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前面第四講,木心提到對古人的崇敬,老子居首;上一講,他又說如果司馬遷能以老子的宇宙觀寫《史記》,那才更偉大;這次他直接說,中國的哲學家只有一個半,老子就是尼采之前的尼采……先生敢于一直跟老子稱兄道弟是有緣由的。 既然老子的《道德經(jīng)》是加了密的智慧之書,是留給后世的智者所看,那后世的哪些天才可算做老子的知音呢? 剛剛雨佳提到了李劼在《木心論》里的論述:幾千年來士子堆里,能夠讀懂老子的沒有幾個,但木心卻絕對算一個。李劼又言,木心的《困于葛藟》足以與《道德經(jīng)》媲美,是木心的完成之作,是木心的成道之作。 木心如此喜歡《詩經(jīng)》,后有《詩經(jīng)演》致敬,那仿奏老子的文字又在哪里?我猜想,或許就是通篇用了《易經(jīng)》做標題的《素履之往》吧。龍韻剛才提到,讀尼采是補鈣,長骨頭的,但總要消化了才能吸收。 在《文學回憶錄》的『最后一課』,木心說,老子當時寫下“死而不亡者壽”,并不知道這是指藝術家、指哲學家。 讀了木心,我更加知道了,在精神世界里,有些人是真的會一直不死、永遠活下去的。 鶴無糧 龍韻 木心讀者 九零后程序員 今日出門,也是大好晴天,木心有首詩,叫《曠野一棵樹》,其中有一句: 晴空下 杈椏纖繁成暈 后面藍天 其實就是死 這背后的藍天,就是他的宇宙觀么?欸,他這樣的人藏得深啦,你找到他,他又溜走。 今天這一講是老子,老子一上來就直接從最高的天地講起,直逼性命,木心遇到這樣的東西就特別來勁。這一講算是木心發(fā)揮特別多的一講,因為老子是中國他最佩服的哲學家了。 Ⅰ人格的承受力 這一講剛上來,木心就對中國的哲學史快速的做了一個判斷,說春秋戰(zhàn)國十個哲學家,后來就再也不出了。 這個其實原因諸多,他說的經(jīng)濟、文化、思想,其實我在上一講分享的儒家的勝利和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上的隔絕,也是一部分原因。 但這里我更看重他下面一句話: 「所以,唯物論之類的進來,沒有抵擋。」 這一句大有深意,可談的很多。而在這句話里,我更加看重的就是「沒有抵擋」四個字,什么意思?我自己的翻譯很簡單,就是人的品質(zhì),再具體一點就是人的承受力。 木心說過「臨危不亂,臨幸福也不亂」,其實后半句相比前半句更難做到,人是動物,是進化論的一環(huán),天然就趨利避害才能持續(xù)繁衍生存,對危險天然有警惕。而是幸福,或者說攜帶著災難的幸福是比較后知后覺的。 舉一個社會現(xiàn)象的例子,人類二十一世紀死于吃糖、甜品的人遠遠多于戰(zhàn)爭、天災的人。 在當代,其實不管國內(nèi)國外,大家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巨大的財富、權力、幸運面前就失去了穩(wěn)定的心態(tài),人格甚至發(fā)生畸變,這在我看來就是人格的承受力不夠,而這背后說的更直白一點,其實就是整體的人文水準太差,大家注意人文水準不是單單指人群的讀書多少,而是人群的集體品質(zhì)。 回到承受力,那人格的承受力是怎么得來的呢,當然一方面人生的經(jīng)歷很重要,它是一個脫敏的過程。 另一方面,就是人的思想,就是這一只蘆葦如何擺蕩,塑造自己能在狂風暴雨中存活下來,甚至能傳世。 所以木心說了好幾次,在艱難歲月,他是靠哲學穩(wěn)定其心,活下來。 木心說老子的思想有毒,你能抗毒就能收益,這個抗毒的過程其實也是增長承受力的過程,但另一個意思就是如果抗不了毒,體質(zhì)太弱,也容易毒死。 尼采說「那些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這句話拿來做道德經(jīng)的開篇建言提醒讀者諸君倒是很合適。 《道德經(jīng)》我是通讀過兩三遍的,因為比較短嘛,即使很多不太理解也能讀下來。我讀下來的感受和木心說的很像,就是老子的句子里,充滿了矛盾和非邏輯性的東西,我覺得他把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混在一起說出來,這就是迷障和陷阱。 但是另一面呢,他也只有這樣說了,沒有其他辦法,因為他并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解釋他的絕命書,絕命書一解釋就不絕命了。 其實不光老子啦,所有好的文學、哲學都是一體而多面的,解釋不完的,這其實算是一個可見的思想規(guī)律,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這也是人有意思的地方,是人性之所以充滿深深淺淺的原因。 所以我相信木心這樣的人,就是個大矛盾,天才越大矛盾越大。 我想他對整個人類是透觀而絕望的,但如果面前站著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的第一感肯定是相信的,這是他天性純良的部分沒有給滅掉。 所以,早熟而晚成,這是一個好的公式。 希望大家在看老子的過程中,抗毒成功。 Ⅱ 老子與尼采 說完老子「有毒」的一面,另一面我想談談木心說老莊是尼采之前的尼采哲學。 大家肯定很熟悉了,木心一直會談起尼采,其中有一個原因我相信是尼采自己本身有一種代表性,他是一面旗,代表的是古今中外極其罕見的一種人格,大家知道即使在西方在德國,尼采也算是異類。 什么人格呢,其實他們都是叛逆的人,其實就是不合時宜的人,說風涼話的人。所以木心之前說魯迅早年還有尼采的影響,后面就幾乎絕跡,我非常熟悉魯迅的文章,我很贊同木心的判斷。 我說他們叛逆,這是站在大多數(shù)人的角度說的,而我更愿意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就是,他們都是對自己極度誠實的人。 注意這里的誠實幾乎是一種天賦,是一種人的品格,不是不說謊的那種淺層次的誠實,就像我之前說真誠不是一個人想做到就能做到的,很多人想真誠,但真誠不起來,他的人格支撐不了有厚度的真誠。 回到誠實上,木心說讀尼采是長骨頭的一個過程,我愿意加一個旁注,就是這是長逆骨的一個過程,逆的是什么呢?逆骨不是青春期反叛的延續(xù),而是一種懷疑,深刻的懷疑,對人,對宇宙的懷疑,一種大判斷。 要做到這個,木心給的公式是一個好的入口,就是這一講他還在自己的小黑板畫箭頭符號的,從宇宙觀到世界觀再到人生觀。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木心的更摩登的「天地無仁無不仁」,尼采也說「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這都是例子。 我不愿意說這就是簡單的悲觀主義,我更愿意說他們都是極度誠實的人,在看這個世界。 看這個世界是一回事,而自己怎么反應怎么應對,又是另一回事,木心在這一講把老子莊子拿來對比,一個阿波羅式,一個狄俄尼索斯式的,我相信這是老莊倆人的質(zhì)地不一樣,說的更接接地氣,其實就是老子莊子倆人的性格不一樣。 我想了一下,我愿意說老子是苦行(如木心所說),莊子是迷狂(我改了一改),而尼采最好的東西就是他處在苦行與迷狂之間,或者更深,在他身上苦行和迷狂其實是一種東西。 所謂酒神精神,就是絕望后的起舞,哲學這樣的體裁,困不住尼采這樣的飛鳥。所以木心時常感嘆,叫尼采跳出哲學來吧。 說開去,老子尼采這樣的所謂哲學家,他們的作品里頂頂智慧的部分,其實就是他們掙脫了所謂哲學這樣的概念、體系,直面宇宙世界來說話。 所以叫他們哲學家,實在有點小看他們。 所以木心那句獨白,也適用于尼采老子的,他們?nèi)绻牭剑瑫Q木心是兄弟。他說: 生在任何時代 我都是痛苦的 所以不要怪時代 也不要怪我 附錄:線上閱讀名單及文本 14講 中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主持:雨佳 Part 01 秋心 上次講中國古代史學家的文學性、文學成就、文學價值,這次講中國古代哲學家的文學性、文學成就、文學價值。我多次提到諸子百家的文采,以前是非正式的,現(xiàn)在正式談談那幾位“子”的文學典范。 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這五百多年,即所謂春秋戰(zhàn)國,局部戰(zhàn)爭此起彼落,政治和社會的紛亂,使人的思想異?;钴S。用現(xiàn)在的話說,都想求真理,找到價值判斷。 在我看,還是偶然。亂世不一定出英雄,亂世不一定出哲學家。十年“文革”亂得可以吧,一個哲學家沒有。 還是老觀點:春秋戰(zhàn)國的哲學黃金時代,奇就奇在出了一批天才——三百年出十個哲學家,以西方概率論,不算太多——不幸,中國從那時以后不再出哲學家了,吃老本吃了兩千多年,坐吃山空。 一窮,窮在經(jīng)濟上;二白,白在文化上;三空,空在思想上。 所以,唯物論之類進來,沒有抵擋。 胡適當初寫《中國哲學史大綱》,只有上集,下集寫不出(據(jù)考,上集,也不是胡的東西)。我愿意提醒胡博士:《中國哲學史大綱》下集當夜可以脫稿,明天出版,里邊一句話,十六個字: 春秋以降,哲學從缺。 無米難炊,請君原諒。 老子(生卒年不詳),姓李,名耳,又稱聃,楚國人。傳說很多,反而真相不明,壽年大概很高,總是百歲以上,有說是超過兩百歲的。 為何我相信他特別高齡呢?是從他的哲理判斷的。中國哲學,我定名為“老年哲學”(西方哲學可以定名為“壯年哲學”)。其中,李耳的思想最透徹、孤寂、凄涼,完全絕望。 他看破兩大神秘:一是天,就是宇宙;二是人,就是生命。天,宇宙,是不仁。人,生命,是芻狗。這是李耳觀察到最后,咬咬牙做出的判斷。 這個觀察過程一定很長,所以我相信老子真的很老。如果以年齡排行,全世界哲學家恐怕李耳先生壽年最高,思想境界也最高,如果改“老子”為“高子”,也中肯。 老子的哲學著作只有一本:《道德經(jīng)》,分上下篇,共八十一章(九九八十一)。傳說他要出關,官吏勸他留下一些言論,他才口授,別人記錄。我猜想,并非如此平平靜靜,魯迅寫《出關》也是依照通常的傳說,加上摩登的挖苦,旨在諷刺世道。 我來寫,就寫老子出關,一不是遁隱,二不是仙去,三不是旅游:他老人家是去自殺的。他在出關之際,內(nèi)心的矛盾痛苦達于極點。 Part 02 BELLE 老子恨這個世界,覺得犯不著留什么東西來給后世,他又愛這個世界,要把自己的思想落成文字,給后來的智者。他的精神血統(tǒng)的苗裔明了他的痛苦,他的同代人沒有一個配得上與他談談,他徹底孤獨了二百多年。 但他要在未來中找朋友,找知音,于是有《道德經(jīng)》。從文體看,他不是寫給“芻狗”們看的,而是寫給與他同等級的人。 所以,老子的文體與其他的諸子百家截然不同,就是不肯通俗,一味深奧玄妙,也許一邊寫,一邊笑:你讀不懂,我也不要你讀,我寫給懂的人看。 后世奉《道德經(jīng)》為道家的圣典、兵家的韜略、法家的理論。我把《道德經(jīng)》看作什么呢?是老子的絕命書,也是老子的情書。八十一章的第二十章,他破例哭出聲來:“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敝晃乙粋€徬徨無著落,去哪里呢? 這一章,與貝多芬晚年四重奏慢板所吐露的感慨、情操,是相通的。而且克制了紊亂的傷痛,端端正正,繼續(xù)寫他的情書和絕命書。 李耳是個叛逆者。常言道,尼采哲學存在于尼采之前,老子莊子,便是尼采之前的尼采。 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宇宙中,渺小的人都是奴隸,即使當了皇帝(包括教皇),如果人格渺小,一樣是奴隸——偉大的人,必是叛逆者。 中國,上、中、下三等人,都尊“天”為無上的主宰,尤其儒家,以及后來的理學家,說到“天”,就跪下來了:“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天人合一”,“天命不可違也”。 獨有老子,一上來就拆穿把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迸涯娴臍鈩莺么?! 當然,奴隸們不服,反問道:“那么圣人呢,圣人是最仁的呀?!崩献恿⒓凑f:“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span> 我常要講我的認識論,次序是這樣的: 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 在座有人說,這個次序誰不知道呀。那我改動兩個符號的方向: 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 看來也不能驚世駭俗。但我問,你周圍,你過去的朋友,幾個人具備人生觀?再推論,那些人生觀哪里來?不過人云亦云而已,極少是由世界觀引申而來。 好,極少數(shù)人,有人生觀,又有世界觀。再推論,他們有沒有宇宙觀?更少之又少——宇宙嘛,那是天體物理學家的事,關我鳥事——情況大體上是這樣的。 Part 03 阡陌 現(xiàn)在,我要不留情面地下決斷了: 不從宇宙觀而來的世界觀,你的世界在哪里?不從世界觀而來的人生觀,你不活在世界上嗎?所以,你認為你有人生觀,沒有、也不需要世界觀,更沒有、也更不需要宇宙觀——你就什么也沒有。 飛禽走獸不需要“禽生觀、獸生觀”,一樣地飛,一樣地走,這是運氣、福氣。做人而不幸成了知識分子、藝術家,不免就要有一個人生觀:它是從世界觀生出來的。那世界觀呢,當然溯源于宇宙觀。 爽爽快快說一遍:宇宙觀決定世界觀,世界觀決定人生觀。老子、莊子、尼采、釋迦牟尼,都從這樣順序而思考的。 唯物辯證法號稱無所畏懼、積極樂觀。如果全世界科學家一致預測有一顆星球,半年內(nèi)將與地球相撞,兩球同歸于盡,請問唯物主義者們,站得住腳嗎? 只有從宇宙觀來的世界觀、人生觀,這才真實懇切,不至于自欺欺人——老子的哲學,特別清醒地把宇宙觀放進世界觀、人生觀。老子看君、看民、看圣人、看大盜、看雞、看犬,從宇宙的角度、宇宙的眼光。 一般書生之見、市儈之見,乃至學者、專家、大儒,都說老子消極、悲觀、厭世。 我說,正是這一代一代的愚昧無知、剛愎自用,才使老子悲觀、厭世、消極。 從五十年代開始,要求人人都要積極、樂觀、熱愛生活?!@個圈子兜得好大,好漂亮,當時要算最有學問的高級知識分子也都一致認為,積極、樂觀、愛生活,總是錯不了的,消極、悲觀、厭世,總是資產(chǎn)階級思想,錯透了,萬萬要不得。 其一,資產(chǎn)階級哪里是在消極、悲觀、厭世?“自由世界”當時起勁樂著呢,消極、悲觀、厭世,并不是“資產(chǎn)階級思想”。好,其二,太陽系處于中年期,到了老年期,能量消耗完了,地球?qū)⒁鋮s。等到整個太陽系毀了,這個物理判斷,是資產(chǎn)階級造謠嗎? Part 04 施雨 我們再講文學史。上次講中國古代歷史學家,我處處要講他們的文學造詣、文學成就。今天談哲學家,開門見山,這座山,是中國最大的山。 具有永恒性、世界性的中國哲學家,恐怕不多,大概一個半到兩個。諸子百家,是倫理學家,研究社會結(jié)構(gòu)、人際關系;是政論家,討論治國之策。只有老子思考宇宙、生命。莊子,是老子的繼續(xù),是老子哲理的藝術化。 中國哲學家只有老子一個,莊子半個。 如果認為莊子文章如此好,算一個吧。那么中國總共兩個哲學家,但性質(zhì)不同,后人說起來總是“老莊哲學”、“老莊思想”。魏晉那么多絕頂聰明人,沒有人給老子、莊子做“本質(zhì)定位”,我是說,老子、莊子的氣質(zhì),有所不同。 老子是阿波羅式的,冷靜觀照,光明澄澈。莊子是狄俄倪索斯式的,放浪形骸,郁勃汪洋。老子是古典的,莊子是浪漫的。老子是苦行的,莊子是享受的。老子內(nèi)斂克制,以少勝多,以柔克剛;莊子外溢放射,意多繁華,傲慢逍遙。 奇妙就奇妙在,兩者其實一體。希臘人崇拜日神和酒神。日神主音樂,酒神主舞蹈。音樂、舞蹈,不是總在一起嗎?縮小看,在某個人身上,可以住著老子和莊子,兩房一廳,洗手間公共——但這是比喻,比喻終究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我勸大家別太相信比喻。比喻是“言”,莊子主張“得意忘言”,他喜歡形象,叫做“得魚忘筌”。總之,我將老子定位為古典,莊子定位為浪漫,也僅是比喻,目的是想回到“文學”。 Part 05 素玉 講到這里,可以正式談談老子的思想及其文體。 老子生活的時代,是很壞的時代。政治卑鄙齷齪,各種治國理論紛紛出籠,而天下愈弄愈亂,原因:一,理論有謬誤。二,實踐歪曲理論。所以,老子才提出“無為”、“無治”。可是我總是覺得老子這般說法,是生氣,是絕望,是唱反調(diào),是現(xiàn)狀逼得他往極端走。所以,老子哲學是傷心人語,看透人性的不可救,索性讓大家回到原始狀態(tài)。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非常極端,非常不現(xiàn)實。世界上所有“烏托邦”構(gòu)想,以老子最徹底,最有詩意,最脫離現(xiàn)實,絕對不可能。他的理想和當時的現(xiàn)實,他對他之后的一切的歷史現(xiàn)實,都是宿命地叛逆。明知做不到,不可能,他偏要這樣說。 這種近乎橫蠻的心理,一定來自極大的痛苦。 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也是發(fā)脾氣的話,一是等于說,你做皇帝、做官僚、做軍閥,都用不著;二,這么著,大家不必鉤心斗角、不必投機販賣,不必爾虞我詐。 老子最早知道中國的兩種特產(chǎn):一是暴君,一是暴民。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一語雙關,既對暴君說,又對暴民說。他反對法治,也反對人治。無為而治,等于架空皇帝,使其不成為暴君,只有商標,沒有貨。對于“人”(民和君),老子為什么如此暴烈而偏激呢?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幾乎是粉碎性的決絕。原因,就是他的人生觀、世界觀,都從宇宙觀來。 天地不仁。 這個觀念,真是偉大卓絕,當時極摩登,現(xiàn)在更摩登。這一點,老子超越了多少思想家、宗教家。有沒有更摩登的觀念呢,有: 天地無仁無不仁。 這是什么“子”說的,你們大概知道——老子還是“人”本位的,所以罵“天地不仁”,如果換作“宇宙”本位,仁不仁,何從說起? Part 06 子擎 所以老子悲傷、絕望、反激、咒詛,出壞主意,制訂了很多對付自然、對付人的策略,歷代軍事家都借此取了巧、學了乖。老子,也免不了被異化的命運。 我愛老子,但我不悲傷、不絕望、不唱反調(diào)、不罵、不出鬼主意——我自得惡果,所以不必悲傷;我不抱希望,所以不絕望;我自尋路,一個人走,所以不反激。我也有脾氣要發(fā),但說說俏皮話。 老子哲學的極精練、極豐富,就在他有明晰肯定的宇宙觀。反過來說,凡宇宙觀糊涂,或者忽而偏向有神論,忽而偏向無神論,想說又不敢說,或者說不清,總是差勁的,不能算哲學家。例如孔丘。 老子的文學性呢?語言直白,可是含蓄,這是很難的。幾乎看不到還有別人能用這種文體。直白,容易粗淺,含蓄,就晦澀了,而老子直截了當說出來,再想想,無限深意,我喜愛這種文體! 文學,有本事把衣服脫下來。多少有名的文學,靠服裝、古裝、時裝,琳瑯滿目,里面要么一具枯骨,要么一堆肥肉。莊子的衣裳就很講究,漢人喜寬博,魏晉人穿得瀟灑,唐人華麗,宋人精巧,明清人學唐宋衣冠學不像,民國人亂穿衣,亂到現(xiàn)在,越來越亂。 文學、藝術、哲學、思想,像人的肉體一樣,貴在骨骼的比例關系,肌肉的停勻得當。形體美好,穿什么衣服都好看——最最好看,是裸體。 思想、情操越是高超、深刻、偉大,越是自然地涌現(xiàn)??墒窃趺磿顭o窮呢?因為思想情操本身細致豐富。請看希臘:希臘的雕像,裸體的;希臘的神廟,那柱子,那浮雕,都可說是裸體的。圓就是圓,三角就是三角。到巴洛克(Baroque),就穿衣服了,到洛可可(Rococo),全是裝飾,內(nèi)在的真實被掩蓋了。 我們來看看老子的文筆和文體。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他的意思是說:原理呢,可以講的,但不能用一般的方法講;要給萬物定位稱呼呢,也可以的,但不能用通俗的既成見解來分類。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直通現(xiàn)代藝術,直通現(xiàn)代物理學。人的精神世界,宇宙的物質(zhì)世界,都是恍恍惚惚。從“人”的角度去觀照、去思索,更是恍恍惚惚。先要承認“恍惚”,才能有所領會。 上面幾句,簡,直白,含蓄。 Part 07 肥卷麻麻 老子奇特,他主張退、守、弱、柔,這在全世界的思想領域中,獨一無二。一是他的氣質(zhì),二是他吃夠了苦,對付宇宙自然,對付人事生活,退、守、弱、柔,才能保全自己,立于不敗。東方文化、東方精神,無疑老子是最高的象征,《周易》也和老子哲學通,都是吃足苦頭的經(jīng)驗。 讀《易經(jīng)》,讀《道德經(jīng)》,我都為古人難受。他們遍體鱗傷,然后微笑著,勸道:“可要小心,不要再吃虧。” 中國從開始就受大罪,一代代暴君暴民,暴君殺人,暴民幫暴君殺,暴君再殺暴民,暴民逼急了,便殺暴君,然后自己做暴君,當然還是殺人。老子說: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這句話,聲色俱厲,十足老子風格,像是一下子喊出來,意義卻復雜得很。 人不怕死,判死刑也沒用。 用死去嚇他們,無效,想別的辦法吧。 你太殘暴,怎可用死來威逼? 你殺人,人是殺不完的。 不從根本上解決,光靠殺人,不是辦法。 圣人與大盜,相對而存。到了沒有圣人的時候,也就沒有什么可盜。 老子的理想世界,全然夢境,是他個人的詩的烏托邦。老子之后,世界背向老子而發(fā)展,無論大綱細節(jié),處處與老子的理想相違背。老子沒有歷史眼光?沒有群眾觀點?老子一個人空思妄想?我不這樣看。老子的想法、原則,是對的,問題在于,人類是壞種、壞坯,做不到,也不肯做老子所希望的,不能怪老子。 這是老子的純藝術的一面。 另一面,是老子哲學的實用性,一步一個腳印哩——你要“揚”,先“抑”之;你要得到它,先放棄它;你要推翻它,先擁護它。最簡單比喻:你要收獲,先埋種子。對待天命,對待人事,老子的話最樸素,最有實效。 話得說回來,哲學、文學,不可以拿實用主義去看。哲學、文學屬于極少數(shù)智慧而多情的人,是幸福,是享受,和大多數(shù)人沒關系。鄉(xiāng)下老大娘與莎士比亞有何因緣?地鐵上搶劫的黑人,不知道“圣人不死,大盜不止”——這是一個使人心平氣和的解釋。 全世界讀《道德經(jīng)》的人,還真不少。二次大戰(zhàn)前,德國大學生讀尼采。大戰(zhàn)后,必讀李耳?!兜赖陆?jīng)》的英譯、法譯、德譯,版本不斷更新。最近美國的什么書店又請人重譯老子,李老先生就有這點魅力,世界忘不了他。 Part 08 秦玲 下面扼要節(jié)引《道德經(jīng)》文句。老子的著作,句句都是警句,這里不一定按照各章的次序。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第七章) 意思是如果不結(jié)結(jié)巴巴狠命地保養(yǎng)自己,倒反而活得長壽。(皇帝與村嫗) 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財多,就以物累形,反而加速死亡。 故常無欲。(第一章)不見可欲。(第三章)少私寡欲。(第十九章)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第二十二章) 虛其心。(第三章)致虛極。(第十六章)虛而不屈。(第五章) 虛心,沒有成見,沒有要求,就能以無窮盡的智慧觀照無窮盡的宇宙萬物。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第八章)守靜篤。(第十六章)靜為躁君。(第二十六章)清靜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 清靜能使外界的真相從我心中顯現(xiàn)。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第十六章)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第二十三章) 失德而后仁。(第三十八章) 失仁而后義。(第三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第十八章)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第十九章)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第五十七章) 一個哲學家,總得自己定一個點,定一個名。叔本華,自由意志;尼采,權力意志;黑格爾,總念(Begriff,先于宇宙萬物的觀念而存在的);孔丘是仁,孟軻是義,韓非是法,等等。不學哲學的人,一眼望去,蔚為大觀,其實很可憐。這使我想起物理學的杠桿作用,物理學家夸口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起來?!钡l也不能給他這個支點,而思想家自己架構(gòu)了精神界的支點。老子,他提出“道”,“道”就是他理論的支點。 禮—→義—→仁—→德—→道—→ 推理而定名——哲學家。 感知而不定名——藝術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 惟道是從。(第二十一章) 天,也是從道而來:“天法道?!保ǖ诙逭拢┨煺撸诠糯赣钪?,那么,宇宙從道而來。在這里不期然想起黑格爾。黑格爾認為觀念先于物質(zhì)而存在,換言之,物質(zhì)僅是觀念的實現(xiàn),而諸種觀念皆決定于一個總念。宇宙,就是這總念的物質(zhì)化。宇宙尚未物質(zhì)化時,總念早已存在。 這樣把道和總念相提并論,大家是否覺得有點類同?我夾在一老一黑之間,怎么辦? Part 09 穎梅 我懷疑道,也懷疑總念。懷疑了四五十年,結(jié)論是,兩者概不承認。宇宙既不實在,亦不空虛,既無道,亦無總念。老子與黑格爾需要“支點”架構(gòu)理論,支點一抽掉,整個理論垮下來。 不是不要支點,但我一生沒有致力于尋找支點。起初我就明白:精神界的杠桿所需的那個支點,是找不到的。 物理學上的支點,是存在的。足以“撬動地球”的支點,在理論上也是存在的。唯有足以撬動宇宙的支點,或者說,撬動道和總念的支點,不可能。 我寫:“蒙田不事體系。在這一點上,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得我心?!泵商铮∕ichel de Montaigne)不是思想家、哲學家,他終生研究“人”,不是“宇宙”。他的不事體系與我的不事體系,兩回事,我抬出他,是借他開一開門,讓我走出來。 蒙田先生博學多才,建立體系,太容易了。可是他聰明,風雅,不上當。尼采也不事體系,比蒙田更自覺。他認為人類整個思維系統(tǒng)被橫七豎八的各種體系所污染。 以上的話題,提得太高??傊?,建立體系而成一家之言,并不難,不事體系而能千古不朽,卻是極難極難。 一般的體系,可說是外化的精密、宏觀的精密。我取內(nèi)化的精密、微觀的精密。外化的功能,體現(xiàn)在推理而定名,那是哲學、哲學家;內(nèi)化的功能,表現(xiàn)在感知而不定名,那是藝術、藝術家。哲學家中,只有尼采一個人覺察到哲學的不濟,坦率地說了出來,其他哲學家不肯承認思想歷程的狼狽感。凡是蹩腳的、吃哲學飯的“桶子”們,從來標榜哲學是一切學的總框。 再舉兩則別人對老子哲學的評價: 一,《呂氏春秋·不二篇》——“老聃貴柔?!?/span> 二,《荀子·天論篇》——“老子有見于詘,無見于信。” 詘,即屈;信,即伸。這兩個看法,我嫌淺顯,讀不起《道德經(jīng)》,老子自己才會說話哩!他說: 柔弱勝剛強。(第三十六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第四十三章) 骨弱筋柔而握固。(第五十五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第七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第七十八章)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八章,老子又發(fā)揮“柔”的原理: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榮,守其辱。 極其厲害的戰(zhàn)略,是以對付宇宙、對付世界、對付人生。具體戰(zhàn)術呢,第三十六章中已說明: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Part 10 鶴無糧 偉大的思想都有毒的,你能抗毒,你得到益處。老子的觀點和方法,可供與老子同品格的人借鑒應用。但不幸,老子的方法論,常被壞人拿去為非作歹了,還反咬一口,歸罪于他。大陸有青年犯法,交代時說,讀了尼采著作的緣故。 希望大家讀《道德經(jīng)》。有疑難,有問題,可以找我。電話是(718)5261357,我總在家的。老子主張: 治大國若烹小鮮。 我在家,烹小鮮如治大國。大家要是覺得好笑,說明我講老子哲學沒有白講。老子說: 不笑不足以為道。 祝賀大家得道了。 曾經(jīng)有一位外國學者,F(xiàn).卡普拉(Fritjof Capra),記不得哪國了,他在一本《物理學之道》(The Tao of Physics)中說:“《道德經(jīng)》就是以一種令人費解的、似乎不合邏輯的風格寫成的,它充滿了迷人的矛盾,它那有力而富有詩意的語言,捕獲了讀者的心靈,使讀者擺脫了習以為常的邏輯推理的軌道?!?/span> 這倒正可為老子的文學價值做注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