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約2100字 閱讀時長約4min 前言
名樓不僅是涵天地靈氣、人文精神的薈萃之地,同時作為城市的地方標志,也是積人文情懷于閣樓之上的文化圣地。傳播著具有非物質(zhì)文化屬性的精神文明,并以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藝術(shù)特色創(chuàng)造了具有積極影響和文化品位的藝術(shù)空間。 大觀樓 中國五大名樓
黃鶴樓
關(guān)于黃鶴樓如何得名,有“因山”以及“因仙”兩種說法?!耙蛳伞笔侵冈邢扇笋{鶴經(jīng)此處,遂以得名“黃鶴樓”。“因山”則是指因為它建在黃鵠山上而取此名,古代的“鵠”與“鶴”二字互為通用,故而得名“黃鶴樓”。 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的吳黃武二年,即公元223年。黃鶴樓自創(chuàng)建以來,形制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格外的高雅雄渾,并且極富個性。黃鶴樓原址本在武昌蛇山黃鵠磯頭,1957年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的蛇山峰嶺上。 黃鶴樓 黃鶴樓的平面設(shè)計為四邊套八邊形,即所謂的“四面八方”。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都與樓名直接有關(guān),因其形如黃鶴,并有展翅欲飛之態(tài)。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極富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黃鶴樓 滕王閣
滕王閣是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修建的一座雕甍畫棟的高閣,即公元653年。自建造后至今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29次興廢,直至明成化四年重修后將其定名為“滕王閣”。 滕王閣 滕王閣因其“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建筑景觀以及“冠八郡風俗之最,包四時物侯之異”的四季風光之美,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云集此處,并落筆成文,因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而享有“江南第一樓”的美譽。 滕王閣 滕王閣,不僅是一座名樓,也是一座詩閣,更是一座文化殿堂。當?shù)?9次拔地而起之時,滕王閣以空前的規(guī)模和更加富麗雄奇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看中外游客的面前。重建的滕王閣濱臨南浦,遙對西山,鎏金重檐,綠瓦雕梁,巍峨高聳,極為壯觀。 滕王閣 岳陽樓
岳陽樓的前身相傳是東漢末年魯肅為練水軍而建造的“閱軍樓”,后于南朝時期改建成觀賞樓臺,被稱為“巴陵城樓”。在唐開元年間,張說謫守岳州,對此樓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建,才開始有“岳陽樓”的叫法。 岳陽樓 岳陽樓位于洞庭湖畔,城高湖低,尤顯巍峨挺拔、氣勢宏偉。它以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與洞庭湖、君山共同構(gòu)成了水天一色、山湖相映的壯闊景色。自古便有無數(shù)遷客騷人慕名而來,登臨游覽,抒杯寫志,并留下了許多岳陽樓詩。 岳陽樓 歷史上岳陽樓數(shù)十次破壞與重建,現(xiàn)在所看到的岳陽樓實際上主要是沿襲清代的形制與格局,按照“整舊如舊”的原則而重建的。岳陽樓的建筑是古今中外少見的奇跡,整個建筑可以用“三層、四柱、飛檐、純木”八個字來進行概括。 岳陽樓 鸛雀樓
鸛雀樓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大約在公元557年至571年間。自元代初期被戰(zhàn)火損毀后,直至2002年才完成重建,因而鸛雀樓曾在世上消失了約800年。如若沒有王煥之《登鸛雀樓》這首詩傳世,后人還能否知道這座千古名樓。 鸛雀樓 復(fù)建后的鸛雀樓坐落于數(shù)十米高的基臺之上,外形為四檐三層,內(nèi)部共分為六層,總高度為73.9米,恢弘大氣。當然這里最吸引人的,恐怕是位于頂樓的王之渙銅像。 鸛雀樓 雖然鸛雀樓幾經(jīng)變遷,如今的鸛雀樓也并不在舊址之上,但千年奔涌的黃河還在,鸛雀樓的氣勢還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使它名揚天下,聲播四海,并成為了黃河流域的標志性建筑。 鸛雀樓 蓬萊閣
蓬萊閣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后經(jīng)過宋、元、明、清幾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整個建筑群建筑面積達18900平方米,分為龍王宮、天后宮、三清殿、呂祖殿、彌陀寺和蓬萊閣主閣6大建筑單體。 蓬萊閣 蓬萊閣曾是歷代文人薈萃游覽之地,并且他們還在此留下了琳瑯滿目的碑刻匾聯(lián),這些文化瑰寶,既為山海增色,又為仙閣添彩。蓬萊閣保存的歷代文物十分豐富,為中外游人所贊嘆。 蓬萊閣 目前,蓬萊閣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且還是中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融自然的美、人文的美、畫意的美、詩情的美于一體,因而蓬萊閣可以堪稱人世間的一絕,神話世界的瑰寶。 蓬萊閣 結(jié)語
中國歷史文化名樓還有天一閣、大觀樓、閱江樓、天心閣、鐘鼓樓等等,它們都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頗負盛名,因而對其進行繼承與發(fā)揚是國家文化與文明發(fā)展的重要一步。 天一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