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宋時端午節(jié)又叫“浴蘭令節(jié)”,所謂浴蘭,指用蘭草等香料、藥材熬煮的水沐浴,祓除不祥,祛病防身。唐宋時,人們會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舉行浴蘭儀式,《歲時廣記》引《瑣碎錄》:“五月五日午時,取井花水沐浴,一年疫氣不侵。俗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碧K軾、陸游、文天祥,宋代的三位大詩人,各自相隔百年,都在某年端午,提筆留下詩句,各自處境及心境,卻大為不同。 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紹圣二年(1095),適逢端午,蘇軾為侍妾朝云精心準(zhǔn)備并盛裝慶賀節(jié)日的情形所感染,遂作此詞。當(dāng)時詞人貶居惠州,侍妾朝云始終陪伴在詞人身邊,不離不棄。二人感情篤厚,因此詞中未見貶謫的痛楚,反而滿是輕松快意的生活趣味。詞中沒有提及端午,上片的“浴芳蘭”、下片的“彩線”“小符”,均為端午節(jié)俗,點明題意。 上片寫端午前一天,女子為次日沐浴采摘蘭草,忙碌不已?!拜p汗微微透碧紈”,描寫細膩,以熱情高漲的勞動場面,表達出女子對“浴蘭湯兮沐芳”(《楚辭·九歌·云中君》)的期待。明朝沐浴,那么晴空下的河流里一定滿是洗下的胭脂香粉。此處“漲膩”與下片“綠云鬟”,化用唐杜牧《阿房宮賦》“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前者說明女子脂濃粉香,后者說明女子鬟發(fā)如云,足見是個美人。 下片中女子已纏上了彩線、戴好了小符,“輕纏”“斜掛”刻畫逼真,寫出了女子的溫婉與柔美。如此佳人,希望能與之相伴千年。詞人用“千年”的夸張表達,表明心意。節(jié)日里,許下與愛人長相廝守、永不分離的心愿,應(yīng)是對自己最美好的祝福吧。 乙卯重五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作于慶元元年(1195),描寫了越州(今浙江紹興)端午節(jié)吃粽子、插艾草、制香囊、點朱砂、開懷宴飲等節(jié)俗,滿溢生活的樂趣。 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詩人已入古稀之年。辭官歸家的日子里,詩人漸漸融入田園生活,這一時期的詩作也表現(xiàn)出清曠淡遠的風(fēng)格。詩開篇扣題,一個“好”字,既在描寫山村仲夏的美景,與下文滿樹榴花相照應(yīng),又透露出節(jié)日里詩人的大好心情。五月是石榴花開的時節(jié),歐陽修《西園石榴盛開》詩中寫石榴花也用到了“繁”字,“荒臺野徑共躋攀,正見榴花出短垣。綠葉晚鶯啼處密,紅房初日照時繁。”繁,一是說數(shù)量多,一是說開得盛,火紅的石榴花將節(jié)日氛圍襯托得更加熱烈。頷聯(lián)、頸聯(lián)都是山村端午節(jié)俗的描寫,從尾聯(lián)的“吾事畢”可以推測,年邁的詩人參與到了歡快的節(jié)慶活動中,吃粽子、插艾草、制香囊、點朱砂,直到日暮。尾句“一笑”二字,顯露出詩人英武、豪邁的氣概,仿佛看到了他“慷慨心猶壯”的影子。這首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齊謹(jǐn)嚴(yán),色彩明麗,閑適細膩。 唐代,吃粽子被寫入官方文書,端午節(jié)這天,貴族、官員以食粽為俗。而五月初五吃粽子,早在晉代文獻里就有記述。周處的《風(fēng)土記》詳細描述了粽子的做法:“俗以菰(gū,即茭白)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濒兆颖緸槟戏蕉宋绲膫鹘y(tǒng)食品,除粽子外,人們還會在這天煮鴨子,“仲夏端五,烹鶩角黍”(周處《風(fēng)土記》)。南朝梁吳鈞在《續(xù)齊諧記》中將粽子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稱“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東漢建武年間,長沙人歐回遇到一個自稱三閭大夫的人,該人告訴歐回祭品常年被蛟龍偷吃,如果米中塞入楝葉,并用五彩繩捆綁,蛟龍就會懼怕。時至南朝,百姓包粽子時并帶楝葉及五色絲,便成為汨羅江的遺風(fēng)(引自《藝文類聚·歲時部》)。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元至元十六年(即宋祥興二年,1279),文天祥被俘,次年押送到大都。這首詩作于至元十八年端午節(jié),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詩人在獄中已近三年。自關(guān)押時起,勸降之人絡(luò)繹不絕,有王公遺老,有至愛親人,甚至元統(tǒng)治者也以重利利誘,他都寧死不屈,以詩明志。 是日端午,一個祭祀屈原的日子,人們在這一天紀(jì)念屈原高潔廉貞、為國赴死的愛國精神。詩人從五坡嶺被俘后,便懷有舍生取義、以身殉道之心,詩人打算以屈原為榜樣,救國不成即殉國。首聯(lián)鋪陳敘事,“一枝艾”道出節(jié)慶禮俗與當(dāng)下處境的巨大反差。饋贈者為何人不得而知,但從中可以看出,時人對詩人的尊重。頷聯(lián)以故人、新知不在身邊,寫節(jié)日里的孤獨與凄涼。詩人詩作中常有“丹心”語,“丹心射碧空”“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是不息的忠誠之心、赤誠之心,人已老去,但拳拳愛國之心一如往昔。尾聯(lián)明確、直截了當(dāng)?shù)乇磉_了詩人從屈原之所居“將以有為也”的堅定信念,表現(xiàn)出他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與積極奮發(fā)的生死觀。 ◎本文轉(zhuǎn)載自“中華書局1912”,圖源網(wǎng)絡(luò),圖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
|
來自: 秀水巖 > 《中國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