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蘇岑說: “一個人身上所有的焦慮和戾氣都是虧待出來的。不想被世俗浸透,那就從現(xiàn)在開始,富養(yǎng)自己?!?/p> 人生太短,把多余的時間用來款待自己。 賞一朵花,讀一本書,喝一杯茶,內心的愉悅比什么都重要。 獨處,富養(yǎng)心境 同事曉燕是一位寶媽,老公上班,婆婆和媽媽不在身邊,她一個人帶孩子。 她說,自從孩子寶寶出生以后,她就開始了無數(shù)個日夜的“渡劫”。 喂奶、換尿布、洗衣,24小時不停歇。 哪怕是中午吃飯,都要等孩子睡著了,她才能急忙扒拉幾口飯菜,然后趕緊洗碗。 后來,她脾氣變得暴躁,身體發(fā)胖,面容憔悴,看起來像老了10歲。 在一次大哭后,曉燕決心改變,花錢請育兒嫂來帶娃,這樣她每天能擁有至少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 練瑜伽、看電影、寫文章,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里,不被打擾。當她享受獨處時光后,反而能給孩子帶去開心的情緒。 心理學家如此定義“獨處”: 一個特定的時間空間內,與別人沒有直接來往時,處于開放、自在、覺悟的狀態(tài)。 獨處 ,把自己還給自己。 周國平說:“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strong> 從熱鬧中退出,讓生命留有空白,看似平淡,卻也歡喜。 讀書,富養(yǎng)見識 19世紀英國,勃朗特三姐妹出生于一個偏僻鄉(xiāng)村。 她們的母親因肺結核去世,父親是個窮苦牧師。 家里收入低微,三姐妹無法去學校讀書。父親是學院畢業(yè)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堅持給她們買報紙和書,經(jīng)常帶她們去圖書館借書。 盡管生活孤苦困難,但勃朗特三姐妹從書籍中找到了慰藉,她們沉浸于文學作品,也在茶余飯后朗讀詩歌,擁有著寬遠的眼界。 她們還創(chuàng)辦了“手寫雜志”,發(fā)表自己寫的詩歌與小說。 那時的英國,女性幾乎沒有工作的機會,勃朗特三姐妹意識到,寫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她們一邊為生存而掙扎著,一邊寫出了《簡愛》、《呼嘯山莊》、《艾格妮斯·格雷》三部曠世巨著。這些作品不僅轟動英國文壇,也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 記得有這么一段話: “錢財、名譽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但是,知識一旦記入腦子,就不會被人奪去,它會成為你一生的寶物?!?/strong> 讀書,是最低成本的進階方式。 所謂“勤能補拙,書能醫(yī)愚”。 把讀書當成一種滋養(yǎng),氣質在歲月中沉淀,見識隨著知識的累積而豐富。 你要相信,世上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白讀的書。 早起,富養(yǎng)人生 自媒體博主楊熹文把“早起”當成一種儀式。 每天設定5點的鬧鐘,刷牙洗臉、泡咖啡,運動半小時,然后再把今日必做的事情寫在計劃本上。 作為自由職業(yè)者,她能從凌晨5點到12點,就完成一天絕大部分的工作。 十幾年來,早起是她自律的底線,也是她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的底氣。 《起床后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列出了早起的6個好處: 1、 逐漸改變平常的生活習慣比較容易。 2、 行動前的障礙比較少。 3、 大腦沒有擁塞,所以做事效率高 4、 結束時間是固定的,所以不會拖拖拉拉 5、 獲取小小的成就,生活會比較自如 6、 此時不受打擾,容易集中精力 作者在書里寫到: “就像儲蓄越多心里越安穩(wěn)一樣,如果積累好“早上1小時”,內心就會有余裕?!?/strong> 人生很多東西是無法控制的,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起床的時間。 先早起,再抱怨,用行動力掃除雜念,贏在每天的起跑線。 很喜歡這句話: “種自己的花,愛自己的世界;做自己的太陽,無需向誰借光。” 你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踏實努力。 富養(yǎng)自己,從獨處、讀書、早起這些小事做起。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你也漸漸強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