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蘭州家長 2023-09-20

世界許多地區(qū)都用防腐香料處理尸體,年久干癟,即形成木乃伊。其中,以古埃及的木乃伊為最著名。

古埃及是五大文明發(fā)源地或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于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今中東地區(qū))。距今約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區(qū)為中心開始出現(xiàn)聚落組織城邦進而形成國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約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區(qū)(約公元前5450年),終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國將其伊斯蘭化。

據(jù)說全世界完全打開木乃伊的真身只有兩個,大英博物館占其一,并展示世界各地的人們參觀(由于審核問題,本文并未上傳)。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在古埃及流傳著這樣一則神話傳說:很久以前,地神塞布的兒子奧西里斯是埃及國王(法老)。他教會了人們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如種地、做面包、釀酒、開礦,給人們帶來了幸福。因此,人們很崇拜他,把他視作尼羅河神,人們相信生命就是奧西里斯給予的。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奧西里斯

奧西里斯有一個弟弟叫塞特想奪取王位。一天,塞特請奧西里斯共進晚餐。期間賽特設(shè)計讓奧西里斯躺進一個箱子并馬上關(guān)閉蓋子,然后將其丟進海里。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伊西斯

奧西里斯的妻子女神伊西斯得知后到處尋找,終于找回了尸體。不料,這件事被塞特知道了。他半夜里又偷走了尸體,把它剖成四十八塊,扔在不同的地方。伊西斯又從各個不同的地方找到奧西里斯尸體的碎塊,就地埋葬了。后來,奧西里斯的遺腹子荷魯斯出生了。長大成人后,他打敗了塞特,替父親報了仇,并繼承了人間的王位。他把父親尸體的碎塊從各地挖出來,拼湊在一起,做成了干尸“木乃伊”。又在神的幫助下,使他的父親復(fù)活了。

奧西里斯的復(fù)活不是在人世間的復(fù)活,而是在陰間的復(fù)活。在另一個世界,他做了主宰,專門負責對死人的審判,并保護人間的法老。

這個神話故事開始在民間流傳。埃及的法老便利用它來欺騙人民,說法老有神的幫助,活著是統(tǒng)治者,死后還是統(tǒng)治者。誰要是反對法老,那么,他活著時會受到懲罰,死后也不能順利通過奧西里斯的陰間審判。此后,每一個埃及法老死后都會被制成干尸“木乃伊”。

埃及木乃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00年到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后可以復(fù)活,而復(fù)活的靈魂需要原先的身體,因此必須保存遺體以供死者來生所需。最早的埃及木乃伊是自然形成的,由于埃及氣候干燥,死者腐敗的液體被沙土吸收,而頭發(fā)和表皮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后來,古埃及人開始用人工的方法來制作木乃伊,以防止尸體被風(fēng)化或被動物破壞。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一具被亞麻布包裹的木乃伊,打開亞麻布就是其真身。在古埃及時期只有埃及皇室、法老才會被制成木乃伊,其過程繁瑣,成本極高,需要漫長的時間。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木乃伊制作過程圖

古希臘歷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在花費了十年的時間,認真考察了木乃伊制作的全過程之后,終于搞清楚了木乃伊的制作方法,并且做了詳實的筆記。

古埃及的法老去世之后第一步是舉行尋尸儀式,即把他的尸體首先被送到一個被稱為“衣部”的地方專門凈化尸體。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首先會用圣潔的尼羅河水,沖刷著逝者肉身,這意味著肉身和靈魂也將得以洗凈。然后用泡堿(一種古埃及特有的鹽,用純堿和小蘇打制成)反復(fù)沖刷,確保肉身清潔到位。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第二步是舉行潔身儀式,即把尸體解剖,取出內(nèi)臟和骨髓:

首先,在解剖前古埃及人會用融化的松脂涂在面部,保護面部形象,防止它干燥得太快。

其次,在古埃及人心目中,腦漿是最無用的東西,不用保存。所以會將其取出,再把一些藥物和香料塞進頭骨中去保持腦袋不變形和防止顱腔內(nèi)部腐爛。

再次,取出內(nèi)臟胃、腸、肝、肺洗凈裝罐,這些罐子會被放在陵墓中法老尸體的周圍。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最后是對心臟的處理。在埃及人們的眼中,心臟是寄托魂靈和精靈的場所,需要保留在實體之中。但是,還是要對心臟進行處理,祭司會用堿粉和食鹽慢慢地吸干心臟的水分,再用棕油清洗一遍,然后把一個圣甲蟲形狀的護身符放在心臟位置,這個護身符的作用是保護心臟不受損害,整個過程務(wù)必要保持心臟的完好無損,不能有一絲損傷,否者法老將不能復(fù)活。如果在此過程中不小心弄壞了法老的心臟,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第三步是對尸體進行脫水:掏空的胸腔和腹腔,會用棕油清洗干凈,然后放入蘇打、泡堿粉、香料等,整個尸體會用細麻布包好放入盛滿泡堿粉和食鹽的容器內(nèi)進行脫水,脫水的過程一般需要四十天左右。脫水完成后,尸體體腔里的東西會被取出,并且再次放入桂皮、松香等防腐劑。放入防腐劑的作用是保持尸體干燥不腐爛,另一個作用就是保持腹部不要塌陷,之后就會用針先將切口縫合起來,在縫合處貼上一塊畫有荷魯斯眼睛的皮,古埃及人認為荷魯斯的眼睛代表復(fù)活的力量,對法老的尸體具有神秘的保護作用。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第四步化妝整形,專門的化妝師用各種物質(zhì)做成的顏料,在法老的面部畫出清晰的線條,因為尸體脫水之后面部變形,化妝就是防止木乃伊面貌模糊。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木乃伊的眼睛會用亞麻和石頭填上,臉上會畫上腮紅,頭上戴好假發(fā)、珠寶等,越尊貴的人佩戴的飾品越是珍貴。如果身份特殊,如祭司會佩戴黃金面具。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為了保持皮膚的柔軟性,還會選擇性地涂上牛奶、葡萄酒、香料、蜂蠟、松脂和柏油混合物,給皮膚美容。最后涂一層松脂防潮,穿上華麗的衣服,身體各部佩戴珍貴的首飾。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最后就是包裹木乃伊的階段,法老的雙手交叉在前胸,然后開始用棕櫚油浸泡過亞麻布包裹。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埃及人認為包扎尸體是充滿險惡的,于是就以禱告伴隨整個包裹過程(一般為15天)。包扎尸體的手每動一下,就伴有一次莊嚴的祈禱或神奇的符咒,同時把護身條符放在亞麻繃帶間。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他們很重視將其放在心臟位置處,而護身符一般都用綠色石頭做成圣甲蟲或人心的形狀,上面刻著“保持死者的心,使它不產(chǎn)生危害主人的東西”之類的詞句。其他的護身符則緊貼放在木乃伊身體上,或裹進亞麻布里。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當尸體包裹完畢后,木乃伊制作便告完成,整個過程一般要花費七十余天的時間。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最后是埋葬儀式,把“木乃伊”裝入石棺,送進他們生前為自己經(jīng)營的“永恒住所”(墳?zāi)梗?。古埃及也分?nèi)外棺槨,旨在用兩層或多層“套裝”以保護尸身。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盛裝木乃伊的套棺,三層套疊三棺三槨,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死亡之書展柜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必須經(jīng)過奧西里斯的審判,為了讓死者的靈魂通過這種審判,死者的家族就要編寫贊美死者生前功德的詩歌、禱文、辯詞與咒語,把它放進死者的棺內(nèi),以安撫死者的靈魂。這種書被稱為死亡之書。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死亡之書》亦稱《亡靈書》,是古埃及流傳至今的最重要的文獻。它原本是一種用莎(suō)草紙制成的陪葬品,上面寫滿了贊美逝者生平的詩歌、禱文和辯詞,以及各種神奇的咒語。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在死者落棺下葬之前,祭司會在墓前一一宣讀書上的這些咒語,其中既有對盜墓者刻骨銘心的詛咒,又有對亡靈如何渡過冥界并走向來生的指導(dǎo)。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死亡之書》一旦被放入棺材,就成了死者在另一個世界里的“通關(guān)文牒”。書中除了咒語,還有很多制作精美的彩色插圖,如連環(huán)畫一般展示了死者即將踏上的冥間之旅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亞曼拉公主木乃伊棺木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這是一塊古埃及木乃伊內(nèi)棺的蓋板,是公元前950年代古埃及第21王朝時期古都底比斯的產(chǎn)物,高度1.68米。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關(guān)于這件木乃伊內(nèi)棺蓋板有很多傳聞:據(jù)說它是1890年四個英國年輕人合伙購買的,但第二天,這四名英國年輕人,一名失蹤,一個受到槍擊,一個死于非命,還有一人回國后破產(chǎn)。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蓋板被運回英國后,一位富商買下了它。但不久后,富商的三位家人在一場離奇的車禍中受了重傷,富商的豪宅也慘遭火災(zāi)。經(jīng)歷這樣的變故之后,他迫不得已的將蓋板捐給了大英博物館。然而事情并沒有因此結(jié)束。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在博物館展覽時,木乃伊的蓋板在晚上經(jīng)常發(fā)出撞擊聲,隨后的幾天一名守衛(wèi)在執(zhí)勤時也死去。當時的記者聽說后,非常的感興趣,在拍完照后的第二天,警方在其家中發(fā)現(xiàn)其吞槍自殺。從購買此蓋板的第一個人到這個記者,先后已經(jīng)有二十余人死于非命。這在當時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但當時一名美國的考古家不信邪,認為這絕不可能,因此花了重金將其購買,想運到美國做一次徹底的研究。但英國距離美國隔著大西洋,當時又沒有飛機,因此1912年4月這具蓋板被送上了一艘巨輪運往紐約??杀氖?,這艘史上最大的船只在大西洋中撞上冰山而沉沒,而運往木乃伊的這船只就是泰坦尼克號。盡管館方特別辟謠,聲明埃及館的展品從未出過館區(qū),但仍不能阻止傳言,因此此棺木也成了館中最熱門的展品之一,有“木乃伊的詛咒”之稱。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羅馬時代的木乃伊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這是一位希臘青年 Artemidorus 的木乃伊,年齡在19-21歲,制作于公元2世紀。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女祭司亨努特梅希特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他是古埃及托勒密三世(前280年一前222年)時期阿蒙神廟的一位大祭司,死后被安放在一個黑色人形的巨大外槨和一個精心裝飾的內(nèi)棺中,尸體本身曾仔細涂抹過各種防腐藥物,放上護身符和避邪物,再細心包裏起來。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內(nèi)棺上雕有一張精美的黃金面具,表明了他的神職身份。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棺蓋內(nèi)側(cè)裝飾著各式咒語以及作為保護者而存在的神像以保佑他在到達來世之前,順利通過一段困難重重的旅途。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女祭司亨努特梅希特的棺木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亨努特梅希特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50年),是古埃及底比斯的女祭司。她的這套棺木分內(nèi)外三層,分外棺(左)、內(nèi)棺(右)和放置木乃伊的內(nèi)盒(中)。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其中外棺部分鍍金、內(nèi)棺鍍金并有玻璃裝飾,這套棺木的高品質(zhì)和細節(jié)表明亨努特梅希特是一位有社會地位和富有的女人。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不過盡管棺木保存完好,但是亨努特梅希特的木乃伊已經(jīng)遺失。大英博物館1907年和1912年分兩次從埃及古董商手中購得這套棺木。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凱特貝特木乃伊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在埃及館眾多木乃伊中,這具木乃伊十分特殊,博物館專家們都親切地稱其為“歌女木乃伊”。在大英博物館的中文官網(wǎng)上是這么介紹的:(第18王朝末期或第19王朝初期,約公元前1300-1280年)。這是一具老嫗的木乃伊,她是“神王'”阿蒙神的歌女。在廟宇宗教儀式中她扮演著唱歌奏樂的角色。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她叫Katebet,防腐處理后的身體被布條層層包裹。罩頭的彩繪木乃伊面具上有一張鍍金的臉,上面戴有一頭精心制作的假發(fā)和一副白色的耳環(huán)。交叉的雙手上戴著真正的戒指。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Katebet的腹上有一只小小的深色圣甲蟲,在她接受眾神審判時圣甲蟲會給她魔法防護。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沿著身體往下,大概在她膝蓋的部位,是一個木乃伊造型的小型人俑沙伯替。他在那里做著其雇主死后必須做的繁重的體力活。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在古埃及的社會體制中,等級制度相當森嚴,法老是古埃及人心目的“神靈”,統(tǒng)治著整個埃及帝國,擁有尼羅河畔的一切。法老去世之后,祭司會對其遺體進行復(fù)雜的防腐處理,以各種藥水將他們制成木乃伊,以便法老的“靈魂”重新歸于軀殼,繼而達到復(fù)生的目的。歌女木乃伊的出現(xiàn),是古埃及王朝平民被制成木乃伊的先例,屬于平民階級木乃伊的代表性文物。她生前的地位與名氣,根本無法與諸多法老相比,但是其所服侍的阿蒙神,卻為其帶來了死后被制成木乃伊的特權(quán),由此可見,古埃及人對于神靈的地位極為推崇,也能從側(cè)面證明當時“神人共治”的特殊社會體制。

大英博物館的科學(xué)家們曾在不損壞Katebet的情況下使用電腦斷層掃描儀獲得了更多關(guān)于她的信息。信息顯示她在年老時去世,去世時僅剩兩顆牙齒。她的腦髓沒有被移出,盡管這在木乃伊化中十分普遍。從這個木乃伊的制作水準而言,她生前的社會地位是很高的。這個木乃伊前持有者是英國駐埃及外交官亨利薩爾特,大英博物館1835年從索斯比拍賣行購得。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木乃伊面具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這件木乃伊面具是古埃及第17王朝時期第7位法老的公主薩迪胡蒂制作的,她死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這件面具高約61厘米,是用石膏加固的亞麻布或紙莎草制成,金箔不僅覆蓋了面具的臉部,還覆蓋了其項圈項鏈和環(huán)繞面具青金石色假發(fā)正面和側(cè)面的禿鷹頭飾,彰顯了她不同尋常的身份。面具容貌并不是死者的準確肖像,而是他們來世存在的理想化形象。薩迪胡蒂的墓葬1820年被發(fā)現(xiàn),出土了包括這件面具在內(nèi)的一批文物,第17王朝時期的陪葬品比較少見,因此這件木乃伊面具十分罕見且珍貴。薩迪胡蒂的棺材蓋現(xiàn)在保存在慕尼黑博物館。

木乃伊的各種面具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蓋亞﹣安德森貓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蓋亞-安德森貓出土于埃及古代大型墓地薩卡拉,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600年左右,高42cm,寬14cm,重7.8千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青銅質(zhì),空心,頭和胸前的圣甲蟲象征著重生,而胸前的銀色蛇眼則象征著保護和治愈耳朵和脖子上佩戴著黃金制造的耳環(huán)和鼻環(huán)。這是一件國王或非常富有的人才能委托制作的雕塑,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930年英國退役軍官、冒險家、收藏家蓋爾﹣安德森獲得這尊銅像后,他修復(fù)了它身上的一個大裂縫,并將一個金屬圓柱體楔入它的頭部,也許是為了讓雕像保持一體,而且這只貓還被涂上了綠色的油漆。1939年這只貓銅像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因此它便被命名為“蓋亞﹣安德森貓”。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在古埃及歷史上,貓被認為是一種神圣的動物,具有治愈、保護和祝福的力量;貓也被描述為一種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動物,能夠驅(qū)趕邪惡和黑暗;貓更被描繪為一種優(yōu)雅、靈敏和智慧的動物,與女性和家庭聯(lián)系在一起。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傳說古埃及夜晚時,太陽所發(fā)出的生命之光會被藏在貓眼里保管。每晚太陽神乘坐的船由死者幽魂相伴,行經(jīng)陰間,毒蛇Apep阻止太陽神飲用船下的水,但貓會現(xiàn)身并斬下Apep蛇首,死者幽魂便發(fā)出“喵”聲為貓喝采。埃及人因此能再得見天日,在此傳說中,貓象征拯救者,蛇則代表死亡與疾病。埃及婦女甚至企圖將貓眼散發(fā)出的神秘氣質(zhì)移用到她們的雙眸上,因而發(fā)展出她們特有的眼線描劃法。

古代埃及人把貓奉為月亮女神貝斯特的化身和象征:這是因為月亮女神貝斯特強大無比,是專門掌管月亮、生育和果實豐收之神。貓的某些生活習(xí)性和生理特征,如夜行性、毫不隱蔽的性愛生活和多產(chǎn)以及捕鼠以保證糧食豐收,正好和月亮女神貝斯特的職責相符合,也就很自然地和月亮女神聯(lián)系到一起了。并且,月亮女神的形象也被描繪成人身貓頭,甚至女神的兄弟太陽神,也被描繪成公貓的形象。

公元3100年前的埃及鼠害非常猖獗,它們不但破壞人們的糧食,而且還傳播可怕的疾病。自從努比亞人把黑爪貓帶入埃及,黑爪貓所表現(xiàn)的高超的捕鼠技藝,立即得到了埃及人的賞識和珍愛,埃及的法老和行政官員也是更加喜出望外,馬上指派官員專門負責貓的飼養(yǎng)和繁殖以及捕鼠工作,并宣布禁止殺貓的法令。

動物木乃伊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古埃及人相信死去的貓也有靈魂,并且可以進入來世。所以古代埃及人要為死去的貓舉行隆重的葬禮后進行厚葬。養(yǎng)貓人家的貓死后,全家都要佩戴長紗,剃眉削發(fā),以示哀悼。不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在飼養(yǎng)的貓死后,都要給貓涂上香料和防腐劑,放進銅或木制的棺材,里面放上金制的葉片。然后,把這些棺材送到建有貝斯特女神廟的布巴斯蒂城,在該廟附近下葬。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這些棺材中有的特意用金銀鑄造并鑲嵌有名貴的寶石。陪葬品除了涂有防腐香料的老鼠外,還有許多金銀鑄造的貓形雕像,千姿百態(tài),造型迥異。在崇拜女神貝斯特的中心布巴斯蒂地區(qū),就出現(xiàn)了一個龐大的貓墓地。人們把死去貓咪的頭部用石膏定型,再飾以彩繪。制作師將它們的前腿折疊于胸前,再將后腿向上折疊于腹前。制作出的貓木乃伊形象可愛至極。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這是牛木乃伊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卡諾匹斯罐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xí)r,會將內(nèi)臟從身體中取走,以免尸體腐爛。而卡諾匹斯罐就是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xí)r用作保存內(nèi)臟的器具。

卡諾匹斯罐另作卡諾皮克罐、卡諾波罐,這個名稱源自于為這些容器舉行祭祀儀式的地名卡諾波,在儀式上人們會抬著帶有奧西里斯神形像的罐子游行。它們一般是以石灰石制作,或者是陶器的制成品。自古王國時期起直至古埃及后期,古埃及人一直使用卡諾匹斯罐,到了托勒密王朝時期,內(nèi)臟只是簡單地包裹,與尸體一起擺放。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卡諾匹斯罐合共有四個,每一個上面通常都刻有銘文,以求神靈庇佑。每個壇子分別保存了個別的人體器官,包括胃、腸、肺和肝??ㄖZ匹斯罐的設(shè)計因時改變,在古王國時期,卡諾匹斯罐通常是以石灰石或方解石制成,上面沒有銘文,壇頂所用的只是一般的蓋子,但到了第一中間時期,壇蓋雕刻制作成人頭的模樣,以代表死者。到了中王國時期,卡諾匹斯罐由石制的外箱和木制的內(nèi)箱所盛載。其上半部分寬闊,向下漸漸收窄。將蓋子制成人頭模樣的卡諾匹斯罐這做法一直持續(xù)到新王國時期,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到了第十八王朝后期,蓋子以荷魯斯的四個兒子取而代之。荷魯斯的四個兒子代表了東南西北四個主要方向。每個神祇守護個別器官,以防侵害,這四個神祇分別是:

多姆泰夫(或譯杜阿木悌夫、德艾姆特),狼首神,代表東方,壇內(nèi)貯藏了死者的胃,由女神奈特保護。

凱布山納夫(或譯屈伯塞努耶、蓋貝塞綠夫),隼頭神,代表西方,壇內(nèi)貯藏的是腸,由女神塞爾凱特(Serket,或譯塞勒凱特)保護。

哈碧(或譯哈匹、哈皮),狒狒首神,代表北方,壇內(nèi)貯藏的是肺,由奈芙蒂斯保護。

艾姆謝特(或譯伊姆塞悌、伊姆蒂),人首,代表南方,壇內(nèi)貯藏的是肝臟,由伊西斯所保護。

有時候,卡諾匹斯罐的蓋子是按照著為尸體涂上香料的死神阿努比斯制作,又或者繪成他的模樣。

卡諾匹斯罐放在卡諾匹斯箱(canopic chest)內(nèi),連同死者的石棺一同放在墓穴里。因為古埃及人相信死者在陰間需要這些內(nèi)臟。另外,它們亦會放于壁龕中。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像這四個罐子人首的保護肝,狒狒首的保護肺,狼首的保護胃,鷹首保護腸。

其他藏品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2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3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4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5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6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7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8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9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0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1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2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3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4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5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6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7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8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9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20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出土的隨葬品——沙伯提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沙伯提是古埃及陵墓隨葬品中的人形雕像,在古埃及語中稱為:“wvbty”,“vbty”或“vawabty”,意“回答者”。它被放置在墓室中充當死者在來世的仆人,出現(xiàn)時間可以追溯到中王國時期,雕像上一般都刻有咒語?!吧巢帷币辉~的內(nèi)涵一直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不同時期對這種小雕像的稱呼也有所差別。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石罐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陶罐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古埃及石罐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這兩個球形石罐的石材是安山巖斑巖,高度約20至30厘米,制作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古埃及前王朝時期至第二王朝時期,在當時以手工制作這樣大的空心石器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但實際上到前王朝后期,無論從石材的開采、運輸?shù)降褡?,制作這種石器的工具和技術(shù)已經(jīng)十分成熟,這些技術(shù)也應(yīng)用到當時的藝術(shù)和建筑。像這樣的石罐在當時只能是用于寺廟或者王室。大英博物館1901年收藏。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古埃及圓柱石罐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這件圓柱空心石罐制作于公元前2900至2600年代的古埃及第二王朝期間,方解石材質(zhì),高54厘米、直徑17-20厘米,發(fā)現(xiàn)于古時上埃及的馬特馬爾。這件石柱罐發(fā)現(xiàn)時已殘缺,經(jīng)整理后恢復(fù),外部園呈曲面形下窄上寬,內(nèi)部鏤空,底座呈凹形。這種圓柱罐作為何種用途還不清楚,但是相鄰展柜還有一類似略小同款藏品,出土于一墓葬的陪葬品。更多人可能關(guān)心它是如何制作的,考古學(xué)家給出了文字和圖示解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古埃及內(nèi)巴蒙墓室壁畫:古埃及人認為人的靈魂是永生的,而死亡也只是靈魂前往冥界經(jīng)歷一次冒險,當靈魂再次回到肉身,人便可以復(fù)活。所以陵墓的建造,就是為了祈求復(fù)活,雕塑家亦被稱為“使人永生之人”。為了保持肉身的完整性,古埃及人會將死者的樣貌如實地畫出來,因為如果畫得不夠完整,則靈魂歸來之時肉身也將是殘缺的。而那些具有顯貴身份的人,會在自己的墓室中將擁有的財富記錄下來,他們相信通過經(jīng)文和咒語,這些財富將會轉(zhuǎn)移到死后的世界中去。因此墓室畫展現(xiàn)出“內(nèi)容詳盡”、“畫面精微”的特征,這些繪畫擁有極高的可讀性,而畫面中出現(xiàn)的文字則呈現(xiàn)了豐富的繪畫性。

大英博物館現(xiàn)存內(nèi)巴蒙殘缺壁畫十一幅。內(nèi)巴蒙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我的主是阿蒙”,他生活在埃及十八王朝圖特摩斯四世或者是阿蒙霍特普三世時期,也就是大約公元前14世紀,是埃及南部底比斯的一個中層官吏,也有說他是一個書記或糧食會計師,可以肯定的是他來自于一個非常富庶的家庭。這些壁畫展示了當時埃及上流社會日常生活的場景,反映了大約3500年前那個古老時代富人的奢侈生活。這組壁畫的繪畫和構(gòu)圖質(zhì)量非常出色,其高超的構(gòu)圖,驚人的場景描繪和無與倫比的線條處理方式,被一位現(xiàn)代藝術(shù)史專家稱為“米開朗基羅的上古時代”。

《捕禽圖》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這幅圖講的是內(nèi)巴蒙和他的妻子、女兒在尼羅河的沼澤中打獵的情景:畫面上我們可以看見內(nèi)巴蒙右手抓著三只灰鷺,左手準備用他的蛇頭投擲棒殺死另一個禽類。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內(nèi)巴蒙的妻子哈特謝普蘇特站在他身后。她頭上戴著一個香錐,身船精心連衣裙,右手優(yōu)雅地捧著一束花束,左手拿著一瓶。象征著節(jié)日和愛情女神哈索爾。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內(nèi)巴蒙的女兒身材嬌小,坐在她父親身下的船上。她用右手抓住父親的右腿,左手拿著一朵蓮花。她赤身裸體,在船頭左側(cè)下方可以看到魚,附近有一只家鵝。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在古埃及的繪畫中,所繪人物,身份和地位的高低,往往以身體比例的大小來體現(xiàn)身份和地位越高,身體越大,反之則越小。在這幅畫中,地位最高的內(nèi)巴蒙,就顯得格外龐大,他是畫家著重表現(xiàn)的對象。站在內(nèi)巴蒙右邊的妻子就比他小了一大截。而坐在地上的女孩,內(nèi)巴蒙的女兒,身體就顯得更小了。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從這幅畫中,內(nèi)巴蒙的頭部和脖子是正側(cè)面,但他的眼睛卻是正面的,他肩膀和胸膛是正面的,兩腿和雙腳就是側(cè)面的。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兒的情況也和他基本一樣。這種讓人感覺有些扭曲的人物造型顯示了古埃及雕塑和繪畫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說法,叫做正面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正面律就是說在古埃及的雕塑和繪畫中人物的頭部,必須以正側(cè)面來展示,但眼睛除外。同時人物的肩膀到腹部的部分,也必須以正面來展示,而腰部以下仍以正側(cè)面來展示。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正面律不僅適用于描繪人物,在表現(xiàn)動物和植物時也同樣適用,而且是古埃及雕塑和繪畫中必須遵循的藝術(shù)規(guī)則。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內(nèi)巴蒙的花園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該場景顯示了一個帶游泳池的花園,周圍環(huán)繞著灌木和樹木。有剖面圖和平面圖的組合——同一整體“場景”中的不同表示代碼。女神“努特”顯示在右上角。她與天空和重生有關(guān),西方是死者之地。她歡迎內(nèi)巴蒙進入來世。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墓主獻祭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這幅壁畫展示了死去的內(nèi)巴蒙和他的妻子(現(xiàn)已失蹤)面前的一大堆豐盛的食物,還有葡萄酒和華麗的香水罐。他們的兒子(現(xiàn)已失蹤)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盛大的紙莎草和鮮花盛宴,象征著阿蒙神一年一度的節(jié)日,屆時親戚們會來探望死者。象形文字說明包含喪葬祈禱和供品清單。

內(nèi)巴蒙坐在椅子上視察牛和鵝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內(nèi)巴蒙被描繪成一個富有和權(quán)威的人,管理著大量的仆人和動物。他比其他人以更大的比例展示,并擺出正式的姿勢。甚至他的皮膚也被涂上了不同的顏色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2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3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4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獻祭者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一隊穿著簡樸的仆人帶來了祭品:一捆捆的谷物和沙漠動物,作為內(nèi)巴蒙的食物。其中包括一只年輕的瞪羚和兩只沙漠野兔。底部的邊框表明這是這面墻上最低的場景。

宴會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陵墓教堂的整面墻都展示了一場紀念內(nèi)巴蒙的盛宴,這說明了主人內(nèi)巴蒙的社會地位很高,并展示了招待客人的正式場合。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場景的許多細節(jié)都透露出一種感性的氛圍,女性輕薄透明的衣服所表現(xiàn)出來。賓客身著精美面料的華美服飾,頭戴花冠的假發(fā),頭戴香錐,并佩戴烏瑟克寬領(lǐng)項鏈等珍貴珠寶。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他們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和飲料,由年輕的女仆服務(wù)。有的客人互相交談,提供蓮花或食物,有的則互相擁抱。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這個場景捕捉到了一種在埃及藝術(shù)中不尋常的氛圍和活動感。這種效果是由于用于繪制它的相對非正式的技術(shù),甚至打破了某些埃及代表性慣例 - 例如音樂家的全臉。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埃及篇下

1801年英軍占領(lǐng)埃及后,英國駐埃及總領(lǐng)事亨利·薩爾特雇傭?qū)H藦氖挛奈锾綄せ顒?。達納西是一位希臘人,1813年開始受雇于英國領(lǐng)事館任職。期間他在文物探尋方面有不少重要發(fā)現(xiàn),包括探尋到內(nèi)巴蒙墓葬并使用非常原始的工具切割了墓道中的壁畫,將它交給薩爾特,薩爾特在1821年將這些壁畫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