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諾貝爾獎官網(wǎng) 導讀 北京時間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 Moungi G. Bawendi、Louis E. Brus 和 Alexei I. Ekimov以表彰其發(fā)現(xiàn)和合成量子點。 諾貝爾化學獎 化學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工作中最重要的科學。他的發(fā)明發(fā)展以及他所采用的工業(yè)過程都是基于化學知識?;瘜W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獲獎領(lǐng)域。 從1901年到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fā)了114次,獲獎?wù)哂?91人。弗雷德里克·桑格和巴里·夏普萊斯都曾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意味著共有189人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近5年得主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化學家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麥化學家摩頓·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和美國化學家卡爾·巴里·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們對“鏈接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的發(fā)展”作出的貢獻。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本杰明·李斯特 (Benjamin List) 和美國科學家戴維·麥克米倫 (David MacMillan),以表彰他們對“不對稱有機催化的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借開發(fā)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lǐng)域的貢獻。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喬治·保羅·溫特(Gregory P. Winter),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以及“多肽與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shù)”領(lǐng)域的貢獻。 獎項意義 諾貝爾化學獎被普遍認為是在化學領(lǐng)域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從 1901 年至今,百余年來的諾貝爾化學獎的歷史使我們認識到,化學觸及人類生產(chǎn)與生活的各個方面,生物化學作為從化學學科衍生出來的一門學科,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從敘述生物化學、動態(tài)生物化學到機能生物化學階段,每一次生物化學領(lǐng)域的新成就和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都標志著生物化學的一個新里程碑出現(xiàn)。展望未來,我們應該相信,生物化學的研究將更加輝煌。 參考資料: https://www./ https://www./prizes/chemist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