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6年,猶大王國的最后一個王西底家看著兒子們在他眼前被殺,隨后被弄瞎雙眼帶到巴比倫。耶路撒冷遭焚毀,城墻被夷平。許多高級將領被殺,剩下的被擄走,猶大國徹底滅亡。這就是所謂的巴比倫之囚。公元前562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去世。新巴比倫王國很快就陷入政局動蕩,國力大降。公元前539年,新巴比倫王國被居魯士大帝率領的波斯軍隊輕松消滅,巴比倫文明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公元前538年,居魯士大帝下令在新設立的波斯猶地亞省重建猶大地人的社群和膜拜。流亡者獲準在約雅斤(猶太王國倒數第二位國王)之子設巴薩王子的帶領下返回故土。1.流散社群約雅斤早在公元前597年就被流放到巴比倫,尼布甲尼撒去世后,約雅斤被釋放。隨著波斯帝國的崛起,許多在巴比倫的猶大地人也飛黃騰達,躋身為波斯宮廷權貴。當波斯人允許他們回歸故土時,這類人已經沒有動力返回新設立的波斯猶地亞省,而是自愿留在國外。同樣的事還發(fā)生在埃及。在埃及,至少有兩個猶太人的社群。在沒有國家的情況下,流散社群的猶太人是如何維持猶太身份的?《托拉》:講述了古以色列人的故事,從亞伯拉罕遷居迦南地講到摩西去世。《先知書》: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從摩西之子約書亞帶領族人進入迦南地開始,講到公元前587年喪失主權。第二部分內容是以色列眾先知的言論。《圣錄》:也叫《圣文集》,主要是一些宗教詩歌、情詩、挽歌和箴言集。 巴比倫的猶太長老,利用王國時期的古老文件,編纂出一部正式的民族史、以及法律、習俗和宗教實踐的匯編,從而能夠以宗教行為為基礎重組民族認同,并在某種程度上把這種民族認同轉化成宗教。2.波斯時期的猶地亞在波斯皇帝的授權下,設巴薩率領返鄉(xiāng)的人民,在猶地亞重建被毀的圣殿。公元前515年,第二圣殿建成,其規(guī)模比不上宏偉的所羅門圣殿,也沒贏得住在撒瑪利亞的耶和華信徒的效忠。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的某個時刻,一位猶太官員以斯拉從巴比倫來到猶地亞,波斯皇帝委托他把《托拉》立為該地區(qū)的法律。《圣經》的《尼希米記》和《以斯拉記》里保存的亞蘭語文書中就有對以斯拉的委托書,還包含對一場動人慶典的描述。在這場慶典上,《托拉》在波斯皇帝的授權下第一次被正式公開誦讀,并被作為猶地亞省的法律而頒布。這是猶太史上的一個關鍵時刻。在波斯時期剩余的歲月里,猶地亞的歷史一片黑暗,只知道猶地亞由大祭司和波斯任命的省長共同治理。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首次進攻波斯帝國。11年后,他英年早逝,此時,他已征服波斯全境,包括猶地亞和埃及。亞歷山大一去世,他的帝國就被手下將領瓜分,流散的猶太人分布在兩個轄區(qū):此時,包括猶地亞省在內的地中海東岸領土名為克伊勒-敘利亞,夾在兩大強權間,是兵家必爭之地。埃及一開始占得上風,從公元前301年起控制這里。埃及人統(tǒng)治了一個世紀,沒有干涉猶太事務。在這個世紀里,埃及猶太社群迅速發(fā)展,尤其是新建的亞歷山大城很快成為猶太人生活的中心。到公元前3世紀末,在流散地生活的猶太人可能比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還多。公元前198年,塞琉古王朝統(tǒng)治者安條克三世將托勒密王朝趕出亞洲,奪得巴勒斯坦。安條克三世允許猶地亞繼續(xù)作為半自治州存在。但在他的第二位繼任者安條克四世統(tǒng)治期間(公元前175—前163年),猶地亞和希臘統(tǒng)治者的關系破裂。安條克四世渴望用希臘文化統(tǒng)一臣民。猶地亞有位祭司,叫耶孫,他向安條克四世行賄,要求獲得大祭司一職,并許諾將猶地亞希臘化。耶孫把體育館引入耶路撒冷。這是典型的希臘設施,里面向異教神祇致敬的各種賽事都需要裸體參加。這些賽事帶有宗教色彩,大大冒犯了耶和華信徒。隨后,耶孫的大祭司職位由梅涅勞斯接任。耶孫還只是行賄,梅涅勞斯居然賣掉圣殿中的禮器,還協(xié)助安條克四世在公元前169年洗劫圣殿,甚至將圣殿外墻上的金葉剝走。于是,民眾開始激烈反抗希臘文化的擁護者和塞琉古的統(tǒng)治。為了鎮(zhèn)壓反抗者,安條克四世摧毀部分耶路撒冷,處決一批民眾,并把城墻拆除。《托拉》經書被毀,割禮、安息日和猶太節(jié)日等典型的猶太宗教制度全面遭禁。異教祭壇遍地皆是,民眾還被強迫吃豬肉,以此證明他們服從新法律和新膜拜。公元前167年12月,圣殿本身正式改作異教神祠,豬肉被獻上祭壇。安條克四世又下令,讓民眾把他當成神崇拜。安條克四世的舉措引發(fā)了一場叛亂,使他在該地區(qū)的控制力逐漸削弱。叛亂由一個保守的鄉(xiāng)村祭司家族發(fā)起,領導人叫瑪他提亞。他和五個兒子開展游擊戰(zhàn),襲擾塞琉古部隊,搗毀異教祭壇?,斔醽喌娜用麨楠q大,人稱猶大·馬卡比(“馬卡比”為綽號,意為“錘子”),他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公元前164年12月,猶大攻進耶路撒冷,讓古老的儀式在圣殿中重新舉行,并恢復了耶和華崇拜。公元前162年,安條克四世的繼任者正式廢除他的政策,將《托拉》恢復為猶地亞的法律,又任命阿耳基慕為新的大祭司。但是,猶大反對對阿耳基慕的任命,認為他在安條克四世實施迫害期間的行為,已構成宗教上的污點。于是,他再次進軍,這次不是針對異教徒,而是針對猶地亞人中阿爾基慕的支持者。公元前161年,猶大再次獲勝,他進入耶路撒冷,成為這一地區(qū)的主人。4.哈斯摩尼王朝(馬加比王朝)塞琉古王國日益衰敗,猶大轉而投靠羅馬,羅馬元老院批準猶地亞享有政治自由。自公元前587年巴比倫人征服猶大王國以來,猶地亞人第一次獲得承認,可以獨立。公元前160年,猶大被殺,他的弟弟約拿單成為家族首領。8年后,塞琉古王國的篡位者任命他為大祭司,以回報他派兵支持自己篡位。公元前140年,約拿單的哥哥兼繼承人西緬在一次全民集會中宣告成為大祭司,兼任族長,由此創(chuàng)立一個王朝。這個王朝一直延續(xù)到公元前37年,史稱哈斯摩尼王朝。約翰·許爾堪(公元前134—前104年在位)擴張領土,向北占領加利利地區(qū),摧毀撒瑪利亞人的圣殿,向南占領以土買,強迫當地人猶太化。亞利多布一世(公元前104—前103年在位)在傳統(tǒng)的大祭司頭銜之外,又接受了國王的頭銜;亞歷山大·雅拿(公元前103—前76年在位)完成對沿海地帶的征服,還將領土擴張到外約旦。 在此過程中,這個統(tǒng)治家族的性質徹底改變:從致力于推翻希臘化統(tǒng)治階級的反抗者,演變成希臘化的專制君主。一些人對這種發(fā)展變化做出反應,他們宣布和圣殿膜拜斷絕關系,因為他們認為哈斯摩尼大祭司的行為褻瀆了圣殿。此類宗教社群出現在這一地區(qū)的好些地方,最有名的是愛色尼派的社群,這個半隱修的組織位于死海邊的荒野。大部分學者認為,1947年發(fā)現的死海古卷就來自這個社群的圖書館。法利賽派是另一個不時反對哈斯摩尼王朝的團體。他們似乎源自非祭司階層,渴望恪守儀式的純潔和宗教的正直,因此有時會和當局起沖突。約翰·許爾堪和亞歷山大·雅拿有時會用暴力手段鎮(zhèn)壓法利賽派,但是雅拿的遺孀兼繼任者撒羅米·亞歷山德拉王后(公元前76—前67年在位)似乎受到法利賽派的影響,在她執(zhí)政期間,他們甚至可能握有相當權力。一些學者認為,今天猶太教的主導形式,即拉比猶太教,就是以法利賽派的教導為核心而最終發(fā)展起來的。從猶大·馬卡比時代開始,羅馬人成為猶地亞政局的幕后推手;撒羅米王后去世后,朝綱混亂,羅馬人便直接插手。龐培大舉進攻整個近東,占領耶路撒冷,將猶地亞變成羅馬的屬國,剝奪許爾堪二世(公元前63—前40年在位)的國王頭銜(但仍然讓他當大祭司),又削減他的領地。公元前37年,羅馬人干脆廢黜哈斯摩尼王朝,轉而立希律(公元前37—前4年在位)為猶地亞王。希律的統(tǒng)治標志著猶地亞歷史一個有趣的轉折,因為他連猶地亞人后裔都不是。他的祖先是以土買人,本居住在猶地亞以南的土地上,約翰·許爾堪后來征服和同化了以土買。希律的父親在哈斯摩尼王朝供職,后被尤利烏斯·凱撒任命為猶地亞攝政官。希律有外族血統(tǒng),不能擔任大祭司;大多數法利賽派從不承認他是合法統(tǒng)治者,雙方關系一直緊張。他渴望贏得臣民的支持,為此擺出尊重猶地亞的文化和宗教的姿態(tài),但實則完全效忠于羅馬人的利益,熱衷于希臘文化。他能夠上位,是因為一批批羅馬將軍和皇帝都發(fā)現,他是冷酷無情的操縱者、才華橫溢的外交家和顧全大局的人,這些品質可堪大用。希律和他的王國一起飛黃騰達。他采取措施擴大灌溉、鎮(zhèn)壓匪盜,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他興建引水渠、劇場和其他公共建筑,用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項目改善國家形象。他最著名的工程是重修圣殿,在大規(guī)模拓寬原址的基礎上,宏偉的宗教建筑群拔地而起,徹底替代之前已歷經四百多年的樸素建筑。這種對民族宗教的敬意,就連希律的詆毀者也點頭稱道。希律是整個猶太史上成就最大、最豐富多彩的人物之一,完全配得上他的俗稱:希律大帝。公元6年,猶地亞被重組為羅馬行省,由多位異域出生的總督先后執(zhí)掌。他們大多腐敗無能,從而激化了猶太人民和羅馬當局的緊張關系。其中本丟·彼拉多最有名,他在任期內(26—36年)將耶穌釘上十字架。羅馬卡利古拉皇帝在位期間(37—41年),怨恨差點釀成叛亂,卡利古拉要求人們把他當作神崇拜,并下令在耶路撒冷圣殿中豎立他的金像。幸虧他很快一命嗚呼,動亂才得以平息。在卡利古拉的繼任者克勞狄治下,情況暫時好轉,他扶植希律大帝的孫子希律·阿格里帕,讓他擔任這一地區(qū)北部的統(tǒng)治者,后來又讓他當上猶地亞王(41—44年)。猶地亞本土仍歸羅馬總督治理,他們讓羅馬統(tǒng)治越來越不得人心,形勢日趨嚴峻。匕首黨現身城市街頭,用匕首刺殺涉嫌勾結羅馬統(tǒng)治的人。公元66年,群眾起義爆發(fā),很快演變成羅馬史上著名的“猶太戰(zhàn)爭”。戰(zhàn)爭持續(xù)了四年,部分是因為羅馬人猝不及防,部分是因為羅馬將領韋斯巴薌在公元68年尼祿皇帝死后為了爭奪帝位而離開戰(zhàn)場。公元69年,韋斯巴薌皇位坐穩(wěn)后,派兒子提圖斯完成對猶地亞的征服。羅馬軍隊在公元70年攻破耶路撒冷,焚毀希律大帝建的圣殿(第二圣殿被毀)。匕首黨被圍困在馬薩達要塞內,為避免落入羅馬人手中,他們于公元73或74年集體自殺。羅馬人摧毀圣殿,但沒有徹底毀掉猶地亞,也沒有從耶路撒冷驅逐猶太人,不過,他們的手段確實嚴酷。不少猶太人被捕,另一些人逃離。猶地亞正式變成羅馬一個行省。
|