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誰是歷史上被抹黑最厲害的人,秦始皇敢說第二,相信沒有人敢認(rèn)第一! 秦國自二世而亡之后,始皇帝就被西漢史官刻畫成了一副“暴君”形象,其風(fēng)評也被直接影響了數(shù)千年之久。 每當(dāng)談及秦始皇的“暴政”,史官們無不聲淚俱下,可謂罄竹難書…… 比如:廢先王之法,不敬天地鬼神,讓人心不古、世風(fēng)日下,焚書坑儒,毀先秦文化,屠殺知識分子,壓榨民脂民膏,修建阿房宮,將四川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征發(fā)百萬苦役,修建長城與自己的陵墓,累死的人尸骨堆積如山,嚴(yán)刑酷法,將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座巨大的監(jiān)獄和勞改場。 在封建社會歷代統(tǒng)治者們的眼中,這個天朝上國的源代碼作者(秦始皇嬴政)儼然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反面教材。 那么,歷史真相究竟如何?史官們對秦始皇的抨擊到底是完全抹黑,還是存在一定的道理呢? 接下來,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逐條剖析秦始皇的“暴政”,看看他究竟是不是個暴君…… 秦始皇第一大“暴政”:師今不師古,廢先王之法 想要弄清始皇帝被攻擊的根源,我們還得從他得罪儒生們的治國方略“師今不師古”說起。 后世史官們抨擊秦始皇暴政的最根本源頭,還是在于他“師今不師古”的廢掉了先王之法。 秦始皇重法家,強(qiáng)調(diào)治國應(yīng)該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采取“法與時宜”的策略方針,畢竟時代在變,法律和政策也就得跟著做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絕對不能生搬硬套。 儒生們對此深感不滿,他們痛恨秦始皇為什么不采取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堯舜之法”以及“三代之治”,居然相信今天的一切會比古代的好,未來的一切還會比今天要好,這簡直是在跟圣人唱反調(diào)。 因為在儒生們的心目中,理想國的樣子就應(yīng)該像孔圣人說的“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一切都必須按照奴隸社會的規(guī)矩辦事。 因此,儒生們覺得:秦始皇廢除夏商周的制度和禮法,純屬大逆不道! 西漢時期的賈誼、晁錯與董仲舒等人,也都曾提出過類似的結(jié)論,認(rèn)為秦朝的暴政就是從廢除西周時期的“分封”和“五等之制”開始的,而這也是秦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 然而,以我們今天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到底是分封好還是郡縣好?是該與時俱進(jìn)地采用發(fā)展觀,還是該刻舟求劍地遵循祖制?一切都已經(jīng)有了定論,根本不值一駁,至于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更不可能是儒生們提出的“廢先王之法”。 因此,這條“暴君”的證據(jù)純屬抹黑! 秦始皇第二大“暴政”:不敬重天地,藐視神靈 后世史官們抨擊秦始皇“不稱天子,只稱皇帝”,乃狂妄自大、藐視天地的表現(xiàn)。 他們認(rèn)為,嬴政之所以不稱自己為“天子”,是因為天子雖貴,但仍要受制于天,并沒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始皇帝一統(tǒng)天下之后,無限膨脹的他不允許“上天”來挑戰(zhàn)自己的權(quán)威,因此故意不稱天子,以示對“天”的漠視,就連去泰山封禪,始皇帝也是在歌頌自己的功德,絲毫沒有感念天地的恩賜,旨在害怕后世會忘了自己的豐功偉績。 因此,儒生們覺得:秦始皇對老天爺尚且如此,對其他的神靈也就更加地不屑一顧了! 比如,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秦始皇第二次南巡的時候(公元前219年),大隊人馬來到湘山腳下正準(zhǔn)備過河,突遇狂風(fēng)大作、江水洶涌,但很快就風(fēng)平浪靜了,人馬也順利地渡過了湘水,并未耽誤行程。 此后,始皇帝叫來博士,詢問他是哪路神仙敢與自己作對,博士趕忙回答秦始皇,此處的神仙叫“湘君神”,據(jù)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 聽博士如此一說,始皇帝勃然大怒,立刻命令3000囚徒上山,把湘山的樹全部砍掉,直到紅土盡露。 上述故事只為說明兩點—— ①:秦始皇是“獨夫民賊”,連神明都厭惡他,干擾他過江。 ②:強(qiáng)調(diào)秦始皇暴虐成性,不允許有絲毫的侵犯,簡直就是一個偏執(zhí)狂。 不得不說,連“史家之絕唱”都如此刻畫秦始皇,他的“暴君”形象也就更加地深入人心了。 然而,這些都是真的嗎? 首先,秦始皇確實從不稱自己為“天子”,秦朝的碑文中也沒有提及“天”這個字,秦的文化里更加沒有“天命”的概念。 史官們所說的“他到泰山封禪、銘刻碑文,是怕后世忘了自己的功績,而不是為了感念天地”,這一點說得其實也不能算錯。 因為,秦始皇封禪祭文的內(nèi)容確實與后世的帝王們有很大的不同,但要說秦始皇不敬重天地,顯然就不對了。 秦始皇確實是古代社會中唯一一個不稱自己為“天子”的最高統(tǒng)治者,也確實覺得自己比三皇五帝更偉大,但他還沒有膨脹到藐視“天”的地步,他雖不稱“天子”,但傳國玉璽上的八個大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就足以表明了他的態(tài)度。 因此,秦始皇藐視天地一說純屬抹黑! 實際上,在秦始皇的治國方略中,確實是強(qiáng)調(diào)將神學(xué)和政治學(xué)分開的,這一點和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的理念是一致的。 秦始皇以法家治國,而法家強(qiáng)調(diào)破除迷信,最看不起的就是裝神弄鬼的那些人,因為鬼神之說很容易讓人不務(wù)正業(yè),而且還是煽動民變的催化劑。 至于《史記》中秦始皇砍禿湘山的事情,也隨著《岳麓秦簡》的發(fā)掘而被證實是謊言! 考古挖掘出的秦簡中明確記載:秦始皇路過湘山時,不但沒有派人上山伐木,而且還稱贊此處風(fēng)景優(yōu)美、甚憐愛之,同時下令禁止百姓上山砍伐,并把湘山視為皇家宮苑給保護(hù)了起來。 以歷史學(xué)和考古學(xué)的專業(yè)角度來看,《岳麓秦簡》的真實性明顯高于《史記》。 只不過,后世王朝為了徹底否定前朝,因此才對前朝進(jìn)行無中生有的丑化,而這種情況在歷朝歷代的正史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 如果說,“廢先王之法”和“不敬天地神明”只是秦始皇和史官們的價值觀沖突的話,那么“焚書坑儒”毀滅先秦文化,應(yīng)該算是秦始皇的重大槽點之一了,不但古人批判,很多現(xiàn)代人也在批判。 然而,真實的情況究竟如何? 秦始皇第三大“暴政”: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之所以發(fā)生,還是源自于儒家和法家價值觀的沖突……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設(shè)下酒宴,大宴天下群英,當(dāng)時全國最有學(xué)問的70位儒生也都前來祝酒,于是就發(fā)生了一場關(guān)于“師古”還是“師今”的大辯論。 以博士淳于越為代表的儒家提出:應(yīng)該恢復(fù)“分封制”,只有采取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制度才能夠長治久安。 而丞相李斯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書呆子們只懂得死記教條,根本不懂得“因時制宜”的道理,簡直是厚古薄今、胡說八道,自以為比別人高明,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群刻舟求劍的蠢貨罷了! 不得不說,這些人對當(dāng)前的政治指指點點,老百姓也就被他們欺騙跟著起哄,如此對于國家的統(tǒng)治一點好處也沒有。 始皇帝認(rèn)為李斯說的很有道理,并按照他的提議規(guī)定:民間只能保留秦國的歷史、醫(yī)學(xué)、法律、占卜,以及種植方面的書籍,其他書籍一律燒掉,尤其是那些沒有任何歷史根據(jù),憑空臆想出來的先王之言。 在始皇帝燒毀的書里,最主要的就是《尚書》、《詩經(jīng)》和《道經(jīng)》,其中:《尚書》主要記載的就是所謂的“圣人之法,先王之言”;《詩經(jīng)》中多有歌頌歷代先王的語句;《道經(jīng)》并不是《道德經(jīng)》,而是方士們的經(jīng)典。 在這里必須要說明一點:秦始皇禁止的只是私學(xué),燒毀的也只是民間藏書,《尚書》也好,《詩經(jīng)》和《道經(jīng)》也罷,在官方都存有藏書備份,并沒有因為焚書而遭到滅絕。否則,那些先秦經(jīng)典又怎么會重現(xiàn)于后世? 先秦時代的文化經(jīng)典,確實有很多都已經(jīng)失傳了,但這個鍋卻不能讓秦始皇來背,比如《道經(jīng)》,雖說今天只留下了一句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 但這本書在明朝的時候,還曾有人送給了朱棣,足以說明:《道經(jīng)》的遺失,其實最早應(yīng)該是在明朝,而不是在秦朝。 另外,秦朝末年,反秦勢力攻破咸陽之后,一把火燒毀了的東西,自然也包括數(shù)之不盡的書籍。 因此,秦始皇焚書毀滅先秦文化一說也純屬抹黑! 秦始皇的治國理念雖以法家為主,但也兼容各家,官方都有備份。 偉大的思想家魯迅先生在《華德焚書異同論》中就曾替秦始皇喊冤,魯迅認(rèn)為:秦始皇實在非常冤枉,他吃虧就吃在了“二世而亡”上,一班幫閑們也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 說完“焚書”,我們再來看看“坑儒”…… 不得不說,“坑儒”更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事實上,秦始皇并沒有坑殺儒生,他坑的都是一群招搖撞騙的方士。 “坑儒”事件發(fā)生在“焚書”事件的一年之后,原本是秦始皇和一群騙人術(shù)士之間的矛盾,但在《史記》中卻被刻畫成了他與儒生之間的矛盾。 李開元教授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坑儒”是儒家為了抬高儒學(xué)地位,將儒生圣潔化,而抹黑秦始皇的偽史。 秦始皇第四大“暴政”:勞民傷財,嚴(yán)刑酷法 除了“焚書坑儒”以外,秦始皇還有一個最大的槽點,那就是勞民傷財,無休止地建造宮殿和陵墓,并且修筑萬里長城,累死百姓無數(shù),而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就是對秦始皇暴政的控訴。 為了讓百姓們聽話,秦始皇還嚴(yán)刑峻法,動輒就磔刑、五馬分尸、去勢、腰斬、棄市、定殺、剖腹、誅九族…… 那么,這些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杜牧的這首《阿房宮賦》讓人們對秦始皇修建的這座“天下第一建筑群”充滿了無盡的遐想。 然而,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進(jìn)步,考古學(xué)家已經(jīng)驗證:實際上,阿房宮根本就沒有修建起來,只是打了個前殿的地基,而且也沒有文學(xué)作品中刻畫的那么大。 另外,西楚霸王項羽燒的也不是阿房宮,而是秦國的咸陽宮。 不得不說:勞民傷財,修建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不但把秦始皇黑了,也把“燒”它的楚霸王項羽給黑了! 至于“孟姜女哭長城”,那也根本就不是“秦長城”,而是“齊長城”,而齊長城修建的時間要比秦始皇修長城的時間早了將近二百年。 我們說秦始皇修長城只是把列國的長城給連了起來,很好地抵御了游牧民族對農(nóng)耕文明的侵?jǐn)_,不然中原王朝要抵御草原游牧騎兵將會非常吃力,可以說是“功在當(dāng)代,利在千秋”! 雖說,秦始皇征發(fā)勞役確實付出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想要完成一件大事,歷史上哪個大有作為的君主不是傾國之力而為之的呢? 試問:漢武帝打崩了匈奴,保證了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也讓全國人口大幅度下降,這難道也是勞民傷財嗎? 至于秦法的嚴(yán)苛,也算是歷史上的一大誤解:秦法雖嚴(yán),但并不苛刻! 在秦國,腰斬、梟首、棄市、車裂,以及斷手?jǐn)嗄_這樣的刑罰,其實并不多見。 《云夢睡虎地秦簡》中,處死的案例也只有5個,其中真實地還原了秦朝法律的原貌。 至于說一些非常殘酷的刑罰,比如挖膝蓋、腰斬等,其實在戰(zhàn)國時代的列國都有,而秦朝也只是繼承了這些刑罰而已,并且在漢朝前期也曾相應(yīng)地繼承,我們也不能把這個帳都算在秦始皇的頭上。 因此,這些抹黑秦始皇的槽點,其實壓根也站不住腳。 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秦始皇不但不是暴君,而且還算得上是一位仁君,一個靠武力征服天下的帝王,他從來沒有屠過城,也從來沒有殺戮過一位功臣,且都讓他們得到了善終。 正是這樣一位“千古一帝”,卻被后世詬病為暴君,也真算得上歷史中最大的一件冤案了! |
|
來自: 昵稱vUWeivt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