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處于湍急的河流之中,一切的人、事、物都在向前進,在流動。一直都會有東西產生,然后消逝,不可能停在原地。這就是世界的無常規(guī)律。我們能做的就是允許和接納一切的發(fā)生。 但是,人往往又是不喜歡變化的,因為那會讓人產生失控感和不安全感。 于是,為了追求永恒和安全感,人們付出很大的努力來對抗這些無常和變化。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行為沒有結果后,開始變的沮喪和回避。 當你在對抗內心不接受的情緒和發(fā)生的事情的時候,心里會產生沖突和挫敗。你對抗的越嚴重,內心就會越痛苦。當你一次次發(fā)起行動而沒有收獲時,便沒有了動力再去嘗試。于是你開始焦慮和抑郁。 這就像是你想用自己的力量去阻止前進中的火車,結果就是你在抗拒它的過程中被它“擊碎”。同樣的道理,當外界的事物和你內心中原有的認知不符時,兩者就會“相撞”,你的內心就會受傷,心里產生痛苦。 這時,我們就要向內看,是否內在的認知系統(tǒng)出了問題。是否你的思維模式是扭曲的,錯誤的,是不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因為這些習慣的思維模式對無常是不接納的,對變化是害怕和抗拒的,對新鮮事物是不接受的。 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思維模式。允許外在一切的發(fā)生,接受它們真實的樣子,而不是自己內心想讓它成為的樣子。這樣我們內心就沒有了對抗。與其費力和火車抗衡,最后兩敗俱傷。不如跳上火車,和它一同前進,且能欣賞沿途的風景。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美麗的風景是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放下一切的期待和預期,接納出現(xiàn)的一切,且與它同在,你會有全新美好的體驗。關鍵在于,放下頭腦中原來的那些設定的條條框框和規(guī)則。例如:“你應該怎么做才是對的”,“你的人生應該怎樣過才是完美的”等等的思維認知。 你只是與當下同在,當下呈現(xiàn)了什么,你就接受什么。不帶預期和評判。帶著平等心去看待一切的發(fā)生。 《情緒自救》書中講到:當你帶著預期和原來的認知來看待將要發(fā)生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事情本來的面目,而是我們心里所認為的那個事實,它是被你原來的扭曲的認知加工過的。所以,你身邊總會不停地發(fā)生著類似的事情,是因為你總是在用同樣的方式來解讀著它們。 當你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維和意識中時,且把想法當成了現(xiàn)實的時候。你就沒有空間和精力去看到真實的世界了。因為你的頭腦被各種想法占滿。當你的頭腦被各種想法和思緒不斷喂養(yǎng)后,這變成了大腦唯一的工作,且變的上癮,思維停不下來。 這時,你需要做的是,當你再次陷入思維的漩渦的時候,抓住思維洪流中的一個個間隙,保持理性和覺知,此時是沒有思想、念頭的。對周遭的一切都有了了分明的覺察。那了了分明的覺性就是的本來面目。當我們保持覺知的次數(shù)和時間增多之后,思維對你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小。 思維的二元性,創(chuàng)造了人的分別心。痛苦也由此產生。這些思維都是我們那些小時候形成的一些應對模式,和防御機制。 如果沒有覺知,就會被思維控制。當你能看到它是如何控制你現(xiàn)在的生活時,你就已經開始擺脫了它的控制。 當你帶著敞開,接納的心,平等的心去重新看待發(fā)生的一切的時候,你的內心沒有了對抗,沖突。自然也不會產生痛苦。 就像我們看一朵花,它就是一朵花。而不是帶著自己的思緒去看這朵花。沒有諸如“它是紅的,它是大的,它的形狀是不好看的”等等的想法加在這多花上。它就是一朵花而已。 人類內在產生的情緒也是如此,它是自然的產生了。但是,人卻把它們分成了好的情緒和壞的情緒。開始了對好的情緒的追求和對壞情緒的打壓和壓抑。情緒本身,只是人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身體的自然產物而已。 當你對內在和外在發(fā)生的一切都能以平等心、允許和開放的心態(tài)去看待的時候,你會收獲一種全新的感受。沒有沖突,沒有痛苦,只是看到一切本來的樣子。你不需要去消除任何你認為“不好”的東西,因為它也只是你的分別心導致的。你不必內心先制造出痛苦,然后在消滅痛苦。因為一切本就是圓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