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 五、咳嗽(慢性氣管炎) 王維澎醫(yī)案:李某,男,45歲。初診日期:1982年4月2日。有氣管炎史十余年。近十日復作,咳嗽、痰稀白量多,咳則汗出,胸悶,不能平臥,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沉弦。證屬:肺有寒飲,脾虛生痰上漬于肺,其標在肺,其本在脾,土不生金也。治以健脾溫肺,降氣化痰。擬甘姜苓術湯加味: 炙甘草9克,干姜12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葶藶子12克,蘇梗9克,杏仁6克。3劑。 藥后咳嗽大減,飲食增加,可平臥。繼用上方5劑,獲愈。 [《湖北中醫(yī)雜志》1985,(5):38] 按語: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人詾榉闻K之本病,肺病日久則損及脾氣,即所謂“子盜母氣”。故補土生金是其治也。方中干姜溫肺化飲,溫健脾陽。苓、術健脾利濕;炙甘草益氣和中。加葶藶子“疏肺下氣、消痰”;入杏仁降氣,平肺氣之逆以行痰;增蘇梗行氣寬中,以助肺之宣降、脾之健運。 六、泄瀉 王維澎醫(yī)案:李某某,女,30歲。1985年1月6日就診。平素飲食稍有不慎,即作腹瀉。一周前因食生冷,遂致泄瀉。日6~7次,瀉下清稀甚則如水樣便。腹痛不顯,口渴喜熱飲。舌淡苔白膩,脈濡滑。證屬:脾胃虛寒。治以溫中止瀉。方用甘姜苓術湯加味: 炙甘草12克,干姜15克,茯苓18克,白術15克,車前子(包)15克。3劑。 1月10日復診:腹瀉減輕,日2~3次,為稀軟便。舌淡苔白,脈濡緩。減干姜量至9克,以防溫燥太過。加神曲9克,以健脾和胃。3劑后,大便成形,日一次。諸證霍然。 [《湖北中醫(yī)雜志》1985,(5):38] 按語: 脾胃虛寒,不能腐熟水谷運化精微,水谷停滯,清濁混雜而下,則泄瀉作矣。方中炙甘草益氣健脾;干姜溫脾陽散胃寒;苓、術補脾利濕。加入車前子以“開支河”,程國彭謂:“凡治瀉,須利小便”,即是此意。 七、脫肛 謝自成醫(yī)案:伍某,男,10歲,1984年9月25日診。5月初患痢疾,大便膿血,里急后重,持續(xù)20余天,經(jīng)中西藥治療痊愈,但每次便后肛腸均有外脫。先可自回,后來逐漸加重,外脫日趨嚴重,需以手紙托入。曾以補中益氣法治療60余天,稍有好轉(zhuǎn)。五天前,因參加跑步活動,脫肛加重,每次須以溫水坐浴十余分鐘,才能手紙托入。刻下便多稀溏,日2~3次,納食尚可,小便清長,神疲乏力,四肢欠溫?;顒由陨?,即見氣促、頭昏。視其面色淡白少華,舌淡,苔薄白,脈濡細。此乃肺脾腎陽氣不足,虛寒內(nèi)生,攝納失司之故。治以培土為主,佐以斂肺納腎,方選甘姜苓術湯加味。 黃芪20克,茯苓15克,山藥12克,炙甘草10克,炮干姜10克,土炒白術10克,大棗10克,百合10克,制附片8克,紅參(另煎兌服)8克。 囑其避免劇烈活動,多靜少動。 服藥6劑,癥狀悉減,連服10余劑而愈,隨訪一年未見復發(fā)。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7,(12):17] 按語: 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虧虛,失于攝納,亦致脫肛。肺與脾同屬太陰,成子母相應,肺氣(陽)虛,可通過健運脾母而治之,此培土生金之大法也。 八、遺尿 謝自成醫(yī)案:謝某,男,12歲,1980年3月15日來診。遺尿2年余。自1977年冬季以來,經(jīng)常晚上尿床,曾服補腎固澀藥和補腎狗肉湯(以枸杞、肉桂、熟地黃等藥燉狗肉)均無效。近月來,尿床次數(shù)更加頻繁。白天尿頻量多,納食不佳,大便溏稀,日1~2次。面白少華,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此乃脾腎氣虛之故,以燠土勝水,縮泉止遺法治之。方用甘姜苓術湯合縮泉丸加味。 炮干姜10克,白術10克,山藥10克,茯苓10克,益智仁8克,烏藥8克,炙甘草8克 囑其于午后限制飲水,連服上方20余劑而康。隨訪一年,未見復發(fā)。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7,(12):17] 按語: 腎陽虛虧,水氣內(nèi)盛,膀胱氣化失司,故而遺尿,用甘姜苓術湯為主治療,在于培土以制水也。 END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quán)聲明:文章源于網(wǎng)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yè)用途。若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或其他問題,敬請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刪除,郵箱:2042938103@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