塞相關的疾病。

增高:肝膽疾病時,ALP 釋放入血增多,常見于癌癥引起的梗阻性黃疸、肝硬化膽管結石、急慢性黃疸型肝炎;骨折愈合、骨軟化癥、骨轉移癌等疾病時骨轉換水平較高,導致骨來源的 ALP 升高;血清 ALP 水平升高也可見于高脂肪飲食導致的腸道 ALP 大量釋放。

(?相關閱讀:堿性磷酸酶與酸性磷酸酶有啥區(qū)別?臨床 4 大誤區(qū)一文講清楚

04
L-γ-谷氨酰轉肽酶(L-γ-GGT)


L-γ-GGT 在腎臟內(nèi)最多,其次為胰腺和肝。正常人血清中的 γ-GGT 主要來自肝臟,可用于對占位性肝病、肝實質損傷的診斷。

增高:原發(fā)或繼發(fā)性肝癌、酒精性肝病、膽汁性肝硬化、膽管炎、胰頭癌、肝外膽道癌等。

05
乳酸脫氫酶(LDH)


LDH 是一種糖酵解酶,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腎、骨骼肌和肺等組織中。

增高: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巨幼貧、溶血性貧血、腎功能衰竭等。

06
肌酸激酶(CK)


CK 分布以骨骼肌含量最高,其次為心肌。

增高: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急性發(fā)病時 4 ~ 6 小時開始升高 2 ~ 4 小時開始上升,18 ~ 36 小時可達高峰,2 ~ 4 日可恢復正常,且增高程度與心肌受損程度基本一致。

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使梗死的血管恢復血流后,CK 達高峰時間提前,故動態(tài)監(jiān)測 CK 變化有助于病情觀察和預后估計。另外,各種肌肉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多發(fā)性肌炎、嚴重肌肉損傷和腦血管疾病、急性腦外傷等都可以使 CK 增高。

(?相關閱讀:如何分析兒童肌酸激酶升高?

07
α- 羥丁酸脫氫酶(HBDH)


α- 羥丁酸脫氫酶不是一個獨立的特異酶,而是含有 H 亞基的 LD-1 和 LD-2 的總稱。測定的 HBDH 實際反映的是乳酸脫氫酶同工酶 LDH1 和 LDH2 的活性。

增高:與 LDH 大致相同,見于急性心肌梗死、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畸胎瘤。

8-10
膽紅素


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和、間接膽紅素(IBIL)

TBIL 是 DBIL 和 IBIL 的總和,是評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標,也是判斷黃疸的主要依據(jù),有助于肝膽疾病和血液疾病的診斷。

lTBIL、DBIL 和 IBIL 都增高:見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肝細胞性黃疸。

lTBIL、DBIL 增高:見于胰頭癌,毛細膽管型肝炎及其他膽汁淤積綜合征等阻塞性黃疸。

lTBIL、IBIL 增高:見于溶血性貧血、血型不合輸血、惡性疾病、新生兒黃疸等溶血性黃疸。

(?相關閱讀:膽紅素代謝漫畫圖解:聯(lián)想記憶,一遍過!

11
總膽固醇(TC)


血脂檢查常規(guī)項目有四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其中 TC 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

增高:最常見于進食過多膽固醇含量的食物,比如心、肝等動物內(nèi)臟。肝硬化或重癥肝炎時肝細胞受損導致膽固醇酯化發(fā)生障礙,可造成血中總膽固醇的升高。阻塞性黃疸時由于膽汁排出受阻,血中出現(xiàn)脂蛋白-X 和肝內(nèi)膽固醇合成亢進,引起總膽固醇偏高。

12
甘油三酯(TG)


血清 TG 水平受年齡、性別和飲食的影響較大。TG 升高為各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增高:除了飲食因素或繼發(fā)于糖尿病、腎病等疾病,甘油三酯也增高可見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癥。

降低:常見于低 TG 血癥,原發(fā)性者見于無 β- 脂蛋白血癥,繼發(fā)者見于繼發(fā)性脂質代謝異常,例如肝實質性病變、吸收不良等消化道疾病,也可見于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等內(nèi)分泌疾病。

1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脂蛋白(LP)是一種既有蛋白質又有膽固醇的復合體,LP 中的膽固醇含量較為穩(wěn)定。HDL-C 即為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與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呈負相關,稱為「好膽固醇」。

增高:可見于原發(fā)性高 HDL 血癥,雌激素類藥物、長期運動、飲酒可使 HDL-C 升高。

降低:隨著 HDL-C 水平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發(fā)病危險增加。常見于高脂蛋白血癥、腦梗塞、冠狀動脈硬化癥、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和長期吸煙等。

14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LDL-C 即為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LDL-C 的功能是將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從肝臟輸送到有需要的細胞及組織中,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幕后推手」,稱為「壞膽固醇」。

增高:除了多種心腦血管疾病,也見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IIa 型高脂蛋白血癥。

15
脂蛋白(a)(LP (a))


LP (a) 是密度介于 HDL 和 LDL 之間,并與兩者重疊的一種特殊蛋白質,合成于肝臟,個體差異較大,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

增高:見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先天性高脂蛋白血癥,糖尿病、大動脈瘤及某些癌癥等。

降低:除了慢性肝炎以外的肝臟疾病。

16
總蛋白(TP)


TP 可分為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兩類,具有維持血液正常膠體滲透壓和 pH、運輸多種代謝物、調(diào)節(jié)被運輸物質的生理作用和解除其毒性等多種功能。

增高:各種原因脫水所致的血液濃縮、多發(fā)性骨髓瘤等。

降低:多種肝臟疾病導致肝細胞蛋白質合成功能受損,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質丟失,如潰瘍性結腸炎、燒傷、急性大出血、腎病綜合征,也可見于攝入不足,如營養(yǎng)不良、消化吸收不良,水鈉潴留也可導致總蛋白濃度相對減少。

17
白蛋白(ALB)


ALB 是人體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全部由肝臟合成,因此可以反映肝臟的合成功能。

增高:常見于嚴重失水導致血漿濃縮,使白蛋白濃度上升,比如脫水、休克等。

降低:與總蛋白基本相同。

18
球蛋白(GLB)


GLB 除了在肝細胞內(nèi)生成以外, B 細胞、漿細胞也可分泌的 GLB。GLB 與人體免疫力有關,在慢性炎癥刺激作用下免疫細胞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 GLB。

增高:脫水、肝臟疾病、免疫性疾?。⊿LE、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傳染性疾病。

19
白球比(A/G)


A/G 是 ALB 和 GLB 比值,當肝臟受到嚴重損傷,白蛋白減少同時球蛋白增多,A/G 小于 1.5,稱為 A/G 倒置。

降低:見于嚴重肝功能損傷及 M 蛋白血癥,如慢性重度以上持續(xù)性肝炎、肝硬化、原發(fā)性肝癌、多發(fā)性骨髓瘤、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等。

20
葡萄糖(GLU)


增高:常見于各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癥,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機能亢進癥、顱內(nèi)出血,顱外傷等。

降低:糖代謝異常、胰島細胞瘤、胰腺瘤、嚴重肝病、新生兒低血糖癥、妊娠、哺乳等。

21
尿素(Urea)


Urea 是蛋白質分解代謝的最終產(chǎn)物,主要在肝臟中合成。Urea 通過腎臟排泄,因此血液中 Urea 過高一般與腎功能受損有關。

增高: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濃度在 8.2 ~ 17.9 mmol/L 時,常見于 Urea 產(chǎn)生過剩(如高蛋白飲食、糖尿病、重癥肝病、高熱等),或 Urea 排瀉障礙(如輕度腎功能低下、高血壓、痛風、多發(fā)性骨髓瘤、尿路閉塞、術后乏尿等)。濃度在 17.9 ~ 35.7 mmol/L 時,常見于尿毒癥前期、肝硬化、膀胱腫瘤等。濃度在 35.7 mmol/L 以上,常見于嚴重腎功能衰竭、尿毒癥。

22
肌酐(Cr)


Cr 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chǎn)物,可通過腎小球濾過,在腎小管內(nèi)很少吸收,幾乎全部隨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響。

增高:嚴重腎功能不全、各種腎障礙、肢端肥大癥等。

降低:常見于肌肉量減少(如營養(yǎng)不良、高齡者)、多尿。

23
尿酸(UA)


增高:常見于痛風、子癇、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癥、多發(fā)性骨髓瘤、急慢性腎小球腎炎、重癥肝病、鉛及氯仿中毒等。

降低:常見于惡性貧血、乳糜瀉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后。

24
鈣(CA)


增高:常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骨肉瘤等伴有血清蛋白質增高的疾病,也可見于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急性骨萎縮、骨折后和肢體麻痹。

降低:常見于鈣攝入不足、陽光照射不足、佝僂病、軟骨病、小兒手足抽搐癥、老年骨質疏松、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慢性腎炎、尿毒癥、低鈣飲食及吸收不良。

25
磷(Phos)


增高:常見于甲狀旁腺機能減退、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

降低:常見于甲亢、代謝性酸中毒、佝僂病、腎功能衰歇、長期腹瀉及吸收不良。

26
鎂(Mg)


增高:常見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嚴重脫水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降低:常見于先天家族性低鎂血癥、甲亢、嚴重腹瀉、嘔吐、吸收不良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Crohn 病、腎小管酸中毒、慢性腎盂腎炎。

27
鉀(K)


增高:鉀輸入過多(鉀溶液輸入過量、服用含鉀豐富的藥物、輸入大量庫存血液),鉀排泄障礙(腎小管中毒)、鉀由細胞內(nèi)向外轉移(大面積燒傷、擠壓傷導致細胞內(nèi)鉀釋放入血,代謝性酸中毒)。

降低:攝入不足(進食不足)、排出增多(嚴重嘔吐、腹瀉、腸瘺)、 鉀由細胞外向內(nèi)轉移(代謝性堿中毒)、血漿稀釋(水中毒、補液過多過快)。

28
鈉(Na)


增高:嚴重脫水、大量出汗、高燒、燒傷、糖尿病性多尿、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原發(fā)及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

降低:排鈉過多(腎上腺功能低下、滲透性利尿、腎皮質功能不全、重癥腎盂腎炎)、稀釋性低鈉血癥(肝硬化腹水)、當體液大量丟失時僅僅補充了水分。

29
氯(Cl)


增高:常見于高鈉血癥、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過量注射生理鹽水等。

降低:常見于低鈉血癥、嚴重嘔吐、腹瀉、胃液胰液膽汁液大量丟失、腎功能減退及阿狄森氏病等。

30
腺苷脫氨酶(ADA)


ADA 是一種與機體細胞免疫活性有重要關系的核酸代謝酶。

增高:見于結核性胸、腹腔積液,顱內(nèi)腫瘤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白血病稍增高。

降低:主要見于嚴重聯(lián)合免疫缺陷病及阿米巴肝膿腫。

31
胱抑素 C(CYSC)


增高:腎小球腎炎、腎衰竭、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腫瘤相關性的腎病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