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是一種對放療和化療不敏感的腫瘤。目前,手術廣泛切除和術后放療是治療的金標準。 然而,即使采用手術切除,脊索瘤仍然容易復發(fā),且無病生存率較低。因此,許多專家建議采用多學科治療方法來治療脊索瘤,以獲得最佳療效。 為了改善治療效果,一些研究嘗試通過結合消融、栓塞等輔助治療來進行治療。 有少數(shù)回顧性數(shù)據(jù)顯示,使用射頻消融治療顱外脊索瘤患者的術后復發(fā),可以減輕疼痛,改善生活質(zhì)量,但目前沒有關于長期療效的報告。 冷凍消融也被用于骶尾部腫瘤復發(fā)的姑息治療,少數(shù)接受治療的患者可以達到短期的局部控制或疼痛緩解效果。 也有報道指出,動脈栓塞等介入治療手段可以抑制腫瘤的血管活性。 1、 什么是腫瘤的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主要是采用影像引導技術,例如X射線、超聲、CT或核磁等,引導導管等小型器械穿過血管或進入腫瘤內(nèi)部。 介入治療屬于一種微創(chuàng)治療,原理是通過栓塞或消融來破壞腫瘤。目前已經(jīng)應用于肝癌、腸癌、肺癌、骨與軟組織腫瘤和其他轉(zhuǎn)移癌。 2、介入治療對骶骨脊索瘤的效果怎么樣? 介入治療不屬于骶骨脊索瘤的常規(guī)治療手段,僅作為輔助治療手段,應用于少數(shù)病例中。 目前,通過介入治療手段治療骶骨脊索瘤的研究較少,對這種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了解仍不充分,只有少數(shù)病例報告可以作為參考。 病例一 一名71歲女性,患有大型骶骨脊索瘤的二次復發(fā)?;颊咧敖邮苓^手術部分切除和放療。目前的癥狀有:膀胱和腸道控制的喪失、骶神經(jīng)感覺的改變、盆腔沉重感和出血。 核磁影像顯示腫瘤大小為14 x 12 x 16 cm,瘤體對患者的骶骨造成了破壞。 脊髓造影結果顯示,這個囊性實體瘤不與脊髓蛛網(wǎng)膜腔相連,這為安全的進行介入治療創(chuàng)造了條件。 患者接受了CT引導下的腫瘤壞死物抽吸引流,并且通過輸注tPA(組織型纖維溶解酶)進一步分解腫瘤內(nèi)的血塊。最后注射乙醇硬化腫瘤。 通過上述治療,患者的盆腔疼痛和壓力得到了改善。 然而,患者的癥狀在6周內(nèi)復發(fā),影像顯示腫瘤恢復到最初的體積。血管造影檢查顯示,大部分腫瘤缺乏血供,但左側髂內(nèi)動脈供應的左側盆壁存在著高血供腫瘤。 對此,醫(yī)生使用聚乙烯醇顆粒對腫瘤進行了栓塞術,術后血管造影顯示腫瘤實質(zhì)部分的血供程度降低。 第二天,試圖使用冷凍消融療法治療。但血管造影和增強CT檢查均顯示大部分腫瘤未顯著增強??紤]到腫瘤缺乏血供,冷凍消融可能沒有治療價值。 因此,患者再次接受了CT引導下的抽吸引流,共抽出900ml的血性漿液性壞死物。 引流后的影像顯示腫塊明顯縮小至13x13cm。引流后進行了硬化治療,將Sotradecol與空氣混合制成的泡沫混合物灌入瘤腔中。 治療后,患者的盆腔疼痛和壓力明顯減輕,盡管之前的膀胱和腸道功能障礙依然沒有好轉(zhuǎn)。 病例二 一名74歲患有骶骨脊索瘤的男性,骶骨疼痛難以忍受并伴有尿失禁。MRI檢查顯示腫瘤增大并壓迫膀胱。 由于患者拒絕手術,獲得其書面知情同意后,進行了瘤內(nèi)注射碘油-平陽霉素 (LPS) 治療。 第一次治療后,碘油在腫瘤內(nèi)部沉積良好,骶骨疼痛逐漸減輕,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了顯著提高。 治療28個月后,患者由于嚴重的骶髂關節(jié)疼痛再次接受了CT影像檢查。結果顯示病變明顯增大,碘油僅在腫瘤內(nèi)沉積了薄薄一層。 2006年9月至10月,在影像引導下進行了3次瘤內(nèi)注射碘油-平陽霉素。 2009年4月,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骶髂關節(jié)疼痛、尿頻、尿急以及下肢無力。CT掃描顯示骶骨腫瘤明顯增大,并且某些區(qū)域的碘油僅有少量沉積。 在CT引導下,再次向碘油沉積少的區(qū)域注射了碘油-平陽霉素。在治療后3周,患者的癥狀得到了緩解。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例如發(fā)熱、惡心和嘔吐等。 3、總結 總體來說,盆腔和骶骨腫瘤很難制定治療策略,這些腫瘤可能會改變身體的支撐結構,并侵犯鄰近的神經(jīng)血管束。 通過栓塞術、腫瘤壞死物抽吸、瘤腔硬化治療以及冷凍消融等介入治療,以及這些治療手段的組合,或許能起到減緩腫瘤生長,緩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作用。 但由于術后的隨訪時間較短,并且未在更廣泛的患者群體中進行后續(xù)評估,介入治療對于骶骨脊索瘤的有效性仍未得到充分的證明。 參考文獻: Huang, D., Chen, Y., Zeng, Q., Wu, R., & Li, Y. (2013). Image-guided percutaneous lipiodol-pingyangmycin suspension injection therapy for sacral chordoma. 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14(5), 823-828. Sundararajan, S. H., Roychowdhury, S., & Nosher, J. Combine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ith Imaging-Guided Drainage, Embolization, and Sclerotherapy of a Recurrent Sacral Chordoma Combine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ith Imaging-Guided Drainage, Embolization, and Sclerotherapy of a Recurrent Sacral Chordom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