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是黨的轉折點,期間對毛主席性格也產(chǎn)生了一次巨變,用賀子珍的話說:更沉著練達,更縝密周到了,更能團結人了。 在1932年毛主席正值39歲,對一個領導人來說,是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年紀,而毛主席軍事和政治超凡脫俗的境界,更是有了強硬的本錢 毛主席回憶道:“我這個人呀,40歲以前肝火大,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總覺得真理、正義在自己手里,得罪了不少人?!?br>連被毛主席稱贊為“氣量如?!钡闹炖峡?,因為軍事問題,和毛主席都激烈爭吵過,只得丟下一句:行,什么都是你毛潤之對。 1932年中國紅軍由博古和李德把持的蘇區(qū)中央局,召開寧都會議,解除了毛主席的軍事指揮權。這一次毛主席沒有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 毛主席性格剛硬到什么程度呢?寧都會議后,毛主席轉入后方,王稼祥向毛澤東告別,并要毛主席再爭取一下,留在前方。 毛主席回答說:“算了吧,我們是少數(shù),還是服從多數(shù)吧”! 毛主席感覺這樣負氣處理不對,隨即向周恩來寫信表示:“前方如有急需,可來電報,我即前去?!?br>可以看出,前幾次反圍剿,毛主席軍事和政治才能已經(jīng)得到大家的認可,但還不夠沉著穩(wěn)重,不善于搞團結。 在這三年,毛主席一直關注前方,給中央局寫信建議,屢屢被忽視。 這不得不讓毛主席進行了自我反思:我毛澤東被排擠是小事,但是革命事業(yè)的成敗事大,要想革命成功,自己強硬的性格必須要改變。 后來的一件事情,更是促成了毛主席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進而改變紅軍的命運。 話說在長征出發(fā)前,博古和李德把毛主席踢出了參加長征的名單,這讓毛主席大為震動,覺得自己必須要主動去解決紅軍的問題,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算了吧”,也不能像這三年來只寫信建議,要團結更多的人。 毛主席主動要求與張聞天、王稼祥一起長征,鑒于毛主席紅軍中有很高的威望,博古李德只得同意。 為什么要和張聞天、王稼祥一起長征呢,原來中央手握表決權的7人里,朱德周恩來是支持自己的,而張聞天、王稼祥就成為了關鍵。 多年后,毛主席回憶道:只要能取得他們兩人的支持,就成功了一半。 張聞天、王稼祥因為作戰(zhàn)受傷,是抬著走的,而毛主席也染上了傷寒,毛主席每天都主動與張聞天、王稼祥交流,討論革命的得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即使擔架顛簸,槍炮轟鳴,也無法打斷他們?nèi)说挠懻?,同時毛主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軍事思想,最終讓他們在遵義會議上投下了關鍵的兩票。 毛主席回憶道:王稼祥是最早支持我思想的人,遵義會議沒有他是萬萬不行的,是他給了我關鍵性的一票。 對于毛主席的變化,賀子珍的感觸是最深的:“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以后,有很大的變化,他更加沉著、練達,思想更加縝密、周到,特別是更善于團結人了?!?br>偉人的事情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改變現(xiàn)狀,就得先改變自己,如果毛主席不改變性格,縱使有超凡的才能,也因為無法團結大多數(shù)人而無法施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