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304年到公元439年,這130多年里,中國北方政治舞臺上活躍的主角是匈奴、羯、鮮卑、氐、羌這五個少數(shù)民族,他們和漢人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政權,習慣上(實際上不止十六國)將這一時期北方出現(xiàn)的15個政權,加上巴氐人在四川建立的成漢,統(tǒng)稱為十六國。由于這些政權多為五個少數(shù)民族所建立,故又稱“五胡十六國”。 這是中國歷史的第二個大分裂時期。 一、成漢 十六國中最早建國的是成漢,為巴氐人李氏所建。 公元297年,關中大饑荒,略陽、天水等六郡十幾萬流民扶老攜幼,進入益州逃生。301年,西晉政府忽然下令,要流亡各地的難民,全部遣返故鄉(xiāng)。巴氐人李特、李流兄弟于是組織流民發(fā)動起義,進攻益州刺史羅尚。李特不久戰(zhàn)死,他的兒子李雄在303年攻陷成都,羅尚逃走。304年10月,李雄稱成都王,改元建興,設置百官。西晉光熙元年(306年),李雄稱帝,國號成。公元334年,李雄病死,兄子班立,李雄子李期殺班自立。公元338年,李驤(李特弟)子李壽又殺李期自立,始改國號為漢。李壽即位之后,務為奢侈,大起宮殿,“百姓疲于使役,呼嗟滿道,思亂者十室而九”(《晉書·李壽載記》)。李壽死,子李勢繼位,淫殺尤甚,上下離心。蜀政益亂,公元347年,東晉權臣桓溫出兵伐蜀,李勢兵敗出降,成漢亡。自李雄稱成都王至李勢降晉,立國凡44年。 二、漢(前趙)、后趙和冉魏 漢、趙 漢(前趙)政權為匈奴貴族劉淵所建。劉淵利用西晉末年各族人民起義的大好形勢,起兵反晉。西晉建武元年(304年),劉淵稱漢王,建廷左國城。永嘉二年(308年),劉淵改稱皇帝,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國號漢。劉淵當皇帝不久即逝世,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奪位斗爭,劉聰即位。漢政權皇帝實際掌控的版圖小的可憐,全靠石勒給撐門面,而劉聰荒淫兇惡,令人發(fā)指。318年,劉聰逝世,子劉璨即位,兇暴程度不亞于其父,不到兩月,其岳父靳準發(fā)動政變,殺掉劉璨。劉氏男女不論長幼,全部處斬。劉淵從子劉曜,帶兵平定靳準叛亂,自立為帝。遷都到長安,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漢(前趙)王朝強盛時,攻破晉洛陽、長安,連殺兩帝(晉懷帝、晉愍帝),滅西晉。 石勒名義上雖然是漢趙帝國的大將,但漢趙政府并拘束不住他,這位羯族奴隸出身的英雄自己擁有一支龐大善戰(zhàn)的部隊,漢(前趙)一半以上的土地是石勒從晉帝國手中奪取,而且由他控制的。所以,石勒要脫離漢趙是必然的。319年,石勒在襄國也以趙為國號,稱大單于、趙王。咸和五年(330年),改稱皇帝,所建政權史稱后趙。 兩個趙國在北方分居關中和關東,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對峙。329年,石勒破前趙國,殺王公群臣士卒屠各胡五萬余人,滅前趙。前趙立國凡26年。 后趙 后趙為羯人石勒所建。這個傳奇人物,是五胡亂華十九國中最英明的君主之一。羯人乃是匈奴別部羌渠的后裔,相比于匈奴本部,羯人的地位要低得多,石勒作為一個奴隸在風起云涌的亂世,靠著勇猛頑強和機智成為十六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尊奉張賓為謀主,并依其“先定河北,后爭雄天下”的意見,移軍北上,占領襄國,消滅王彌、幽州王浚、并州劉琨、冀州邵續(xù)、遼西段匹磾,控制并、幽、冀三州,息境安民,積蓄力量,阻止東晉祖逖北伐。繼而向河南發(fā)展,占據(jù)司、豫、徐、兗等州,與東晉以淮水為界,最終稱霸北方。 333年,石勒逝世,兒子石弘繼位,石勒的侄兒石虎把石弘殺掉,自己上臺,自襄國(河北邢臺)遷都鄴城(河北臨漳)。石虎,比劉聰更兇殘百倍,他就像是一只野獸,六親不認,腦子里只有殺人。石虎的瘋狂獸性,為他所屬的整個羯民族帶來滅種噩運。349年,這個在位15年的魔君終于死去。子孫開始自相殘殺,兒子石世登極33天,被另一個兒子石遵殺掉。石遵登極183天,又被另一個兒子石鑒掉。石鑒登極103天,350年,又被他的大將冉閔殺掉,冉閔殺掉石鑒后,在鄴城建立冉魏帝國。但他無法全部接收后趙遺留下來的空間,只能控制鄴城以南部分地區(qū)。石鑒的弟弟石祗,在故都襄國(河北邢臺)繼位,支持一年,即被冉閔消滅。后趙立國32年滅亡。 冉魏 冉閔是漢人,他下了一道滅胡令:“凡殺一個胡人,官員升三級,士兵升牙門將?!焙耸艿蒋偪竦膱髲?,高鼻深目全部被殺,羯民族從此在中國消失。 遠在中國東北邊陲的鮮卑慕容氏,乘著中國本土沸騰,大舉南下。352年,跟冉魏帝國在廉臺村(河北定州)決戰(zhàn),東晉政府坐視不救,冉閔因坐騎朱龍馬累死,終于被擒。大概為了替胡人報仇,前燕皇帝慕容儁把冉閔打了三百鞭之后斬首。短命中更短命的冉魏帝國滅亡,只立國三年。 三、前燕、前秦、前涼 前燕 前燕為鮮卑慕容氏所建,源于中國東北。西晉元康四年(294年),酋長慕容廆率部移居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一帶,開始定居的農(nóng)業(yè)生活,并仿照西晉建立政治法律制度,“法制同于上國”。西晉末年大亂,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收留前去避難的中原流民,并任用其中的漢族士人,勢力漸盛。慕容廆死后,其三子慕容皝繼位。慕容皝于東晉咸康三年(337年)稱燕王,后遷都龍城(今遼寧朝陽)。慕容皝在位期間,攻破夫余、高句麗,滅鮮卑宇文部,又曾大破后趙大軍20余萬,使燕成為遼西的一個強國。 慕容皝死后,其子慕容儁繼位。慕容儁于352年出兵攻滅冉魏,自稱皇帝,以薊城(今北京西南)為都,后又遷都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前燕。前燕興盛時,占有今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廣大地區(qū),與當時的前秦各占據(jù)了黃河流域東西各一半。 前秦 前秦為氐族苻健所建。苻氏世為氐族部落小帥,苻洪為首領時,被石虎征調(diào)駐防在枋頭長達18年,后趙滅亡后,苻洪自稱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不久被人毒死。其子苻健,乘著混亂局勢,率領他的部隊,向西進入長安,占據(jù)關隴。351年,健自稱大秦天王、大單于。翌年,改稱皇帝,國號秦,史稱前秦。公元355年,苻健死,子苻生立。苻生兇暴異常,獸性極重,后趙石虎要在世恐怕也會自嘆不如。苻生身旁不離弓箭刀鋸,殺人如麻,手段極其殘忍。喜歡看剝?nèi)嗣嫫?,再令歌舞,宗族親戚,幾乎殺盡。在位三年,前秦人民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357年,族弟苻堅因眾怒,率軍闖入皇宮,殺死苻生,自立為帝。 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即位后勵精圖治,任用平民出身的王猛當宰相,前秦帝國在他們君臣合力治理下,迅速地茁壯成長,雄厚的國力使苻堅躍躍欲試地向外擴張,第一個目標當然是東鄰的前燕帝國。 前燕在慕容儁死后政治日漸衰亂。370年,苻堅派王猛率大軍6萬進攻前燕,秦軍所向克捷,于同年十一月攻破燕都鄴城,俘前燕主慕容瑋,滅掉前燕。前燕立國凡34年。 隨后,前秦又先后滅掉前涼及代國。 前涼 前涼為漢人張氏所建。西晉末年大亂時,涼州刺史張軌于涼州(治今甘肅武威)自保,接納中原避難人士,并對朝廷按時朝貢,不虧臣節(jié),保持了河西地區(qū)的穩(wěn)定。后張氏世守涼州。東晉永和二年(346年),張軌曾孫張重華稱涼州牧、假涼王,史稱前涼。353年張重華病死,接下來的十年間,前涼統(tǒng)治階級上層爭權奪位,自相殘殺,前涼政權逐步走向下坡路。363年,張?zhí)戾a取得政權后,仍“荒于聲色,不恤政事”,無法挽回前涼頹勢。公元376年,苻堅征調(diào)了步騎13萬人進攻前涼,張?zhí)戾a先后征集了十萬軍隊進行抵抗,兩軍幾次交戰(zhàn),前涼不敵,張?zhí)戾a被迫出降,前涼亡。前涼立國凡76年。 滅前涼不久,乘鮮卑拓跋氏衰亂之際,苻堅派兵滅代;公元382年,又命氐族部落貴族呂光進駐西域。于是北方地區(qū)全部統(tǒng)一于苻秦王朝勢力之下,它的版圖“東極滄海,西并龜茲,南苞襄陽,北盡沙漠”。此時,中國境內(nèi)是以淮水為界兩大國并立,前秦在北,東晉在南。 苻堅統(tǒng)一北方后,下一個目標就是統(tǒng)一全中國。 淝水之戰(zhàn) 383年,前秦主苻堅集中數(shù)十萬大軍南進,準備一舉滅掉東晉,統(tǒng)一全國,雙方在淝水(在今安徽壽縣東)展開了大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是五胡十六國時期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戰(zhàn)爭,前秦如果勝了,中國說不定這次就統(tǒng)一了,但歷史開了個玩笑,東晉竟能以區(qū)區(qū)8萬人打敗前秦100萬人,這樣統(tǒng)一又延后了兩個世紀。 苻堅兵敗逃回后,前秦政權逐漸瓦解。前秦殘存下來的政權,最后被后秦消滅。前秦從苻健自稱大秦天王至滅亡,立國凡44年。 從淝水之戰(zhàn)結束到北魏太武帝統(tǒng)一北方(439年)之間,北方共出現(xiàn)了各族上層分子所建立的割據(jù)政權13個,這一時期可視作十六國的后期。 四、后燕、西燕、后秦、后涼 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政權土崩瓦解。原先隸屬于前秦的各部族紛紛獨立,建立政權。北方又陷入了割據(jù)紛爭的狀態(tài)。 從前秦分離出來的政權主要有:后燕、西燕、后秦、后涼。 后燕 后燕的建立者是前燕貴族慕容垂。慕容垂是前燕主慕容儁的叔叔,在前燕受封為吳王,曾率燕軍在枋頭大敗東晉桓溫,聲望甚重,后遭輔政的慕容評猜忌,逃奔前秦。慕容垂在前秦歷任冠軍將軍、京兆尹等職,“所在征伐,皆有大功”。淝水之戰(zhàn)中,前秦諸軍皆敗,唯慕容垂所統(tǒng)得以保全,苻堅逃奔慕容垂軍,慕容垂護送苻堅返回長安。軍至澠池(今河南澠池西),慕容垂決定乘機脫離苻堅,謀求獨立發(fā)展,便向苻堅請求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去祭掃陵墓。 慕容垂到鄴城后,與前秦決裂,聯(lián)合鮮卑、丁零等少數(shù)族軍隊,連敗秦軍。東晉太元九年(384年)垂稱燕王,至太元十一年在中山(今河北定州)稱帝,即以中山為都,國號燕,史稱后燕。后燕強盛時,占有今山東、河北及河南、山西大部的廣大地區(qū),是十六國后期中原地區(qū)最強盛的一個王朝。但隨著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的崛起,后燕逐漸失去了華北大平原。慕容垂死后,即位的慕容寶只好逃回慕容鮮卑的根據(jù)地龍城(遼寧朝陽),傳至慕容熙,他大興土木,荒淫無道。于407年,被高云和馮跋聯(lián)合所殺,后燕亡,立國凡24年。 西燕 西燕也為慕容氏所建。東晉太元九年(384年),前燕慕容儁子慕容泓起兵,稱濟北王。慕容泓不久被殺,其弟慕容沖繼位,并于次年稱帝。不久慕容沖又被殺。直至太元十一年(386年),慕容永被推舉為這一支鮮卑武裝的首領。慕容永于同年稱帝,以長子(今山西長子西)為都,占有今河南、山西部分地區(qū)。從慕容泓至慕容永立國,史稱西燕。西燕于394年被后燕滅掉,立國凡11年。 后秦 后秦為羌人姚氏所建。羌人部落貴族姚萇曾在前秦為將,屢立戰(zhàn)功。淝水戰(zhàn)后,姚萇趁前秦勢力衰弱之機,384年,自稱秦王,次年,殺死苻堅。386年,姚萇稱帝,以長安為都,國號大秦,史稱后秦。后秦是十六國后期除后燕外比較強大的一個政權,先后滅前秦、西秦、后涼等勢力,強盛時占有今陜西及河南、山西、內(nèi)蒙古、甘肅、寧夏部分轄域的廣大地區(qū)。393年,姚萇死,子姚興即位,姚興在十六國的君主里比較有作為的。416年,姚興死,子姚泓立。417年,東晉大軍攻破長安,姚泓出降,后秦亡。后秦立國凡34年。 后涼 淝水戰(zhàn)役前夕,苻堅派往征服西域的氐族大將呂光,于征服西域后勝利歸來,走到姑臧(甘肅武威),前秦淝水戰(zhàn)敗的消息傳來,歸途又被新興起的西秦王國阻斷,于是他就在姑臧當起王來,建立后涼王國。后涼于403年投降后秦,國滅。立國凡18年。 西秦 居住苑川(甘肅榆中)的另一支鮮卑民族的一位酋長乞伏國仁,在淝水戰(zhàn)后,組織起一支10余萬人的武裝,逐漸脫離前秦的控制。386年,自稱大都督、大單于,在勇士堡(甘肅榆中)獨立,建西秦王國。394年,乞伏國仁之弟乞伏乾歸稱秦王,以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為都,國號秦,史稱西秦。西秦占有今甘肅、青海、陜西所轄的部分地區(qū),431年,被大夏滅掉,立國凡46年。 十六國末期,北中國的東部,只剩下被北魏隔斷的南燕和北燕。西北地區(qū)主要活躍的政權只有西秦、南涼、西涼、大夏和北涼。北魏帝國迅速崛起,不僅沒有成為第十七國,而且結束了歷時135年的五胡十六國割據(jù)混戰(zhàn)局面。 五、南燕、北燕 南燕 南燕為后燕主慕容垂之弟慕容德所建。東晉隆安元年(397年),后燕被北魏斷為兩半,慕容德當時鎮(zhèn)守鄴城,為避魏軍兵勢,攜鄴城軍民遷往滑臺(今河南滑縣東),稱燕王。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稱帝,遷都于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史稱南燕。南燕占有今山東大部地區(qū)。公元405年,慕容德病死,無子,兄子超繼位,慕容超寵信幸臣公孫五樓,專事畋獵,不恤政事。公元410年,東晉大將劉裕北伐南燕,攻取廣固,斬超及鮮卑王公以下三千人,南燕亡。南燕二主,立國凡13年。 北燕 北燕為漢人馮跋所建。409年,后燕權臣馮跋代燕自立,以龍城(今遼寧朝陽)為都,仍以燕為國號,史稱北燕。436年,北燕主馮弘懾于北魏兵威,率眾投奔高麗,北燕亡,立國凡31年。 六、南涼、西涼、大夏和北涼 西秦滅了南涼,又被大夏所滅,大夏又被滅于吐谷渾。 北涼滅了西涼,又被北魏所滅。 南涼 南涼為河西鮮卑禿發(fā)烏孤氏所建。“禿發(fā)”是“拓跋”的異譯,漢魏之間,拓跋氏的一支自塞北遷居河西,即禿發(fā)鮮卑。397年,禿發(fā)鮮卑的酋長禿發(fā)烏孤自稱大單于、西平王,以廉川堡(今青海樂都東)為都,建立割據(jù)政權。東晉元興二年(402年)禿發(fā)縟檀統(tǒng)部時,遷都樂都(今屬青海),改稱涼王,史稱南涼。南涼于414年滅于西秦,立國凡18年。 西涼 西涼為漢人李暠所建。李暠為隴西大族,曾在北涼任效谷縣令、敦煌太守等官。東晉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稱涼公,在敦煌(今甘肅敦煌西)建立割據(jù)政權,后又以酒泉(今屬甘肅)為都,史稱西涼。西涼于421年被北涼消滅,立國凡22年。 大夏 大夏為匈奴赫連勃勃所建。赫連勃勃曾臣服于后秦,率部為后秦鎮(zhèn)守朔方(今內(nèi)蒙古杭錦旗北)。東晉義熙三年(407年),赫連勃勃自稱大夏天王,以統(tǒng)萬(今陜西靖邊東北)為都,國號夏。427年,那個固若金湯的統(tǒng)萬城北魏攻下,夏主赫連昌被俘后身亡。赫連昌的弟弟赫連定逃到平?jīng)黾次唬?31年,滅西秦。滅西秦后,欲渡河西擊北涼而奪取其地,在半渡黃河時遭到吐谷渾部落的襲擊,赫連定被俘,夏亡。夏歷三主,立國凡25年。 北涼 十六國最后滅亡的政權是北涼。北涼為盧水胡人沮渠蒙遜所建。盧水胡族屬匈奴,沮渠蒙遜的伯父沮渠羅仇統(tǒng)部時依附于后涼呂光。東晉隆安元年(397年),沮渠羅仇被呂光殺死,沮渠蒙遜聚合盧水胡諸部起兵與后涼對抗,后推舉漢人段業(yè)為主,稱涼王,都張掖(治今甘肅張掖西北)。401年,沮渠蒙遜殺段業(yè)自立,稱張掖公。412年,沮渠蒙遜稱河西王,遷都姑臧,史稱北涼。439年,滅于北魏,立國凡43年。 北魏統(tǒng)一北方示意圖 十六國各政權存在的時間長短不一,多者不過五六十年,少者僅十余年,立國都不很長。各政權所占地區(qū)也大小各異,有的占有整個北方地區(qū),有的僅居不足一州之地。 |
|
來自: 蘭州家長 >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