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青核桃吧的第 6 篇原創(chuàng)作品 編者按:今天這篇節(jié)選自我曾經(jīng)為某書撰寫的文稿。不論是現(xiàn)實的婚姻生活,還是理想的婚姻生活,在我的定義中,這樣都是幸福的。也許,你會有不同的定義。
|
01 人們常說,婚姻如同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尋找合適的伴侶,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價值觀,也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接受底線;知彼,就是欲知對方的需求和價值觀。在始于需求滿足和性吸引,終于日常相處的每段關系里,相愛的雙方都在努力選擇相似部分形成共鳴,又會因彼此不同而盡力做出適應和調(diào)整。 表達愛意并不取決于你做了多少,而是對方真正感受到了多少。最好的愛,從來不是給己所需,而是給其所愛。戀愛的雙方需要多交流對愛的表達方式,觀察對方的感受。戀愛不僅有詩意和遠方,還有鍋碗瓢盆交響曲。經(jīng)歷過最初的甜蜜期后,兩個人的差異性就會慢慢顯現(xiàn)出來,戀愛開始進入磨合期。此時為了防止差異導致沖突,有效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既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期望和感受,客觀陳述事實,同時又要認真傾聽對方的傾訴,共情共理。戀愛不是放棄彼此,而是成就彼此。美好的愛情是兩個獨立的人之間的彼此欣賞和接納。真正愛一個人,除了愛對方的優(yōu)點還要學會在自己可接受范圍內(nèi)包容對方的缺點。因為在親密關系里,人們渴望的都是被無條件接納。學會自愛自知,才會更好地關愛他人。任何一方的缺失自我,都會讓原本平等的關系變成附屬或控制關系。美好的愛情與“做最好的自己”并不沖突。親密關系中的自我與真實的自我高度統(tǒng)一。當愛已不在,或愛已成為互相的負擔與累贅,分手后嘗試把對一段感情的投入慢慢收回,放回自己身上,好好愛自己。在擁有愛情的時候不失去自己,在沒有愛情的時候不失去生活。對于被分手的一方,可以憤怒、可以傷心難過、可以表達遺憾后悔,可以有一切的負面情緒,但是一定不要自我否定,相信烏云過后還有會彩虹。無論是愛還是不愛,曾經(jīng)的兩人依然是兩個獨立的、不斷成長的個體。如果愛已不再,彼此都失去了自我,遠離了最初向往的自由,那么,就請理智放手,讓各自回歸自我,擁抱新的希望。如同握不住的沙,不如揚了它,給予新的天空。理智放手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解脫和對愛的詮釋。如一首歌詞中寫道:“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為愛放棄天長地久,我們相守若讓你付出所有,讓真愛帶我走,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為愛結(jié)束天長地久,我的離去若讓你擁有所有,讓真愛帶我走。” 02 婚姻為夫妻相愛提供了一個表達、釋放、學習、成長與修補的空間?;楹蟮膼矍樯睿蛟S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相融,或許是家有兒女雞飛狗跳后的包容,有體味人生同甘共苦的相濡以沫,也有期待新生發(fā)掘潛力的欣喜若狂。法國作家安東尼·德·圣??颂K佩里在其名著《小王子》中說過:“愛不僅僅是相互凝望,而是一起望向同一個方向?!毙腋;橐龅拿卦E是“相互滋養(yǎng)”而不是“相互耗損”。美好的婚姻里,兩個人是生活伴侶、性伴侶和靈魂伴侶。他們相互滋養(yǎng)的不僅是外表,更是心靈及精神?;橐鲋羞€需要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長,只有不斷的給自己充電和增能,進行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滋養(yǎng)對方。處于婚姻關系的夫妻之間,相陪相伴如一壺酒,時間越長,品味越濃。相伴的夫妻,是“閑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的人,也是“患難與共、同舟共濟”的人。夫妻之間的溝通,是語言,是眼神,是肢體,是精神,是日常,是柴米與油鹽,是肥皂劇與游戲,是尿布與奶粉,是激情與冷戰(zhàn),也是牽掛與碎碎念。良好的溝通,不在乎三年之癢還是七年之癢,更在乎天長地久與內(nèi)心豐盈。婚后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生活內(nèi)容的豐富,特別是在養(yǎng)育子女之后的瑣碎繁忙,夫妻之間可能陷入審美疲勞,原本的優(yōu)點可能被藐視,而缺點則會無限放大,此時更需要保鮮的藝術。夫妻雙方應注重為日常增添儀式感,為生活留住美好記憶,減少“婚姻磨損”。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婚后夫妻之間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共同的理想志向,有共同的家庭責任,但仍然應該享有各自獨處的時光和空間。即使是全職媽媽,也應有自己社交、學習或放松的時空。夫妻仍可以保持各自個性上的閃光點,給對方一個自由呼吸的空間,讓彼此可以更自信地在職場馳騁,更舒適地在家中放松休憩,也能更積蓄力量共同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夫妻雙方在進入婚姻狀態(tài)后,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需要適應和調(diào)整,也都需要成長的心態(tài)和步伐。如果一方在不斷地努力進步,而另一方掉隊或原地不動,則兩人之間會很容易產(chǎn)生不平衡的感覺,親密關系的距離就會越來越大。并肩前行、比翼齊飛不僅僅是遠大的理想,更是日常的實踐。 夫妻平等沒有固定模式,不論是男外女內(nèi),男主女從,還是女外男內(nèi)女主男從,都不是夫妻平等的規(guī)范模式,這只是夫妻合作的外在形式。夫妻平等是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的基礎上,是站在同一高度的瞭望。 03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但家和并不是為求得表面的一團和氣而忍氣吞聲,而是家庭成員在理解溝通包容的基礎上有各自的需求和發(fā)展,從而達到家庭的整體向上。在家庭關系網(wǎng)絡中,夫妻關系是基礎,是核心。其次才是父母與子女、與兄弟姐妹、與其他親屬的關系。只要夫妻關系這個核心基礎是穩(wěn)定的,那么不論是小家庭,還是大家族,在遇到矛盾沖突時,都不會影響家庭關系的破裂。在整個家庭大系統(tǒng)中,“夫妻”“父母”“子女”等就是家庭的子系統(tǒng)。家庭邊界就是這些子系統(tǒng)之間的心理界限。所有讓人們感到不舒服的家庭相處模式,本質(zhì)上都是一種或幾種家庭邊界混亂的存在。在邊界清晰的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承擔著與其角色相對應的責任與義務,如果家庭邊界不清晰,則會使得家庭成員不再扮演其原有的角色,不承擔或過度承擔一些責任義務,導致家庭關系與相處陷入混亂。人常說,“家庭是幸福的港灣,是深夜里那盞為你一直留著的燈”。在一個核心關系穩(wěn)定、邊界清晰,擁有健康親子關系的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之間彼此聯(lián)結(jié),都對家有一種歸屬感,也都有一份責任感。營造歸屬感還需要一些家庭儀式,如家庭成員的生日活動、孩子的成長禮、父母的結(jié)婚紀念日等,都是一種惦念和牽掛。親子關系是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直系血親關系,上慈下孝則是父輩與子輩關系的典范,即父母要慈祥,子女要孝敬,彼此承擔相應的權(quán)利和義務。子女要感恩父母、理解父母和反哺父母,但子孝并不是愚孝,父母也應該將子女視為原生家庭之外的獨立個體,給予他們的成長空間。父母與子女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不牽絆和制約各自的發(fā)展。隨著父母慢慢變老,子女應該承擔起贍養(yǎng)照料的義務。根據(jù)家庭的個體情況,充分了解父母的物質(zhì)需求和心理需求,有條件的盡可能抽時間看望父母,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如子女不在身邊,可以借助其他力量的幫助,盡可能周到的做好各項安排,比如找好鐘點工或保姆為父母打理日常事務;年老的父母需要經(jīng)常到醫(yī)院去,提早預約掛號或安排好出行;了解父母心理動態(tài),及時進行安慰、疏導或建議就醫(yī)。子女與父母是直系親屬關系,但并不是隸屬或控制的關系。成年子女與父母之間在保持親密關系的同時又要保留一定的空間,達到有界限、有距離、有聯(lián)系、有守望的狀態(tài),最佳的距離就是“一碗湯的距離”。兒子或女兒的小家庭依然是核心。 04 高質(zhì)量的親子關系不僅僅是時間的陪伴,更應該是心靈的陪伴,安全感的陪伴。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其心理需求不同,陪伴的方式也不同。嬰幼兒階段,需要語言的、游戲的陪伴;進入幼兒園以后,孩子需要適應社會的陪伴;進入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們面對來自學業(yè)、友誼、長輩、同伴等的壓力,需要父母的理解、支持;成人后依然需要面對困境的勇氣與堅強。 養(yǎng)育孩子最大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成長,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獨自看世界,可以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根據(jù)不同年齡段,鍛煉他們的能力,教會知識和技能,適當放手,讓孩子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